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爱情悲剧意识比较
——以《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为例

2022-11-11魏心怡

名家名作 2022年2期

魏心怡

爱情是人类最为强烈的一种感情,爱情悲剧这种艺术对人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中外文学作品中关于爱情悲剧的有很多,比如大众比较熟悉的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很多学者对这两部作品研究较多。今天我们从悲剧意识方面来研究另外两部中西方的爱情悲剧作品《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这两部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反映了当时社会在婚姻方面的狭隘思想给年轻人带来的伤害。但是中西方文学作品在表达爱情悲剧时又存在着一定的不同,这些不同体现在各个方面。

一、关于《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的简介

《孔雀东南飞》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以诗歌的形式、简短的篇幅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同时它作为乐府诗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这部文学作品虽然没有明确的作者,但是内容却取材于现实的婚姻悲剧。全诗仅用1700余字就为读者呈现了多个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情节内容。在这首诗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焦仲卿和刘兰芝两人的被迫分离以及双双自杀的悲剧,还可以看到焦母的顽固不化和刘兄的蛮横无理。文章结尾为我们呈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双双化蝶的画面,通过这种神话形式寄托了人们对自由恋爱的追求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阴谋与爱情》这部文学作品主要围绕着宰相瓦尔特的儿子费迪南和平民乐师米勒的女儿露易丝之间的爱情悲剧而写。作者通过这个爱情悲剧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特别是上层社会的人际关系和生活场景。从中我们发现这部西方爱情悲剧作品既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又具有地域特征。在这出爱情悲剧中除了当事人费迪南和露易丝外,还有两类人参与其中,一种是与当事人有感情联系的,比如米尔佛特夫人和伍而牧;一种是与这场爱情有利益关系的,比如宰相瓦尔特和平民乐师米勒夫妇 。费迪南和露易丝在外界的种种干扰之下最终双双赴死,选择这种方式在一起。

二、《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两部作品的相似性

《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这两部作品之所以打动人心,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出于对爱情的执着而选择以极端的方式去反抗当时的社会。读者在阅读这两部文学作品时无不为这两对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而感动,更震撼于他们敢于去对抗那顽固的、不公平的社会。《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和刘兰芝面对封建社会的宗法思想势单力薄,但是他们用生命的代价表达了他们的反抗;《阴谋与爱情》中的费迪南和露易丝这种跨越阶层的爱情在当时社会是被禁止的,而且会夹杂着各种利益关系,他们在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没有成功走在一起,最终也是以殉情的方式做出了无声的反抗。《阴谋与爱情》的作者所处的国家德国也是处于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获取利益对下层人民实施严酷的统治,这也是文中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两位主人公爱情悲剧发生的根源。这样的爱情悲剧在当时的社会非常普遍,所以这部文学作品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政治倾向性。《孔雀东南飞》这首叙事诗也是取材于现实社会,这个故事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封建礼教起到了一定的批判作用。

通过一步步的分析,《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们都围绕着主人公的爱情所写,而且爱情故事都是以悲剧结尾。这里的悲剧主要指的是主人公为了坚守爱情而选择的殉情方式。其次,任何悲剧故事之所以出现悲剧的结果是因为在故事的发展中存在着激烈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两部悲剧文学作品也不例外,其故事中也存在着激烈的矛盾冲突。最主要、最激烈的矛盾冲突是故事主人公的爱情与当时的封建社会要求并不符合,这样的矛盾在当时的社会是尖锐的,而且还具有集中性的特点。另外,激烈的矛盾冲突使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得以推进,也有利于提高作品对读者的吸引力。再次,《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这两部文学作品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浪漫性。现实性指的是这两部文学作品都是取材于现实社会发生的事情,很大程度反映了现实生活。浪漫性主要是指作品中营造出来的氛围,使整个悲剧故事带有一种浓厚的浪漫色彩,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虽然为故事主人公的悲剧结局而感伤,但也会因为这种浪漫产生另一种情愫。比如《孔雀东南飞》中“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这句就表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化为鸳鸯在林中相依相伴,“相向鸣”则容易使人联想到两人的厮守以及互相倾诉对对方的爱慕之情。《阴谋与爱情》中的“你在我宁静的年轻的心中扔了一把火,它永远永远不会熄灭”也具有一定的浪漫色彩。《孔雀东南飞》中的浪漫表达比较婉转含蓄,《阴谋与爱情》中的浪漫表达则来得更加直接和热烈,这主要是因为中西方人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所不同。这两部文学作品既有现实社会的基础,也有浪漫成分的升华,这样读者在阅读中会得到两种不同的阅读体验,增强了作品的魅力。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两部文学作品的相似性,这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会有促进作用。

三、《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两部作品的差异性

以上分析了两部作品的相似性,但是由于两部作品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因此它们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体现在各个方面,只有了解两部作品的差异性,才能对他们的爱情悲剧理解得更加透彻,也才能真正走入作品、理解作品。

(一)隐晦的忍让与直接的反抗的差异

我国封建社会的婚姻是由父母决定的,男女双方没有自主权,这也是《孔雀东南飞》中爱情悲剧发生的根源。《孔雀东南飞》创作于大汉王朝,在那个时代独尊儒术,儒家的封建礼教对人有多种束缚。首先,这种束缚表现在封建礼教对焦仲卿的束缚。文中焦母对刘兰芝百般刁难,刘兰芝虽然受到很多委屈,但是并不敢直接表达出来,而是告诉焦仲卿“及时相遣归”。刘兰芝这一句话一方面说明自己受到的委屈已经达到了忍耐的极限,另一方面还带有向焦仲卿求救的意思,让焦仲卿和他的母亲进行充分的沟通,不要这样为难自己。这样隐忍的要求焦仲卿何尝不知,但是在传统的孝道下焦仲卿并不能直接指出焦母的过错,而是委婉地说:“共事二三年,始而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这是焦仲卿第一次对母亲的行为做出反抗,也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但是焦母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是生气儿子对自己的不孝,并让儿子休掉刘兰芝另娶他人。焦母跋扈的形象通过“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表现得更加明显,对儿子说出这样张狂的话语是因为有封建礼教的支持。焦仲卿作为地方官吏在母亲面前也不敢造次,更不敢说出自己的坚持。这样的封建礼教造就了这样的焦仲卿,也造就了他们的爱情悲剧。其次,封建礼教的束缚表现在男尊女卑思想对刘兰芝的压迫上。《孔雀东南飞》中的爱情悲剧一方面是因为封建的孝道对焦仲卿的束缚,另一方面是因为封建的男尊女卑的阶级关系。通过文中对刘兰芝的描述“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我们可以看出,刘兰芝作为一个传统妇女不仅会做各种家务,还有文化。这简直是一个贤妻良母的典范。但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妇女却没有办法决定自己的爱情,面对焦母的苛责忍气吞声,面对丈夫也不敢直接说出自己的委屈,只能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处境。这是一种明显的男尊女卑的表现。另外,当刘兰芝被焦母成功遣返后,刘兰芝兄长让其嫁给太守的儿子。面对兄长的逼婚,刘兰芝的母亲虽然明白女儿不愿意,但是也无能为力,用一句“汝可去应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刘兰芝母亲在自己儿子面前的做法也充分体现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封建社会妇女没有话语权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作者在写作《阴谋与爱情》时,虽然德国还处于封建社会,但是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其中的一些思想对当时的年轻人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但是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封建主贵族却不愿意接受这种进步思想,仍然以封建等级观念维护自己的利益。来自贵族的费迪南和来自平民的露易丝在自由平等的思想下相爱了,但是他们的爱情得不到仍以贵族自居的宰相的认同。这种跨越阶级的爱情在宰相那种家庭中是不允许出现的,因此他们的爱情遇到了外界强有力的阻挠。费迪南虽然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同时也受到了良好的封建等级教育,但是在爱情面前他勇于凭借自己的力量做斗争,而且在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下表现出对爱情不顾一切的态度。面对宰相父亲的强力阻挠,具有贵族修养的费迪南敢于用利剑指向父亲。这种行为的大胆直接无不是受到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费迪南面对父亲的阻挠时甚至想与露易丝私奔,为了爱情愿意舍弃一切。这种对爱情自由的理解是他做出以上各种行为的思想基础。对平民露易丝来说,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也是对信仰的一种突破,也是受到资本主义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虽然他们的爱情以悲剧结束,但是从中所反映出来的先进思想,以及敢于直接反抗的精神是另一种形式的胜利。

(二)好人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与性格问题的差异

《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虽然都是爱情悲剧,但是在产生悲剧的情节安排上却存在着不同。长期以来,中国的悲剧创作一般是把悲剧人物置于一个完美的境地中,悲剧人物往往具有较高尚的道德情操,造成其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主人公基于各种道德的束缚无法对各种外界力量做出反抗,在一种“好人”的标签下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不是因为自身产生的,而是因为自己的不公平遭遇产生的。比如《孔雀东南飞》中的主人公,不论是男主人公还是女主人公,他们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可以称得上男女的典范。但就是这样的好人却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他们的爱情悲剧是在焦母和刘兄二人的助推下一步步发生的。这样的情节设置在中国很多悲剧作品中出现,也逐渐成为作家所惯用的一种模式,读者也习惯了这种悲剧情节设置模式。

对《阴谋与爱情》而言,虽然其悲剧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作者在情节设置上往往把主人公的性格置于一种缺陷的状态,这种性格问题对主人公的悲剧产生也有很大的影响。《阴谋与爱情》中宰相为了阻挠两人的爱情设计了一个阴谋,故事的主人公对此却有不同的性格表现。费迪南基于自身贵族的成长环境对二人的未来有着很大的自信,这种自信不仅强烈,而且还带着一定的盲目性,他最初并没有深入分析问题的严重性,当发觉问题严重时又冲动地用剑指向父亲。对女主人公而言,她一方面因为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对爱情产生动摇,另一方面因为面对热烈的爱情又具有敢于冲破阶层束缚的勇气。在文中的其他情节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费迪南性格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爱冲动、把控不住自己的情绪等;露易丝也因太过小心以致无法遵从自己的内心。这些性格问题的存在对他们的爱情悲剧也有一定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性格对一个人的成长以及处事的重要性。

(三)对悲剧的审美存在着差异

中西方在悲剧文学作品的审美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比如《孔雀东南飞》虽然是一个爱情悲剧故事,但是在诗的最后“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这就给读者传达出一种具有“团圆”意味的结局,这种结局给予读者一定的心理安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悲剧意味,给读者带来的悲剧震撼不够明显。但是我们再看《阴谋与爱情》,其中对人物内心的描写不仅真实,而且直接,对死亡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种悲剧的记叙方式更加彻底,也更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阅读体验。对死亡最精彩的描写莫过于作者是带着一种冷眼旁观的心态,不掺杂个人的感情,这样的描写是一种真实的记录,是带着“真”的心态在审美。这种从头至尾的悲剧才是真正的悲剧,同时这种悲剧也会给读者更多的思考。

通过对《孔雀东南飞》和《阴谋与爱情》的深入分析发现,每一部作品都是基于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来写的,都映射着当时社会的某些方面,因此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要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