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魂育人•融合发展•交流互通:“新文科”建设与高校戏曲教育之思

2022-11-12

戏剧之家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新文科文科戏曲

刘 洁

(山西师范大学 戏剧与影视学院,山西 太原 041004)

“新文科”建设不是对已有学科的改头换面,而是在旧有学科的基础上,以新理念、新方略、新视角进行学科转型升级。“新文科”建设以育人为本,旨在培养新时代的人才,这与戏曲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我们应加大对戏曲学科的精神内涵的建设,从戏曲古老的根基中挖掘蕴藏在其中的精神力量。“新文科”建设的提出,为高校戏曲教学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和新契机,高校戏曲教育应在“新文科”理念中形成新评价体系、新内涵结构、新教学方式、新人才培养模式等,这将促使我国现有高等教育的戏曲教学领域进行创新、改造与升级。

一、铸魂育人,加强戏曲情感教育

“新文科”建设强调以育人为本位,强调更多关注个体的精神、情感、价值理念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更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与价值观的引导。在戏曲教育中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为戏曲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指南。“未曾学艺先学礼”,我们要使美育与德育相结合,让无论是戏曲学院的专业型学生,还是普通高校修读戏曲课程的学生,都能从戏曲文化中得到滋养,使戏曲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我们可以通过戏曲故事,以情感人,打开学生兴趣窗口。戏曲艺术在现代是如何发展、如何运营的,它背后有怎样的运行机制,戏曲艺术家的生存现状是什么,这在我们戏曲教学中很少出现。其实,在这背后有着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体现了诸多戏曲艺术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也是打开学生对戏曲艺术兴趣的一扇窗口,也是传承发扬戏曲艺术精神的一条通道,也符合“新文科”建设以育人为本的情感价值需求。

我们可以通过戏曲艺术家或从业者之口来了解戏曲艺术真实的生存现状,去了解戏曲世家传承的故事,熟悉戏曲运行机制。高校可以加强对戏曲现状以及一些戏曲世家故事的教育,开展“戏曲周”活动,通过戏曲故事来展现戏曲艺术家们的精神,满足学生的情感期待视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于戏曲的崇敬之情,还可以不定时邀请戏曲界的前辈们,设置讲座,增加艺术家与学生们的互动,使学生了解到他们未曾接触过的戏曲背后的感人瞬间。例如,对“京剧第一科班”富连成的研究,了解他们的发展历程,学习他们的戏曲理念,喜(富)连成成立时,叶春善曾带领教师团队“对天盟誓”:“创办科班,不为发财致富、争名夺利,只为培养教育梨园后一代,永续香烟。”种感情的熏陶不是教科书中可以学习体会到的,但是在这种情感的共振中,学生对戏曲的崇敬之心与文化自信油然而生,达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戏曲教育效果。

戏曲情感教育也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之一。戏曲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沉淀了数千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中国戏曲也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世界文化上留下了一抹色彩,我们年轻一代应该继续推动戏曲也不断“走出去”,逐渐在国际上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显示出中国特色和大国风采。

二、交流互通,促进戏曲教育多元化

(一)跨校互动,打破学校与学校间的壁垒

我们要打破学校与学校之间、戏曲专业院校与非专业院校之间的壁垒。学校与学校之间戏曲专业课程的设计、教授方式、学科建设现状、学生学习情况之间的差异不得而知,非专业院校与专业院校戏曲专业之间的差距也不得而知。有的高校会在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下设置戏曲相关课程,各科课程的设置与分布,各个高校相同学科的设置都呈隔阂状态,我们完全沉浸在本校的戏曲学习氛围中,很少去和外界实现交流与碰撞,我们的戏曲教学呈现出了一定的封闭性,至少从学生角度来看,与外界呈割裂状态。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新颖的形式组织一些活动来实现戏曲学科高校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例如设定一个大的主题,组织一些戏曲活动成果发布到线上,进行两两学校的对阵,抑或是微博上隔空喊话下一学校的接力,既实现了互动,烘托了气氛,又能实现高校之间戏曲学科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通过横向比较,我们可以从课程设置、课堂反响、教学手段、教师队伍、学生水平等方面看到学校之间的差异。不仅是院校与院校之间的互动,各院校老师,不同专业学生都可以搭建互动的平台,通过戏曲专业的学生去带动其他专业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以此辐射下去,使校园戏曲艺术的氛围更加浓郁。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促进戏曲学科建设的完善。在探索中学习,亦可将被动灌输转化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对戏曲的热情。

(二)学科融合,实现学科间的交流互动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博采众长,是吸收了诸多文化的精华孕育而生的。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我们要重视戏曲这一综合性特征,勇于拿出新姿态来进行戏曲课程的转型升级。“新文科”建设中戏曲新学科的拓展需要在保持既有精华、坚守既有技能技巧阵地的同时,更勇敢地面对新时代、新的学科的整合方向和对新的外来学科的借鉴。国内有学者认为:“新文科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新文科”建设应该带着新的理念、新的观察、新的社会需求和因知识互渗而生发出的学科融合的新动力,方能创造出富有新的生机的学科的未来。

例如,戏曲与哲学的融合。我们需要一种批判性的思维、严谨的逻辑观念,去从戏曲这种程式积累型艺术与继承、变革的特殊形态的关系中,探求戏曲艺术发展的规律。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我们才能系统、缜密、细致、深入地将之贯穿在各个方面,运用于各种问题的研究,但由于我们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而能够在某些方面突破前人的研究水平,提出一些新的看法、新的做法,符合戏曲在当代发展的需要。在对戏曲本质的研究中,我们要始终做到以人民为主体,戏曲的发展离不开观众、离不开人民,它由民族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心理素质及欣赏习惯凝聚而成,是一个民族的个性特色。

对于戏曲的学习,美学知识也必不可少。有一定的美学基础,我们才能更好地分析出某一时期戏曲发展的美学特征和文化生态,以及戏曲艺术内部形态的演变。由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相互影响,戏曲艺术审美特征也在不断变化。美育不仅对学生学习戏曲课程尤为重要,也对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对情感的把握能力、对生活的感悟力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于戏曲的发扬与传承,也涉及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文化研究等社会科学。运用这些学科的一些理论,我们可以研究出戏曲传播范式,实现戏曲与社会的相适应,描摹潜在受众画像,建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不同的戏曲教育模式,建构不同年龄层的戏曲教育新范式。对于戏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传播学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截然不同的思路。

三、身临其境,避免理论与现实的割裂

理论家则用自己的理性思考让我们探究事物的本质、挖掘事物发展规律,掌握事物的发展动向。艺术理论可以让我们进行更多理性的思考,它可以告诉我们艺术作品为什么成为永恒的奥秘。优秀的艺术家必然有着严密的理论思考,优秀的艺术理论家自然也要密切关注艺术现象的发展动向。现在有很多学戏曲的学生或者学业课程中包含戏曲课程的学生可能了解很多戏曲知识,也能背出一些戏曲派别的特点,但是却很少完完整整听一出戏曲,更不用提能唱出一段了。我们对于戏曲的感悟都是教科书式的、刻板的、浅显的认知。戏曲是一门舞台艺术,需要现场感受,才能领略到戏曲艺术的真正魅力。

另外,原典的阅读也尤为重要,戏曲不仅是舞台艺术,也是一种文本艺术。大部分学生通过教科书的学习或者资料的解析,也能了解诸如《牡丹亭》《西厢记》《浣纱记》等故事的基本面貌,但是很多信息是通过第二手资料获取的,课本里会介绍故事梗概、基本思想、表达主题,通过这些可以让我们快速了解戏剧内容。提及《牡丹亭》,学过相关戏曲课程的学生立马能说出这出戏讲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还能说出里面表达主题的经典句子“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诸如此类;提起《西厢记》,能把张生、崔莺莺、红娘的人物形象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是,没有阅读过完整剧本的人很多,尤其在非戏曲专业的院校中,也许特别耳熟能详的剧本还有阅读量,其余剧本的阅读量更是寥寥无几了。所以我们的许多学习仅限于此,因为这些信息都是通过别人总结好之后“灌输”给我们的,而关乎我们自身的真正的感悟与思考却微乎甚微,这正是我们的教育所缺失的。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我们发现问题的同时,是我们真正去思考的过程,如果只看被加工过的材料,就如同看着“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我们与真理总是隔着那么一层。我们接受着别人的思想,却连所研究对象的本来面目都未曾看到,更别提有什么新发现、新领悟了。事实上,文本本身具有一种“召唤结构”。在对这种召唤的回应过程中,接受者运用了自身的经验,发挥了各自的想象力,并在个体间形成不同的填补内容,获得不同的形象和意义。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对原汁原味戏曲材料的学习,获取自身的感悟与体会。

四、与时俱进,媒介手段助推戏曲教育新发展

在各种媒介融合的浪潮中,戏曲要想长足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这对戏曲艺术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有学者提出:“互联网的蔓延使得学科边界不断扩展,相应的研究与教育均离不开互联网的吸纳和学习,而智能时代更提供了无限可能,因而,培养人才的目标应该面向未来,接受互联网、智能时代对传统学科教育体系的巨大挑战。”我们要更深入地结合互联网对戏曲艺术的传播、戏曲艺术的接受和戏曲艺术的新形式呈现的研究,使得戏曲艺术具备更多新的拓展可能。

高校可以组织戏曲专业学生利用自媒体制作小短片科普戏曲知识,还可以利用微信小程序或客户端实现线上的戏曲欣赏,或者是利用社交软件组织“线上聚人气,线下看大戏”的活动,通过线上形式汇聚人气,使学生去现场欣赏戏曲。剧院还可以与学校合作,推出一些高校学生可以利用学生证享受优惠等政策,鼓励学生走进剧院看戏曲演出。

在学生欣赏完戏曲演出后,学校还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交流与反馈便捷的优势,进行用户问卷调查或者建立戏曲演出剧目交流平台,在大家的讨论中,培养大家戏曲批评的能力并相互学习。加强学生与创作者以及作品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还可以比较在高校学习过专业知识的学生与非专业学生对一出戏感悟上的差异。

“新文科”建设的提出,是教育界的一次大变革。我们的戏曲教育也应该以此为契机,发挥自身学科优势,达到铸魂育人的效果。同时,突破自身的局限性,实现跨校互动与学科互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戏曲活动中。戏曲教育还应借助互联网手段达到资源整合,使戏曲从容应对互联网的冲击。高校要重视学生对戏曲精神的传承,将戏曲精神延续下去!

猜你喜欢

新文科文科戏曲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豆文科作品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孙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