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当代群众文化艺术需求的手风琴新作品

2022-11-12周新婷

戏剧之家 2022年15期
关键词:手风琴俄罗斯群众

周新婷

(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21)

新中国的手风琴是从部队到地方、从工业厂区到学校社区、从城市到农村,逐步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普及开来的。20 世纪60 年代前后,国内手风琴作品中《牧民之歌》《我为祖国守大桥》等极具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极大地挖掘出了手风琴乐器特点和技术特性,并且为手风琴作品注入了鲜明的中国民族音乐特色。这些手风琴作品在保证一定的技术难度基础上,旋律带有明显的中国民族音乐调式调性。朗朗上口的中国风手风琴作品非常适合在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中进行传播。在那时,手风琴音乐是人民文化娱乐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音乐类型。

一、我国人民群众对手风琴音乐的喜好变化

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各个方面的要求逐步提高。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生活要求的各类文化产品增多,逐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文化生活的更高要求。而中国的手风琴音乐,随着可选择的文化娱乐产品的增多,在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中所占的比重逐渐降低。现阶段人民群众对手风琴音乐的认知范围在逐渐缩小。人民群众喜爱的手风琴作品主要集中在几类国外民族风格突出的作品类型,包括法国的浪漫华尔兹,拉丁美洲的探戈舞曲,俄罗斯及东欧诸国的民族音乐等。而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突出的手风琴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传播度都比六七十年代有所下降。

二、当代艺术文化产品的创作必须与当下的时代思想接轨

快速发展的经济带来了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脱离了这个时代条件的文艺创作是缺少社会价值的。人民不会选择不符合时代审美的艺术文化产品。当代文艺工作者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感官世界里是不可能有所突破的,与时代思想接轨才是硬道理。各种文化艺术产品都应该表现出自己所处时代的特点和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是新时代文化发展的生命源泉。尤其是手风琴这种自进入中国以来一直走群众路线的乐器,在新时代的文化发展背景下更应该拒绝高高在上,要扎根在人民群众中。要以人民群众当下的喜好为创作目标,积极适应变化中的文化需求,创作真正属于人民群众的音乐作品。不管人民群众当下喜欢的手风琴音乐是法国风格、阿根廷风格还是俄罗斯风格,我们都必须理解、接纳并学习。充分理解人民群众的喜好要求,在满足这些要求的基础上加入中国元素,洋为中用地做好中国音乐、讲好中国故事。

三、关于适应当代群众文化艺术需求的手风琴作品的调查研究

就手风琴音乐的群众基础和手风琴音乐受众的音乐倾向,笔者及教学团队进行一系列调查研究,于2020 年进行了网络调查100 人次。其中对手风琴感兴趣的人员62%为女性,剩下的38%则为男性。年龄分布近五成是40 到50 岁的人士,两成是6 岁左右的儿童。40-50 岁这个年龄段正好经历过手风琴展的黄金时代,与我们的调查结果相符。调查中有七成的人表示经常听音乐,选择使用音乐APP 和选择依托电视、电影、短视频附带听音乐的比例都很高,这也与大数据时代下新媒体的流行有紧密的联系。

调查对象都会选择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音乐作品来缓解生活的枯燥,满足精神需求。他们对一些旋律和影视片段中演奏的乐器有基本了解。对于手风琴音乐,调查对象的相关了解不是特别多,但表现出了对一些手风琴配乐想要进一步了解的意愿。

从这个调查得出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年轻人对于手风琴音乐了解度远远低于他们的长辈。手风琴音乐在中老年受众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进行分类研究时,我们还发现在我国手风琴音乐受众中大多对于俄罗斯风格的作品更感兴趣。这个现象非常有趣,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分析。

四、俄罗斯音乐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俄罗斯音乐具有曲调优美、内容深沉的特点。这和俄罗斯民族饱受创伤的民族经历有关。俄罗斯民族在各类艺术上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对于高雅艺术有着思想追求的传统,众多天才作曲家也为俄罗斯音乐增添了丰富的艺术色彩。俄罗斯人民以其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的作品,让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都对他们的民族音乐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

20 世纪50 年代,在新中国音乐教育艺术刚刚起步时,前苏联音乐包括艺术教育体系对我国的音乐事业有着巨大影响。当时的专业音乐院校和音乐团体中,俄罗斯风格的音乐也占据了相当大份额的教学和演出内容。俄罗斯音乐理论概念对我国音乐教育影响也很大,这在我国的音乐艺术教学中都有体现。俄罗斯音乐受众普遍较高的艺术素养是由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音乐艺术教育所培养熏陶,成为俄罗斯民族最为世界人民所熟知的民族特性之一。提高民族艺术素养是增强民族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俄罗斯对于古典艺术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对于提高我国人民群众整体艺术素养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在艺术创作多元化的20 世纪,许多作曲家为了避开古典与浪漫主义的音乐旋律雷同,在创作上强行突破,而俄罗斯作曲家们依然遵循历史的脚步,保持在传统艺术创作思维上前进。他们的音乐旋律深沉动听,大量采用和声旋律大小调进行谱写。俄罗斯音乐常常带有一种坚韧不拔且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也影响到每一位聆听俄罗斯音乐的听众,展现了强大的音乐精神推动力。这既和俄罗斯人民拥有豪爽乐观的民族特性相关,又与该民族长期受到战争影响,骨子里的尊严感更加强烈有关。

为什么我们国内群众在众多风格的音乐中特别钟爱俄罗斯音乐呢?第一个原因就是俄罗斯音乐旋律优美动听,能够引起普罗大众的共鸣。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文艺作品要服务于大众,要符合大众的口味。一个好的文艺作品,要流行一时并不困难,难的是经久不衰。第二个原因是中国人曾经经历过一个文艺作品匮乏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中国人能够接收到的艺术内容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前苏联的作品。第三个原因,就是在很多中国人的眼里俄罗斯音乐既代表了曾经的苏联时代,又代表了俄罗斯这个国家。在被调查访问的群众中,多数认为最有代表性的俄罗斯手风琴作品分别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山楂树》。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又称《莫斯科之夜》,作曲为瓦西里·索洛维约夫·谢多伊。原来是为1956 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拍摄纪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而作曲,1957 年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会上夺得金奖,成为了苏联经典歌曲,1957年在中国被大众所知晓,这首抒情歌近半个世纪来所具有的魅力,不仅是它作为爱情歌曲在艺术上的成功,也将俄罗斯人民对莫斯科夜晚美景热爱之情以及对祖国、亲友,甚至一切美好事物的爱传递给了世界。

《山楂树》则是一首描写工厂青年生产生活和对爱情的向往的一个作品,原名《乌拉尔的花揪树》,旋律优美婉转,流露出浓郁的乌拉尔风情,纯真、优美、浪漫。

五、对俄罗斯风格手风琴作品当代化改编的尝试

针对我们的调查结果,我们尝试对一些耳熟能详的俄罗斯风格音乐作品进行适应于我国当前群众文化需求的改编。

在不改变整体的和声进行和曲式结构的基础上,尊重原作者的思想情感,把音乐思维现代化。例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开头幽静婉转,设计较轻的触键方式加上大管或者萨克斯音色变音器,可将音乐表达得惟妙惟肖。在高潮阶段,宣泄情感阶段再用全开变音器进行演奏,把音乐推向另一个高度。在创作上,要特别注意音乐的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在一首作品中拥有丰富的节奏能给听众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可将爵士风格或者波萨诺瓦风格的节奏嫁接在俄罗斯风格音乐上。例如,可以在应该强拍的地方稍微弱一些,打一个时间差;或者加上切分休止符这类节奏进行修饰。这些都会打破传统节奏的规律性,会让音乐整体拥有“新鲜感”。

六、满足当代群众艺术审美需求,手风琴作品原创和改编双管齐下

首先,在手风琴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于多元化手风琴作品的学习积极性:在音乐教学内容上应增加法国的浪漫华尔兹,拉丁美洲的探戈舞曲,以及俄罗斯民族音乐等特色作品的学习量。在具备一定音乐理论知识后教授一定量的即兴演奏知识以作为扩展。

其次,将当代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到多元化风格的手风琴作品中,以吸引更多当代中国听众。试着探索一些风格之间是否有融合的可能性。这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提高改编音乐作品的能力。对于音乐大学课中的乐理、和声及曲式等内容加大学习力度。原创和改编都需要具备足够多的音乐理论知识以及改编技巧来支撑这项工作。

适应当代群众文化需求的手风琴新作品在专业学习中极其重要,是手风琴音乐在文化艺术产品百花齐放的当代唯一的生存之道。在尝试了多首适合当代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手风琴作品的改编后,我们相信将符合我国当下人民群众音乐审美的元素融入到多元化作品中可以存在多种实现途径。

手风琴的学习者应以提高自身音乐审美为己任,在掌握基础键盘和声知识后要敢于尝试不同的音乐风格。大胆地将一些不同风格的音乐进行融合,用自己的创新思维为当代手风琴音乐出现更多新鲜、高质量且适应新时代群众文化需求的音乐作出贡献,推进我国手风琴音乐的发展。

猜你喜欢

手风琴俄罗斯群众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手风琴音乐在室内乐实践中的研究
键盘乐器的起源与发展(之十五)手风琴(下)
键盘乐器的起源与发展(之十四)手风琴(中)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