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社会主要矛盾思想的孕育过程
2022-11-08胡炜杰贺祥林
胡炜杰,贺祥林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紧随其后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判断和与时俱进的科学表述。显然,这是对党原有并沿用多年的社会主要矛盾表述内容的合理继承与理论创新。习近平同志的这种政治胆识与理论勇气,正是在时代变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与实践中步步深化而来,他以睿智的眼光踏着实践的脉络,在此前五年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作了有纵有横的探索,这亦称为孕育过程。回眸习近平同志就此探索的五个重要思想环节,有其相对独立的理论价值,这对于理解与把握其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全面创新,以及在当前实践中紧紧扣住与正确处理社会主要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习近平社会主要矛盾思想孕育过程的第一个环节
2012 年11 月14 日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在随后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发表了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重要讲话,这个题目实质上是把我们的思想引入了社会主要矛盾视域,确切而论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需求侧,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代表党认定这“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那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包括哪些方面的具体内容呢?习近平同志一一道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十个更”的表述内容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更丰富更具体,不仅合理继承了“物质”与“文化”两大最基本的需要,而且分别具体化为“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好的教育”等等,也特别提到了“更满意的收入”这个带有根本性的满足,以及“更稳定的工作”“工作得更好”这个关涉就业的生存之基问题,还提到“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与“更优美的环境”这个关涉人民生命健康与生态环境需要的可持续重大生存性问题,以及“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与“生活得更好”等等,因而这“十个更”就是后来形成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个需求侧系列所理解与把握的具体又重要的内容。
但是,人民对这“十个更”的期盼和向往即具体需要并不是党中央及各级党委和政府直接送来的,而是需要全体人民全身心投入各自的工作岗位,把自己的本职工作聚心力、出智慧地做好做强,这是一个实现个人价值和创造社会价值相统一的过程。正如习近平紧接着指明的“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或如《国际歌》中所言的“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那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该如何体现,习近平用“责任”二字做出了坚强有力的回答,并最后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党中央代表人民的心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求侧讲得非常清楚明白,也是习近平同志当选为总书记的当天,就社会主要矛盾思想的需求一侧的首次探索,是其孕育过程的第一个思想环节。
二、习近平社会主要矛盾思想孕育过程的第二个环节
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再次从社会主要矛盾的需求一侧指出:“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段话除浓缩了前述的需求侧的具体内容外,还敏锐地提出人民不仅有物质需要与文化需要,还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和“公平正义”等政治的、法治的需要,拓宽了需求侧的具体内容,也就是后来形成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个需求侧所理解与把握的全新的具体又重要的内容。
从物质需要与文化需要的满足状况而言,在我国发展中已经出现了不平衡不充分的事实,在需求侧的收入分配领域出现了两极分化,有的富者很富,甚至出现了不少巨富,但有的群众还未脱贫。在此,我们联系孕育过程的前一思想环节来看,习近平先后两次从供给侧一方明确指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目标或方向就是要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就道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之根本所在。因此,党和政府就必须从上层建筑领域,特别是在顶层制度的设计与贯彻实施上保证广大人民的平等与公正,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正如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宋代哲学家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引领中国的奋斗方向,就是要让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是他当选为国家主席的当天,就社会主要矛盾思想需求一侧的再次探索,是其孕育过程的第二个思想环节。
三、习近平社会主要矛盾思想孕育过程的第三个环节
2014 年12 月19 日,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其背景是2008 年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阵痛尚未消散,投资拉动经济作用不明显,国内外需求疲软,我国经济增速已下调至7.5%,由此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习近平同志这次发表的重要讲话,就是专门从社会主要矛盾的供给一侧发声,他在广泛调查研究获得大量经济数据事实的基础上,果断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强调当下抓经济工作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具体阐发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个趋势性变化与阶段性特征:第一,指明我国消费需求在过去所具有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已基本结束,现在消费拉开档次,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激活并供给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第二,指明我国投资需求在过去空间巨大,投资在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今在传统产业、房地产投资相对饱和的情况下,新技术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第三,指明我国出口和国际收支在过去的国际市场空间扩展很快,只要有成本优势就能扩大出口,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第四,指明我国生产能力与产业组织方式在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大超出需求,产能过剩条件下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第五,指明过去我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势在于低成本的劳动力,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质量,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第六,指明我国市场竞争特点在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的竞争,竞争必须把握市场潜在需求,通过供给创新满足需求;第七,指明我国在过去具有相对较大的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人民对优良生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生态环境越来越珍贵;第八,指明我国在过去经济高速发展时掩盖了一些矛盾和风险,现在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各类隐形风险逐步显性化,综合而言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第九,指明我国过去是总需求增长潜在空间大,经济短板很清楚,产业政策效仿先进国家就能形成产业比较优势,现在需求的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供给是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又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这就是后来形成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个供给侧在经济领域所理解与把握的具体又重要的内容。
这里从供给一侧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个趋势性变化和阶段性特征,由“过去”到“现在”的两端做了比较和系统论述,虽然只在第四个层次明确指出“过去”生产能力和生产组织方式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时使用了“一个主要矛盾”的术语,但其纵向对应的“现在”之述也应看作是一个新的主要矛盾,如此上下类推八个层次的“过去”与“现在”之所述,都应看作是一个又一个新旧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具体表现和转化,因为主要矛盾的基本内涵就是每一事物在发展过程的一定阶段上居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它规定与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与发展。因而这九个趋势性变化与阶段性特征就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中九个方面的事物呈现出的主要矛盾的九个具体表现,这是习近平就社会主要矛盾思想的供给一侧的系统探索,是其孕育过程的第三个思想环节。
四、习近平社会主要矛盾思想孕育过程的第四个环节
2015 年1 月23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方法论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同志发表了题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讲话。
首先,他从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出发,强调世界统一于物质。一方面认为,遵循这一观点“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认为当前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没有变化的,这也是我们认识当下、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否则就会犯颠覆性的错误;另一方面认为“客观实际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并联系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等变化了的新的客观实际,明确提出“我国基本国情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这可理解为基本国情的具体表现不断发生变化——引者注),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风险、面临的难题也发生了重要变化”,进而提出“过去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些矛盾不存在了,但新的矛盾不断产生,其中很多是我们没有遇到、没有处理过的”。在这里,实质上是隐性地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新表现问题全面地提出来了。
其次,他从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出发,强调要“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强调增强问题意识“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首次提出“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的论点,并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化解产能过剩”等问题,认为这“都是针对一些牵动面广、耦合性强的深层次矛盾”,提出要“注意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既要“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那么,这个“突破口”要“优先解决”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呢?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在推进这‘四个全面’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在这里,提出“四个全面”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这是对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过渡性的表述,应该看作是探索或孕育过程的一个思想环节,这个过渡性的表述,比较习近平后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全面而科学的表述而言,虽有差别,但却具有同一性,这是他当时从探索或孕育环节给出了应当以“四个全面”的总体宏观视角去揭示或提升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思路,从抽象走向具体地分辨了社会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等个案表现。
习近平同志紧接其后就分别从“四个全面”各举一例,其中既指明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又指明了矛盾的主要方面,还指明了它们同次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关系,特别是强调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比如,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比如,我们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全面部署,又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既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又强调突出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既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系统部署,又强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目标和总抓手;既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系列要求,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突破口”;最后还特别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这是习近平就社会主要矛盾思想在哲学高度的一次探索,其宏观上有一个过渡性表述,其具体性上又有个案分说,是其孕育过程的第四个思想环节。
五、习近平社会主要矛盾思想孕育过程的第五个环节
2016年1月18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京举办,习近平同志围绕新发展理念发表了重要讲话。他结合历史与现实以及一些重大问题,从理论上做了宏观阐发,其间集中具体而深刻地论述了社会主要矛盾思想。
首先,他提出要运用唯物辩证法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行科学设计和施工,就此强调了“三个要”。“要坚持系统的观点,依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做到相互促进、齐头并进,不能单打独斗、顾此失彼,不能偏执一方、畸轻畸重。”这是从系统论视角说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整体关联设计,实质上蕴含着哲学上的社会矛盾系统的历史合力论思想,并由此提出人们要把握好发展中协调各方平衡充分发展的方法,这是把握新发展理念的总体性全面性要求。“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区分轻重缓急,在兼顾一般的同时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这是从社会矛盾系统提出人们要力求在历史合力中兼顾一般的同时,更要力求找到突破口或牵住牛鼻子,以紧紧扣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个主力和主要方向去带动其他力量和各方推动整体合力的方法。“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善于进行交换比较反复,善于把握工作的时度效。”这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中体现运用得最广泛深刻,而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原理是其中承前启后最重要的内容和方法,具体内容的解决就是要深入把握时间空间的一度性与广度性、把握主体与客体各自的条件尺度特别是其良性互动,既要求真务实、稳扎稳打,又要与时俱进、敢于拼搏。
其次,他提出“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是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对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抽象表述,比起前面从“四个全面”视角的宏观表述更具体化了一层,而且就这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个基本内容而言,是一个结合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两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除此,他还对供给侧和需求侧及其关系的理论做了创造性发挥,一是指明“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二是指明“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管理和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并根据世界经济发展史提出“经济政策以供给侧为重点还是以需求侧为重点,要依据一国宏观经济形势作出抉择。放弃需求侧谈供给侧或放弃供给侧谈需求侧都是片面的”;三是指明我国在较长一个时期内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是“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并列举了一系列具体事实证明我国不是需求不足,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大量“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四是强调指出“这些问题的主要矛盾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供给结构错配问题严重。需求管理边际效益不断递减,单纯依靠刺激内需难以解决产能过剩等结构性矛盾”。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国供给结构的改善与经济发展质量、经济政策的供给与经济管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必须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给平衡向高水平供给平衡的跃升。这是习近平就社会主要矛盾思想,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二重聚焦,将需求侧和供给侧相结合的一次探索,是其孕育过程的第五个思想环节。
结语
习近平同志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论述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判断和与时俱进的科学表述。他这一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孕育过程,呈现出五个思想环节:一是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需求侧论述了“十个更”的具体内容;二是从社会主要矛盾的需求侧拓宽了具体内容;三是从社会主要矛盾的供给侧论述了主要矛盾的九个具体表现;四是从哲学高度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过渡性表述;五是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聚焦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并作了具体深刻论述。回眸习近平同志就此探索的五个重要思想环节,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作为全新政治判断和科学表述,有四点启示:一是有助于从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的视角认识这个全新政治判断,作为偶然性的系列,其五个思想环节一步一步地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政治判断通关奠基,正如没有孕育新生儿就无从产生一样。二是有助于从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性方法认识这个全新科学表述,其五个思想环节正是作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事实,以及以对它的历史性认识作为前提,才会得出与之相一致的理性逻辑结论即全新科学表述。三是有助于运用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在实际中掌握这一主要矛盾需求侧的丰富多样性,其五个思想环节一步一步拓宽了曾沿用30 多年的物质需要与文化需要即两需要之说,列举了许多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需要,而其后的全新科学表述也就是科学抽象,这就要求党和人民在实际中全面掌握需求侧一方,不仅对物质文化两方面的要求更加强烈,而且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即全面掌握主要矛盾需求侧的丰富多样性。四是有助于运用首先抓住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在实际解决这一主要矛盾供给侧一方加强工作力度,五个思想环节如实反映了供给侧一方的种种不足,所以其后的科学表述中就有了“不平衡不充分”,也深刻揭示了供给侧是“主要制约因素”即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要求党和人民在供给侧一方加大加强工作力度,在生产链上加大投入,在供给链上保证畅通,在分配领域合理调整,在消费领域适度调控,更好和更有效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