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越数字鸿沟做好老年广播读书类节目

2022-11-12☉贺

中国广播 2022年3期
关键词:类节目广播读书

☉贺 超

第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60 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3.2%。老年群体与其他年龄群体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能独立完成出示健康码/行程卡、购买生活用品和查找信息等网络活动的老年网民比例分别达69.7%、52.1%和46.2%。伴随互联网一同诞生飞速发展的数字鸿沟问题在2022年全国两会的热搜关键词中被多次提到。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大部分移动应用丰富了“关怀模式”“长辈模式”等适老化模式,纷纷助力老年群体进入智能化时代。

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作为内容产出方,广播节目的特点是节目质量好、音频质量高,是生产优质内容的中央厨房。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字化转型,广播节目的融媒体之路一样可以多彩多姿,焕发新的生命力。

北京市首份老年阅读数据调查显示(以下简称调查):有阅读习惯的占96.00%,其中有“经常阅读”习惯的占59.48%,有“偶尔阅读”习惯的占36.52%。有阅读习惯的被访者阅读频率很高,每周阅读达到2 次及以上的超过9 成,其中达到5 次及以上的超过半数。尽管九成以上被访者仍首选传统纸质阅读方式,但数字化阅读方式逐渐被老年群体接受并喜爱。被访者中有7 成选择用手机进行阅读,而选择电脑、电子阅读器等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合计占比超过4成。此外“听书”方式同样受到老年群体的欢迎。

本文将探讨如何制作适合老年人的读书节目,以及在面临数字鸿沟的大背景下如何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文化阅读类节目。

一、做好老年读书类节目的用户画像

为老年人做好用户画像,明确做给谁听,研究用户,才能更好地解决痛点,服务用户,也才能赋予文化阅读类节目新的生命力。 新时代“新一代”老年人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老年人将越来越多地面临空巢甚至独居的生活状态;二是“新一代”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三是“新一代”老年人对互联网的接受和使用程度不断提升;四是“新一代” 老年人多为“有房族”,拥有财富积累和消费实力;五是“新一代”老年人面临更加“老年友好”的生活环境。

收听广播的人群中,老年人的比重是多少呢?2017年中广索福瑞媒介研究曾发布数据,广播的重度用户为男性居多,重度广播受众的男性比例高达61.8%,重度广播受众中,55 岁及以上的人群占比在各年龄段中最高为31.4%,老龄化特征更突出,而高学历的重度受众,广播则优于电视。

由此得出结论,我们其实是给一群有知识、有时间、有爱好、有情趣的老年人做读书类节目。新时代的老人在进步,在变化,在提升。因此我们在给老年人制作读书类节目时,就需要做到了解、尊重、用心、专注,做到兼容并蓄,照顾到更多老年人的需求,这样才能保持读书类节目的生命力。

二、做好老年读书类节目的内容定位

调查显示,将近七成的被访者首选生活保健类内容,其次是文学和历史类内容。老年人阅读的目的为:缓解孤独感,愉悦心情,提升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老年生活带来积极影响。

根据此项调查,在广播节目制作选材上,应当选取话题易开展、观点易提炼、便于介绍和传播的作品,如文史类、健康类、旅游类、美食类、情感类等书籍。文艺类小说受体裁影响,在解读中容易剧透,会破坏文本的美感,因而长篇小说连播的形式更能满足这类书籍的传播需要。

笔者主持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老年之声《超爱阅读》节目,全年介绍48 本书。比如《我们为什么发胖》《宋朝的七张面孔》《信仰》《病人家属,请来一下》等等,这些作品内容明晰、逻辑简单,编辑制作时很容易清楚有效地分出层次,适合广播线性传播中老年人的接受习惯,但其中文艺类小说的占比不超过5%。

三、做好老年读书类节目的形式创新

调查显示:老年人的阅读习惯倾向于快速阅读,超八成被访者单次阅读时长在一个小时以内,其中30~60 分钟的占56.61%,半小时以内的占31.59%。因此,老年广播读书类节目时长宜短不易长,应短小精炼,直击“要害”,才能抓住用户,让“碎片化”收听“不留后患”。

1.以笔者主持的老年之声《乐享时光》节目为例,时长为60 分钟,分成了《超爱阅读》《与书对话》两个25 分钟的模块:

《超爱阅读》以专栏形式呈现,每期以主持人的读后感为主,通过“拆书法”解读作品,分享书籍的亮点。

“拆书法”是读书节目针对受众能够快速掌握书籍内容精要的编辑手法。一本书几百页的内容,想要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书中的内容几乎不可能,我们在编辑时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受众最有启发的内容上,精心提炼总结、准确把握书籍的信息。这种编辑思路满足了快节奏阅读的需求,让节目内容清晰简单,易于接受。

2.《与书对话》通过访谈,邀请作者、编辑、书评人、阅读推广人对谈。这是让作者亮观点、让节目挖价值的环节。以我们制作播出的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主角》为例,通过和作家陈彦对话,帮助大家挖掘了这部作品背后更多的故事。比如为什么写秦腔部分可以那么细致?作者的故事人物是如何塑造的?等等,这样的介绍,让一部当红的作品变得更加立体,也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

四、做好老年读书类节目的表达与包装

(一)把握好老年节目的语速节奏

广播传播的特点是转瞬即逝。在给老年受众主持读书节目时,由于文字量大、信息量大,主持人应尽量放缓语速,以漫谈的方式来进行分享。这样便于老年受众的碎片化伴随收听。在内容编辑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信息点的“反刍”,段落分层,上下勾连,保证受众随时跟上节奏,不怕“掉队”。

(二)选择贴切的背景音乐为节目增色

合适的背景音乐选择会对节目本身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音乐的选择要根据每本书的内容、气质来确定。比如聊时尚旅游,如果用摇滚乐为背景音乐就容易造成情绪游离;聊美食时,如果用古典音乐为背景音乐就显得突兀,而融合音乐更贴切。在歌曲的选择上,经典金曲显然比当下的说唱、嘻哈等更适合老年人。笔者在主持节目时,根据作品内容选择开场音乐、片花音乐、对谈音乐、导读音乐,音乐的风格尽量趋同,但蕴含变化,保证听觉的新鲜感。每期节目都会建立一个独立的小曲库,让音乐为声音的完美增色。

(三)熟悉作品,才能与访谈者平等对话

作为主持人,笔者在与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彦对话前,通读完他所有的作品。在面对作者时可以畅谈作品细节,同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从而使访谈内容更有深度。做读书节目一定要阅读自己介绍的书,让自己成为一本书的真正的驾驭者,也只有这样才能与作者实现平等对话。只有在阅读了书籍和相关素材后,我们的提问才能站在和作者创作心态类似的共振范围里,问出让作者愿意回答的问题,聊出让读者喜欢听的话题。这样整个访谈对话就非常流畅愉快,能够达到思想的交锋和碰撞。

(四)学会与老年人沟通交流

我们和父母的沟通是天然的,没有陌生感。当我们和陌生老年人沟通时,就需要去了解他们的特点、习性、语言风格等等,这样才能和长者良性沟通。在笔者主持老年之声频率的相关节目中,一年时间访谈了100 多家养老院的负责人和近百位老人。只有深入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和精神需求,在编辑制作读书节目的时候,在语言表达、情绪拿捏、节目风格的把握上才能更贴心周到。

五、做好老年读书类节目的融媒体开发

对老年人而言,是否具备互联网使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和生活质量。跨越数字鸿沟,不仅仅是技术场景应用的提升,在内容端也需要不断输出优质内容,吸引老年人的文化消费。

中央厨房的特征是通过整合媒体渠道资源、内容资源,形成新媒体矩阵,实现多个渠道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可快速实现“PC 站+手机站+微网站+小程序+App”等多平台个性化发布。在完成线上老年读书节目制作播出后,需要把中央厨房里的产品送达不同渠道,实现媒体融合,让受众实现多渠道获取。老年广播读书类节目针对老年人的阅读需求,从中央厨房前期策划开始,要有意识地遵循融媒体的传播特点,对内容的编辑制作做到预先规划,便于后期制作剪辑、分发传播。

(一)广播节目二次生产的必要性

将广播成品节目直接上传融媒体平台必定效果不佳,广播和融媒体端的一对一体验会有差别,所以成品音频内容的二次生产就必须遵循融媒体平台的传播特点。

2016年喜马拉雅研究院根据平台的特点,发布了“15 秒吸引法则 3 分钟低跳出率”规律。在包括车内等移动生活场景下,一个用户对节目的坚持往往只需15 秒,换句话说,如果一个音频内容在15 秒内没有吸引住用户,他就关掉或者去听别的了。另一个重要标准是“3 分钟”,如果一个节目前3 分钟的跳出率低于30%,那么基本可以判定,它是一个“好声音”。老年读书类节目的二次传播也可以遵守这个规律,从片头片花的使用,到导语收尾的策划,让内容更为精准,才能快速抓住受众的耳朵。

(二)遵循融媒体平台节目的时间规律

以喜马拉雅等听书平台为例,读书类节目时长在15 分钟上下浮动。脑科学研究表明,人脑高度专注的状态一般只能持续15 分钟,不会超过20 分钟。也就是说,15 分钟可以看作大脑专注力的一个单位时间。

从结果导向反推,广播节目在编辑节目时可以实现对节目内容节奏的把握,实现15 分钟的层次推进和内容回报,这样在后期剪辑制作时就可以轻松分段分层,便于平台传播。

(三)图文并茂,提升体验

对融媒体音频产品辅助以图文,可以提升关注度,吸引受众,为内容导流。笔者主持的广播读书节目每期都会做好海报、内容摘要,同步发给作者、出版方,同时也在融媒体平台推送,提升关注度。

(四)大数据分析提升节目品质

融媒体的数据回复比传统广播媒体更加迅捷。通过每天的数据发布、用户留言、互动信息可以明确把握到用户对节目内容的建议和意见,有利于我们回到中央厨房,不断优化提升,最终源源不断生产出线上线下都适合老年人的优质的文化读书类节目。

六、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正在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营造友好的适老环境,不但要从硬件着手,还要做好软性服务。适合老年人阅读的书籍因为出版成本等问题,选择性不多,所以广播读书类节目给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阅读选择,而吻合融媒体产品特性的老年广播读书类节目,则为老年人移动收听、碎片化收听、多渠道收听提供服务,让老年广播读书节目增加新的活力,延展出更多的可能。

注释

①CNNIC 权威发布:2022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腾讯新闻,https://new.qq.com/omn/20220402/20220402A03NSB00.html.

②⑤⑥北京市首份老年阅读数据调查发布:《超七成北京西城区老人使用手机阅读》,光明网,https://culture.gmw.cn/2019-04/24/content_32775940.htm.

③翟振武:《关注“新一代”老年人口的新特点》,光明网,https://theory.gmw.cn/2019-07/29/content_33035710.htm.

④秦政:《广播受众细分与行为研究》,流媒体网,https://lmtw.com/mzw/content/detail/id/164647/keyword_id/-1.

⑦喜马拉雅研究院:《车内音频收听遵循15 秒吸引法则》https://tech.huanqiu.com/article/9CaKrnJUSYW.

⑧《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腾讯新闻,https://xw.qq.com/cmsid/20200829A06Q8500.

猜你喜欢

类节目广播读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我们一起读书吧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