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视域下高校艺术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2022-11-12谭敏
谭 敏
(东莞理工学院 教育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一、“新文科”内涵及建设目标
高等教育随着社会变革和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理念不断更新。“新文科”理念就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而生的,新文科建设是基于国内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振兴本科教育的背景,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同步启动的一项重要国家战略。2017 年,美国的西拉姆学院率先提出了“新文科”概念,将“新文科”定义为:“多门学科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形成相互交流,彼此融合,共同发展的态势。”2020 年11 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积势蓄势谋势 识变应变求变 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主题报告中解析了“新文科”理念。他认为,“新文科”就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其四大目标是:“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新时代社会科学家”以及“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
二、传统教育理念下的高校艺术教育现状
艺术专业隶属于广义的文科范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高校则是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是提高艺术教育科研及实践工作成效的关键力量。随着艺术教育专业的发展,艺术教育体系中的专业分支被不断细化,子学科数量不断增加。如音乐教育专业被细分为声乐、器乐、作曲,其中声乐又被分为民族声乐、美声和流行声乐;器乐被分为西洋乐和民族乐等。美术教育专业则被分为纯美术和工艺美术两大类。纯美术中又包括国画、油画、设计、素描、舞台美术等。在“新文科”理念出现之前,传统教育理念下的高校艺术教育的状况主要可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专业学生在文化综合知识中的有限
艺术生长期以来在初高中阶段除了文化课程学习,还要抽出相当多时间进行艺术相关课程培训,课业压力大。甚至在高二高三阶段,放松文化学习深入专业训练,去各地拜师学艺,参加校单考、省艺考,客观上难以做到综合文化课程与艺术类课程的统筹兼顾。因此,针对艺术专业的特性,国家在其高考文化录取线的设定上远远低于正常本科高考录取线。
(二)艺术专业学生在大艺术领域知识中的有限
高校艺术专业具有个性鲜明、分类较细的特点,正如其专业的特殊性,近几年课程设置上很大程度模仿和靠近专业院校,部分学科课程设置过于孤立,趋向于专一深入。据调查了解,大部分综合类高校都设有的“美术系”“音乐系”虽同为“艺术”大门类,但专业之间在教学和管理上有着截然不同的方式方法,可谓“独门独栋”。专业课程分类科目越分越细,教学越来越偏重于单一学科学习。在艺术的大学科里,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横向课程鲜少渗透和互通,大艺术门类专业联系不紧密,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多样化的综合艺术人才造成一定影响。
(三)艺术专业学生在非艺术领域知识中的有限
长期的技能训练使艺术生形成了对技能的“路径依赖”,部分学生固执地希望从技能上进行提高。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大学阶段中艺术理论素养的提高极其重要,不多接触艺术综合门类的知识,不多读文史哲的书籍,长此以往难以构建自身高水平的审美观。同时,高校艺术教育与文科体系各专业之间的对话频率越来越少,与工科各专业更是难以产生交集。久而久之,艺术专业学科建设思路受到了限制,无论是艺术专业学科的科研工作,还是教学工作都被拘囿于“艺术学”学科内部,既难以将艺术学研究成果扩展到非艺术类学科,也难以容纳和吸收其他学科的新思路、新养分。在这一局面的影响下,艺术专业师生的眼界也被限定在关注“本专业技能”和“本专业研究成果”之中,而对非艺术领域中的知识“知之较少”,甚至漠不关心。
三、新文科视域下对高校艺术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新文科”是信息全球化,资源配置多元化的必然结果,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高校艺术教育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沿着“新文科”理念指引的方向积极谋求新的发展途径,遵循新文科建设的三个基本原则,即“守正创新”“分类推进”和“价值引领”,进一步突破传统的艺术教育思想的局限,优化课程结构,提升课程质量,创新课程内容。具体方法如下:
(一)构建大学科理念,加强艺术体系内的学科交流融合
艺术体系涵盖了戏剧、音乐、舞蹈、美术、影视等多门学科。回溯人类艺术发展史,这些学科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历经几百年的发展,逐步分离、细化的。换言之,逐本溯源,艺术体系中各分支学科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它们彼此独立却又相互支撑,无论是戏剧、影视、舞蹈,还是音乐、美术,它们之间彼此如影随形,无法真正割裂这些学科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建立跨学科师资队伍、确立多元灵活的评价体系。在“新文科”视域下,高校艺术教育要发展,首先就要改变传统的“专而不博”的思想,打破艺术体系中各学科之间的界限,积极构建艺术大学科理念,加强艺术体系内的各学科交流,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要让学生能够同时具备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音乐品鉴能力、戏剧表演能力、影视评鉴能力和舞蹈表演能力。
(二)加强与非艺术学科之间的交流融合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并非某个行业单打独斗的结果,而是汇集了文科、工科、农科等多门学科成果共同造就的。学科之间没有交流互动,就难以碰撞出新的火花,探寻到新的发展思路,更不必提及行业创新成果。
加强艺术学学科交流融合,进行学科交叉的教学改革,丰富教学目标,突出学科优势特色,必将有助于艺术学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新文科”视角下的艺术教育不仅需要加强与“文史哲”体系各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与交流,也需要与隶属于工科、农科之间的交流,既要让艺术的思想融会贯通到各行各业,也要将其他行业的新理念、新技术引流到艺术教育领域之中。“艺术教育”并非第一生产力,然而,它却能够为其他行业提升内涵、广开渠道,成为企业的“点睛”之笔。地处湖南长沙的“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就是“艺术教育”+“科技”的成功案例。它凝聚了影视艺术教育的力量,与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紧密结合,自2017 年落地实施以来,五年时间发展成为可与北京中关村相提并论的“中国的v 谷”。
(三)采用新的学科教育模式
“新文科”视域下,高校艺术教育可采用适用于“新文科”理念的学科教育模式来开展工作,其具体举措包括:
1.加强跨学科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拓展课程教学资源,发挥联动作用。艺术教育是多方位、多层面的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等都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是学校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各艺术门类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和语言艺术(文学)之间也是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高校要为艺术专业师生创建相关的学习环境,使其有机会学习和接触到艺术类其他学科知识。积极拓宽必修和选修课范围,引导艺术专业学生加强对艺术体系内非主科学科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加强对非艺术专业,特别是文史哲学科知识的学习;积极建立一支具有“新文科”视野的高校师资队伍,鼓励教师跨系、跨专业学习,进修,授课,鼓励其开展交叉学科科研工作。
2.建立适应于“新文科”特点的考核体系
高校对艺术专业师生个人素质的评价方式应当转变以考试为主的传统评价模式,评价内容除了考评艺术本学科知识、技能之外,还应充分融合其他学科知识,采用考核、考察相结合,面试、笔试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来对师生个人素质进行综合评价。高校要建立科学、完善的适应于“新文科”特点的考核体系,坚持以考促学的思想,拓宽学习、科研视野。
3.寻求适应于“新文科”特点高校艺术教育实践模式
当前高校艺术专业毕业生艺术实践能力不足,实践经验单一有限是不争的事实。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就职时难以迅速进入工作角色、适应新工作要求。高校为艺术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有限,实践时间不足是造成以上问题的症结所在,应该说,高校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积极寻求适应于“新文科”特点的高校艺术教育实践模式,是高校培养综合素质优良的艺术人才的重点方式之一。就艺术教育实践时间而言,建议将学生的实习时间从数周延长至半年,甚至一年。就艺术实践内容而言,在企事业、文化公司等部门实习中,建议学生除了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外,也应当鼓励参与专业外相近学科的工作。在中小学教学实习中,鼓励学生将艺术知识贯穿到语数外等科目的教育实践过程之中,将语数外等学科知识融于艺术科目教学之中。如,现阶段大中小学热衷的校园(戏)剧便是在戏剧艺术的基础上融合了语文、思政、音乐、表演等多门学科开展的艺术教育实践活动,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更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融入红色思政,探索“思政+艺术”育人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因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校的艺术教育,不仅重点在学生,教师的监管和素养同样需要强化。
1.教师自身层面
教师有信仰,教育有希望,建设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队伍。在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适应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并践行使命担当。随着全球多元化进程的加快,艺术专业教师接触西方文化的新思潮、新流派日益频繁,艺术教师们在千变万化的局势面前,除了需要不断优化自身知识结构,还要求高校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需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提升自身的政治觉悟和素养,在授业解惑中担当起青年学生的引路人,探索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借用艺术的多姿多彩弘扬主旋律,发挥艺术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2.学生培养层面
学生有理想,国家有腾飞,培育活力强、素养优的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期,在艺术教育的课堂上,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恰当引导他们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党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将艺术专业知识与高校党建工作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为社会培养出政治素养过硬、作风素养优良、艺术素养优质的人才。艺术教师通过课堂内外,在进行艺术学习、赏析和实践的过程中,以经典作品为载体,完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艺术实训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爱国意识,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术业有专攻,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艺术专业技能,又要具备敏锐、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即德才兼备。让学生在提高艺术素养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和三观教育,争取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具有价值观引领作用、既具有家国情怀又具有人文关怀的主题音乐会或作品展示,在实践育人的同时把握思想价值的引领和立德树人的根本方针,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综上所述,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艺术教育工作可适当积极引入“新文科”理念,在“新文科”视域下,在凸显院校自身优势特色的基础上重视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不足,制定相应的完善方案,并促使其扎实落地。在遵循学科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堂和实践,努力实现培养具备文化自信、民族自豪、工作学习自主,且具有学科融合性思想的复合型艺术人才的教育目标。“新文科”是顺应高校教学改革时代发展需求而衍生出的新名词,是新时代人文社会科学改革发展方向的目标趋势,它将对今后我国艺术教学领域的学科发展、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相关方面产生更多更深远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