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创新下的县域乡村振兴路径选择
——以江苏省东海县为例

2022-11-10冯同旺

山西农经 2022年14期
关键词:东海县

□冯同旺,梁 强

(中共东海县委党校,江苏 连云港 222300)

乡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其富庶是“盛世”的重要标志,但目前我国乡村总体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也是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根源。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全面推动农村各方面发展。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和实施对我国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17 年10 月18 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21 年7 月1 日,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 年2 月25 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既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一个标志,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奔向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经过共同努力,我国基于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创新下的县域乡村振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试点、规划与模式等问题和不足。

1 东海县概况

东海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总面积2 037 km,户籍总人口124.63 万人,有1 个省级开发区、1 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1 个镇、6 个乡、两个街道和两个国营场,有346 个行政村。

东海县规划发展村庄657 个,占自然村总数的68%,平均每个行政村有发展村庄1.9 个。发展村庄中包括582 个聚集提升类村庄,占总自然村数量的60.8%;规划59 个特色保护村庄,占总自然村数量的6.1%;规划16 个城郊融合类村庄,占总自然村数量的1.7%;规划搬迁撤并类村庄85 个,约9 000 户,搬迁后整理出的土地可为后续城镇化和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

2 东海县乡村振兴实践中的做法和基本经验

2021 年,东海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1 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管理常态化

坚持“及时有效、准确真实、动态管理”原则,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管理,建立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促机制,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持续落实“十三五”建档立卡户政策延续。对标瞄准“两易户”和“两骤户”,开展对“两类人员”开展常态化跟踪监测,排查核查“两类人员”207 户622 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23 户95 人,边缘易致贫户184 户527 人,全部落实就业、产业、金融、兜底等帮扶措施。对因病、因学、因灾以及因特殊情况导致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低收入家庭,实施“防贫保”专项救助,累计救助1 119 户,救助金额385.71 万元。

2.2 提升财政帮扶资金专项投入绩效化

继续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强化财政帮促保障延续性和全面性,坚持多角度多层次推进,扎实做好基础性和兜底性工作,提高财政治理效能。截至目前,东海县共统筹使用各类帮扶资金5 454 余万元,其中,石梁河水库片区争取中央财政扶持资金1 560 万元,在石梁河镇建设生态渔业项目;省级财政衔接资金2 745 万元,其中激励资金600 万元,主要用于扶持第一批16 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等,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市委派驻东海县帮促工作队筹集资金500 余万元,建设乡村振兴产业项目8 个。建立“半月一通报,半月一交办、一月一过堂”推进机制,加强帮促项目实施管理,确保项目落地生根,当年建设当年见效;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组织乡镇开展“脱贫不稳监测户、建档立卡边缘户”识别工作。完善“事前预算评审、事中加强监督、事后决算审计”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公示公告制度。着力压实帮扶队员的帮扶责任,要求每一位帮扶队员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诚意,深入帮扶一线,切实抓好政策落实、面上指导、项目实施、宣传教育等,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协调运转、协同发力;完善规章制度,要求每一位工作队员守初心、讲廉洁、切实树立红线、底线意识,分别从工作纪律、工作内容、方式、程序、时间节点、项目管理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划拨资金、使用资金、审计资金,把帮促资金用到刀刃上,发挥帮促资金的最大效力,健全各项帮促工作尤其是帮促项目实施规章制度,规范实施帮促项目。

2.3 做实低收入人口保障机制长效化

持续推进工作系统化建设,以乡村振兴(帮促)产业园、帮促车间等为载体,推动实施的帮促产业提档升级,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农村低收入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

强化小额贷款发放质量,扩大辐射面,2022 年以来累计发放低收入人口小额信贷3263 户,1.43 亿元,有效帮助有劳动力的低收入户创业增收,贷款逾期率控制在0.8%以内。“三保障”质量水平明显提高,延续落实建档立卡户子女教育、医疗救助、住房保障、安全饮水等帮促政策,“先诊疗后付费”共保障8 183 人次、大病专项救治232 人次,医疗总费用5 000 余万元,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资助8.7 万余人,按340 元/人标准,共计2 958 万元。

紧扣“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帮促定位,教育资助建档立卡学生2.94 万人次、发放资助金1 942 万元。投入危房改造补助资金252 万元,全县84 户危改户的危房改造全部完成并验收完毕。投入700 万元实施饮水管网提升改造工程,对温泉、房山、曲阳、洪庄、石榴5 个乡镇、12 个村、9 500 户进行提升改造。

2.4 壮大村集体增收党建引擎动力化

坚持深入一线,广泛调查研究,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红色“引擎”作用,以“党建+”带动产业发展,以“党建+”发展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充分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富民兴村”战略,以组织9 项措施为总抓手,举办“富兴杯”村党组织创业大赛、“富民兴村”书记讲坛,组织实施“十万人培训计划”,加强村级人才培养培育。严格执行村党组织书记“县乡共管”操作办法,进行全员轮训。实施富民兴村样板提质扩面行动,放大三铺村、新沭村等市级红旗村示范效应。建成石梁河南辰、石湖大娄、曲阳水晶等6 个新型农村社区。

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3 个,新增美丽宜居村庄232 个,创建家庭美化示范户6 000 户。农村公共空间治理重拳出击,共清理回收土地4 533.33 hm,整理完善不规范合同7 229 份,增加村集体收入3.2 亿元,村均增收92.3 万元,公共资源得到进一步增值。

2.5 树立重点帮促村对象推进典型化

根据省、市工作要求,按照公正、公平、公开原则,组织开展全县“十四五”省、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申报工作,通过乡申报、县审核、省市级审批,东海县获批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46 个,其中省级36 个市级10 个。获批市级乡村振兴样板村两个。深化农村集体项目资产管理。目前,已初步完成3 年项目库建设并录入全国防返贫信息监测系统,省级第一批16 个帮促村建设19 个产业项目,目前全部完成项目评审、批复、挂网招标工作,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全力打造双店镇、白塔埠镇等两个市级乡村振兴产业园,以及南辰村、石湖村等两个样板村。对石梁河库区产业链提档升级,县农发集团成立专业渔业养殖公司,计划投资1 亿元,利用石梁河水库309.33 hm养殖水域,分3期建设生态渔业养殖项目。2021 年主要实施一期项目建设,投资2 000 万元(其中2021 年中央衔接资金1 560 万元),目前项目已招标完毕。项目建成后从年收益中拿出固定资金,用于持续巩固石梁河库区重点帮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

3 东海县进一步发展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2022 年,东海县将加大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体制,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努力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3.1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无缝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加大资金帮扶力度

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巩固“三保障”成果,延续政策稳定性,加大农村财政投入力度,拓宽资金投入渠道,适当集中资金使用,少撒“胡椒面”,不仅用好财政专项资金,还要引导金融部门加大对“三农”工程和小微企业的贷款资金扶持。

严格落实党和国家政策,充分利用好每一分政策资金;积极争取多方帮扶资金、各类社会带动资金和联动资金,筑巢引凤,挖渠引水,努力获取社会外援资金。进一步做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资产,激活资源,壮大集体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不断让集体家底厚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3.2 发展农村新城镇建设,减少城市与农村间的“剪刀差”,吸引人才创业农村

深入加强农村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栽好梧桐树,吸引各类热爱“三农”的人才的智慧和力量注入。积极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定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发挥乡贤、乡能、乡村服务志愿者作用,引导更多的年轻劳动力留在家乡谋业致富,帮助村民“摘穷帽”“拔穷根”,以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尝试建立定期选派优秀大学生到新型经营主体工作锻炼机制,推动人才、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激活产业振兴内生动力。

3.3 发展地域特色产业,壮大推进农业优势龙头企业,助力助推乡村繁荣

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省委涉粮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监管机制,犁耕深翻土地6 667 hm,打造“吨粮田”1.113 万hm。

推进农业规模化。一是加快“万亩优质稻麦生产示范区”建设,规模化流转农田2 667 hm,沭南灌区创建省级节水型灌区。二是加快农业“接二连三”。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培育一批省“名特优”食品小作坊,打造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三是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 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 家。四是重点扶持地域特色产业,如东海大米、黄川草莓、双店鲜切花等,注重品牌带动,对同类产品进行整合提高,避免无序竞争。

3.4 开展乡村空间治理,打造乡村宜居宜业环境优势,提高乡民幸福指数

统筹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内涵。开展乡村环境“大扫除”,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推进垃圾处置、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继续抓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两个,美丽宜居村庄覆盖率达70%以上,国家卫生乡镇通过复审。完善城乡便捷“交通网”,启动236 省道3 期,打通464 省道、267 省道至沭阳连接线,改造提升老牛辰路、双桃路,新改建农路150 km、农桥5 座,推进农村公路市场化、常态化管养全覆盖。

统筹公共配套“均等化”。实施医疗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提升等工程,加快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补齐乡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让广大群众在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中早受益、多受益。

3.5 树立标杆引领作用,构建各具特色的乡村新格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新格局。打造“三水共治”石梁河。以石梁河水库保护开发五大类30 项工程为抓手,统筹做好“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资源利用”,建设富有库区特色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打造“山水增值”安峰镇,实施“山-水-城”区域性生态治理,加速与周边区域互促互进,着力培育产业新增长点,充分彰显中心镇辐射带动效应。打造“绿色循环”桃林镇,对标经济发达镇,重抓循环经济产业绿色升级,提升公共服务、基层治理水平,增强城镇吸纳能力。

打造“宜居宜游”温泉镇。发展“温泉+”旅游产业,加快推进羽山生态修复工程,擦亮“中国温泉之乡”名片。平明、房山、青湖、白塔埠、山左口发挥工业集中区优势推动产业集聚,构筑乡村振兴强支点;曲阳、黄川、双店放大水晶、草莓、鲜切花等品牌效应,增强产业带动力;驼峰、石湖、种畜场强化与园区产业互动、优势互补,实现共促共赢;张湾、洪庄、李埝、李埝林场作深吊装、物流、文旅等富民文章,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4 结束语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乡村振兴战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基石。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有效缩小城乡差距,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东海县
城市边缘区规划实践探索
东海县退化林修复研究
东海县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小麦不同生育期喷施叶面肥试验报告
浅谈东海县农机化发展
东海县乡村旅游与地方特色产业融合研究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推广应用
浅谈东海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东海县中粳稻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研究概述
“地理葡萄”带火农家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