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畲族传统文化民俗发展探析
——以宁德市硖门畲族乡为例

2022-11-11郑志鸿谭博文侯文琦易子涵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瑞云畲族文化

郑志鸿,谭博文,侯文琦,易子涵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福建,福州 350200)

1 宁德市硖门畲族乡的文化特色

畲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全国80多个地方,其中90%以上的居住在福建、浙江一带。畲族的特色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畲族语言

畲族是一个只有自己语言没有文字的特色民族。口口相传,一代传着一代形成了自己民族特有的语言文化,命名“畲语”。

1.2 宗教信仰

畲族的宗教信仰是具有民族特色文化。畲族的图腾为凤凰,虽然不同的地方会展现出多样化的差异,但背后都体现着对凤凰崇拜的意识。

1.3 风俗习惯

畲族的婚俗是当地最热闹的风俗习惯之一,由议婚、定婚、做表姐、做亲家伯、成亲五大部分组成。畲族妇女以“凤凰装”最具有特色,男子则是麻布制作成是大襟短衣和长裤。

1.4 文化与艺术

畲族人民在不断迁移、开疆拓土的过程中,创造了自己独特风格的畲族文化艺术。编织工艺的畲族妇女,她们的手工艺品种非常丰富例如:花腰带和斗笠,具有浓厚的畲族特色。畲族的民族体育以畲拳最为受人喜欢。

福建省畲族人口主要集中在宁德与福州地区,宁德地区的硖门畲族乡为当地文化保护的集中点。硖门的畲族乡有其独特的畲族文化,如“四月八”是硖门畲族乡瑞云村的重要节日之一。四月八又称“歇牛节”,在那一天畲民们把自己家里的耕牛洗干净,喝“牛酒”,在牛的身上绘制畲族图腾来犒劳它一年以来的劳作。包牛角粽、唱山歌、穿畲服畲民们合家共餐,馈赠亲朋,举办晚会,集体高歌。到了傍晚就是畲族提线木偶线的天下了,畲民们拿起自己的小板凳相聚在瑞云村葫芦墩感受民族技艺的魅力。幕后的演员一饰多角,依靠着高超的技术提拉着系在木偶各个关节部位的纤细悬丝,将畲族文化融入木偶剧的演艺中,创作出《畲妹子茶艺》《“二月二”回娘家》等以畲族文化为素材的优秀作品。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火头旺”是“四月八”必不可少的经典环节。点燃柴堆,烧起篝火,围在火堆旁尽情地欢歌笑语,这是一场属于畲族人们的夜之盛宴。

2 宁德市硖门畲族乡文化发展现状

虽然福建省各个地区对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都出台了相关政策,试图减缓传统文化的消亡速度,但以宁德市硖门畲族乡为例,在发展与保护过程中仍然发现一些可以再探询的地方。

2.1 政府对硖门畲族乡四月八的宣传方式相对单一

据村支部书记了解到,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都会在硖门畲族乡瑞云村的“四月八”广场举办一年一度的“牛歇节”,畲族的婚嫁民俗、传统体育项目、山歌盘唱等畲族传统文化都会在这一天展示。在这一天里,瑞云村的畲民们都会穿上自己的传统服饰相聚在“四月八”广场用古老的山哈调唱出了畲族的质朴。当天活动可以从后期的视频中发现,人潮涌动吸引力强。但实地探研后发现,来访参观的人员大多数为本地的政府人员、附近居民、周边畲民、参佛人员,活动对象地域性明显,基本不包括游客;活动前期宣传方式也多靠亲朋间的口口相传,活动后期宣传方式则多为地方县市级公众号、新闻频道,以记录式为主,未见较为整体的宣传计划,宣传力度相对弱。

2.2 人口大量流失,继承畲族传统文化的人在不断减少

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宁德乡村人口减少约24万人。在近10年的时间里,城镇人口的比重在不断的增长,未来也将持续上升,且流动人口比例持续增加约35万人,增长率为59.53%。由于城镇能够提供相对丰富的医疗、教育、就业资源,人口流动方向基本呈单箭头模式,即农村中青年龄层大量流入城镇,且成为较为稳定的二代城市居民。这使得乡村多为老弱妇孺留守,这就极大降低了文化传承的可能性和地区发展活力。

2.3 畲族文化传承不足

原来畲族村寨绝大多数处于交通相对闭塞的山区,形成了特有的地方服饰、饮食、生活习惯,而随着互联网、交通网等一些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变化及冲击,则间接导致了畲族经济的衰退和文化的流失。以硖门瑞云村为例,不以文化旅游为目的式的传承活动,以政府功能性需求为主要传承支撑,政治意义实际上大于经济效益。而文化旅游的开发较为薄弱,未带来经济效果反过来再一次限制了地方的文化传承。主要表现在以畲族居民聚居区汉化现象明显,现代服饰逐渐取代传统服饰,中心地段可能找不到一家畲族餐饮或畲族服装店;举办畲族传统节日的村落主要依靠政府补贴及村民自筹资金方式承办活动,包括会餐所租借的桌子碗筷,在资金上卡死了活动大小;传统的由畲民自发表演的民俗才艺,因人员流失、没有经济收益、汉化等多种因素则变成了聘请外来的非畲民的专业艺术团,年轻的畲民基本上是静态族民;畲族传统文化对于畲民而言不再那么“有用”,较为发达的城市、技术吸引力远大于本地,人、语言、制作工具和设备被闲置,制作工艺传承与发展后继无人,难以再现往日的“辉煌”。

3 硖门畲族乡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措施

3.1 扩大畲族文化传承人的规模

文化的传承人是文化的传播者,是一个民族文化从无人知晓到家喻户晓的中心力量。任何一种文化的继承和传播都离不开传播的载体,语言文字、视频、图片、雕刻等等这些都是有利于我们对这个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熟知。而这些载体的形成就需要我们文化的传承人来完成并大力宣传和传承。据不完全统计福建省畲族文化的传承人在109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仅3人,在704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只有29人。在这些人中绝大部分的传承人都已经处于高龄,队伍老龄化严重。一个优质、年轻、庞大的传承人队伍,务必会对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增添一股磅礴的力量。第一,要针对不同的传承人采取不同的保护计划对快要失传的文化习俗进行整理成册并加以推广,对在本村落中的传承人采取“活水养鱼”,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让村子经济活起来,才能带动文化发展。第二,给到这些传承人一些优惠的政策,促使畲民们真正参加到畲族文化建设,如通过政策扶持鼓励他们成立传承工作室,积极推动畲族传统服饰的传承研究与创新发展。第三,通过社会和学习开展畲族文化的教学课堂,让孩子们和年轻人深刻感受畲族文化的魅力所在,让其为身为畲族人而感到自豪和吸引那些年轻的畲民们回到家乡,为家乡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3.2 将畲族特色文化与当地的白茶行业合理的融合起来

福建硖门畲族乡位于宁德福鼎,当地的福鼎白茶行业十分火热,大部分的畲民们种茶制茶,以茶为生,世世代代与茶都有一个浓厚的感情。第一、将畲族文化与福鼎白茶结合在一起,打造特色的“白茶+畲族文化”品牌。第二、在白茶的包装方面融入更多的畲族文化元素,在提升白茶价值的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并学习畲族文化。第三、将当地传统畲族节日与茶做出融合发展,让畲族村落保持活力与生机是民族发展的重点。第四、将畲族传统图腾凤凰与畲族乡白茶形成羁绊,提升认知度。

3.3 将大型活动与小型活动巧妙的衔接起来

活动举办的不间断,能为当地带来一定的流量,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了经济收入,畲民们就愿意置购一系列设备去发展农家乐,民宿、纪念品店等。一来为来游玩的游客带来了方便,再者为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将活动巧妙的衔接起来,既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来参观学习畲族文化,又能够让那些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将畲族文化与更好地传承下去。第一,畲族乡的瑞云村可以在每个月的八号都举行与畲族文化有关的小型活动,保证游客量的持续维持,将硖门畲族乡打造成旅游地。第二,打造特色瑞云村,以瑞云村为中心点,以赤溪村、上水村为纽带,以点带片,以片促面,形成具有自己独特魅力的畲族乡。引导社会、人民的力量积极支持畲村建设,大力发展畲族文化。第三,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要注重游客们地体验度,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畲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3.4 政府要巧妙运用新时代的信息工具,保护和传承畲族文化

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要得到大众的青睐实属不易,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文化保护传承的载体和主要手段。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需要载体支撑,我们要很好地利用这个时代的优势,去传承和保护畲族文化。第一,深入畲村,利用音频、照片和视频等的形式将畲族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语言对话进行合理的记录保存。第二,树立品牌意识,树立良好、独特的文化形象,打造特色畲族文化品牌,结合当地产业。通过畲民直播的形式打响畲族文化品牌,让更多的人认识畲族并宣传畲族文化。第三,邀请专业团队对畲族文化进行拍摄,以短视频和纪录片的形式发布在各个平台,打开知名度并产生一定的热度,有利于畲族文化进行推广和传播。第四,呼吁广大畲民保护传承文化。通过比赛等活动等方式鼓励人们深入了解畲族文化并多角度地表达,以进一步发挥宣传和教育作用。最后,利用懂市场、懂管理、了解畲族文化的复合型人才,以专业的角度发展民族特色产品。

3.5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融入现代文化元素

例如故宫作为我国著名旅游景点,近年来,其悠久的宫廷文化和历史文化通过纪录片、绘画、微博媒体等方式重新引起了国民的研读,刮起了一阵“故宫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要突破固有的旅游思维,积极将民族文化、风俗特色与当下的社会发展元素相结合,创新旅游形式和旅游产品,以创意绘画、创意短片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将凤凰图腾注入生机,发展文创产品。以主流媒体为宣传方式,辅以自媒体进行推广,打造属于畲族的旅游品牌和畲族文化产品。积极创造出属于畲族的文创产品,将青年力量带入到民族发展中。

畲族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民族,畲族文化是56个民族独一无二的优秀传统文化。畲族文化如同畲民的灵魂,蕴含着毅力和希望;畲族文化是畲族发展的动力,它给畲民们勇于拼搏的斗争;畲族文化犹如一座通往外界的桥梁,传递着畲族的色彩和魅力。保护和传承畲族文化需要我们不断创新、积极号召、共同努力,让畲族文化再次绽放出新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瑞云畲族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Effects of Eco-Friendly Carrier on Low-Temperature Dyeing of Recycled Polyester Knit Fabrics
唱支山歌给党听——记畲族三月三节
数列问题函数“帮”
长相思·采花
畲族三月三
谁远谁近?
畲族民歌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
Submicron γ-LiAlO2 Powder Synthesized from Boehm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