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行类别划分探思
2022-11-12唐海鹏
唐海鹏
(江苏省淮海剧团 江苏 淮安 223021)
在戏曲行当的划分中,丑行是较为特殊的一种,由于其自身极强的创造性,在川剧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川剧丑行的划分相比其他剧种更为精细,但其整体格局却有异常丰满,由此导致的问题就是划分标准与角色类型的矛盾与冲突。但客观地讲,出现这一问题,正是因为川剧的繁荣发展和戏曲艺术家们大胆创新,为戏曲行当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一、戏曲行当的特征
多年来,戏曲表演艺术的发展始终坚持“以人塑造人”的原则,落实到艺术表演上则是演员对剧本的理解和表达,演员应当以角色的塑造为基础,进而为戏剧服务,构建一场完整的戏剧表演。除去“表演”“角色”“戏剧”这些基本的分类外,随着戏剧表演艺术的发展,“行当”这一特殊分类逐渐出现在了戏曲中。对戏曲艺术而言,行当实现了角色形象与表演程式的有机统一,同时也是对角色形象的新型展现,是我国戏曲表演艺术的一种形式创新。行当一方面展现了角色性格中的特色,另一方面则是将戏曲人物的形象进行了规范化、艺术化地展现。在戏曲艺术的实际表演过程中,通过行当的表现,演员能够精确表现出戏曲角色的性格色彩和人物特征,进而提升了戏剧的艺术表现水平。在戏剧的发展过程中,川剧界依照角色特征和表现程式对戏曲中的艺术形象进行了归类与总结,最终以“行当”呈现在我们眼前。
目前,我们将戏曲行当分为了“生、旦、净、丑”四大类别,其各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予了观众不同的感受,其中,“丑行”又可细分为文丑与武丑两大类。通常来说,在戏剧的表演中,丑行承担主要戏份的情况并不多见,多以生、旦、净行为主,这主要是因为在剧目的选择中,艺术院团需要进行综合考量,如观众喜好、剧目影响力与观看状况等,这些是戏曲艺术与时代发展相协调的结果。虽然如此,仍然有大量的艺术家、名家与青年演员为了艺术的发展和自身的热爱毅然投入到丑行的建设中。“丑”的存在与“美”的展现呈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反差,二者各具风格,并无好坏之分,在各自的领域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川剧丑行的主要类别划分
(一)蟒袍丑
蟒袍丑所承担的角色以王侯将相、公卿侯爵为主,其中的人物性格既可表现为凶残、昏庸,也可体现出诙谐、乖张,人物特征是多种多样的。而之所以成为蟒袍丑,这是因为此类角色多为君王或是达官显贵,蟒袍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是最具特色的特征之一。与君王的五爪金龙袍相比,“蟒袍”缺少了一只爪子,因此又被称为四爪龙袍。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区别在戏曲服饰中并没有得到展现,二者的区别更多是在丝线与图案上,其次就是挂饰等细节上的处理。蟒袍的配色涵盖黄、红、黑、绿、白五色,为实现人物的区分,君王的蟒袍为黄色,老年人的则为白色,其他颜色是官员能够使用的。在川剧曲目中,蟒袍丑的出现并不稀少,如《奔月宫》中的夏太康、《虎牢关》中的曹操、《烽火台》中的周幽王、《神农涧》中的宋康王等,其在戏曲艺术的表演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角色应工方面,虽然主角中也有帝王的出现,但二者是存在显著区别的,具体而言就是身段功法中的不同,如弯腰、盘腿、扭颈、缩项等。在川剧中,为保障戏曲艺术形象的表现能力,蟒袍的材料与工艺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导致其造价也相对较高。首先,蟒袍通常会选用绸缎来作为材料;其次是金线或是银线勾勒出的图案与花纹,个别情况下,蟒袍上甚至会出现规模较大的金丝金龙;最后是衣服设计与挂饰修饰等细节处理,从而构成一个完整蟒袍。蟒袍的设计与规划在很大程度上为蟒袍丑的表演提供了基础,其在细节上的处理帮助戏曲演员来进行相应身段功法的展现,便于戏曲演员施展角色所需的技艺,进而强化角色的特性,增强角色的艺术展现力。
(二)官衣丑
川剧官衣丑在丑角的细化分类中是比较饱满的一种,常见的有县令、州府官以及部分公卿大夫、文职官吏。官衣丑的角色特征是非常明显的,以穿官衣,挂玉带,穿靴子,戴纱帽为主,同时加以胡须的修饰。在衣服配色方面,多以红色和紫色为主,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青冠衣,但数量相对较少,具体则是依照人物的官级来进行细致的区分。此外,纱帽翅子也是区分角色官阶的重要依据,通常来说,县令的纱帽翅子多是圆翅、桃儿翅,而州府及以上的官员则多佩戴长方形、菱形的翅子。在川剧戏曲中,官衣上的人物形象和特征各不相同,但其在官衣上却是统一的,如何体现出人物形象的特色与区别成为了戏曲演员需要应对的一大难题。以《献地理》和《五子告母》两个曲目为例,张松个人狡诈圆润却又充满智慧的形象与阎君罪恶无耻的形象有着巨大反差,演员需要在表演时更加注重细节,从而实现对人物特征的表现。
在戏曲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川剧官衣丑的表演程式已然形成了一个健全的体系,其中官衣、身段、膝步、指爪、眉眼、水发、帽翅等相较以往都得到了完善与发展,但这也对演员的身段功法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如《赠绨袍》中官衣丑须贾,仅仅一个角色所需的技法就涵盖了水发、膝步、官衣处理与跳跃跪地等,其中任何一种都需要演员进行大量的练习,以此为基础来提升戏曲角色的艺术表现水平。除此之外,随着戏剧的发展,艺人们也在进行一些表现手法上的创新,比较经典的是《坠马》岳春的滚元宝,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技法已然失传,没有得到继承与发展。
(三)龙箭丑
龙箭丑所表演的角色基本为君王宗亲和高官显宦,这类角色的故事情节多发生在户外,以征战和围猎骑射为主,因此,蟒袍与寻常官衣的设计和形式不利于自身行为,因此出现了一种名为“箭衣”的服饰,又被称为“黄马褂”。这类服饰的显著特征是纹路上的龙、水纹,即“龙箭”。相比其他服饰,龙箭丑的服饰中所出现的是软王帽与翎子,与其他丑行相比是较为特殊的一种。在剧目中,龙箭丑虽然是丑行应工的类别,但实际表演时却需要展现出武行角色的功底,这是龙箭丑演员需要应对的一大难题。事实上,龙箭丑在川剧中的出现是较为稀少的,具有代表性的是大幕戏《汉贞烈》中的《奔番》。其中毛延寿以龙箭丑应工出现在剧目中,演员需要展现出的是阴险狡诈、诡计多端的恶人形象,与丑角中常见的诙谐幽默有着很大区别,但又因为他的官位与价值,其服装上应当具有地位象征。为满足这一角色的展现需求,箭衣成为了首选,既能够表现出角色的武生功架,又展现出了他的行为风格,为观众展现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
(四)方巾丑
方巾丑是指谋士、书吏、刀笔、方士、医生、私塾先生之类的角色,由于多头戴方巾,因此被称为方巾丑。常见的有《群英会》中的蒋干与《乔老爷奇遇》中的蓝心会。需要注意的是,方巾上所表现出的角色年龄段是非常广泛的,下到青少年,上到中老年,然而不同年龄段的角色行为与表现方式都是存在差别的,这就需要演员格外注意,以细节来突出差别。在人物造型方面,人物手中多会持有扇子与书本,面部表情则应带有穷酸或是奸诈的特征,同时涂白鼻梁并挂上“丑三”口条,最后则是服装上的褶子、丝涤与方巾,其中方巾是最为显著的特征,所以被称为方巾丑。我国封建时期是非常漫长的,而权贵又多有圈养谋士能人的喜好,因此,封建历史中为方巾丑提供角色原型的人物非常丰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方巾丑中的角色多为奸诈小人,但其中也不乏偏正面的好人形象,同时也还有中规中矩的普通人,所以无论观众还是演员,都不能以局限的眼光去体会方巾丑的艺术角色形象。
(五)武丑
武丑在戏剧中的划分依据多为功法程式与服装风格,具体来说则是武生与丑行功法相结合的功法程式与打衣、打鞋的服装风格,通常来说,武丑的身份多为功力深厚且行为敏捷的江湖侠士与义盗等,这需要演员具有殷实的武功基础。但在戏剧的人员分配中,由于武丑演员的缺乏,大部分武丑角色都由武生来代替,所以其在丑行方面的功底就会存在缺陷,这一状况并不是非常乐观。基于这一情况,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川剧中的武丑并不纯粹,因此认为这角色分类在川剧中是不存在的,而川剧丑角的表演艺术家却大多持积极意见,认为武丑的存在是不可忽视的,二者观点的碰撞引起了戏曲行业内的激烈讨论。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丑角在川剧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同时为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添加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色彩。本文基于目前丑行行当分类的数据和研究展开讨论,通过戏曲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进行深入分析,从服装风格、穿戴细节与身段技巧等方面综合考量,进而明确了川剧丑角的角色定位与自身价值,意在为我国川剧与戏剧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提供参考建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民的艺术素养也在不断提升,这为戏剧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在此背景下,川剧丑行的发展愈发迅速,即使在界内存在争议与讨论,但这也是我国戏剧行业发展的催化剂,为戏剧添加了更多活力,是戏剧艺术实现自我发展和突破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