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扬剧的创新发展

2022-11-12许伟欣

戏剧之家 2022年9期
关键词:扬剧扬州发展

郭 琳,许伟欣,李 枫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13)

一、追本溯源,扬剧发展史

(一)扬剧的历史渊源

扬剧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在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地区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及南京、上海一带流行。在扬州民间歌舞小戏花鼓戏和苏北民间酬神赛会香火戏的基础上,吸收扬州清曲、地方民歌小调而最终成型。扬剧是扬州民间文化的重要代表,随扬州城市的发展而呈现融汇南北、刚柔并济的特色。追溯扬剧的诞生源头,探寻扬州地方戏曲三百年来审美与风格的衍变与形成,可以看到融合创新之于艺术的意义。

扬剧诞生于扬州,而扬州素有悠久的音乐传统。早在六朝时期,鲍照《芜城赋》中便有“廛闬扑地,歌吹沸天”的形容,弦管歌舞辉映往昔广陵的熙攘繁盛。至唐代,扬州雄富冠天下,杜牧作“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陈羽写“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扬州城歌吹盛况为诗人佳句记述。宋元以降,固定游艺场所“瓦舍勾栏”兴起,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趋于完备,南戏、杂剧、传奇等演剧形式在全国范围流布,位于大运河与扬子江交汇处的扬州,则在时代变迁中荟萃弋阳、海盐、余姚、昆山诸腔。一城一地的乡音土韵,在历史中经南北戏曲滋养,至清代形成别具扬州特色的戏曲样式。

1911 年起,扬州香火戏从扬州进入上海,改称维扬大班,扬州花鼓戏首场演出在杭州大世界。1920 年,扬州花鼓戏进入上海,扬州香火戏改称维扬文戏,两者语言相同。1931 年春,首次以淮扬戏的名义在上海聚宝茶楼联合演出《十美图》,自此扬剧发展史揭开了新的一页。1954 年,维扬文戏定名为扬剧。

扬剧的兴起离不开经济的繁荣与市民阶层的壮大,而大运河的存在,带来了贸易,汇集了四面八方的客商,尤其当时的盐商,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商路即戏路,扬剧的发展及演出,便是在这样的需求环境中兴盛起来了。

(二)扬剧的艺术特点

扬剧艺术特点,体现在它精湛深厚的表演艺术上,演员唱、做、念、打的有机组合是戏剧综合性最集中、最突出的体现。唱是指唱腔技法,重点是“发音正确,口音圆润”;做是指做功,这是一种姿势和表达技巧;念,即念白,是一种要求严格的朗诵技巧,所谓“四两唱千斤言”;打是指表演中的武打动作,它是在中国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形成的舞蹈武术技法的结合。这四种表演技巧有时相互联系,有时相互交叉。作品视情节需要而定,较为统一,体现出和谐圆满之美,充满音乐精神。

扬剧的演唱,男女均用“本嗓”(即真声),少部分旦角演员在高声区结合使用假声。扬剧传统发声很讲究使用“丹田之气”,已故艺人张月娥、金运贵、王秀兰等均十分重视用气,高秀英年逾古稀演唱仍能出声清亮、高低自如。

二、研精覃思,扬剧发展面临的问题

扬剧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审美性,思想内涵丰富,能传达出特定地域的文化观念和审美风尚,具有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研究价值,是中国戏剧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近十多年来,由于受到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改变,扬剧观众减少,剧团生存艰难。扬剧发展现状不容乐观,面临着不少困境。

(一)演出收入减少

从戏剧发展起,就一直没能独立于市场,都是由政府或富商的支持。如今极低上座率的演出,政府拨款的差额也无济于事。另外,还缺少专门办公、排练、表演的场所。

(二)难追时代脚步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扬剧虽然努力地改良以追赶时代的脚步,但明显的力不从心,赶不上潮流,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新兴的电影、电视剧等数字产业、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已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对扬剧等众多传统戏剧的冲击是十分明显的,再加上剧种宣传不够、剧团体制不完善、产业化进程缓慢,带来了观众萎缩、收入骤减以及剧团倒闭、演员转行,这些打击几乎是致命性的。

(三)扬剧后继无人

学戏苦、学戏累、学戏收入低,使得目前部分专业艺术学校几乎招不到戏曲专业的学生,以致取消了该专业的招生工作。同时,扬剧强调“做念唱打”,不少老一辈的扬剧大师都是“鞭子打出来的”,如今的学生,很少有吃得了这种苦的,就算他吃得了这个苦,社会也未必会允许。就扬剧语言基础方言来看,即使是当地人不看字幕已经听不明白,更不要说外地的观众了,随着社会一体化的进程,方言理解难度会加大,扬剧未来的命运就更可想而知了。

三、与时俱进,扬剧发展新路径

历史学者顾颉刚曾言:“四明文戏、化装滩簧、改良申曲、扬州小戏,都是上海游艺场中最能代表各地方的民众艺术的东西。”扬州地方戏曲艺术,萌发于民众最直接的审美需求,在同一片土地上以丰富多样的姿态盛放。而这些种类繁复的腔调、剧目与表演风格又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走向融合,在融合发展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融合发展意味着创新发展。所谓创新发展,即有发展才有生存,有创新才有灵魂。在扬剧传承与弘扬方面,如何做到保留和创新,是一个考验。

(一)抓住自身优势

扬州文化要搞自己的精品。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精品战略是文艺工作者的第一要务。所以创新发展要抓住自身优势。

一是生活气息,立足于传统故事和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与动辄历史大事、长刀带打的戏路泾渭分明。

二是喜剧风格,留住观众是任何戏剧乃至文艺作品长久发展的首要大事,如果观众不愿买账,坐不住、听不懂,又谈何振兴扬剧事业。

三是注重普及,群众基础良好。现如今公园、广场、小区空地等区域每到晚上都是散步、广场舞人群的聚集地,这些人群中大都包含一撮人群——扬剧爱好者。演员不必浓妆,观众也不必保持肃静,形式看起来非常不正规,但总能吸引一圈圈爱好者驻足,持续至休息时间方才结束。

四是形式创新,设置字幕。戏曲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比较难听懂,因为大部分是方言,其实扬剧本身也是讲故事,但有些观众往往听了半天只能勉强听懂几句,对故事情节发展迷迷糊糊,自然就不感兴趣了。方言,其实现在很多家庭都有方言继承的流失。打个比方,我们和老一辈的人讲话,会说扬州话,但是你有下一代的时候,你是不会主动去教孩子方言的,你会教普通话、教英语,但没有方言。所以对方言的推广很有必要,毕竟没有方言,扬剧就没有传输介质了,这是潜移默化长期要做的,但要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只能在形式上。在舞台设置字幕显示屏,观众一看便知所说所演,反响自然会好。

(二)加大政府支持

扬州市委市政府特别重视对文化的扶持,尤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剧,如艺校的扬剧班招生,政府一年就有几十万元的投入,免除学员的学杂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落到了实处,再如提高演艺人员的待遇等。在政府的支持下,扬剧团精心打造新剧《真假二十四小时》,已经入围省精品工程奖,申报国家级精品工程和全国文华奖,实现艺术突破。江都电视台坚持数年开办扬剧播放频道。

1.注重人才培养。致力于培养优秀青年扬剧演员,通过开设戏曲文化课程、成立大师工作室、并挑选了一批演员送入中国戏曲学院进行系统学习来为扬剧发展注入更多新鲜血液。开设专门的扬剧班,免除学费,定向培养。与扬剧团和艺校保持密切联系,定期招生,加以补助,防止人才流失。另外,建立专项发展基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2.加强与公益性团体组织的联系。帮助扬剧走出去,增强自身竞争力,扩大扬剧影响。

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从优惠政策、财力等方面加以扶持。而全市各专业剧团也要提高自身发展能力,不能全部依靠政府,要走市场,创效益,出精品。典型人物入剧,播散“正能量”。

(三)利用高新技术

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实现扬剧内容创新和传播方式创新。结合传统艺术精华与现代传媒手段,在网络化和数字化平台上进行创新,加快扬剧市场转型升级,将各方面与经济效益挂钩,进一步加强扬剧文化竞争力。

(四)商业元素渗透

将扬剧与商业结合,建立与企业的有效合作,渗透商业元素,以商业手段让扬剧重获新生,打造新型的商业模式。

1.创新商业模式。荟萃戏曲、餐饮、艺术相结合的新模式——无锡戏码头。通过商业活动来进一步挖掘商业价值,展现商业功能。利用戏码头的剧场,一方面安排企业的产品展示,另一方面举办老百姓的婚庆活动,还包括各种艺术展览的举办等。此外,将专家和资本二者结合,推动商业化进程。

2.吸收国内曲艺的商业经验。例如德云社采用了相声市场化经营模式、上海清口采用创造市场需求的营销模式、本山传媒采用了打造品牌系列的营销模式。

3.汇集众多的专家,给出专业化建议。

(五)进入教育领域

1.进入主流教育领域,合理地将扬剧与教育结合,恰当地将扬剧引入音乐课堂,增强文化自信,并进行传承传播。

2.结合扬剧和卡通动画,吸引青少年小观众的兴趣,让更多人关注扬剧,让青少年真的喜欢,培养兴趣和感情。可以开展“扬剧进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了解扬剧、进一步培养学生表演才能、挖掘学生自身潜能。运用创新性美育教育教学方法,将扬剧唱腔板式引入音乐课堂,提高学生视唱、识谱、演唱的能力。在暑期组织社会实践,夏令营活动,到一些音乐培训机构及课堂教学中去推广扬剧。

(六)加大宣传力度

1.文化、旅游、园林等部门相互配合,在扬州主要景点固定开展扬剧相关演出活动,让来扬州旅游的人既能欣赏扬州的美景,也能了解扬州戏曲文化。

2.提升对扬剧的认识,促进扬剧的普及。进行扬剧公演或展演、组织观看扬剧作品、培育扬剧团队。认识扬剧带动相关文化交流的事实,唤起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理性理解扬剧的继承与发展。

3.利用新时代思维推广扬剧。例如举行扬剧节、网红扬剧大会等。线上线下同时开展,打造丰富多彩、新颖多元的惠民大戏。

4.发展扬剧文化产业。酒香也怕巷子深,也要吆喝,好的文化产品也需要推销,不然形不成优质市场。利用名人效应,创造扬剧相关品牌。同时,注重扬剧在音像、书籍方面的传承,制作一批有时代气息、质量优良的音像、书籍制品,让更多的人了解扬剧,吸引扬剧群众的兴趣。

5.向李政成大师学习,做一个扬剧文化传播人。

扬州要创新路线,首先要有好剧本,好演员。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精神生活丰富,精品作品才能抓住人的眼球。其次要走进校园,从青少年抓起,培养一批年轻观众。第三要扩大宣传,从年轻人喜欢的抖音、快手这些短视频上面做宣传。让扬剧提高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跟上时代潮流,在传承优秀传统前提下创新发展,与国际接轨,适应不同的审美趣味。让更多的人去关注、了解、欣赏、传承。

扬剧的发展受到电影、电视、自媒体的巨大冲击,日渐式微。但扬剧本身蕴含着传统文化、古色古香等特点也体现出其仍然存在的原因和意义。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旧事物一个接一个灭亡了,新时代的扬剧事业发展必须转变思路,走创新发展路线,方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猜你喜欢

扬剧扬州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走进扬剧,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扬剧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扬州的秋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下扬州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扬剧的历史传承及在新形势下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