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标准研究

2022-11-09周玉梅程晨林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指标院校

罗 勇,周玉梅,程晨林,吴 佳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004)

近年来,《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相继出台,要求职业院校聚焦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推进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发挥学校质量保证的主体作用。可见,高职院校优化内部质量评价与管理是顺应时代要求的重要举措。专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层教学组织单位。科学、客观、公正和富有特色的内部专业评价能够为高职院校开展差异化专业建设提供依据,同时能够发挥专业教学团队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其根据学校的战略发展要求认真开展专业调研,科学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建设专业教学资源,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经调查了解,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内部专业评价还不够重视,还没有设计一套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还没有形成常态化的专业评价机制。因此,开展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价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专业

有学者认为:广义的专业是指“知识的专门化领域”;狭义的专业是指“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行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1]笔者认为专业是服务于某一职业领域人才培养的一系列具有紧密联系的课程组合,还包括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课程及其他教学资源,理论课教室和实训室(实训场)等教学资源保障条件。通过学习某一专业的系列课程,学生可以掌握某一职业领域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顺利完成岗位工作任务。

(二)专业评价

专业评价也称专业评估,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估目的和标准,利用可行的评估手段,对高校专业所进行的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既是对高校各种专业教育质量的评判,也是高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2]。专业评价可以是针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团队、教学资源、教学条件开展的专业建设状况评估,也可以是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科学研究的适应度和社会服务的满意度等维度开展的评价,当然也可以结合多种目标和要求开展综合性的评价。

(三)内部专业评价

依据专业评价实施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外部专业评价和内部专业评价。外部专业评价是指高职院校之外的政府部门或其他第三方机构开展的专业评价;内部评价通常是指高职院校内部机构组织开展的专业评价,可以是学校层面、二级学院层面和专业教研室层面开展的专业评价。本文所指的内部专业评价是指由高职院校内部根据专业绩效考核、专业建设推优、专业自我诊改等不同目标要求开展的校级层面的专业评价。一般来说,专业绩效考核是一种终结性考核,专业建设推优是一种选拔性评价,专业自我诊改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本文兼顾以上三个目标来开展高职院校内部专业综合评价研究。

二、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价现状

(一)国外内部专业评价现状

美国的社区学院(相当于我国高职)的专业评价效标参照导向的认证性评价或甄别性评价,评价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档[3]。法国设立了专门的职业高等学校国家评估委员会,负责学校评估和专业评估[4]。德国高职教育专业评价采取认证制,大学一级的“认证委员会”负责提出新专业的认证请求,建立专业品质认证与保证制度,并负责认证制度的执行[5]。以上发达国家高职专业评价具有如下共同特征:第一,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专业评价制度,以非政府机构为主开展专业评价;第二,评价方式一般为认证评价,评价结果侧重合格与否;第三,提倡学校自治,鼓励和推动学校参照认证标准开展内部专业评价;第四,通过尊重受评学校的主体地位,确保评价的客观真实,各学校出于对自身发展负责,不敢也不必弄虚作假[6]。

(二)国内内部专业评价现状

国内对专业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有以下观点。第一,我国高职院校开展专业评估研究与实践的时间还不长,专业评估主要由政府部门推动,主动委托第三方开展评价或者开展内部专业评价的高职院校还不太多,评价的指导理念还不明晰。有学者提出专业评价应以学生成长为核心,专业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培养学生作为“整体的人”在未来发展的能力[7]。同时,建议以学生职业能力的逐步形成作为学习成果来评价专业的教学质量[8]。第二,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价的指标主要借鉴政府组织的专业评估,一般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条件等指标,评价指标的权重往往非常主观,由评价举办方根据重要性进行自行设定,专业评价的指标体系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因此,我国高职教育专业评价应加强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评价程序优化、评价方法选择,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增强专业评价的真实性[9]。第三,高职院校专业评价结果一般是作为年度教学考核的依据,或者作为某一推优项目的依据。由于评价指导理论还不清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随意性,评价实施还没有形成常态化,评价结果难以推广使用。因此,政府应引导高职院校先行建立专业自评机制,逐步推进专业认证,合理使用专业评价结果[10]。

三、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专业评价的指导理念

1.以人为本,重在发展

教师是专业建设的主体,学生是专业服务的客体,专业评价要做到以人为本。在构建专业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做到:一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专业评价的起点和终点,围绕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来设计评价指标体系;二是要以教师的发展作为专业评价的重点内容,围绕教师这一最具主观能动性的要素来设置专业评价指标。

2.成果导向,突出实效

高职专业评价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成果为导向,结合专业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效果作为评价的补充,来突出专业建设的实效。一是关注专业建设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例如学生的分阶段成长情况和教师服务经济社会的阶段性成果;二是关注人才培养的出口,如,专业首次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入职半年后的工资水平,专业学生的升本率等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

3.关注过程,持续改进

高职教育是一个由资源输入、教育教学实施、成果输出的循环往复的过程。高职专业评价要关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监控过程,做好教育环节的评价,改进各环节工作,提升过程工作质量,才能保证输出环节的高质量。专业评价的目标除了绩效考核外,重点是为了专业建设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因此,要通过评价找到专业建设的短板,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以评价促进改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专业评价总体框架构建

本课题组首先采用专家背靠背咨询法,构建了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价指标框架。咨询专家有来自校内的专业带头人、系主任、骨干教师,教务处、实训管理中心、招生与就业处、质量监控处负责人及分管校领导,有来自校外的职业教育教学与质量评价领域的专家。经过多轮专家背靠背咨询,结合课题组成员的研讨,最终确定从专业定位的准确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专业发展的显示度、社会服务的贡献度等五个维度来构建高职院校内部专业指标体系。每个维度的二级评价指标由课题组成员根据五个评价维度的内涵提出建议指标,由咨询专家确定是否保留或增减,超过50%的专家赞成则予以采纳,从而形成了如图1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

图1 专业内部评价指标体系

(三)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1.五个维度评价项目权重的确定

为了确定五个维度的评价项目及二级指标的权重,本课题组根据已经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在省内外开展了网络调查,回收了169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168份(其中湖南省内124份,省外44份)。依据调研结果,对五个维度评价项目重要性调研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了评价项目的权重,见表1。可以采用某一期的评价值表示专业建设的静态质量,也可以通过不同时期评价值的对比动态分析专业建设质量的发展趋势。

表1 五个维度评价项目权重

2.二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针对内部专业评价五个评价项目的二级指标的重要性开展了调研统计,二级指标的权重采用重要性数据的归一化处理来获得。

专业定位的准确度评价项目选取了专业第一志愿填报率、专业报到率等两个衡量社会学生和家长对学校专业认可度的指标,专业初次就业率、专业对口就业率、专业学生首次就业半年后平均工资等三个社会对毕业生认可度指标,权重计算数据见表2。

表2 专业定位的准确度项目的二级评价指标

资源条件的保障度评价项目选取了专业专任教师师生比、生均专业教学仪器设备值、专业生均实训工位数、专业生均合作企业数等四个指标,分别从师资队伍、设施设备、校内外实训条件等维度来进行衡量,权重计算数据见表3。

表3 资源条件的保障度项目的二级评价指标

培养目标的达成度项目选取了专业技能抽查合格率、毕业设计抽查合格率、学生毕业率等三个有关教学过程质量衡量指标,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专业学生升本率等两个毕业生质量衡量指标,权重计算数据见表4。

表4 培养目标的达成度项目的二级评价指标

专业发展的显示度项目选取了重点或骨干专业称号、专业教师团队情况、专业校企合作项目、专业省级以上成果等四个体现政府、行业、社会对专业认可度的衡量指标,权重计算数据见表5。

表5 专业发展的显示度项目的二级评价指标

社会服务的贡献度项目选取了专业人才培养累计数、专业社会培训到款额、专业技术服务到款额、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项目数等四个体现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的衡量指标,权重计算数据见表6。

3.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总表

依据表1至表6的数据,将评价项目权重与对应的二级指标权重相乘,得到二级指标的综合权重值,从而形成表7。

表6 社会服务的贡献度项目的二级评价指标

表7 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总表

四、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价标准确定

(一)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确定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后,参照省级或国家级有关骨干专业或优质专业评价的要求来确定评价的标准。本课题组参考国家《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全国人才培养状态数据统计国家平均值,结合本课题组成员所在的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的专业质量管理实践,确定评价标准,如表8所示。

表8 内部专业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标准

(二)专业内部评价结果的合理利用

依据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进行专业评价,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个类型十个等级,本课题组建议高职院校针对不同的评价结果采用不同的建设措施,具体情况如表9。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水平和评价目标,确定不同的分类分级标准和成果使用方式。

五、评价条件建设

(一)专业评价信息平台建设

专业评价信息平台要解决专业评价相关信息收集、处理、评价和展示等功能需求。信息收集模块要能对接学校教师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教学科研成果管理系统、招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能够直接从这些平台中采集数据。信息处理系统要能够根据专业评价的要求适当筛选数据,选出符合要求的数据,对不符合要求的数据具有报警功能,且能进行数据的补充填报;评价模块要能依据表8、表9的要求自动生成各项指标的评分值、专业的综合评价值和评价等级,并出具评价报告。展示模块要能根据需求自动生成统计表和各种图形,能直观展示各专业项目评价结果。

表9 内部专业评价分级分类表

(二)评价机制建设

机制建设主要包括两大块内容。一是要成立校院二级专业评价管理机构。校级专业评价机构由校长领衔,校级教学委员会负责专业评价工作,评价办公室可以挂靠质量办或教务处;院级专业评价管理机构应由二级学院院长牵头,院级教学委员会具体负责实施。二是要做好专业评价制度建设,包括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办法、专业评价管理办法、教学科研目标管理办法等制度。通过校院二级质量管理机构来切实推动专业评价的实施,以专业建设、评价与管理制度来保障专业评价的顺利实施和评价结果的合理利用。

六、结语

以上从国内外专业评价定义入手,分析了国内外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价现状,提出了内部专业评价指导理念,通过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构建了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本课题组成员所在单位2021年应用以上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专业评价以及诊断改进工作,从40多个专业中选取8个专业,收集了近3年的基础数据,最终评出了A+类专业1个,A类专业2个,A-类专业3个,B+类专业2个。各二级学院对评价结果均没有异议,A类专业将推荐为学校首批申办职业教育本科的专业。

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价是专业诊断与改进的基础,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抓手,也是高职院校开展专业分类建设的重要依据。上述五个维度的内部专业评价指标体系不一定能涵盖专业评价的方方面面,未来可以结合高职院校发展要求,调整和优化专业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需要调整专业评价标准,完善专业评价机制,以专业评价为抓手,引导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服务上来,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指标院校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构建市(区)人才发展管理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