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
——以河北高校为例
2022-11-09燕山大学欧阳渊张丽娜张凯文黎若然
○燕山大学 欧阳渊 张丽娜 张凯文 黎若然
一、引言
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教财[2017]10号),明确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是“健全内部审计数据采集机制、推进数字化审计方式、完善内部审计管理系统、逐步开展学校信息系统审计、创新审计业务组织模式”。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给我国各行各业带来了重大冲击,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无疑也受到直接影响和严重挑战,新冠疫情在很大程度上阻断了审计工作原来的“面对面”线下业务流程。因此,不管是从上级要求还是从面临新冠疫情给审计带来的现实挑战,都迫切要求高校对内部审计进行改革,对审计方式进行转型升级,要更多地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线上非接触式审计。
二、省属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调研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河北省省属高校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现状,总结分析在推进信息化进程中目前存在的难点和痛点,提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转型的对策建议,我们对河北省省属高校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统计,取得了翔实数据。
(一)调研开展情况
2022年4月,我们对河北省34所省属高校内部审计软件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统计, 调研内容包括使用软件类型、使用时间、采购价格、主要用途和使用效果评价等5个方面内容。所调研的34所省属高校均按规定填写并提交调查表,调查表全部合规有效。调研结果具体见表1。
表1 河北省省属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调研结果
(二)调研结果分析
经调研,34所省属高校中有4所高校同时使用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两种软件,占11.8%;有5所高校仅使用一种审计软件,占14.7%;剩余的25所高校没有使用任何审计软件,占73.5%。34所高校中仅有5所高校使用审计软件超过5年,河北高校审计信息化起步普遍较晚。据了解,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仅有8所高校(仅占比11%)无审计软件[1]。而河北省大多数省属高校目前没有使用审计软件。与教育部直属高校相比,河北省省属高校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水平低、差距大、欠账多,今后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还任重道远。
调研还发现,个别已经购买软件的高校,存在对现有软件实际使用频率不高和效果较差的情况,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因此河北省省属高校内部审计实际的信息化建设程度比调研数据还要低一些。
三、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内审机构独立性弱
据统计,河北省34所省属高校中,仅有10所高校设置完全独立的内审机构,占比29%;剩余占比71%的24所省属高校未设置完全独立的内审机构,多数高校内审机构还是与纪检监察部门、学校办公室等部门合署办公。内审机构还是存在边缘化的倾向,没有得到学校和学校领导应有的重视。内审机构独立性弱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内审机构工作的开展和价值的发挥,制约了审计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审计人才存在短板
高校内审部门缺乏既有计算机软件知识背景又有财会审计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现有内部审计人员多数为财会和工程管理知识背景人员,现有人员一时难以完全胜任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审计信息化重任,难以熟练使用信息化软件,难以充分发挥软件中各种功能的作用价值。可以通过招聘方式招聘具有计算机知识背景人员,但新入职人员缺乏审计经验,短期内难以较快提高审计专业知识,因此复合型人才的短缺是制约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疫情影响内部审计
由于疫情影响,不少高校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采用线下办公和居家办公等多种工作模式。高校将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与教学直接相关、与疫情防控直接相关的工作上,如线上教学和学校疫情防控等,将更多精力倾注于高校的日常运转。在此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时面临一定的压力。疫情给学校师生和各部门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工作,内部审计人员考虑到被审单位和被审人员忙于应对教学和疫情带来的各种挑战已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担心内部审计工作会给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个人增加更多的工作量和压力,担心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员会有一定抵触情绪,因此疫情期间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力度、频次、深度和时间长度都有所减弱。
(四)高校数据共享程度低
目前高校内部各部门都有各自的管理软件或管理平台,包括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人事管理、教务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工程管理和党务管理等等,各种软件多数上是以“各自为政”和“单打独斗”为主,相互之间是独立运行,数据相互孤立,共享程度较低。个别高校即使使用了网络办公的OA系统,但更多是用来传递文件、传送信息和办理有关审签等事项,学校这些软件的数据基本上都没有向审计部门开放,没有与审计部门共享,目前还不足以支撑审计信息化的条件。各部门这些数据处于分散状态,有些软件相互不兼容,这些都给审计信息化工作带来挑战和困难,内部审计部门无法高效快捷采集审计所需的数据信息。
四、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
(一)加大内部审计投入,普及审计信息化软件
目前教育部直属高校内部审计在信息化方面,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和使用了稳定可靠的审计软件。考虑到河北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力量,审计信息化软件应考虑以购买为主,自行研发为辅,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一般需要一步一步来,很难一蹴而就达到跨越式发展,因此河北省高校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工作,应考虑边普及边提升,边使用边升级。这样既能节约信息化进程的时间,也能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率效果。
(二)加大校内资源整合,实现信息数据共享机制
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离不开校内数据共享和校内资源整合这一前提条件,因此应在校内各部门现有软件和数据基础上,充分发挥学校信息技术部门的技术优势,实现学校各类信息数据的整合与共享。加快建立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让内部管理过程中审计相关的数据存储到大数据平台上进行共享[2]。审计软件向数据平台获取所需数据,内部审计人员可以直接提取有关数据和信息,做到数据多跑路和个人少跑路;数据整合后,还能避免被审计单位有选择性提供数据的弊端,提高审计信息数据的质量。
(三)培养复合型人才,强化信息化知识培训
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以财会和工程两个专业知识背景居多,知识背景较为单一。高校在培养内部审计人才上,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专业人才的引进,二是做好审计人员的职业培训[3]。高校应积极培养和引进具有电算化会计、计算机和软件工程等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提高计算机和软件操作水平。同时,高校应将信息化知识和软件操作技术等内容纳入审计业务培训范围,进一步提升审计人员信息化实践操作水平。
(四)提前统筹安排,扎实做好审前准备工作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对象面对面交流机会少,沟通交流的效果会受到较大影响,审计资料和审计信息的获得途径发生本质性变化,不仅给内审人员带来变化和挑战,同样给被审计对象带来一定影响。为确保审计质量不降低,内审部门和内审人员应充分考虑疫情带来的变化,提前做好统筹安排,充分安排审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科学选取审计项目、制定详细的审计实施方案、确定审计重点、列出交流问题清单、细化审计资料标准要求等等。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内审部门负责人应提前与主管校领导以及被审计单位部门负责人进行充分沟通,取得支持和理解,为后期顺利开展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五)加强顶层设计协调,统筹推进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
省属高校内审业务大同小异,可以使用同一信息化审计平台和信息化软件。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审计主管部门需加强顶层设计,协调高校共同推进高校内部审计的整体信息化进程,共同提高信息化水平,具体包括制定高校审计信息化工作长短期发展规划,统一购买或定制开发高校内部审计软件,规范信息化审计业务流程、集体参加审计信息化培训学习,举办高校内部审计研讨会,设立审计信息化研究课题等等。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前瞻规划,引领、推动和规范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切实发挥内部审计工作价值。
(六)优化审计组织方式,发挥内部审计价值
在疫情防控背景下,需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效果,尽量节约被审计单位的时间和精力,为此内部审计应充分发挥“1+N”统筹组织模式,打破以往一个审计组同一时期内只审计一个项目的传统模式,加强对不同审计项目的嵌入式融合和同步推进。开展审计工作前,应统筹优化审计各方面资源的配置,包括审计人员配备和组织方式选择两个层面提高协同作战合力,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整体“一盘棋”理念,实现审计人员、审计信息和审计成果“三个共享”。高校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预算执行审计、收支审计和绩效审计等不同审计项目相结合,对校办企业的预算执行审计、收支审计与纳税汇算清缴审计相结合,实现一次进点审计,实施多项审计,做到“一审多项”。
根据对河北省省属高校的调研结果,综合比较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河北省省属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基础较弱、起步较晚、意识不浓。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还需相关主管部门和高校高度重视并统筹协调推进,加大人力和财力投入,整合校内信息数据,优化审计项目组织方式,促使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在疫情背景下得到快速发展,让高校内部审计在疫情背景下切实有效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助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