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之维: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实践推进路径的建构向度

2022-11-10王秀梅

山西农经 2022年14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生态时代

□王秀梅

(安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36)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三农”工作重心转移而着手谋划的一篇“大文章”。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新时代乡村振兴“大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是要使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以绿色生态为底色,“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

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构成之一,是补齐乡村环境短板、推动乡村绿色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良好的生态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根本支撑点。从一定程度上而言,乡村生态振兴的实践成效直接关系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效。生态有鲜明的内在特质和独特的运行逻辑。科学推进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必须以生态所固有的内在特质为原点,探寻科学的实践推进路径。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为科学推进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文章梳理了与生态、乡村生态振兴紧密相关的文献资料,以生态内在特质的精炼概括为切入点,探讨了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实践推进的路径。

1 经济之维:着力构建生态良好、产业振兴互利双赢的新发展格局

1.1 产业振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当下,生态与经济相互交融,呈现出鲜明的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发展趋势。生态与经济的紧密联动,促使生态经济一体化,形成了生态产业。因此,乡村振兴具体到产业振兴,一定“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

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证明经济与生态已构成一个难以分割的有机体,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形势下,不可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社会优质民生产品的有效供给。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只有科学认识和恰当处理产业振兴与生态振兴之间的内在关系,才能绘出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新时代乡村振兴完美画卷。

1.2 构建生态良好、产业振兴互利双赢的新发展格局

基于对生态与经济之间内在关联及其互融式发展趋势的科学认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揭示并阐明了新时代生态经济发展的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构建了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思想”,进而为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的特定视角来看,加大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与乡村产业振兴并不冲突,关键在于有一个恰当的分析视角以及行之有效的破解思路。从生态经济的角度来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自然财富和经济财富的有机集合体,对于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提升应同向而行、互促共赢,而不是一项“有我无你、有你无我”的单项选择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生态本身就是经济”,对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提升是对生产力的保护,因而改善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而言是发展生产力。

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不仅为加快建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美好乡村绘就了美丽的乡村图景,与此同时通过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推进优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等任务,深入挖掘良好生态所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充分发挥新发展理念对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巨大生态价值。

大力实施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以及生态优势产业化转化的双轮驱动发展新战略,在着力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方面下足功夫,实现良好生态价值的经济向度转化,精准推进生态振兴与产业振兴的有机融合、同频共振。

2 民生之维: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迫切需要

2.1 良好生态环境具有鲜明的民生意蕴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价值取向。始终聚焦关涉民生之利、民生之忧的突出问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执政理念的新时代表达。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生态环境的优美程度与人的生态权益及美好生活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直接相关性,“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时代,青山、蓝天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都具有鲜明的民生意蕴。换言之,“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对向往美好生活的人民群众来讲,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2 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迫切需要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推进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进程中,相关人员应该始终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行动指针,在做大社会物质财富“蛋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以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日益迫切的需要。

相对于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力度而言,加强新时代乡村生态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现阶段,乡村是生态环境治理的洼地,亟待采取相关措施补足短板。

为此,需科学推进乡村生态治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生态环境需求,“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聚焦乡村突出环境问题,构建多元化主体协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格局,针对客观存在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缺位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乡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制度支撑体系,加强乡村生态治理中的科技创新与运用,妥善处理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需要的关系,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群众生态民生保障协调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量多质优的生态产品,使得人民群众能够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甘甜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

3 系统之维:加大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力度

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其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质较为突出。因生态系统性的延展,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同样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根本特质。

与此同时,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已证明,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整体协同的方式方法已不适应现阶段的发展需求,无法达到预期目的。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应基于对生态所特有的整体性、系统性的深刻认知,从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视角探寻有效治理新路径。

除此此外,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还表现为其社会性。每一个社会成员既是良好生态环境的受益者,也是生态环境治理的参与者,“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必须进一步加大乡村生态环境整体性治理和系统性治理的力度。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论域中,从生产到生活均离不开良好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生态资源的基础支撑,否则乡村将失去应有的底色。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普遍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推进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相关人员要运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看待生态环境治理问题,以算好生态环境治理的大账、长远账、整体账以及综合账为根本着眼点,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一体化行动。

3.1 强化问题导向

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必须准确找出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进而“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

3.2 强化协同治理意识

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不应由各级党委政府包揽,不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人民群众或者民间组织等单一化力量的单打独斗,也不是区域的碎片化、单一化治理,而是要构建多元化、有机互动的生态环境治理主体体系,改变传统以党委政府为主体的单一化治理格局。

此外,要进一步强化推进举措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密切耦合性,强化综合治理思维,既要摒弃平均用力的推进策略,也要坚决避免顾此失彼的片面化路径选择。

3.3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乡村生态环境治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要在相关政策协同联动支持下,着力构建公共财政支持、责任主体自筹和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进而有效凝聚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强大合力。

4 政治之维: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实生态环境治理这一“很大的政治”

4.1 生态问题具有突出的政治意蕴

生态环境问题与政治问题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关联性,生态政治化与政治生态化相互交织。虽然生态环境问题的活动场域主要为生态系统自身,但生态环境治理并不能仅从生态系统中探寻治理之道,政治系统和政治力量的介入是必然趋势,也是客观所需。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政治化的发展趋向越发突出。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态环境治理已成为一项极为严肃的政治问题,事关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执政方略、执政理念、执政安全以及社会主义新型文明形态建构,有着极为突出的政治意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基于着力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宏观视野,将生态环境治理升级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从生态政治化的视角来看,不能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简单视为经济问题,而应从政治高度挖掘生态议题中的政治意蕴,因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

4.2 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实生态环境治理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新时代“三农”工作领域的重要体现。

乡村生态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构成,同时是直接与党的使命宗旨等密切关联的重大政治问题,有着鲜明的政治意蕴和政治价值,要求相关人员从讲政治的高度看待新时代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从人民政治和生态政治的双重视角来看,生态环境治理不能仅从单一的技术维度推进,强化政治自觉才是关键所在。

4.2.1 强化人民政治理念

各级党委、政府要旗帜鲜明地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执政理念,从讲政治的高度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中,积极谋划事关生态环境治理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越多越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多多益善,并且要创新推进、久久为功。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态环境治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和行动逻辑使然。

4.2.2 强化生态政治理念

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讲政治的高度看待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深刻把握乡村生态振兴的政治意蕴,不容任何意义上的政治敷衍或退缩,走出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之路。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生态时代
绿色转型战略需要更明确的路径选择
探索小秦岭金矿环境治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e时代
e时代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可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e时代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