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电影中的艺术表达
——以电影《邪不压正》为例

2022-11-12余清子

戏剧之家 2022年12期
关键词:姜文古典音乐戏剧

余清子

(南京传媒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9)

电影的整体呈现效果除了剧情、人物之外,还需要配乐的支持,音乐对于电影语言的表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西方古典音乐融入中国电影中,一方面可以体现电影导演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可以彰显电影空间设计和艺术审美表达的独特性。在电影《邪不压正》中,导演姜文完全突破传统配乐方式,将西方古典音乐融入电影中,打造了全新的电影配乐体系,不仅彰显了独特的音乐审美,也营造了个性化的戏剧空间。

一、电影空间解析

电影空间包括戏剧空间、环境空间、审美空间等范畴。戏剧空间指根据剧本内容表现出来的人物关系和戏剧冲突点,由导演的整体把握和演员的细致表演共同构成的抽象空间。环境空间指电影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某一段内容展现的特定场景,多指一种文化氛围。审美空间相较于戏剧空间和环境空间而言更加抽象,是指观众观看电影内容产生的情感共鸣和虚拟的意象思维。在电影中搭配古典音乐,可以营造更加出色的电影氛围,为戏剧空间、环境空间和审美空间的构造增添更多的色彩,让电影更具节奏感,人物关系和戏剧关系更具有张力。把古典音乐融入中国电影,加上导演的独特审美及影视声音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可以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更好地体会导演想要表达的电影主题,引起情感共鸣。

导演姜文在电影音乐选择上有自己的特点,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让子弹飞》再到《邪不压正》,这些电影中的音乐审美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电影画面与音乐的自然结合,把古典音乐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构成了多维的电影空间。《邪不压正》用电影画面和古典音乐,从视觉和听觉上构造了两个截然不同但又相得益彰的电影空间,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寓意通过古典音乐完整地呈现了出来。

二、古典音乐在《邪不压正》中的艺术表达

(一)古典音乐与戏剧空间的表达

如何在电影剧本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演员表演和各种表现手法营造更具张力的戏剧空间,是电影创作的一大难点。电影音乐的基础作用是与电影画面相融合,构造更加完美的视听效果,但是,电影音乐的功能远不止于此,如果导演和配乐师的能力够强,电影音乐可以成为营造戏剧空间的主导角色。

在电影《邪不压正》中,导演姜文再次突破传统,在背景音乐的选择上,采用错位搭配的方式,在贴合电影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音乐渲染充分体现导演的江湖情怀。

1.咏叹调在电影中的艺术表达

一般情况下,紧张的剧情会搭配快节奏的音乐,舒缓的剧情会搭配平缓的音乐,但是在导演姜文看来,这部电影中的人物关系和戏剧内容存在多种情况,既然关系是多元的,那么音乐的表达方式也不止一种,比如《偷洒一滴泪》这段歌曲的多种运用,就对戏剧空间的营造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偷洒一滴泪》在电影中两次出现,不同电影片段的引用意义各不相同。

《偷撒一滴泪》选自多尼采蒂的歌剧《爱的甘醇》中的咏叹调,是欧洲古典音乐发展到浪漫主义时期的佳作,歌曲表达了青年男女渴望美好爱情的心情。这首咏叹调第一次出现是在影片前半部分“李天然”在京城飞檐走壁的场景中,当咏叹调一出现,渐行渐远的场景直接冲击了观众视野,纯净的天地和“世界第一男高音”帕瓦罗蒂的歌喉巧妙结合在一起,让观众不再局限于男主角赤裸的身体,这一巧妙结合充分体现了导演的艺术语言创造力。

男主角的这个飞檐走壁的长镜头与《偷撒一滴泪》的乐声充分融合,给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带来了双重刺激,进一步扩大了戏剧空间。帕瓦罗蒂高亢的嗓音好似给渐行渐远的“李天然”镶上了一道金边。嘹亮的音乐与男主健硕的肌肉形成巨大反差,起到了扩大戏剧空间张力的作用,这一画面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偷撒一滴泪》的歌声中夹杂着淡淡的忧伤,将李天然心中的国仇家恨,以及心中对关巧红的爱意全部凝结在一起,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李天然内心的煎熬。

《偷撒一滴泪》第二次出现是在影片结尾,这一次的呈现更加具有悲情色彩。影片结尾部分,大队日军进入京城,曾经八面玲珑的名媛“唐凤仪”在城楼上纵身一跃,脆弱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偷撒一滴泪》随之响起,“唐凤仪”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未来也就无畏生死。相比于纯粹的音乐衬托,这首咏叹调与戏剧空间充分融合,体现了民族危亡时风尘“小人物”的慷慨赴死,让“唐凤仪”与“李天然”享受同等地位,具有更加深刻的内涵,推动了戏剧空间的升华。

2.A 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第二乐章的艺术表达

A 大调单簧管协奏曲是莫扎特完成的最后两部作品之一,是他专为施塔德勒的特制单簧管而作,音乐节奏缓慢,风格抒情而温柔,这段音乐出现在蓝青峰帮朱潜龙认太祖的那段剧情中,剧情中夸张的对白、特殊的跪拜方式以及假惺惺的眼泪,无不体现出“荒诞”二字,如此优美的古典时期作品,配合着如此荒诞的剧情,声音与画面的对立达到极致。

(二)古典音乐与环境空间的艺术表达

环境描写是构造电影画面的基本功,脱离了衣食住行的电影是空洞的,《邪不压正》以老北京城为背景,姜文在影片中着重呈现了老北京城的文化内涵。电影背景选在民国时期的北京城,繁华的街道、参天的古树、厚重的城墙,这可能并不是民国时期北京的原貌,更像是导演心中对民国京城的想象。精心制作的开篇场景,绝不仅仅是为了向观众展示民国风貌,其中也隐藏了伏笔。皑皑白雪掩盖邪恶和肮脏,外看西装革履,内则阴险毒辣,如此厚重的开篇,自然离不开音乐的加持。不同于以往民国京城配乐多选择京剧、大鼓等音乐,姜文导演选曲完全突破传统,彰显了自己独特的音乐审美。

1.《第二圆舞曲》的艺术表达

影片开篇选用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号爵士组曲》中的第六首《第二圆舞曲》。

《第二圆舞曲》是华尔兹节奏,姜文导演选择这一配乐,一方面是自己的喜好,另一方面则是致敬自己的偶像——库布里克导演。《第二圆舞曲》蕴含了作者肖斯塔科维奇的悲壮人生,导演在展现民国北京城背景时选用这段音乐,既有利于展现老北京的壮阔,也体现了“李天然”重回北京时的隐忍心境。

2.多次出现的《索尔维格之歌》的艺术表达

环境空间的营造和渲染,除了《第二圆舞曲》之外,还有《索尔维格之歌》。这首歌曲被誉为挪威的第二国歌,出自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这首歌原本是格里格为易卜生的同名戏剧所配的音乐,“冬天已经过去,春天不再回来,夏天也将消逝,一年年的等待……”惆怅的歌词镶嵌在恬静安详的旋律中,让人感到格外忧伤。这首音乐多次在片中出现,尤其在“李天然”与“巧红”在钟楼相会的场景中,升华了整个电影的审美:夕阳西下,二人分别陈述自己的深仇大恨,在《索尔维格之歌》的映衬下,力量与悲壮相互碰撞,构成了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的画面。此外,《索尔维格之歌》中渴望爱情之意也与“巧红”和“李天然”之间的情愫巧妙结合,这也是导演想要表达的意象空间。

(三)古典音乐与审美空间的艺术表达

《邪不压正》的主线剧情并不复杂,复仇的故事背景融入了国恨和爱情,正邪之间的斗争除了战胜对方,更多的是战胜自我。这种复杂情绪并没有体现在主人公的脸上,却体现在了主人公的眼神中。推动片中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的,除了剧情本身之外,还有恰到好处的音乐,比如,《乡村骑士》的艺术表达。

《乡村骑士》是意大利独幕歌剧,由塔尔焦尼—托泽蒂和梅纳希根据韦尔加原著的短篇小说合作改编,由马斯卡尼谱曲。这首音乐大家应该不陌生,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已多次运用,在《邪不压正》中,他再次运用这首19 世纪的古典乐,将红砖青瓦的老北京城和飞檐走壁的“李天然”这一人物塑造得淋漓尽致。景物、人物与乐曲充分融合,让观众心驰神往、沉醉其中,在审美上获得更多的满足感。

三、结语

本文以姜文导演的《邪不压正》为例,阐述了西方古典音乐在营造中国电影的空间上的艺术表达。姜文在电影中选用了大量的西方古典音乐,让原本普通的武侠题材的电影变得更加个性化。古典音乐在电影空间中发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具有西方特色的古典音乐旋律满足了观众的听觉需求,姜文对古典音乐有强烈的爱好,古典配乐的选择也是其自身音乐审美的表现;第二,恰如其分地使用古典音乐可以充分表现戏剧内容,不仅体现了民国的北京城中西文化并存的历史风貌,更推动了电影情节的发展;第三,电影中运用了较多的西方古典音乐,这是姜文与国际接轨的重要表现。中国电影要想走上国际舞台,就必须满足西方观众的审美需求,古典音乐的加入可以帮助国际观众更好地理解中国导演的创作意图,了解中国电影作品的内涵,从而更加理解中国文化,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姜文古典音乐戏剧
姜文国:身残志坚 笑对人生
有趣的戏剧课
影视中的古典音乐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姜文妻子周韵:刚柔并济“降服”混血继女
古典音乐广播节目的通俗化表达探析
课间小游戏
戏剧类
古典音乐欣赏与时代的融合——经典作品欣赏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