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推进策略
2022-11-09汤明清陈汐平
汤明清,陈汐平,毛 锦
(1.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江阴214400;2.江苏省高邮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高邮225600)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重要创新,对于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劳动就业体系的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现代学徒制的推行不仅有利于提高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而且也是解决“技工荒”的重要措施。现代学徒制能否顺利实施,职业学校的教师质量是关键因素之一,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和同步性,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新时代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契机,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存在的问题及推进策略,对于现代学徒制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
职业特性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显著特征,职业特性对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影响是全过程和全面的。现代学徒制使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模式和评价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同时对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履行新时代育人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因此,职业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徳技双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实现中国梦和民族复兴的高技能人才。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职业学校的教师要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始终以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和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为标准,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检验标准。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引导学生刻苦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求真知练真技。积极参与“三全”育人,在课堂教学中育人、技能实训中育人、日常管理中育人、资助育人……做到润物细无声般的时时、事事育人。
(二)服务制造强国建设:助推区域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提出要将我国建设成制造强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加快高精端制造业的发展。制造强国战略的提出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也给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给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制造强国战略的实现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是技能人才的摇篮,职业教育必须要为制造强国战略的实现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技能操作表现为高端化、研究化和生产服务一体化。有学者认为,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才能胜任智能化环境下高端技能人才的工作岗位: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和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具有跨学科的能力;对智能化具有较高的运用能力[2]。智能化时代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也是对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新标准、新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师要密切关注智能化产业发展的新动向,紧紧围绕区域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把提供“适用的教学内容”和“适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作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内容。
(三)保障“教育现代化2035”: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素质现代化
我国要实现到2035年进入世界教育强国的行列,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成为人才强国的教育远景目标,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的教育,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是全国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质量就成为关乎我国教育现代化2035实现的重要因素。当今已经进入到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时代,产业技术的迭代更新是一浪接着一浪,每一浪之间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各种新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不断迭代更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快速转型,各种创新战略的提出都对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的更新与转变等产生重大影响。培养适应新时代、新环境、新产业的高技能人才,对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等专业能力提出了更多新的标准,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的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现代学徒制下的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许多不协调、不适应和不匹配的情况,许多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需要在现实工作中加以解决,需要补短板,才能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推进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推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2035目标的实现。
二、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工具
本次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工具采用2019年四川师范大学蒲文静硕士论文《现代学徒制下我国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所使用的现代学徒制下我国中职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本研究采用蒲文静硕士论文中的调查问卷基于二方面原因:一是问卷的设计维度适合在江苏地区调查研究;二是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经过专家的论证,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研究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描述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等。
(二)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以江苏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为对象,分别在苏南、苏中、苏北不同地区15所学校,抽取了240名专业课教师参与了本次问卷调查。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教师基本信息的分析结果
通过对调查数据(详见表1)进行分析,整体上看,专业课教师男女比例大体相当;从教师的年龄结构看,年轻化现象比较严重,40岁以下的占63.8%,30岁以下的教师近20%,教师教学经验有所欠缺;教师的学历以本科为主,占80.0%,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偏少,仅19.1%,还有0.8%的教师学历不合格;在职称方面,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占比达到72.5%;双师型资格方面,同时具有两证的教师仅占67.5%,还有6.7%的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师资来源方面,非师范类院校占比高达30.0%,既懂教育教学规律又了解职业教育现状,毕业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教师占比仅21.3%。
表1 样本特征统计(N=240)
通过赋值求均值的方法,对现代学徒制下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现教师对所教专业目前的用人标准和岗位职责不清楚,这就导致在人才培养上具有盲目性,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不清晰。中职专业课教学模式和育人技巧得分也比较低,这和只有21.3%的教师来源于职业技术师范学校的调查结果一致。(见表2)
表2 现代学徒制下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表
(接上表)
进一步分析,将教师专业发展分为3个相关维度,分别进行加权求平均数后发现,专业知识的得分最高,均值为4.21,其次为理念与师德,均值为4.16,专业能力的得分最低,均值为4.08,结果表明教师的专业知识相对比较欠缺,需要提升。(见表3)
表3 不同维度整体分析情况统计
再进一步分析,对三个维度的二级指标进行赋值计算后,现代学徒制下教师对学生的行为态度及教师的个人修养与行为得分较高,均分为4.29,4.27,说明教师对职业理解比较准确到位。而现代学徒制下的职业背景知识得分较低,均分为3.53,教学实施得分也比较低,均分3.83,说明在现代学徒制下,教师在面对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经济的快速转型,知识的爆炸式发展,大数据、智能化环境下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等方面准备不足。(见表4)
表4 现代学徒制下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在各现状领域均值统计
2.对现代学徒制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的调查分析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学校在举办相关科研与教学研讨活动上的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F(3,236)=0.128,P>0.001,说明无论是区域产业经济比较发达,校企融合比较紧密的苏南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科研与教学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没有显著差异。(见表5和表6)
表5 不同区域的学校举办相关的科研与教学研讨活动描述性统计资料
表6 不同区域的学校举办相关的科研与教学研讨活动总体方差分析
从现代学徒制不同试点学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看,不同的试点学校在举办相关的科研与教学研讨活动方面的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F(3,236)=3.392,P>0.001,表明无论是首批还是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在现代学徒制下举办相关的科研与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效果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7和表8)
表7 不同批次试点学校举办相关的科研与教学研讨活动描述性统计资料
表8 不同批次试点学校举办相关的科研与教学研讨活动总体方差分析
通过地区和试点学校举办的科研活动与教学研讨活动等数据可以看出,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没有较高实效。学校通过校培、省培、国培等形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目前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校内培训比较散、乱,在促进教师发展方面缺乏系统性设计,对专业性资源、服务等方面的供给不足。在省培、国培方面,这是一条非常好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部分教师非常珍惜,但是也有部分教师只是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比较薄弱,而且国培省培的指标也非常少,对于专业课教师能力的整体提升效果有限。
3.对现代学徒制下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因素的调查分析
对现代学徒制下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描述性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教师培养制度不完善、用人标准不明确、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权职不明确排在了前三位,表明在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因素方面有四个主要因素:一是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保障方面不完善,学校在现代学徒制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政策不到位,激励形式单一,大部分学校只是在职称评聘方面有所体现,而对于如工作量补助、专业发展津贴补助等物质方面的激励措施不多;二是评价体系不科学,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出台专业发展的评价标准,缺乏相对科学的评价体系;三是管理制度不完善,绝大部分学校未能实施分类管理,没有从各个专业类别的教师专业发展角度,细化管理细则;四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联系不紧密,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动力不足,对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的资源有限,效果不佳。(见表9)
表9 现代学徒制下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均值统计
三、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推进策略
(一)完善顶层设计:规范教师准入制度、优化“双师型”教师标准、完善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
现代学徒制下中职学校要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首先,要从源头上抓起,政府部门要牵头校、企、行从职业道德、专业素养、教育素养等方面出台中职学校教师任职资格条件、“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要严格教师准入标准,规范教师聘用行为,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奠定基础。其次,职业学校以现代化示范性、领航学校等高品质职业学校创建标准和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特征为指导,依据各地各校的特色,细化各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强化专业特色和职业特性,要凸显高技能、大工匠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向,让教师清楚专业发展具体内容和方向,使之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再次,完善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现代学徒制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也是如此,教师专业操作技能的提升,需要大量的实操练习,这就需要提供实操的耗材、先进的设备及技术支持,教师要参加各类培训、各类研讨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这些都需要资金及一些配套政策支持。现代学徒制下不同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不一样,职业学校要科学管理、分类管理,完善教师在企业操作技能实践锻炼、参与企业技术攻关等管理制度,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推行教师职称、岗位设置分类评聘制度,建立和完善一系列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激励、评价和保障制度,引导教师分类发展,给教师专业发展营造最适宜的成长空间。
(二)建立健全培养体系:建立“校—企—行”教师专业成长立体化培养体系
职后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一般形式的听专家报告、赴企业参观学习、短期培训等“请进来、走出去”形式的培训,对于现代学徒制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效果不显著。职业学校要建立与企业、行业有效沟通的快速渠道,要广泛征求企业师傅的意见,了解企业、行业发展的需求以及企业师傅、学校教师在专业素养和教育素养方面各自存在的优缺点,诊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帮助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建立专业发展规划和最佳成长路径。
现代学徒制下的学校高品质、内涵式发展,需要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需要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成长平台。要建立校内教师之间的协同发展、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教师与师傅协同发展,发挥“1加1大于2”的协同发展效应,以最大的合力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校内教师专业协同发展的路径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教学素养的提升的平台,可以通过同课异构、示范课引领、专题研讨、教研组研讨等校本教研形式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二是通过课题等科研项目为载体,开展跨专业、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培养教师合作交流的能力,促进教师适应智能化时代对人才的跨学科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教师与企业、行业之间协同发展的路径有以下几种:一是深化学校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建立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向流动的机制,让教师深入企业不同岗位,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产业加工的最新工艺,了解不同岗位的具体技能要求及对人才培养的具体标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二是建立学校企业创新团队,将教师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师傅的技能优势进行高度融合,协同攻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工艺技术难关,优化工艺流程,提升工艺质量,提高教师课题等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反哺教师的专业发展。三是在企业挂牌成立工匠大师工作室,建立大工匠工作流动站,引进高技能人才,带领教师和企业师傅研究和攻克技术难关,实现共同成长。
(三)激发内生动力: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自主化
人的行为是受到个人意识影响的,现代学徒制下教师专业发展首先要求教师要意识到现代学徒制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以及产业的不断更新升级对人才新要求,要让教师意识到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要有个人专业发展的长期、中期、短期规划,要有问题研究的视角和意识,要有将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自身专业发展结合起来的能力。
一方面,职业学校的领导积极为教师专业发展构建宏大蓝图,要担负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唤醒者、设计者和引路者。另一方面,变革教师科研的方式,要强化专业引领和团队协作,注重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和自主学习的同时加强交流合作,发挥团队协同攻关,共同成长的作用。此外,职业学校要营造教师合作交流的文化氛围,从评奖评优、职称评聘等多方面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避免教师间的内卷和不良竞争,促进教师共同发展。职业学校要为教师专业发展构建各类学习共同体,如育人共同体、教学共同体、技能共同体、科研共同体,提供技术支持、资金保障和资源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