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下云南水利发展新常态

2022-11-08李海燕谢淑彦刘冬黎罗秋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珠江水运 2022年19期
关键词:双碳水利水体

李海燕 谢淑彦 刘冬黎 罗秋 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20年我国提出CO排放量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发展战略,2021 年 10 月 5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充分展示中国在应对全球变暖气候变化、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决心。通过推广建设节水型社会、推动产业转型、创新绿色低碳科技、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大力发展水能来实现减源,通过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水体及其缓冲区、海洋、土壤和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陆地和海洋碳汇增量。水利行业助力“双碳”目标其根本着力点仍是减源增汇。文章将论述云南水利行业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发展方向。

1.水资源高效利用

2020年,云南省年水资源总量1799亿m,地下水资源量619.8亿m,人均水资源量3811m,工程供水量150.8亿m,人均用水量331m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12m,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7.1%,总的来说水资源总量大,但利用率低。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气候频发进一步打破水资源供需相对平衡,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是在不损害粮食安全和环境目标情况下减排的关键因素之一。全省生态用水与生态用地被挤占,导致生态系统的碳捕获能力降低。基于此,云南省水利行业可以碳排放与社会经济用水、碳捕获与生态需水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基于低碳发展模式的水资源开发、调用、运输、处理、合理配置将碳的净排放过程与水资源系统联系起来,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以及污水回用;合理压缩社会经济系统用水即实施节约集约用水措施来降低社会经济需水,通过水资源和碳的净排放联合配置抑制碳排放、提高生态系统供水的保障程度;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和农业水资源利用程度;优化改进水供应处理环节和输水管道等重点能耗设备,采用低碳高效设备和高级控制对策,提高用水效率;重塑人水关系,改革农业水价,以节约用水为中心逐渐提升居民的低碳生活意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以及污水回用,以节水优先战略助力节水节能降碳增效,与循环经济相结合助力降碳行动。

2.清洁水能开发

“双碳”目标的提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入快车道的情况下,2020年云南电网统调水能利用率已达99.02%。2021年,云南省水电蓄能最高达到312亿千瓦时,乌东德水电站全部投产,白鹤滩水电站7台机组正式并网运行,托巴水电站实现大江截流等,基本实现水电清洁能源全额消纳,具有实现碳中和的天然优势。云南水利行业可最大程度探索水电现货交易,进一步将清洁能源就地转化消纳;合理布局建设一批集水资源配置和发电于一体的抽水蓄能电站,用以储存富余的电量,减少能源浪费;降低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能耗,提升水力发电占比;考虑水资源承载力,因地制宜开发水库水能资源、河道闸坝水电、农村小水电等,推进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技术的发展革新,结合调水工程和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并适当开发地下中深层水热资源。

3.水体固碳

云南省水体丰富,有六大水系、牛栏江、赤水河、九大高原湖泊省,6573条河流、71个湖泊、5914座水库、2549条渠道,增加湖泊、水库、河流、沼泽和湿地生态系统在固定、转化、积累吸收CO方面的切入点是加强水域保护管理、改善水质和提高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水体更新周期、采取修复水边和水中生态方法。生态文明排头兵定位的云南,其水利行业可在深入剖析作为碳转化和碳迁移重要载体的河湖水体及其滨水缓冲区碳源汇的动态变化特征、驱动机制和时空差异,定量评估水体在减排增汇中的作用,凝练出经济可行和技术可行的人为管理措施,加强水体固碳功能;优化提高水质,保证水体的流动性,提高水体置换率;加强截污、治污及其监管,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流入;通过爆气增氧、底泥疏浚、人工浮岛、微生物生态修复、生物膜法等措施提升水体的修复自净能力;优化水岸生态系统,加强水体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建设,增加水岸植物群落的生物总量、增加自然驳岸;截污处理,雨污分流,采取相应的雨水收集和截污分流、调蓄措施,用于城市景观用水,补充土壤和地下水源湿地沼泽等水体;湿地作为一类重要的碳库,采取有效的固碳措施,恢复和保护湿地,提升湿地等自然水体生态系统碳贮存功能。

4.系统施治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自然资源利用强度的增加,生态自然本底遭到破坏,生境破碎化严重,干扰了自然生态过程,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水污染等生态问题。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对云南提出了“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施治,通过统筹全域自然要素实现多功能空间协调发展,以水定绿、定林即以水资源承载力为约束的山水林田湖草综合型生态保护修复策略,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行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加强水源涵养区和湿地的保护,能够有效提升植被覆盖率;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保育土壤,研发维护土地生产力技术;结合降水挖潜、灌区农艺与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有效灌溉;增加水体、土壤、植被固碳减碳能力。

5.水土保持

坡耕地改梯田、经果林、水保林、保图耕作和封禁等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改变植被类型的面积分布,土地覆盖变化促进当地优势植物的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不同植被类型的碳储量分布呈现差异,植被的顺向演替有利于植被碳汇的增加。处在西南岩溶区的云南可科学推进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低产林改造、水土保持、坡耕地改造、清洁型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增加植物—土壤系统中碳通量等生态功能;实施一批水土保持碳汇生态工程,碳汇精准扶贫项目,科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动多民族地区扶贫开发与水资源环境相协调;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减碳增汇转型发展规划、咨询和研究,降低土地利用强度;逐步引导传统氮肥行业创新转变,加大对新型有机肥、腐殖酸肥等低碳化肥的技术投入和推广支持;通过合理耕作、免耕休耕等减少土地有机碳稳定性的破坏,防止土壤侵蚀特别是切沟以上侵蚀,减缓土壤有机碳分解,加快吸收转换,增加土壤碳汇,增加秸秆还田和采用新耕等措施,减少土壤二氧化碳净排放,稳定甚至增加土壤碳储量,建立耕地轮休和绿肥种植;提出并推广开发建设项目生态碳汇功能提升方法和碳汇损失防控措施。

6.防灾减灾

近年来,云南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但防灾减灾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优化和提升空间。拟定地方城市洪涝技术标准,特别是雨水资源蓄、滞、调、利等标准和技术措施,精准设计和施工、高效运维,建设蓄滞洪区、行洪河道和开挖湖池,以改善和提高全省水体的调蓄能力,减少城市内涝、降雨洪水灾害;以较高的排水防涝标准建设排水排涝体系;以评估水库下游洪水灾害和洪灾避险路线为基础,制定水库下游城镇或乡村的安全策略、应急预案等;探寻和研究整个云南水系统应对极端事件的阈值,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暴雨径流的蓄滞能力和系统抵抗水旱灾害的能力;改善水生态和水环境,以智能化手段提升水系统的稳定性,并从人为方面提出做好山洪灾害、城市暴雨洪涝的监测预警预报和管理,建设山洪灾害、城市暴雨洪涝防控与应急体系,加强响应气候变化特别的极端事件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和应急应对能力;结合蓝绿基础设施与城市用地布局、开发建设,实现较好的雨洪调蓄效果;大力推荐海绵城市防控技术的建设。

7.低碳水网建设

综合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节水高效、保证用水和生态稳定,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约束,细致、科学地开展水利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维等;创新治水理念与技术,降低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和运行中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淘汰落后产能、降低能耗,改良技术设备,动态监控监测,减少设施设备的漏损率;加快以六大水系和牛栏江、九大高原湖泊、滇中引水为核心构建水网骨架和动脉,优化配置毛细血管,解决云南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实现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景观、水灾害、水文化的统筹管理,使水利工程不仅承担着防洪、发电、灌溉、排涝、航运等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同时服务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修复,并蕴含和承载当地水文化;以水网生态安全分析与水体健康评价为基础,从生态层面创新低碳化调控的具体技术;试点开展碳统计建立水利工程全过程低碳效益的监督评价机制,服务控碳、降碳目标的实现。

8.交易和补偿

根据《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支持将生态功能区的发展重点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提供生态产品上,并提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要求。2022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强调要完善对碳达峰的经济政策支撑措施,引导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的资金支持,鼓励以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长期稳定的融资支持。水利行业可将碳交易作为促进节能减排的新方式,探索碳汇计算与价值实现的途径;建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发展计算工具与交易实现方式,鼓励跨区域的生态受益地区和保护地区、省级区域内、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开展横向生态补偿,建立水利行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绿色化补偿;通过碳交易实现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区域转移,提升生态补偿效率;通过市场化的碳交易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工业补偿农业、城市补偿农村、排碳补偿固碳”;构建生态修复、减源增汇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模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碳交易平台,推动云南碳交易,将水利碳汇资源进行买卖,推动生态补偿生态产品卖方市场,通过市场化的碳交易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减源增汇从政府驱动为主转向市场导向为主,更好的实现经济利益,实现全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9.负碳零碳低碳发展

充分利用动植物生态属性建立高级水体群落生态系统、安装高水平雨洪利用系统、提标改造再生水厂;培养水“利”方面的低碳专门人才;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负碳零碳低碳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强化云南水利基础科研和创新,水利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智慧水利,采取智慧水利信息网络及反馈调控、多源信息监测体系及一体化模式、特殊地下空间利用及地下蓄能设施、生态水利工程及零碳水电站系统、中小型水电站改造并网及离网型水风光互补系统等高效智慧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技术方法,促进水资源时空调度和利用效率、水系统稳定、水利工程规划、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和社会服务、防灾减灾等方面空间全域化、时间序列化、过程自动化、应用智能智慧化、管理一体化、决策科学化,对碳源汇开展监测分析和浓度预警,融合气象、水文、农业等多部门的监测信息,对全省水利行业的碳源汇作出科学决策;保护、传承、弘扬、利用与水息息相关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模式、生活方式、水管理方式、水权冲突、水灾害的影响及其治理过程和经验,以史为鉴,挖掘和保护水利遗产,提高全社会水文化品位和价值认同,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为在工程规划、设计、建设中融入水文化,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10.结语

“双碳”目标的提出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缓气候恶化趋势,探索经济与环境的双赢之路,促进水利行业产生新的变化。水利现代化离不开低碳化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水利行业也应尽快提高绿色、低碳意识,借鉴国际经验,出台碳排放奖惩机制如征收碳税,结合国内外的碳达峰·碳中和形势,研究制定双碳战略云南水利行动方案,不断促进水利发展走向高质量新常态。

猜你喜欢

双碳水利水体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
水利
欧盟将禁止八种水体有毒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