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与实践探究

2022-11-10彭丽娟

山西农经 2022年14期
关键词:区域农业农村

□彭丽娟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 西安 712046)

1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我国几千年的农业文化孕育了璀璨的中华文明,农村作为我国文化的载体,蕴含着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基因和密码。然而当前农村的状况是经济没落、人口大量流失、劳动力严重不足,甚至有的土地已荒芜。面对当前日益繁华的都市和日渐没落的农村,党和政府多次提出发展农村区域经济的战略。在新的时代背景与发展机遇下,大力发展农村区域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消除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困难,极力缩减城乡间的差距,这不仅可以解决直接关乎民生的“三农”问题,而且是响应实践党和政府发展建设的重大决策。紧跟党和政府的领导路线,大力发展高质量农村经济,建设农村经济新面貌,实现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民和国家有着重大意义。

1.1 有利于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矛盾问题

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当前社会存在的矛盾是人民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与不完善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也是农村区域经济没落、发展不充分、无法跟上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引发的矛盾。所以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发展农村区域经济,使农村农业在社会快速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得以有效发挥,进而有力解决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当前,大力发展农村区域经济对改善农村的现状与面貌、实现农村地区全面高质量发展起着极大的作用,满足了农村区域人民的生产与生活需求。

1.2 助力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实现我国农村区域经济有效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国家提出的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应将农村区域的优势部分与资源进行整合,积极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转变。并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提升农村区域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有效推进整个农村区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进而更有效地推动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所以,大力发展农村区域经济是推进实现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也是社会发展趋势所向。

2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根据党和政府提出的大力发展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策略,农村区域经济较之前有很大改善和发展,但不可否认,目前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2.1 农产品结构单一及供给之间存在矛盾

为了改变农村区域的经济状况、振兴农村区域经济,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和帮扶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区域的经济状态,但是农村区域在供给与需求方面仍存在极度不平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农副产品的丰收与滞销的矛盾,这种矛盾问题并未解决。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淘宝、抖音等直播卖货平台大量崛起,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也得以扩展,但是由于网络销售的数量有限以及农副产品运输等各种问题的制约,农副产品的供销矛盾仍无法解决,直接影响到了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

另外,目前农村区域的农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没有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使农村区域的农业产品缺少核心竞争力。

2.2 农村区域机械化程度底、基础建设待完善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朴素的话语中蕴含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道路交通对致富以及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我国还有一些农村区域由于基础建设的资金主要是依靠政府拨款,资金来源较单一,所以最基本的基础道路建设还未完全普及。没有最基本的交通,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农业机械化设备的开发研制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部分农村区域农业机械化程度还很低,大多采用传统的机械设备与灌溉耕种技术,先进的机械化设备、灌溉技术等现代化的农业设备和技术并未在农村区域广泛推广与使用。陈旧的机械设施设备与农业种植技术直接导致农村区域生产力低下,使农村区域的经济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2.3 农业科研、推广、种植实践无法有效结合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的研发工作。始终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农业成果有效地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可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农村区域的农业产品结构还是较为单一,农业科研成果推广、普及力度不足,最新的科研成果无法被农民知晓和应用。农业科研成果的研与产分离,并未有效地转化为农业生产力指导农民应用到种植实践中,未能有效地促进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

2.4 农村区域劳动力不足且缺乏文化素养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区域存在“空心村”问题,大多数中、青年农民都选择外出务工,村庄里只留下老年人、儿童以及受家庭条件限制无法外出的妇女。并且这种现象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步伐加快而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导致农村出现劳动力严重不足。

另外,农村区域大部分农民的文化程度是小学或者初中,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受传统的农业种植思想观念影响较多,对新型的农业科研成果、技术以及知识接受认可性较低。农村区域劳动力不足和文化素养水平较低等重要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

3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与实践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仅能促进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更能有效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根据目前我国农村区域经济的现状与问题,可从下面几个途径推进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

3.1 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缩减城乡差距

紧跟党和政府的步伐,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背景下,积极落实推进城乡融合,实现城市与农村在经济、产业、文化等各方面的有效融合,逐渐缩减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异。

首先,可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模式,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速度。要求地方政府在进行城乡整体规划时统筹布局,在明确责任主体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与工作体系,并根据地方特色进行差异性互补。城乡一体化的规划方案应是在统筹全局下统一进行编制,对城乡间的资源进行统一布局、分配,尽量消除城乡无法有效融合的问题,改善农村区域的社会环境,为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可通过创新融合的运营模式,有效整合、打通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渠道。可由政府主导,建立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创新体制,积极整合农村创新产业。借助国家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以及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落实新型农业机械设备的运用与普及,以及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运用与种植,实现农村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快速发展。

3.2 优化提升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

为改善农村区域的现状,我国目前正大力贯彻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区域应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机遇,加快落实区域农业转型和升级,提高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效能,享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利好。

各农村区域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发掘区域内的独特产品与产业,并将其逐渐做强,做成农村区域内的核心产品和特色产业,并将农业生产、加工以及后期的配送等环节有效结合起来,打造一条系统完善的特色产业链,增强区域竞争力,进而提升农村区域的经济实力。

农村各区域还需因地制宜地根据地方特色利用网络技术分析市场供需数据,有目标地对农业的产品和产业机构进行优化提升,改善传统的单一产品结构,经过科学的优化和提升,让农村产业结构处于可动态调整中,实现社会供需平衡,极大地提高农村区域的生产效益,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3.3 强化农村区域基础设施设备建设

农村区域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是发展农村区域经济的先决条件。强化农村区域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应从以下着手。

首先,应以政府为主导,在政府对农村区域基础建设投入资金的基础上,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加大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力度,完善农村区域基础设施设备,实现基础设施设备对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其次,积极改造传统的机械设施设备,建立与人民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改变农村区域传统的经济结构,实现城市和乡村产业、设施设备等资源的合理配置,逐渐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异,建设科学合理的农村区域产业结构。

3.4 科研创新技术与成果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要重视落实农业科研技术与成果的转化,在发展农业科研创新的同时,还应关注科研成果的转化成效。让最新的科研成果成功替代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使科研成果成为加强产业结构优化的助推剂,有效地提高农村区域的经济效益。

农村区域可以打造农业创新基地以及示范园区等,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的实践转化,将农业科研成果成功地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农村区域还可以通过制订相应的科研创新制度与奖励机制,以及搭建科研创新服务平台等措施,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与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大家勇于创新和提升,并将创新成果运用到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中,找到农业科研创新与实践生产的融合点。

3.5 提升农村区域劳动者的文化素养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今是知识的时代,无论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要想促进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认识到人才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不仅要提高农村地区劳动者的知识文化水平,更应该创造一个吸引人才的区域环境,积极引入各类科技人才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引入的科技人才应发挥指导作用,将相应的新技术、新方法传授给农民,培养拥有技术和知识的新时代农民,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政府还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支持在外务工的农民积极返乡创业,使农村劳动力回流。

3.6 强化网络信息技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网络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互联网技术作为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产物,也应将其积极引用到农村区域,为促进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变升级服务,构建全新的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及面貌。除此之外,在农村区域大力推广运用互联网技术,可消除社会经济资源与农村区域融合的壁垒,进而增强农村区域的医疗、教育、科技、交通等基础公共设施。让乡村与城市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从多方面、多途径进行有效融合,优劣互补、相互促进,让城市带动农村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此外,还可以将新型的智能化网络技术广泛地运用到农村地区的农业种植、管理及加工生产中。例如,在农业的种植管理过程中可运用智能机对植物进行配药,以及利用新型的机械化设备进行收割、加工。

随着智能化、机械化农业的普及,农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摒弃传统依靠人工完成的模式,升级为智能化的现代农业种植体系,不仅可以大大节省劳动力资源,还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实现农村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3.7 农村区域产业集群的建设与发展

单一的农业结构和独立的发展已无法适应现代多元化的社会需求。需要农村区域积极探索和构建适宜农村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共同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首先,可探索中心产业群模式,这种模式是以拥有雄厚资金的大型企业的核心产业为中心,在周边辐射范围内建设诸多中小型企业,这些中小型企业可根据中心产业的生产计划,合理安排加工大型中心产业所需的原材料以及配件等小型材料配件。通过这种以大型中心企业带动小型企业发展的模式,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可采用政府主导模式构建农村区域产业群。农村区域产业集群的建设是一个复杂并且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将当地的农业生产基地作为中心,探索研究新的农村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例如以政府为主导引入一些企业单位,并让当地农民积极参与,通过多方相互融合、互补优劣,构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再次,根据农村区域的地方特色,建设本区域的特色产业集群链。当地政府可根据当地的特色,明确自身的产业优势,对特色产业结构进行规划、布局。通过地区特色产业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区域的竞争力。这种模式不仅需要依靠当地的自然环境特色,还需要当地农户与企业密切合作,强化双方对合作共赢的认知,进而为双方带来经济效益。农业产业集群模式的构建是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之一。既能以大带小的模式带动企业群发展,也可以通过特色产业群提高农村区域竞争力等。所以,继续探索研究新的农村区域产业发展集群模式对提升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4 结束语

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我国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道路。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设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劳动者文化素养等,加快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改善农村区域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区域农业农村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分割区域
擦桌子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区域发展篇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