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碰撞中的“迷途”与“知返”
——评电影《浮城大亨》

2022-11-10刘思蕊李明军

名家名作 2022年16期
关键词:小表妹歌谣符号

刘思蕊 李明军

电影《浮城大亨》是2012年5月1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的一部由严浩执导,郭富城、杨采妮、鲍起静主演的剧情片。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从贫苦的渔民家庭走出来的主人公布华泉通过奋斗成长为香江某大公司华人董事的传奇故事。“浮城”,从字面意思看是指:漂浮在海上的城市。但其更深层次的含义却耐人深省,笔者对其的理解有两个方面:一是指男主人公(布先生)对自己身份、归属的不断追寻,自己就像浮在海上一样茫然无措,找不到方向;二是指疍家村的历史命运。疍家村人靠水吃水,他们常年以捕鱼为生,被视为是生活在蛋壳里的人,生命脆弱不堪,生死掌握在老天爷的手里。他们的一生就像浮在海上的帆船,有时风平浪静,有时雷雨交加,但他们又总是遵守使命般地驶向未知的前方。

一、电影《浮城大亨》中的符号矩阵

“符号矩阵”是法国结构主义理论学家格雷马斯提出的一种研究文学作品的符号学方法,其内容是:“设立一项为故事元素X,它的对立面一方是反X,与X矛盾但并不一定对立的是非X,反X的矛盾方即非反X,他们之间是一个动态的关系。”符号矩阵的提出使结构主义惯常采用的二元对立变成了四元对立,它丰富了文学作品结构的内容,从而使从结构的角度分析文学作品变得更可靠、可行。将符号矩阵理论用于影片《浮城大亨》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影片中所存在的对立关系构成了一个传奇的故事,其中有如下几种矛盾与对立关系。

(一)布华泉与父亲

布华泉是整个电影中最核心的人物。他是中英混血,亲生母亲早已不知去向。他的长相与身边的人有一些不同,这造成了他开始探寻自己身世的道路。成年后的他想摆脱出海打渔的命运,他想上岸,想进帝国东印度公司。父亲祖祖辈辈生活在疍家村,常年靠出海打渔为生,他认为这是一项需要世代传承的事业,所以他反对布华泉上岸学习,他认为布华泉应该继承他的意志——出海打渔。在这一点上,影片前期两个人之间是对立的,布华泉要上岸学习,父亲却反对其上岸学习,所以,如果布华泉是X,则父亲作为对立的一方就是反X。

(二)布华泉与阿姊

布华泉与阿姊是夫妻关系。布华泉成功闯入上层精英社会,他的许多思想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最明显的就是在结婚仪式上,他认为有牧师见证、洗礼,婚礼就完成了。但是阿姊不是这样想,阿姊是典型的东方传统女人,她认为结婚要走很多的程序,要问父母、对歌谣等。至少在结婚仪式这件事上,布华泉与阿姊存在着矛盾,但是不对立,所以如果布华泉是X,那么阿姊则是非X。

(三)父亲与母亲

布华泉的父亲与母亲在布华泉是否上岸学习的选择上存在矛盾。父亲持反对态度,并对布华泉进行责骂,而母亲始终站在布华泉身旁,保护他,支持他上岸学习,摆脱出海打渔的命运。所以,父亲作为反X,母亲就是那个与之矛盾但没有对立的非反X。

影片看似是围绕“上不上岸,打不打渔”来展开父亲与布华泉之间的对立,实际上指的是文化上的对立。布华泉的上岸代表着西方文化,父亲的打渔代表着东方传统文化。在父亲心中,儿子就应该继承父辈的事业,这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规律,你打破了这个规律就是打破了传统。儿子布华泉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洗礼,他渴望去“天堂”,渴望摆脱渔民的身份,渴望加入英国国籍。虽然影片中后来父亲理解了布华泉,但是那也只是出于一位父亲的爱,在他们的文化归属上仍然存在着对立的关系。西方文化与东方传统文化之间的对立就是影片中存在的深层次的对立关系。

二、电影《浮城大亨》象征“迷途”的符号:人物与视听

电影符号学是把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符号系统和表意现象进行研究的一个学科,是20世纪60年代随着结构主义思想运动的勃兴而诞生的。隐喻是符号传达意义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利用符号之间的相似性进行类比。列维·斯特劳斯认为:“所有社会都通过将重要的抽象事物隐喻性地体现于具体经验的方式来加以理解,这些具体的隐喻成为思考工具来塑造我们对那些抽象事物的理解,并使我们运用这些概念处理日常生活。”根据上述理论,我们可以看出电影《浮城大亨》既有人物符号也有视听符号,这些符号的共同隐喻义是“迷途”。

从人物来看,影片中的黄小姐、小表妹即是引人走入“迷途”或开始“迷途”征程的人物符号。

在影片中,黄小姐的每一个镜头都那么婀娜多姿、美艳动人,眉眼中带着西方韵味,一颦一笑自信勾人,料想任何一个男人都会被她深深吸引。她在影片中是西方文化的象征,是男主人公欲望的象征。她的出现,好像勾起了布华泉心中的熊熊烈火,早上出门还要往头发上擦一些香膏,时时刻刻注意着自己的形象。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的力比多理论来看,在布华泉与黄小姐的日常相处中,从眼神、语言到肢体,无不充斥着满屏的欲望。面对家里阿姊的黄脸婆形象,影片有意制造了两个女人之间的强烈对比。在东方传统女人和西方现代女性的选择之间,在找寻身份、找寻文化归属的过程中,可以说,黄小姐成了引导布华泉又一次走入“迷途”的文化符号。

在影片中,小表妹虽然戏份不多,但她却在男主人公的成长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她和布华泉青梅竹马,是布华泉心中的“白月光”,也是他开始找寻身份的导火索。小表妹曾说过:“为什么你和我们长的不一样?我妈妈说你阿妈不是你阿妈……等我们出海回来我们就结婚……”小表妹的话,勾起了男主人公内心的疑问:“我是谁,我到底是谁?”最后,小表妹的死也成了布华泉心中永远的痛,仿佛那个唱着歌谣求婚的布华泉也和小表妹一起消失在大海尽头。之后的他便开始走向找寻身份、找寻归属的道路,开启了自己的“迷途”征程。

在视听方面,具有符号意义的是影片中的“绿宝石戒指”“雷雨”“求婚仪式”等。

“绿宝石戒指”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在男主人公的青少年时期,隔着黝黑的铁栅栏,主人公望着东印度公司老板手上的绿宝石,眼神炙热。第二次是在多年以后,男主人公与东印度公司老板同在一个屋檐下,他认出了这枚戒指,也认出了这位他曾经只可远观的高等的人。绿宝石戒指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它的出现划清了男主人公与东印度公司老板的身份等级界限,但同时也隐喻了男主人公布华泉对高等地位的渴望。他渴望进入上层社会,渴望摆脱“羊杂”的称号,渴望找到自己真正的身份。此时的他,已在自己身份的找寻中,走入了“迷途”。

关于“雷雨”,影片中出现了三次电闪雷鸣、雷雨交加的深夜画面。一次是影片开头,主人公的母亲出海赶上暴风雨天气,她怀着孕拼命地划船逃生,与天公赛跑;第二次是得知小表妹一家遇难的夜晚;第三次是得知父亲遇难的夜晚。可以看出,雷雨画面的出现,象征着灾难噩耗的来临,不是有谁死,就是有谁死里逃生。几次的雷鸣均出现在布华泉找寻身份的过程中,这些也带来了布华泉命运的转折。

“求婚仪式”是稍有成就的布华泉带着阿姊来到教堂举办婚礼,因为他认为,结婚需要牧师的主持与洗礼。这本是一件让女方期待已久并且为之激动兴奋的一件事,但是阿姊却十分愤怒。她内心慌乱地说:“结婚不应该是这样子,应该是你阿娘先问我阿娘,我阿娘再问我阿爸,还有上头、挽面……”接着阿姊唱出那首疍家村人求婚的歌谣:“买木不知心里烂,选木容易选哥难,阿哥呢?”面对眼前看似疯狂的女人,布华泉心生无奈。此时的阿姊看似封建,但是这也是她对东方传统文化的坚守。此时的布华泉与阿姊已经在一些文化观念上产生了冲突。可是,曾经的布华泉不是这样的,他是那个和小表妹一起唱着这首歌谣的疍家村人。上层社会生活的吸引与西方文化的冲击,使布华泉丢掉了最初的自己,在找寻自己身份的途中走向了“迷途”。

三、电影《浮城大亨》象征“知返”的符号:母亲与歌谣

与象征“迷途”的符号一样,电影《浮城大亨》也同样有象征“知返”的符号,那就是影片中的人物——“母亲”和属于视听形象的“歌谣”。

应该说,影片中的母亲形象在男主人公找寻身份、找寻归属、“迷途”“知返”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影片中,母亲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从影片的开头就可以看出,刚出生的布华泉被抱到母亲身边时,他的长相让母亲的决定产生了迟疑,但血统的差异阻挡不了人类的大爱。当小婴儿布华泉肚子饿了,嗷嗷待哺时,母亲脸上带着慈母般的微笑,毫不犹豫地将乳头送到孩子口中。此时,在母亲的心中,生命面前无血统的差异、无文化的差异,她会像爱自己孩子一样爱这个混血儿。

母亲是一个勇于坚持自我的人。这可以从两方面看出:一方面是母亲坚定支持让布华泉上岸学习。为此,母亲与父亲产生了冲突。面对父亲对青年布华泉的打骂,母亲总是冲出来保护自己的儿子。在那个男权社会中,父亲是一家之主,但母亲为了儿子敢于反抗父亲,敢于坚持自我。在这方面,我们也看到了母亲身上所具有的女性主义色彩。另一方面是在父亲去世后,母亲坚持要考船主证。在那个时代,考船主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母亲一个字一个字地开始学习,即使失败她也仍然坚持自我,功夫不负有心人,母亲最后终于拿到了船主证,租回了那艘曾经承载一家人命运的渔船,再次走上了父亲疍家村人打渔的路途。

母亲是一个有尊严的人。影片中有一个细节:父亲去世后,母亲带着几个孩子去跟叔叔借钱,在走进屋子之前,母亲对孩子们说:“把自己打理干净,我们不是要饭的。”在如此困难的处境下,母亲依然选择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实在走投无路之下,母亲不得已把两个最小的孩子送出去,任天下任何一位母亲此时都会心痛不已。此时,母亲掩面而去,却没有拿一分钱,那是她作为一位母亲的尊严。

影片主人公布华泉的成功离不开自己的母亲。母亲给了布华泉第二次生命,支持他上岸学习。即使不是亲生母亲,但在布华泉迷失在自己找寻身份的过程中时,是母亲的爱唤醒了他,也是母亲的爱让他清楚地认识到:他是中国人,他是疍家村人,大海是疍家村的生命财富。影片最后,布华泉找到了自己,他将金耳环戴在母亲的耳朵上。这表明,她才是他的母亲,她才是他永远的归属。

在影片中,“歌谣”这一视听形象的符号意义也是颇有深味的。在影片最后,布华泉的女儿将阿姊的助听器拿出来,说:“妈妈的助听器已经没电好久了。”此时此刻,布华泉才意识到自己有多久没有关心这个一直深爱自己、一直默默为家庭付出的女人了。于是,他买了一副新的助听器给阿姊并亲手为她戴上,嘴里唱起那首求婚时应唱的歌谣:“买包花针随路撒,找针容易找妹难,阿妹呢?”虽然没有其他过多的话语,但是就这几句短短的歌谣足以让阿姊泪流满面。阿姊终于等来了她期待已久的歌谣,那首本该在他求婚时唱的歌谣,她终于盼回了那个曾经的布华泉。此时的布华泉看阿姊的眼神是充满爱意的。布华泉终于在迷失的路上找回了自我,找到了初心;他终于认识到,眼前的这位女人才是他该爱护的人。重新唱起的“歌谣”象征着布华泉归属已定,找回了自我。

四、电影《浮城大亨》的艺术价值

电影《浮城大亨》通过讲述主人公布华泉的传奇故事,不仅展现了布华泉“迷途”与“知返”的成长过程,也描绘了疍家人、香港人以及香港近半个世纪以来沉浮动荡的历史,其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影片告诉受众,人虽难免有“迷途”时,但贵在“知返”。同时影片还告诉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在影片中,当主人公布华泉来到东印度公司学习时,老师第一节课教授的英文翻译过来就是:“这是中国,我们是中国人,中国是我们的祖国。”布华泉此时举手提问:“为什么不教考试的知识?”老师说:“因为这个内容更重要。”这看似无意的一幕,但却让人有所触动:无论人身在何方,都要永远记住自己的国、自己的家,“国”与“家”才是我们的归属。

其次,影片也启示我们珍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内蕴于一粥一饭、流淌于一人一心。珍惜、传承是文化流淌的根脉。在影片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婚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人公布华泉虽然受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是在他的骨子里早已刻下了难以改变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父亲去世后,布华泉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照顾着母亲和弟弟妹妹,默默地奉行着西方文化所不完全具备的传统美德——孝道。另外,在“迷途”中,布华泉一时忘掉了属于中国的传统婚礼习俗,但最后他“知返”了,在妹妹结婚时,母亲给新娘上头,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传统文化是旧时辽远的钟声于今日之回响,低低诉说着亘古的缠绵。沧海干涸作桑田,白云幻化为苍狗,唯有文化的血脉于茫茫长史中簇起火光,将隔阂融作温热,让你我再度相拥。

猜你喜欢

小表妹歌谣符号
小表妹的仿真狗
仿真狗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甜甜的歌谣
捉蛐蛐儿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外国名
我的小表妹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