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推进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问题研究
2022-11-10石方娟
石方娟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全面预算管理工具可以帮助高校科学筹划各项资源的使用,民办高校还需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从而实现高校的快速发展。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民办高校还是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何获得社会的认可以及促进高校进一步发展成为民办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全面预算管理在民办高校中应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协调民办高校的发展战略规划与工作计划
民办高校通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明确资金使用需求、各项费用支出、利润分配、学校财务状况,合理优化学校的人、财、物等各项资源,将民办高校的发展战略规划细化分解,落实到日常工作计划中。通过绩效管理,实现对战略规划和工作目标的实时监控,从而促进民办高校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有助于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
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众多部门的协作配合,因此,民办高校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能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让学校更多的教职工积极参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从而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加深员工对学校发展战略的了解和认同,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各项管理工作都能够有序进行。
(三)有助于提高民办高校的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对各项费用支出的预测,合理编制预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进行监控,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和预算目标之间存在的偏差进行分析,找到导致偏差的原因,从而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进一步提高民办高校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二、民办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认识不全面,全面预算管理未做到全员参与
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学校管理者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全面,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比较淡薄,片面地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其他部门只是配合编制预算。因此,导致民办高校的其他员工对预算管理认识偏差,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要求,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端正的工作态度。除此之外,民办高校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约束,预算执行情况混乱,到考核末期为完成预算指标而突击管控,常存在预算超支、预算外支出的情况。
(二)预算编制不够科学
1.预算编制方法落后
当前,多数民办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都是由财务部门完成。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由于财务部门对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学科专业设置、科研项目以及人才培养计划不甚清楚,对于各部门上报的预算计划了解不全面,只能按照往年的数据进行相应的调整,预算编制方法比较落后。而且这种方式主观性比较强,预算编制缺乏科学合理性。
2.预算编制的数据不全面,部门信息沟通不畅
民办高校预算编制过程中,各部门各司其职,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导致互相之间的信息数据无法有效共享,造成重要的资源浪费。部门的预算编制工作仅是部门领导和个别员工参与,大多数教职工对部门预算缺乏了解,而且也没有参与到部门预算的编制工程中,导致民办高校预算编制数据获取不全面,不利于全面预算的有效实施。
3.预算编制时间较短,编制仓促
为保证全面预算的有效实施,一般在当年年末编制下一年度的预算,不过在实际情况中,很多民办高校并没有合理规划预算编制时间,常常在年末仓促编制,编制质量不高;有的学校在预算编制工作中存在边预测、边规划、边预算的情况。由于缺乏有效的预算指标,当月预算指标只能按照上年度预算数额除以12个月后的数额计算。另外,学校的教研工作规律性比较强,学期开始的费用支出比学期中多,如果只按照全年预算数额的平均数作为每月的预算指标,一方面不符合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很容易出现预算超支的情况。预算编制时间短严重影响预算编制的质量,不利于民办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预算执行不到位,缺乏预算分析
当前,民办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没有统一的预算准则。虽然大多数民办高校财务部门按照规定每年将下年度预算提交至学校管理者,但是多数会被忽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也没有开展有效的控制,无法对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偏差进行及时的调整,导致最终预算执行效果不理想。一方面,多数民办高校的预算编审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独立完成,由于职责、定位受限,财务人员往往难涉入具体活动,对预算执行过程不能进行实时追踪,预算监督、考核等都工作多在事后进行。另一方面,虽然很多民办高校设立了审计检查部门,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管控,但是审计检查部门人员质量参差不齐,多数是由其他部门人员兼职进行,缺乏预算管理及审计相关知识和工作经验,导致审计检查部门无法发挥其监督作用。
(四)缺乏有效的预算调整机制
民办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预算经批准后,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跟踪管理,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不能及时反馈。一旦预算资金不足时,由于缺乏有效的预算调整机制,部门之间向管理者申请,而管理者为方便,要求财务部门拨调其他项目未使用的资金进行预算调整,造成其他项目的预算资金被占用。预算调整缺乏必要的审批流程,预算调整随意性比较大,不利于预算管控。此外,有的民办高校在预算管理中过于强调预算的刚性,预算一经批准,严禁调整,可能造成预算执行受阻或者资源浪费的情况。
(五)预算考核标准不合理,考核结果应用不足
实践中,多数民办高校缺乏完善的预算考核机制,预算考核标准不合理,难以有效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而且可能因此导应付差事的问题,偏离预算考核的目标。实际中,多数高校将考核的重心放在预算计划执行的合理性上,而忽略了对教职工的业务能力、预算指标的合理性和实际预算执行结果,再加上学校管理者缺乏对预算考核评价的重视,导致预算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预算指标分配不符合实际的现象。虽然有的民办高校制定了考核机制,但是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造成预算考核工作缺乏有效的保障,最终流于形式,预算考核指标无法发挥其激励作用。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对预算考核的结果应用不足,将造成下年度的预算目标制定和预算编制存在偏差的问题。例如可能造成预算考核指标定得过高,指标无法完成。
三、民办高校优化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策略
(一)重视全面预算管理,营造良好的预算管理运行环境
构建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环境是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关键。一方面,民办高校管理者要提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对学校运营管理的重要作用。全面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还需要其他部门的所有教职工参与其中。对此,民办高校要完善治理结构,明确办学董事会与校长之间的职责所在,办学董事会应该是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决策机构,校长则负责学校的日常运营决策。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校长应正确认识全面预算的重要性,转变管理观念,加大在学校中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宣传力度,鼓励学校全体教职工都积极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其次,民办高校要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机制。健全的制度管理体系能够规范和指导各部门工作,让各部门了解全面预算的关键节点和实施重点,将预算管理工作覆盖到学校各项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明确机构权限和关键岗位人员职责,对全面预算执行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管,从而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要在资源、内外环境和信息化技术方面给予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足够的支持。资源方面,根据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结合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需求,整合并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交流,有效提高学校资源的使用效率;内外部环境方面,关注国家、行业相关政策,紧跟政策调整变化,适度调整学校管理机制,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长期规划。信息技术方面,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需要依靠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因此,民办高校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合理引进并应用信息技术、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和管理系统,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收集、分析和统计支持,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
(二)科学编制预算指标
1.优化预算编制方法
预算编制的质量直接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效果,而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对预算编制质量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民办高校应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从而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首先,编制预算前,全面收集预算编制所需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全面梳理学校所有业务流程,整合相关资源,结合当前学校发展情况和市场需求,从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出发,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确定各级各部门的预算要求,采取自下而上分级编制的方式,逐级汇总的方式进行预算编制,准确预测、精确分析,从而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其次,在预算编制方法选择方面,民办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选择。如果提前可以确定预算要求,并且在预算期内不会有重大的调整改变,例如教职工工资,社保等项目可以选择增量预算法,这样可以节约预算编制时间,提高编制效率。对于一些可控的费用项目,例如差旅费、培训费等可以采用零基预算法,根据当年度动因成本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果预算期内费用项目可能存在较大调整,存在诸多不可预测因素,则可以选择更加专业性的预算核算方式,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最后汇总形成各种预算,例如业务预算、成本费用预算、财务预算等,并将预算目标细化分解到各部门。各部门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管理收入与支出,并将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对比分析,避免出现预算超支、预算外支出的情况,从而促进预算目标的实现。
2.提高各部门人员参与预算编制的积极性,保证数据的全面性
首先,民办高校管理者和财务部门牵头,召开预算编制会议,会议参与者由各学院负责人、行政部门负责人以及预算编制组负责人组成,会议应对预算的目标、预算编制要求、预算表格填报要求、预算管理要求等各项内容进行说明。通过预算编制会议,加深各学院、各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协作,资源信息共享。其次,各学院、各部门针对预算编制会议精神,在学院内和部门内开展内部预算编制会议,根据预算编制要求和各部门的预算目标、学科专业特点和职能设定编制初步预算。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求部门内所有在岗人员参与其中,从而提高预算编制的参与度,确保预算数据的全面性。
3.调整预算编制时间
预算的编制连贯性比较强,而且各环节之间需要保持很好的衔接性,一旦某个环节发生延误,可能影响下一环节的开展,进而影响整个学校的预算编制,因此,严格控制并调整全面预算的编制时间至关重要,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时间规定编制预算。民办高校应该从每年9月份开始编制预算,到年底结束。预算编制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时间表开展工作,从而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以某民办高校为例,该高校长期存在预算编制时间延后、影响预算执行的问题。因此,该高校将预算使用权限设置为可超支,待预算方案审批下发以后再下拨预算资金。对于前期已经发生的费用,财务部门参照上年度的框架列示。当然,这种方式也存在弊端,如果预算框架发生变化,就需要财务部门调整已发生预算费用至新年度相应预算项目中,加重了财务部门的工作压力。
(三)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控制
加强预算执行监督是促进实现预算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可以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执行效果,避免出现预算超支、预算外支出等问题的发生。预算执行控制中,民办高校可以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采取“平行记账”的方法,对业务活动中的各项费用支出进行有效控制。在进行费用支出时,财务部门要做好审核和审批工作,防止出现预算被随意挪用的情况,这样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支出。预算执行要实行跟踪管理控制,做到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核定,各项支出要账实相符,专用款项要保证能够专款专用,严禁随意支取。预算执行部门要定期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将实际情况与预算计划进行对比分析,找到偏差的原因,从而发现预算管理中的缺陷,及时整改。最后,民办高校应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组建专业的内审机构,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审核评价,从而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四)健全预算调整机制,规范预算调整
预算指标经民办高校管理者批准后应严格执行,一般情况下不得调整。如果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政策法规、学校客观条件等因素发生较大变动,原预算计划可能无法继续执行,或者对预算执行结果会造成严重影响的,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算调整。对此,民办高校应健全预算调整机制,对预算调整的条件要求、原则、权限、程序等进行明确的规定,以规范预算调整。对不按照预算调整制度执行的,财务部门不予报销并将此情况上报上级管理部门,可以作为下年度预算编制的重要参考依据。
(五)科学开展预算绩效考核,合理利用考核结果
为保证民办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能力,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考核制度,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客观、全面的考核评价。在预算绩效考核制度方面,要完善和优化绩效考核制度,根据不同的岗位性质和工作要求设置明确的考核标准、考核指标、考核范围以及考核对象,分别对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进行考核,从而发现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预算绩效考核可以分月度和季度进行考核,年末实行年度考核,最终形成预算绩效考核汇总报告。同时要充分利用考核结果,根据考核结果实行激励机制。奖惩激励能够顺利实施能够营造公平公正的内部工作环境,平等对待每位员工,充分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绩效管理与激励制度的有效融合,能够保证激励制度落实到位,合理化员工的福利待遇,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四、结束语
全面预算管理是促进民办高校战略规划实现的有效途径。对此,民办高校应基于战略发展目标,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才能更好地激发全体教职工的创造能力,提高民办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实现民办高校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