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量肝素钙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45 例

2022-11-10温玉梅刘康

药品评价 2022年16期
关键词:分子量肝素血小板

温玉梅,刘康

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江西 赣州 341000

随着我国生育政策和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高危孕产妇逐年增多,剖宫产率亦随着上升[1]。有研究报告[2],剖宫产术虽然降低了妊娠风险,但是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由于深静脉血液出现过度凝结,使静脉管腔不畅或阻塞引起静脉回流障碍所致。若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阻滞肺动脉则会导致肺栓塞,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如何预防血栓是当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难题。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低分子量肝素钙对高风险孕妇剖宫产术后凝血功能指标、血栓形成的变化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赣州市妇幼保健院2020 年6 月至2021年5 月期间收治的90 例下肢静脉血栓高风险且剖宫产分娩的产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 例。观察组经产妇23 例,初产妇22例;年龄范围21~38 岁,年龄(26.64±3.58)岁;孕周范围37~41 周,孕周(38.85±1.72)周;体重范围65~82 kg,体重(74.34±6.08)kg。对照组经产妇24 例,初产妇21 例;年龄范围20~36 岁,年龄(26.70±3.65)岁;孕周范围37~41 周,孕周(38.83±1.75)周;体重范围63~84 kg,体重(74.41±6.10)kg。比较两组患者产次、年龄、孕周及体重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赣州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1)具有静脉血栓中风险因素2 个及以上,具体为:年龄≥35 岁、体质量指数≥28 kg/m2、吸烟史、子痫前期、前置胎盘、产程≥24 h、产后出血≥1 000 mL 或需要输血。(2)具有静脉血栓高风险因素1 个及以上,具体为:血栓性疾病及高凝体质史、分娩前卧床≥7 d、妊娠期及产褥期有手术史、分娩时产褥感染。

排除标准:有血液病史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有心脑血管病史者;对研究用药有禁忌者;同时参与其他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产妇剖宫产术后6 h 采用活动双腿,下肢按摩并协助翻转体位,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同对照组基础上术后12 h 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910,规格0.4 mL∶4 100AXaIU)100 IU/kg[10],1 次/d,连用7 d。

1.4 观察指标

(1)凝血功能指标:治疗前及治疗7 d 后两组产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2)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前及治疗7 d 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3)不良反应:过敏性皮疹、呼吸困难、出血、休克等。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2.1.1 凝血四项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PT、APTT、TT、FBG 等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 后,PT、APTT、T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FBG 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对比()

2.1.2 D-D、血小板计数两组治疗前D-D、血小板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 后,观察组D-D 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D、血小板计数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D、血小板计数对比()

2.2 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正常。治疗后,两组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照组有6 例(13.33%)发现静脉血栓,观察组未发现静脉血栓;两组双下肢静脉血栓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P=0.035)。

2.3 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仅有2 例过敏性皮疹,主要表现为粟粒状丘疹,对症治疗后缓解。两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P=0.475)。

3 讨论

由于妊娠特殊的生理变化,血液处于高凝和低纤溶状态、血流速度缓慢、妊娠子宫压迫盆腔静脉等均可形成静脉血栓[4-5]。有调查显示[6-7],围产期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为同龄非孕期女性的4~5 倍,若再合并相关高风险因素,发病率会明显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静脉血栓的主要症状。剖宫产手术操作致凝血途径激活,术后长时间卧床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8]。因此,应加强孕产妇静脉血栓的管理,对高风险孕妇剖宫产术后采取预防性抗凝治疗,是降低静脉血栓所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手段。

低分子量肝素钙是新型的抗凝血酶Ⅲ(ATⅢ)依赖性抗血栓形成药,主要通过戊糖序列与抗凝血酶结合,从而激活抗凝血酶产生抗凝作用。低分子量肝素钙含有抗凝血因子Xa 及Ⅱa,可在血浆中长时间发挥抗凝作用,抑制血栓形成。因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疗效显著,哺乳安全等特点[9-10]。因此,推荐低分子量肝素钙为预防围产期静脉血栓的首选抗凝药物[11]。

临床通常根据凝血五项、血常规等结果来评估产妇的凝血功能[12]。FBG 由肝脏合成,是评估凝血酶活性的常用指标[13]。FBG 升高,易引发血栓性疾病。D-二聚体为纤维蛋白降解的间接标记物,对诊断机体高凝状态还是纤溶亢进状态有重要的预测价值[14-15]。PT 和APTT 反映的是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系统功能。本临床研究,观察组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后FBG、D-D 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T、APTT、TT、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现静脉血栓,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低分子量肝素钙具有降低Xa 的活性、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化、不影响血小板聚集和结合、促进血液循环,具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有关[16-17]。

综上所述,高风险孕妇剖宫产术后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可改善凝血功能指标,能安全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因此,产科医生要加强高风险产妇剖宫产术后的管理,及时采取预防性抗凝治疗,减少血栓风险。由于样本量和时间的局限,本研究只能反应局部现象,临床结果期待后续研究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分子量肝素血小板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加入超高分子量聚合物的石墨烯纤维导电性优异
依诺肝素钠注射液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比较研究
右旋糖酐的分子量检测手段及应用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利用GPC法测定PET的平均分子量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