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适应发展理论在高校入学教育中的运用

2022-11-08万浩然刘三宝潘岚

大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入学新生育人

万浩然,刘三宝,潘岚

(1.华中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2.华中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深入了解高校新生需求,对开展高效率、高质量的入学教育工作意义重大。针对当前“00 后”大学新生群体存在的新思想、新特点,传统的入学教育方法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甚至产生错位现象。基于此,本文尝试从哈维格斯特的综合适应发展理论出发,结合“00 后”高校新生群体特征和当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实际,查漏补缺、固强补弱,为协同推进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提供相关理论借鉴与有益参考。

一、综合适应发展理论概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维格斯特在总结前人有关发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适应发展理论。该理论主要围绕自我学习、阶段发展及情绪作用等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对高校完善与推进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提升入学教育成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一)自我学习

人类并不拥有自觉引领自我发展的本能,个体要在人类社会中顺利生活,就要学会自我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任务间的不等距要求个体以不同的速度去完成各项任务,而目标的实现依赖于自我学习。特定时期有特定的发展任务,时间充裕与否、任务难易与否均对自我学习有不同要求,并由此形成不同的加速学习时期。在此期间,个体难以实现较快转变,短期内的不适应可能会使个体造成不良情绪与心理压力。

(二)阶段发展

哈维格斯特提出“发展任务”一词,即人一生中在社会环境下产生的任务,其实际完成情况可能因文化、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如果活动达到预期,不仅能使人身心愉悦、成就感上升,还能促进后续任务的完成;如果活动失败,则会使人失望沮丧、自信心受挫,甚至对后续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三)情绪作用

哈维格斯特反对过度关注智力教育,强调情绪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情绪是多种感觉、思想、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情绪发展是影响人生关键期的首要因素之一。积极的情绪是自主学习的动力源、人生成功的催化剂,消极的情绪则可能有损身体健康、降低工作效率。在人生发展过程中,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心理变化的过程,并及时调整、积极转化,提高对自己情绪的辨认力、控制力与调节力。

二、当前高校新生群体的主要特征

当前“00 后”已逐渐成为高校新生的主力军,由于社会环境、教育理念、生活方式等的影响,相较于“80 后”“90 后”,“00 后”高校新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新生入学教育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加速学习时期。高校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其目的是在加速学习时期为新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不断提高其自我学习能力,有效应对压力与挫折,助力其人生目标与理想的实现。因此,要切实保障入学教育工作实现走心、走实、走深的目标,深入剖析“00 后”高校新生群体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习方式自主化

教育方式的变革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互联网+教育”的新业态,由此打破了传统的教育体系,为规模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与学习提供可能。“00 后”大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他们在资料搜集、知识获取等方面的能力较强,更倾向于选择不受时间与地点限制的学习模式。此外,大多数“00 后”为独生子女,个性鲜明,在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影响下,他们通常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目标追求务实化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受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00”后大学新生的学习动机更加务实化。他们会寻求各方力量的帮助,同时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学习中不断明确自身的发展规划与未来目标。但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传播的“去中心化”造成多元复杂的文化生态,容易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部分学生存在理想信仰世俗化、价值取向功利化的倾向,相较于国家价值和社会价值,他们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易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三)心理素质脆弱化

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拓展新的人际互动方式和广阔交往空间的同时也使得部分“00”后沉迷于网络。他们以网络交流代替现实中的人际交往,逐渐形成孤僻的性格,甚至与现实世界产生隔阂。在信息多元化时代,由于新生仍然缺乏有效甄别信息的能力,低俗信息的传播容易导致其价值扭曲,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此外,“00”后大学新生主体意识显著觉醒,易产生自我中心主义观。部分人难以接受与自己相反的声音,遇到压力和困难容易气馁,当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时就会导致心理失衡。

三、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其活动成效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校育人的水平与质量。目前,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虽受到高度重视,但仍存在部分突出问题,影响了育人效果。

(一)主体分散,协同性虚化

综合适应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由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但目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仍存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育人主体分散、缺乏联动等普遍问题。一是学院内联动不足,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涉及学院党建、团委、学生会、新媒体工作室等多个部门,由于缺乏顶层整体统筹规划,各部门职责不明、任务不清、沟通不畅,易造成缺位错位、活动内容重叠交叉、资源浪费、成效不足的问题;二是院系间联动不足,高校各学院多以往年本学院的迎新工作方案为参考适当加以修改完善,院系间缺乏相互交流与经验借鉴,易造成视野局限、创新动力不足,学科交叉的新模式、新思路仅依靠单一学院难以实现;三是家校间联动不足,除了新生家长会,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很少体现家校融合。家校间缺乏有效沟通,易造成信息不对称。老师对新生的家庭、心理、学业等方面了解不足,无法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家长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易产生担忧情绪;四是校社间联动不足。目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仍未将社会作为育人主体,尚未挖掘社会这一主体的特别优势。在入学教育活动中较少邀请知名企业家进校园或者安排学生参观企业、社会实践、研学体验等,不利于学生视野的拓展与对未来生涯的合理规划。

(二)时间密集,系统性弱化

新生入学教育期是新生发展成长的适应期、加速期和关键期。初入大学,新生不仅要远离父母、实现个体独立,同时也面临人生规划、职业选择等一系列难题,心理压力较大。因此,高校在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时要重点关注学生情绪变化。很多高校将新生入学教育集中安排在开学第一周,高强度的活动易导致学生身体疲惫,进而产生不良情绪。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吸收较多的教育内容,致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新生入学教育缺乏系统全面性,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尚未健全,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安排混乱、效率低、形式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新生对于学院文化的认同感不足,不利于其更好地更快适应大学生活,易对今后活动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形式单一,创新性淡化

高校新生的发展任务不仅是生活环境的适应、人际关系的培养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是职业生涯的规划、价值观的塑造与理想信念的坚定。因此,高校入学教育工作应充分考虑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但当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形式单一,多以课堂讲授为主,重灌输而轻引导、重理论轻实践,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产生情感共鸣。入学教育阵地局限,重课堂轻实践,重线下轻线上,以室内教学为主的入学教育形式单调乏味,难以形成双向互动,对于学生自身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虽然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新生的信息收集及检索能力明显提高,但在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大多数高校仍沿用传统教育方式,尚未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育平台单一,品牌打造力度不足。

四、协同推进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路径选择

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迈进大学的第一堂课,是高等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能否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及时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阶段发展任务,还关系到高校育人工作能否取得实质成效。基于此,本文依托综合适应发展理论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思考:

(一)加强顶层设计,提升入学教育质量

新生入学教育是帮助学生尽快尽好适应高校学习生活的关键环节,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准确把握新生特点与实际需求,合理筹划育人方案。一是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在开展适应性教育、安全纪律教育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鲜明导向,深化五育并举育人理念。开展“大学生第一堂思政课”的理想信念教育、“心灵瑜伽”的心理健康教育、基于专业导学的学科体验、“企业家进校园”的职业规划课堂、“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文化素养提升等,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入学教育的开展应以学生为中心,坚持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有序推进分类分层教学。高校应建立新生成长档案和心理健康档案,动态关注学生发展变化,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三是要不断规范教育流程。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要注重系统化、全面化、全程化,不仅要抓好“新生周”,也不能懈怠“新生月”,坚决规避“前紧后松”的育人现象,持续提升育人成效。四是完善入学教育考评制度。学校在入学教育期结束时,应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进行详细深入调查;对各学院的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以及学生接受度进行测评与考察。学校将该项考核结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同时将新生们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的表现纳入综合测评考核,将每一项成绩通过加权计入第二课堂成绩单,以此提高各学院加强对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重视度与关注度

(二)调动各方力量,发挥协同育人合力

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看似独立,但又是相互联系、紧密相连。在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只有凝聚多方力量,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新型育人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合力,切实提高育人质量。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履行政府的保障职能,加强政府在统筹规划、建立共享平台以及促进运行长效等方面的作用,担负起政府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应尽的职责。二是要有效调动学校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学校及学院各部门优势,形成齐抓共管的有力格局。学院内要建立一支由党政管理干部、专业教师、辅导员、学生骨干、党员群体等组成的强有力的队伍,明确各岗位职责,开展定向培训,提高队伍素质。要注重院系间的合作交流研讨,吸收优秀经验,不断完善自身建设。创新性地引入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新模式,开展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探索,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多角度审视问题、多方法解决问题。三是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高校辅导员及班主任应主动提前与新生家长沟通交流,全方位了解新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状况、心理状况、兴趣爱好等,掌握普遍情况、重点关注特殊情况,切实做到心中有“数”、操之有度。召开不同形式的家长会、展览会、分享交流会等,鼓励家长走进校园,了解学生成长学习环境,实现家校协同育人;四是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邀请知名学者、企业人士等各界精英与优秀校友深入校园、深入班级、深入课堂,讲述大学多彩生活、传授人生经验,以榜样示范引领新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增强新生对院校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夯实筑梦奋进之基。

(三)拓展育人阵地,建立长效育人机制

入学教育不应是一个短、频、快的快餐教育,而应是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常态化的过程。高校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不应将其视为阶段性教育,而应把它当作一种延续性教育,要着力构建长效育人机制。一是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要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育人作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加强意识形态价值引领;巩固师德师风建设成果,树立教师队伍良好形象,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注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朋辈引领,形成良好的共振和扩散效应。二是要深入拓展第二课堂。鼓励学生扎根中国大地学习,在社会实践中体验生活、感受社会、磨炼品质,进一步增强当代大学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三是要筑牢网络思政阵地。依托学院、学校官方的“两微一端一抖一号”等新媒体平台,利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实现入学教育前置、管理工作过程纪实和大数据迎新等。加强品牌建设,将网络元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阵地,开设“迎新季”“青春在线”“红领思想”等特色专栏,用文字、照片、音频、视频等多形式积极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的第一课,是“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融入学校、适应集体、发展自我,帮助新生培养良好的习惯、树立远大的目标、建立健全的人格,高校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地提高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基于哈维格斯特综合适应发展理论中的自我学习、阶段发展、情绪作用等三个方面的核心内容,从不同角度剖析当前“00 后”高校新生群体特征及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从顶层设计、协同力量以及育人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实际可行的改进措施,为高校更好地发挥育人合力、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提供有益借鉴。

猜你喜欢

入学新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重获新生 庇佑
入学通知书
新生月赛优秀作品
枯蓬新生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五行真经
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