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补充与缺席:有声读物中相声表演的情景建构

2022-11-10牟心明

名家名作 2022年16期
关键词:话语符号情景

牟心明

一、引言

相声是我国独有的艺术表演形式,也是国内受众最多的曲艺曲种之一。相声最早起源于清朝,虽然存在时间较短,但其展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从早年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经典表演《虎口脱险》,到德云社组织的多场相声公演,再到电视和网络平台众多喜剧综艺节目如《欢乐喜剧人》《相声有新人》中许多精彩表演和能力新人的出现,近年来,相声愈发受到观众的追捧和喜爱,在现场通过手机App听相声成为人们日常娱乐消遣的重要方式。

二、语言符号:情景建构的基础

关于人们与相声的接触行为,常用“听”这一动作来诠释。这也就体现了在一场完整的相声表演之中,语言符号与声音符号占据了绝大部分比重。相声演员常通过语言来构建相声表演所需要的特殊情景,从而吸引观众,达到其想要的演出效果。

(一)话语构建:语言符号的整合运用

我国知名相声演员,德云社总班主郭德纲在表演中说:“相声表演与小品的区别就在于:相声是无实物表演,所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矛盾、冲突,全凭演员一张嘴说出来。我手一指,这儿有个冰箱,你就得相信这儿有一个冰箱。”可见,在相声表演之中,语言符号对于故事情景的建构起着基础性作用。

相声表演中,相声演员在对故事情景或特定情节进行描述之时,会使用语言对所描绘的场景作细致的描述,久而久之形成一套固定的说辞,也就是相声业内俗称的“活儿”。在这一过程中,演员通过对情景及其伴随文本的描述,构建出一个独立的“世界”,通过对语调、节奏的把控,吸引听众并使其产生代入感。例如,在经典段子《怯富贵》中,郭德纲对住宅的描述详略得当——“广亮的大门,三进的院子,门上的铆钉,门口的对联”,并对其背后的含义进行解释,“何谓广亮的大门,何谓三进的院子,古代做官人家门上的铆钉有什么讲究”,等等。一字一句为观众构建出一个独立的故事情景,并在这个故事情景之中完成言语幽默,刺激听众发笑,进而取得良好的节目效果。

除了构建出舞台外的场景,相声演员还可以通过语言,配合肢体动作等符号,在舞台之上构建出与观众预期不相符的情景,通过强烈的戏剧冲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达到节目效果。经典相声曲目《扒马褂》就是典型的例子,在《扒马褂》中,相声演员间相互配合,营造冲突氛围,由此吸引观众。此间的冲突并非真实的,而是演员通过“抢夺马褂”这一行为和围绕此产生的言语不和,营造出的舞台之上长辈与晚辈之间“发生冲突”的场景,并由此为后面的故事场景进行铺垫。对于观众来说,心理预期的演员配合讲故事或唱戏曲没有发生,舞台之上的冲突真假难辨,此间产生了预期之外的效果。相声演员正是通过语言符号与身体符号的联动,构建出冲突的场景,并由此展开演出。

(二)会话结构:捧逗之间的巧妙配合

会话结构是话语结构中的一种,是指在语言行为中,由两个或多个交际者交替活动共同作用所形成的话语单位。正如黑格尔所说:“全面适用的戏剧形式是对话,只有通过对话,剧中人物才能互相传达自己的性格和目的,既谈到各自的特殊状况,也谈到各自的情致所依据的实体性因素。”

会话结构贯穿于对口相声的始终。与小品、戏剧等艺术形式不同,相声之中的会话结构没有明显的人物个性特征,不需要表演者通过台上长时间的角色扮演吸引受众,通过角色的代入来提升观众的代入感。即使在相声表演过程中的某些片段需要演员扮演某个形象,展现某个场景,实际上这也不属于相声演出的主要形式,而是相声基本功“说学逗唱”中“学”的部分。

传统的相声表演中的会话结构相对简单,具体来说可分为逗哏的话语表演和捧哏的话语帮衬。在一场完整的对口相声表演之中,逗哏掌握着演出的整体方向与话语的主体位置,捧哏的话语权相对较小,起到辅助与帮衬的作用。如果我们将对口相声中的捧哏部分去掉,只保留逗哏演员讲述的部分,观众根据过往经验和话语理解能力(即元语言),也能够对演员所构建的情景进行完整理解。

但是在相声表演之中,捧哏的存在必不可少,甚至与逗哏的地位不相上下。这一点在相声传统曲目《论捧逗》之中展现得尤为明显。在舞台之上,不管逗哏如何利用身体符号和语言符号构建故事情景,失去了捧哏演员的话语帮衬,演出都显得不尽完整;如果捧哏与逗哏相互对立,捧哏为逗哏的演出“帮倒忙”,话语方向不相同,甚至会破坏表演平衡,失去节目效果。

所以,传统对口相声表演之中捧哏的作用不可忽视。事实上,捧哏在相声表演之中的作用重大。其一,在相声表演的会话结构之中,逗哏演员负责主要的内容表述与故事场景构建,捧哏演员负责内容进度的推进、节奏的把控和气氛的烘托。即使捧哏的话语占比较小,也多以语气助词呈现于会话结构中,但语气助词中强烈的情绪展现是带动演出现场气氛的重要手段,也体现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二,捧哏的话语结构掌握着故事情景与现实情景的切换。随着故事情景的不断建构,观众的代入感逐渐增强,捧哏演员可以适时调整话语结构方向,使观众的注意力跳脱出原本架构好的故事情景,在情景与现实之间的切换之中,引发笑点,产生效果。如在郭德纲、于谦的经典相声《羊上树》中,郭德纲在讲故事的时候被于谦打断:“你以后碰到乐意喊一声也行。好比走在街上,你那边来我这边来,你喊我一声,爸爸你干嘛去?”“我洗澡去。”这种插科打诨式的接话,能够使观众从故事情景之中脱离出来,从而反映出在现实情景中于谦通过这样巧妙的接话让郭德纲占便宜的心思落了空,自己反而还捞到了便宜,引观众发笑。

事实上,捧逗之间的会话结构体现出符号文本的双轴操作。舞台上的相声表演呈现出的是组合轴上的连接,演员之间一捧一逗,展示着长年累月积攒下来的功底;但聚合轴上的不同选择,也能够使符号文本风格产生巨大变化。在德云社每次演出结束,都会有返场的环节。返场演出中,捧哏、逗哏现场说辞现场搭配,凭借着从业来的功底积累现场表演,这种形式被业界称为“现挂”。在现挂中,捧逗演员的说辞都是现场选择的,捧哏演员根据逗哏演员的话语选择帮腔或反讽,整体风格灵活多变,往往能获得比正式演出更好的节目效果和观众反馈。

(三)言语幽默:语言修辞的反复使用

相声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能够通过言语幽默,刺激观众笑点,引起观众发笑,从而使观众产生快乐情绪。实际上,语言本身并不致笑,而如何使用语言,才是相声这门语言艺术以幽默见世的关键所在。谭达人曾这样说:“语言只是被用来引发笑声的工具,幽默是由语言记录下来的情节,语言本身没有可笑性。但如果回到语言创造的幽默,由滑稽者颠来倒去,左翻右造,利用多种手段创造出的滑稽性言语,语言就不再纯然是一种表达工具,而是一种笑源了。”

相声中的幽默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表演中的故事情景,表演中的现实情境和故事与现实切合之间。幽默是相声艺术的生命,没有幽默,相声就毫无乐趣可言。实际上,相声中的幽默效果产生于相声语料的变异修辞。在日常对话中,人们通常会对对方所作的回答进行一定的预设,这种“规范性预设”为“规范性修辞”,就是我们所谓的言语规范,它是一种法定的或社会约定俗成的准则,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辩证唯物主义之中,事物无绝对,同样的,语言规范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有“规范修辞”的出现,就会有“不规范修辞”的出现。相声的致笑因素,就在于它能够颠覆正常的语言逻辑,在一个个让观众始料未及的笑点中打破常规的语言规范。

深究来说,相声表演之中的言语幽默属于语言学范畴的研究。在人们对现代汉语熟练使用之后,相声会通过语音、语法、语汇、语用等多方面的技法,创造出众多的“谐音梗”“歧义句”,从而达到发笑目的。其中具体的修辞变异形式过多,不便一一展示。相声表演就是在变异修辞的反复使用中,构建出所需要的故事情景或舞台情景,产生演出效果。

三、身体符号的缺失:有声经济下的相声

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音频行业依托于技术进步,得到了长足发展。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近五年中国有声书市场保持30%以上的增长;在德勤的预测中,2020年全球有声书市场增长将达25%。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音频行业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相声作为传统语言类艺术,乘技术发展的东风,在有声书平台也得到了较好的传播与普及。在国内知名有声书App喜马拉雅中,相声评书已作为独立分类存在供听众欣赏,并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热度的高涨。占据热度榜第一的声音专辑《德云社爱岳之城岳云鹏相声专场天津站2016》,截至目前已获得493.9万的播放量;《郭德纲相声经典》自2017年上架以来,累计获得5.3亿播放量。相声在有声书平台的良好发展展示了普罗大众对于相声这一艺术形式的喜爱。

(一)感官解放:听觉符号的独立呈现

人类社会中,丰富的社会化符号系统以“视觉和听觉为基础”。从人类社会最早的“口传耳受”的线性传播模式,到后来文字的出现而带来的抽象的文字阅读阶段,这样的过程体现的是一种单一的感官参与和从听觉到视觉的转换。进入互联网时代,虚拟出版行业的发展促使受众从单一的感官参与转向多种感官参与。在观看电影之时,我的眼睛在看,我的耳朵在听,我的情绪会随着电影进程发生变化,形成视觉、听觉、触觉、感觉等多维度的感知联动。有声经济的发展,使在现代传播手段中沉浸许久的受众回归单一感官参与的阶段,从而促进了受众的感官解放。

相声表演以语言表演为基础,以听觉符号为主要内容,演员之间的会话结构和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语言互动能够通过有声书平台完整地展现出来,保留了相声表演中故事情景建构的基本框架。受众通过有声书平台欣赏相声节目,单一地通过耳朵完成听觉符号的获取,形成完整的听觉文本;而与此同时,受众无需像现场观看或通过视频网站观看相声时一样,在用耳听的同时用眼“观看”演员的表演。在信息过载日渐盛行的“读屏时代”,人们的视觉疲劳现象已经凸显,“听书”可以通过单项的声音符号感知,拓展视觉阅读对于图文符号和画面符号的感知,从而实现人的“感官解放”。

(二)情景缺憾:身体符号的缺席

有声书平台中,相声表演中的声音符号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但同样的,视觉符号的呈现在技术选择下被剥夺。原本观众通过现场观看或视频观看的相声表演中所展现的故事情景,因为身体符号的缺席而不能完整展现。

尽管受众可以通过声音符号的单项感知拓展视觉感知,通过捧哏的话语结构和剧场场景的声音符号,大致猜测出逗哏演员是时的身体姿态和面部表情,并自行在脑中构建出故事情景。但这种依托于元语言的解释性意义并不能完全展现相声表演中的意图,有限的符号获取和意义解读会使相声表演中所展现的故事情景有所缺憾。

四、结语

相声作为我国传统艺术形式,其能够通过语言符号的巧妙运用,构建出足够吸引观众的故事场景,并通过语言幽默,制造笑点,使演出氛围轻松愉快,让观众得以在欢声笑语之中缓解生活的疲惫。近年来,相声发展势头迅猛,开始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声经济的发展无疑为相声传播增添了助力,尽管在有声平台,身体符号的缺席会影响相声表演中故事情景的构建,但听众仍可通过过往经验和个人理解,通过音频感知拓展视觉感知,从而填补身体符号缺席带来的情景缺憾。如何根据现实情景的变化更迭故事情景构建方式,紧跟时代主流,不断吸引受众,是相声作为传统曲艺形式保持生命力和吸引力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话语符号情景
画与理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雷人话语
楼梯间 要小心
雷人话语
把美留在心里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