珠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的成功模式及对黑龙江省的启示
2022-11-13何宏
何 宏
(大庆师范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一、珠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的成功模式
珠三角城市群是我国重要的产业集群地区之一,是著名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珠三角地区,以广东省70%的人口,创造着全省85%的GDP,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更引领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沿。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有着宝贵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一)珠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模式
改革开放后,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凭借自身优势,珠三角地区迅速建立了以家电、电子信息为主的国际现代制造业、以科技创新驱动的国际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航运、物流、贸易为主的国际贸易中心,以旅游、金融、信息服务为主的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心,珠三角地区毗邻港澳,成为世界最大的超级都会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通过研究珠三角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模式:
一是凭借区位优势、政策支持、其他优势,珠三角集中各项资源发展经济。珠三角作为沿海地区,一直拥有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改革开放后,更是成为我国第一批开展对外开放、交流合作的沿海开放城市。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要试点一批引进外资、对外开放的先行地区,珠三角地区引进外资、承接国际产业做出了贡献。此外,珠三角地区毗邻港澳地区,在引进外资和产业上具有先天优势,珠三角地区吸纳国际、国内的资本、产业、人才,形成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
二是形成产业调整的内生发展动力,发挥港口航运、外贸、物流等基础产业优势,通过流通领域的发展,承接生产领域的产业转移。珠三角十分重视区位优势,而区位优势下主导产业为流通领域产业。珠三角地区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建设,使其迅速成为国际、国内重要的航运、商贸、物流中心。在流通领域产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承接国际先进工业、服务业的转移,应用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优化农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三是构建良好的对外开放格局,顺应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加强科技创新,应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珠三角的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密切结合,在紧跟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珠三角地区不仅顺应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更为可贵的是它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地区,珠三角地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高端服务业等创新含量高的产业,实现了产业结构向国际高端进程调整。
四是形成区域价值链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区域价值链的形成需要三个必备条件:一是基础设置的完备;二是区域中心城市引领示范作用的发挥;三是周边地区需要一定的产业基础做铺垫。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为实现区域产业升级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其利用自身的劳动力优势,率先构建该区域价值链,提升区域产业协同力,有效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珠三角价值链分工是以自然资源禀赋、地理位置等比较优势为价值链分工的基础。区域内各地区间的要素流动是价值链运行的基础保障,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则是保障要素流动的先决条件。价值链分工将生产各环节配置在最具有产业比较优势的地区。中心城市主要为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从事研发,引领地区产业升级,为周边地区拓展产业发展的市场和发展空间;非中心城市按照产业梯度,利用自身产业优势进行生产制造。伴随着分工的专业化,生产环节的分工日益加剧,趋于精细化分工;同时技术创新、知识积累等内生优势使价值链不断升级,而价值链升级也促使产业比较优势得到提升。珠三角的广州、深圳借助其中心城市的优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进大量国内外总部机构进入,现已形成生产性服务业发达的全世界重要节点城市。非中心城市受到中心城市的引领,借助自身比较优势承接价值链的分工,发展了自身的生产制造环节,不仅发展了地区经济,也获得了中心城市带来的技术、知识、创新的红利。珠三角积极发展区域价值链,该区域内的各地区不仅实现产业梯度分化,而且各地区的自身特点和独特定位更加明确,推进珠三角形成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珠三角地区的发展说明,区域价值链立足本地企业,能够加快利润的积累,有利于后续扩大再生产,有利于发挥区域内的资源禀赋优势,发展区域经济。价值链形成的产业间联动效应,驱动上下游产业的整体发展,从而提升珠三角地区整体竞争力。
(二)珠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的成功做法
珠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的成功做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六方面:
一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主导产业。探索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模式,可以发现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与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密不可分。改革开放初期,利用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其他优势,珠三角地区顺利建立起航运、物流、商贸等主导产业。在世界经济浪潮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大环境下,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吸纳新的产业、资本、人才,优化产业结构,向高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结构演进。如今,珠三角现代产业结构已具规模,正向着产业结构高级化调整。
二是生成源自市场的内生动力,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进产业、资本、人才。珠三角经济快速发展,在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更在于其良好的发展环境:市场竞争机制、人才引进机制、资本运营机制、产业转移机制。正是因为良好的发展环境,使珠三角集聚了国际、国内的优秀资源,珠三角这种开放的发展格局是产业结构成功调整的重要因素。
三是重视科技创新等内生潜力的挖掘,以科技促发展,以创新促调整,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整体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发展。例如,广州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汇聚了国际、国内大量的科技人员;深圳近年来在鼓励创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已形成了完整的创新和应用体系。在珠三角地区,创新等内生潜力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因素。
四是保持对外合作,充分实现与世界经济体的互动,构建共享经济,以合作共享确立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由于有着开放的悠久传统,珠三角地区始终秉持着对外开放的合作态势,积极开展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顺应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潮流,在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中确立了自己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五是注重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性和全局性。第一、二、三产业之间以及产业内部的协调发展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珠三角地区为我国发达的经济活力地区,其农业发展依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因为珠三角地区在产业结构现代化的过程中,发展产业结构工业化、高端化的同时,通过工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持续拉动第一产业的发展,如今都市农业、现代农业在珠三角地区蓬勃发展,可见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是全局整体的调整与发展。
六是维护生态环境。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生态相结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珠三角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以深圳、珠海、中山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大多是国家宜居城市或旅游城市,优美的环境为该地区提供经济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增加了居住环境的吸引力。
二、珠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的特点
第一,珠三角地区经济属于外向型经济,对外依存度高,世界经济环境波动对其影响较大。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得益于其自身区位优势在对外开放中对外资的吸引。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国家首批对外开放试点地区,且在产业结构调整初始,珠三角凭借自身劳动力的优势吸引了很多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
第三,珠三角地区虽然形成了广州、深圳两个一线城市牵头、东莞等七个较大城市支撑的良好格局,但是珠三角地区内产业相似度高。当下珠三角地区发展充分借助港珠澳资源,将自身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发展环境有机结合,进而获得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实现产业机构调整和优化。
三、珠三角模式对黑龙江产业结构优化的启示
黑龙江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准确定位自身的比较优势,及时发挥外部环境带来的一切支持作用,加强体制机制改革,以营造好的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上合理吸纳域外资本、技术、产业,实现后发式、跨越式发展。
(一)发挥农业基础产业优势,形成产业调整的内生发展动力
加快落实黑土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大工程,开展黑土地轮种试点,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定期深松整地试点,设立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适应国家“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培育和发展绿色农业和“互联网+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整体竞争力。
(二)转变思维方式大力改善投资环境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法治化环境能很好适应产业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社会进步。黑龙江省应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优化发展环境意见,提升政府部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创新发展的能力,积极完善投资环境,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努力营造服务高效、开放文明、公平正义的发展环境。积极开展优化投资营商环境的专项、健全体制机制,优化政府职能。加快设立“信用黑龙江”、“法治黑龙江”,实施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制度,加大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保护,积极实施监察责任制度,坚决取缔破坏产业发展环境的行为,为黑龙江省产业发展积极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
(三)加强制定推进产业转型发展的政策和举措
根据新一轮东北振兴规划的要求,应充分争取国家支持黑龙江省的重大产业项目,促进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单一地区转型发展,同时,黑龙江省应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促进与发达省市对口合作,加强黑龙江省与广东省的对口合作,哈尔滨市与深圳市、黑河市与广州市的对口合作,加快产业园区共建,要素流动,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优势及其他优势,在产业结构发展过程中及时评估形势和突破瓶颈,实现外在比较优势和内生动力的联合驱动。
(四)积极吸引国内外创新型企业落户黑龙江省
一是不断优化政府部门职能,改变政府服务方式,改善创新型企业发展环境,吸纳国内外知名的创新经济企业在黑龙江省安家、落户发展。以政策、场地、资金和人才等优势资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包括国内外知名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互联网企业、大型农用机械制造企业、智能机器人生产企业、大型节能环保企业、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等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求,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创新经济企业。二是积极发挥企业家创业热情,引导企业家做振兴事业发展的建设者,发挥企业家才干,增强企业的创造力和发展活力。积极服务企业发展,积极提升服务质量和效能,减轻企业负担,降本增效,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创造良好条件。三是许多民营企业为社会创造税收、提供就业,因此从服务改革发展大局上出发,应充分考虑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社会效益,充分保障民营企业的权益。
(五)促进黑龙江省科技创新领域的制度改革,推进政策创新
黑龙江省各级政府应从打牢创新基础的前提出发,优化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黑龙江省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每年高校毕业生多达二十余万人。黑龙江省的科技成果平均每年研发1500 多项,位居全国第12 位,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仅排全国第22 位。因此,不能守着科技创新的既有优势满足现状、错失良机,必须全面认识“长和短”的关系,加强政府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发挥区域科技资源优势,加强创新驱动政策设计,落实科技体制、教育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才能调结构、稳增长、促发展,实现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