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国际传播青年人才的能力要求与培养路径解析

2022-11-10孙翠冉

对外传播 2022年8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机制Z世代青年人才

【内容提要】当前,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代青年的生活环境和外部舆论环境也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日益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力量。“Z世代”已成为全球网络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国际舆论场需要更多中国青年的声音。要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国际传播青年人才需要具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高语言、选题策划和跨文化传播能力,并培养全媒体的思维方式。作为从事国际传播工作的外宣媒体单位,打造国际传播青年生力军,要着力提高青年的政治素质、多路径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专业能力和健全全媒体人才培养机制,从而在对外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中发挥出青年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国际传播 青年人才 全媒体 人才培养机制 “Z世代”

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互联网等技术快速发展,当代青年日益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力量,其生活环境和外部舆论环境也在发生着较大变化。外宣战线如何推动和帮助当代青年提高综合能力,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拓展传播渠道,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血肉联系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帮助国际社会,特别是国际青年群体加深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剖析新时代国际传播青年人才能力要求,分析其培养路径解析,对于创新国际传播方式,提高国际传播效能,让世界更好读懂新时代的中国有重要的意义。

一、青年是国际传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①

1.国际舆论场需要中国青年声音

一方面,当前,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这为我国开展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博弈日趋激烈,西方大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于中国的打压愈演愈烈。在解决了“挨打”“挨饿”的问题之后,青年一代要解决“挨骂”的问题。鉴于此,讲好中国故事要聚焦新生代、新媒体,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国际传播需要多元声音,尤其需要青年声音。

2.“Z世代”已成为全球网络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Z世代”一般是指1995年以后出生的一代人,他们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受数字信息技术、即时通讯设备等影响较大,又被称为“网生代”“互联网世代”“二次元世代”“数媒土著”等。对于他们,人们往往习惯用“躺平”“佛系”这些词语去形容。但其实这是对于“Z世代”的误解。真正躺平的是极少数,不懈奋斗的是大多数。②近些年来,新技术新媒体迅猛发展,中国国际传播既面临传播内容的创新,又面临着传播手段和渠道的创新。青年在新媒体时代的作用不断凸显,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过程中亟须培养和加强青年力量,并不断推动发展壮大为主力军。

二、国际传播青年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1.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牢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

2022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年轻干部接好班,最重要的是接好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班。③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经不起风吹浪打,关键时刻就会私心杂念丛生,甚至临阵脱逃。对于从事国际传播工作的青年来说,如果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没有树牢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工作中只是照搬西方新闻教科书上的理论,很难在改变“西强东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中发挥真正作用。

2.要培养专业能力,提高语言、选题策划和跨文化传播能力

语言是国际传播的一项重要工具,是开展工作的基本能力。国际传播青年人才需要具备过硬的与对象国相匹配的语言能力,不仅要精通对象国的语言,更要熟知对象国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国际传播不仅仅是用自己的母语讲故事,更需要用好外国人的母语给他们讲中国故事、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如果没有过硬的语言能力,很难真正开展精准传播,也就无法实现有效传播的目的。

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青年一代要学会主动设置议题,牢牢把握主动权和话语权。外部世界对认识当代中国的知识渴求和搭乘中国快速发展“高铁”的机会渴求,要求青年要从中国融入世界、推动全球发展的高度进行议题设置,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及其体现的中国智慧进行选题安排。以故事讲思想,以事实讲道理,是进行国际传播的“王道”,但讲什么故事,怎么讲;摆哪些事实,如何摆,都是在选题策划阶段就需要思考清楚的问题。因此,选题是否选得准、策划得是否到位,将直接会影响国际传播的最终效果。

跨文化传播能力强调在情感、知识、行为层面对自我文化和“他者”文化的理解,以及行为层面的交互性,也需要传播者认知日益拓宽,行为日益成熟。从传播理论的角度看,这不同于“传播是传递”的单向传播观念,而更接近传播的对话和共享观。具体的跨文化传播实践,强调的是对“他者”的认知、理解和共情,以及对以自我中心的超越。换言之,自我和“他者”的关系如何展开和处理,如何通过传播形成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是跨文化传播的要义所在。④

3.要适应国际传播新形势,培养全媒体的思维方式

根据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Z世代”网民在全体网民中占比约为31%。青年一代是新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不仅深受社交媒体影响,还深度影响了全球传播。他们广泛接触、使用互联网,运用即时通讯平台和技术积极发声,日益成为国际舆论的新兴主流人群。当前,“东升西降”的国际格局变化影响了青年一代的世界观,中外青年群体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认识。欧美等国青年是面对本国经济衰退产生迷茫的一代,而中国青年恰是不断见证中国经济发展和崛起的一代,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对于他们的世界觀影响深远。因此,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国际传播青年人才要主动适应国际传播的新形势新要求,以系统、平台、融合、开放、市场、受众等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维方式,以境外社交媒体为落点,积极参与舆论斗争。同时遵循社交媒体规律,推出具有社交对话性质、能跨越意识形态、引起受众共情共鸣的内容产品,积极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三、打造复合型的国际化青年人才队伍

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Z世代”走入国际传播舞台的机会不多。作为从事国际传播工作的外宣媒体单位,打造国际传播青年生力军,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遵循青年成长规律,将品德、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青年人才的主要标准,充分信任、大胆使用、严格管理、热情关心青年,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护青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和支持青年在国际传播工作中刻苦钻研,勇于实践,早日成长为政治强、业务精的优秀国际传播人才。

1.站在国际传播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着力提高青年的政治素质

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青年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打牢思想基础,推动宣传思想实践与政治理论学习对接交流、良性互动。要站在国际传播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通过新员工岗前培训、青年骨干轮训班、选派优秀青年干部上党校等方式,增强青年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同时,多措并举,将提高政治素质作为培训的首要内容,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着力提高青年的政策水平和把握国际传播工作大局的能力。

2.多维度提升青年讲好中国故事的专业能力

组织青年参加跨文化交际学的学习。跨文化交际学是实践应用学科,在培养模式上突出复合型特色和实践应用特色,可以通过打造具有对外传播特色的国际化人才情境课堂,包括案例分享、场景还原、思辨活动、模拟演练等沉浸式学习模式,让青年亲历、感知、体悟、实践跨文化交际全过程,提升青年在不同语言中自如切换的能力,引导青年进行跨文化思辨、逻辑的内省与反思、批判辩证地提问与思考,从而逐渐克服母语文化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惯性,从全人类共同价值、人文关怀角度和对象国语用习惯等方面出发,进行有效对外沟通和话语创新。⑤

制定青年业务成长计划,通过把青年编入国家重点实施的新媒体项目工作室和项目组,使他们在重要任务、重点项目和重要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坚持在实干学、在实干练。同时,要持续开展增强“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活动。增加青年亲身实践、亲身体验的环节,鼓励青年记者用媒体融合的新形式、新载体、新技术、新平台等做好采访报道。从社会实践中发掘素材,从群众生产生活中发现选题,采写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佳作。

3.健全全媒体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健全全媒体人才库,开展全媒体理念和技能培训,推动传统采编人员全员转型,加强适应媒体融合发展需要的策采编播管、技术开发、产品运营的人才建设,促进科技人才与传媒人才融合发展,补齐媒体融合专业人才短板,培养一批具有国家站位、专业精通的全媒体复合型青年人才。同时加强青年人才的国际合作培养,用好国家留学基金委、科技部等国家培训项目,通过项目合作、媒体工作人员互换、派遣访问学者等多种方式,实现国际传播青年人才的跨文化能力综合培养,增加交流互动,拓宽国际视野。还要加强全媒体人才引进选拔,以国家各类人才工程和骨干人才培养等措施为抓手,选拔一批熟悉全媒体环境的名翻译、名编辑、名记者、名主持、名评论员、技术应用专家等各专业领域青年高端人才。建立青年业务发展专项资金,发挥资金的引导与杠杆作用,实施青年事业课题组项目、“网红”工作室等,提升青年人才业务能力与创新活力。

此外,还应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凝聚、培养、举荐青年方面的作用,充分调动青年在国际传播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营造鼓励青年干事业、支持青年干成事业、帮助青年干好事业的环境。鼓励青年主动连接世界参与国际交流、内容生产等,打造一支有立场、有素养、有水平的复合型国际化青年人才队伍。

孙翠冉系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北京周报社)党建工作部主任

「注释」

①《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 cn/xinwen/2021-06/01/content_5614684.htm,2021年6月1日。

②黄日涵:《未来已来:Z世代将成为对外交流的主力军》,中国日报网百家号,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1254485011100452&wfr=spider&for=pc,2022年4月27日。

③《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22-03/01/ content_5676282.htm,2022年3月1日。

④季芳芳:《提升传播人才跨文化传播能力》,中国社会科学网百家号,https:// baijiahao.baidu.com/s?id=1711654317831863190&wfr=spider&for=pc,2021年9月23日。

⑤朱紅宇:《新形势下国际化人才的跨文化能力要求与培养思路》,《对外传播》2022年第3期,第41页。

责编:荆江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机制Z世代青年人才
中国“Z世代”:花得多担忧少
截留“Z世代”
快手收购A站听老铁讲述“Z世代”的故事
什么是“Z世代”(答读者问)
农业投资的要点及其保障措施
企业青年人才培养现状与创新思考
跨学科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机制研究
沿海地区青年人才流动趋向规律研究
基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研究
航标处青年人才培养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