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思潮研究
2022-11-11赵梦秋
赵梦秋
在研究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研究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起源以及文化历史背景,而不是单纯地根据当代艺术家创作的具有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优秀艺术作品去总结限于画面表现形式的一般规律。对艺术思潮的起源和背景的把握有利于我们多方面、多维度地把握所研究的艺术内涵,使我们的艺术创作带有文化历史厚度,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对艺术风格的表达。
一、后现代主义的艺术范畴
在讨论后现代主义之前,我们必须对后现代性和现代性的区别做出研究说明,即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以及应该如何定义后现代主义等概念性问题。
笔者根据所搜集的文献以及资料分析发现,现代性是自启蒙运动以来的“重新建立的”“新的”世界体系而生成。现代性的时间观念具有持续进步性、合目的性和不可逆转性,其最重要的内涵为宗教性对人类社会控制性的衰落。启蒙运动对人类理性的强调使人们相信无须借助神性,靠人类的智慧可以探究世界真理,其积极意义在于推进民族国家的历史实践,并且形成确立民族国家的政治观念与法的观念,建立高效率的社会组织机制,创建一整套以自由、民主、平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
后现代性源于现代主义又反叛于现代主义,与现代性所强调的丰富性、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不同。后现代性直接推翻了现代性所建立的宏观叙事话语,它质疑客观世界所有秩序的合理性,并把其视为一种“语言游戏”,认为后现代世界由不同的变换的视角所建立,没有统一的参照体系,真理始终遥不可及。
正如《后现代论》中所述,后现代主义所构思的理想王国同传统社会理论体系所追求的“乌托邦”不同,以人为中心的二元对立世界观被打破,始终强调个人自由的最高程度。
(一)历史范畴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的结束以及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大机器生产时代将传统的社会结构彻底打破。这不仅使人性异化加速,同时也加深了资源争夺的矛盾和冲突。这是后现代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而谈及后现代主义的具体起止界限,始终带有不确定、不明朗的神秘色彩。由于后现代主义本身就带有一种不确定性,故在时间界定上具有不确定性也不足为奇。笔者更倾向于将后现代主义理解成一种精神文化概念,即突破为艺术思潮划分具体阶段的桎梏,通过艺术创作所传递的观念和内容将其划分归类。
(二)文化内涵
在文学作品中,后现代主义往往被描绘成信息化、技术化、符号化的新时代。在这种更新换代、日新月异的环境下,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受到冲击,一切事物之间的差异界限变得更加模糊。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二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差异和联系?我们又应该如何去界定一个适合大众市场和艺术市场的审美标准?这不由得使艺术家开始重新思考艺术的意义。
在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范畴中,我们无法建立一系列如传统绘画艺术中的黄金法则一样的艺术标准。后现代主义本身带有反标准的“去正当化”的特质,这也就意味着后现代主义本身就无法定义何为后现代主义、何为美丑、何为高级低级。这种“去正当化”的特性使已经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受到质疑和冲击,也是大多数后现代主义思潮艺术家将后现代主义视为一种“文字游戏”的原因。
不断超越,不断批判,不断追求高度的精神文化自由,是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内涵所在。
(三)小结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本身带有强烈的矛盾性,它积极又消极,建立又破坏,充满希望又透露绝望。
后现代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思维方式。它一反我们所接受的二元论的世界规则,彻底模糊了我们所熟知的“道德和非道德”“真理和谬误”“美和丑”的界限,最大限度地强调人类主观的自由程度。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艺术特征
(一)历史主义
后现代主义艺术创作者擅长使用一些历史性符号去表现主题。从古典主义到文艺复兴,创作者对作品进行装饰化的、戏谑的、调侃的、夸张的和象征意味的描述,并且以多种历史风格的整合拼接达到装饰化的视觉效果。
对“符号化”的理解,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在文化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一是文化本身产生了自我差异化,二是文化随环境变化而被差异化。在差异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符号”作为中介将社会和文化联系在一起。“符号化”作为后现代文化的历史传统,始终被后世作为研究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依据。
(二)装饰主义
后现代主义中的装饰主义特征多体现于突破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个体性、差异性。在建筑学领域中,其常常表现为夸张、变形、断裂的硬装装饰,或者将古典构件的抽象形式采用新的手法组成空间。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大多突破传统艺术的形态学范畴,即艺术作品最终的形态并不是完整的作品,而是更多地表现艺术创作的过程以及多种思维方式。
(三)折衷主义
折衷主义具有二元论的特性,时常将矛盾的两个方面相调和,否认对立面的斗争和转化,往往在原则上模棱两可,带有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诡辩意味。折衷主义体现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主张将传统和现代进行结合,从对工业生产的反感到将工业生产技术应用于艺术创作中,也是后现代主义重要的艺术特征之一。除此之外,折衷主义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对心理学、建筑学以及经济学等领域也具有一定影响。
(四)娱乐性
后现代主义企图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打破审美的范畴。行为即艺术,艺术即行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广泛运用大众传媒,把在大众眼里的小众艺术行为变成小众行为里的大众艺术。
但以历史的角度看待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和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后现代主义和大众文化的发展仍然对现代主义造成了冲击。
三、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价值
从后现代主义的艺术特征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相对应的艺术价值。例如,后现代主义“符号化”的艺术特征,将结构主义与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等方面综合吸收并运用,为社会人文科学提供了新思路。
后现代主义最突出的艺术价值在于突破传统艺术以实体美术为创作载体的形式,它彻底地反传统,将新的体系建立在对现有秩序的解构的基础之上。因此,后现代主义是一种破坏性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破坏”“解构”去实现新的艺术形式的创造。
由于大部分后现代主义者将世人所追逐的简而化之的人间正道法则视为统治者有意识地引导下产生的一种普遍社会观念,不值得我们“真诚”和“严肃”对待。后现代主义宁愿放弃对世界价值的追逐,也不愿在受到这种普遍价值观影响下对世界的“终极价值”作出解释和定义。这种追求“无意义”的价值观始终贯穿于后现代主义艺术家的文艺创作之中。
四、结论以及反思
由于后现代主义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其评判价值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后现代思维在逻辑性观念与结构性阐释上的“不轻信、怀疑”的态度,使后现代主义者的思考往往无所依靠,不相信、不肯定过往历史的经验主义,同时也不信任意义的本质及其真实确定性。但其矛盾性之一在于,后现代主义者不可能逾越时代传统以及共时的平面上的局限。另外,后现代性本身源于现代性,却又作为完全对立的矛盾力量去解构、消耗、批判现代性。如果完全基于后现代主义者的观点立场,后现代性不仅企图结束现代性的传统,在某种意义上后现代性对自身的存在和意义也是极其消极和模糊的。
但我们无法否定的是,后现代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创作思路,它叛逆又充满新鲜感,对我们的创作活动具有积极的影响。如何将后现代主义的思维与现实性结合在一起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事情。最主要的方面是,如果无视一切美学规律及标准,那我们又将如何去评价艺术作品的优劣,显然这也是一种评判权力的下放,如果不依靠任何以往经验,那我们可以参考的标准似乎只有大众市场,而大众市场审美取向纷杂,审美层次不一,我们又该如何去解决大众审美与学院派审美之间的矛盾点。由于后现代主义的特质,这始终是无解之题,然而也正是在这种循环往复的艺术探索中,我们才能创作出更多富有鲜活生命力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