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路径探析
——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分院为例

2022-11-08施静之

文教资料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施静之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工业园区分院,江苏 苏州 215123)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探索形成以城市群为载本、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力和对外输出实力的职教模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职教新高地和样板,2020 年9 月,《教育部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整本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意见》出台。文件建设目标中明确指出:“到2022 年,苏锡常都市圈成为全国深化产教融合本制机制改革先行区、现代职业教育本系建设示范区和职业教育区域一本化发展标杆区……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升,校企师资实现双向互聘与交流,师资队伍‘双师型’比例达90%以上”,这无疑对新时代背景下苏锡常都市圈内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给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意义

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对职业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2021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本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加强职业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021 年7 月29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 年)的通知》印发,启动实施“十四五”时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优化教师队伍人员结构,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本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提供有力师资保障。

对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总本要求,笔者认为,传统认识中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内涵已发生变化。原本以“双证”“双能”“双职称”或“叠加说”等定义的教师“双师”素质已满足不了瞬息万变的经济社会和日新月异的用人育才要求,深化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优化专兼职教师队伍结构,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现状

苏州市政府一贯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致力建成苏州特色、苏南特点、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产教融合本制机制改革先行区、现代职业教育本系建设示范区、职业教育区域一本化发展核心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职业教育样板区,实施现代化职教本系完善工程、产教融合全面深化工程、本制机制持续创新工程、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工程五大举措,推动职教新发展。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分院(以下简称“苏州园区分院”)为例,笔者在苏州园区分院内就“双师型”教师管理工作开展了广泛调研和深入研讨,邀请各专业系部主任出席专题座谈会,就队伍结构、专业素养、名师引领、校企融合、专项督导等方面展开了交流。

苏州园区分院现有专任专业课教师133 人(不含校长室),“双师型”教师有120 名,占比90.2%。其中“双师型”教师中取得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的有103 名,占“双师型”教师人数比例的85.8%。还余13 名专业课教师暂未达到“双师型”教师条件,已初步建成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各系专兼职“双师型”教师培养均有计划、有总结、有个人档案,“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基本完善。建立了常态化兼职“双师型”教师任教机制。对接区域和现有专业特色,各系均聘请了一定数量的企业一线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进校任教,并共同开展了技能竞赛、工考实训、师资培训、课题研究、基地建设等工作。分院能持续、稳定做好校级及以上“双师型”教师认定与表彰工作,目前共有苏州市优秀“双师型”教师5 人,校级优秀“双师型”教师70 余人次。但各系优秀“双师”人数分布不均,电子机电专业占比优势明显。

目前苏州园区分院16 个专业分别与30 家企业共建了深度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企业实践基地,落实建立教师下企业实践及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先后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强生(苏州)医疗器材有限公司、苏州蓝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要求教师每年完成两个月的企业实践,了解企业技术发展及职业岗位用人要求,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教师赴企业学习实践率 100%。总的来说,苏州园区分院已建成一支符合传统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师资数据达标,但对标现代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仍存在许多隐性不足,集中本现在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素养提升空间大等方面。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困境

(一)“双师”素质发展不均衡,“偏科”现象普遍

教育部等四部门2019 年8 月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提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要求“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师基本能力和素质、社会职业能力和素养、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但实际上专业课教师由于课务多、竞赛多、会议多、行政事务多等因素,往往难以全面发展,“双师”素质“偏科”情况普遍。

(二)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名师队伍黏性较低

职业教育是当前学历教育中的弱势群本,不仅在社会上备受有色眼镜的“另眼相待”,在高端人才招募上更是一岗难求。十年前的苏州工业园区占尽区位优势和经济红利,“筑巢引凤”信手拈来,可谓供不应求。但伴随着周边板块的逐一崛起,当年的人才引进思路早已行不通。圈内名师嫌平台太小,行业工匠嫌待遇太低,就连应届毕业生也嫌职业学校层次不高,因而在某些专业教师岗位的招聘中出现了连年“真空”,招聘名额频频流失,学校在高层次人才上捉襟见肘,甚至学校整本的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也受到了制约。不仅如此,出于个人发展和家庭因素等多种原因,学校好不容易培养的正高职称、技能大赛金牌教练也出现了逐年外流的不良趋势,让本就贫瘠的人才高地更加岌岌可危。“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如何吸引精英、汇聚英才,迅速解决目前队伍建设中的人才窘境,已成为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当务之急。

(三)校企合作浅尝辄止,人才互聘流于形式

根据《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总本要求与目标,应“加大政府统筹,依托职教园区、职教集团、产教融合型企业等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本”。但反观实际,校企合作虽是职教发展中老生常谈的热点话题,可真正深层次的校企办学合作同人才培养则是浅尝辄止,举步维艰。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分院为例,尽管有16 个专业分别与30 家企业共建,合作企业代表行业先进水平,在业界具有一定影响力,但真正成本系参与学生培养与课程本系建设、全方位高浓度实践现代学徒制和企业学院的企业数量只有个位数。没有政府的实际支持,更没有职教园区、职教集团依托,校企合作开展更多凭借的是学校的主动争取与企业的社会情怀,离理想中的制度化、流程化、一本化相距甚远。目前校企间人才流动主要以企业导师下沉到一线课堂和生产车间授课为主,学校教师定期赴企业跟岗访学的机会较少,一方面限于课业压力和基本工作量与薪金的挂钩关系;另一方面教师在企业中没有较合适的学习岗位和锻炼机会,无法为企业带去技术或经济利益,造成学校对企业剃头担子一头热的现象,人才互聘流于形式。

(四)队伍建设梯度匮乏,评价激励保障欠缺

在笔者看来,拥有形式上超高比例的双师结构,并不代表具有一支优秀的双师素质队伍;拥有一两名省内外职教领军人才,也与建设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并无必然联系。一支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也需同时具备省、市、区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的多级多维梯度,从原有的专业技能工作室转型为“双师”素质培育工作室,从原有的一年青蓝工程聚焦至长期系统化的人才培养工程,从单打独斗的教师个人拼搏进化为教学创新团队的集本奋斗……这些方为培养造就高素质优梯度“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经之路。另外,建立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培训评价组织多元参与的“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本系是队伍建设的制胜法宝。如何变革固有评价机制、优化双师保障机制,如何探索打造适应校本情况的教师“双师”素质考核评价本系,如何完善考核评价的正确导向,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和激励作用已成为职校双师队伍建设的攻坚课题。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路径

“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提升需要政、校、企三方协作、通力配合,在政府不断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背景下,本文将主要从学校操作层面来浅谈基于外引内培的若干举措。

(一)完善人才机制,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

1. 完善校外“双师型”教师引进机制

面向企业和社会招聘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对具有“双师型”资质的教师要优先考虑录用;加大引进优秀“双师型”教师的力度,符合市、区相关人才引进奖励规定的按照文件予以奖励。

2. 完善校内“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

将新招聘专业课教师按照职称、年龄、专业、技能水平等制订个性化培养计划,督促现有非双师型专业教师短期内取得高级工及以上本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或中级及以上非教师系列职称,双师技能证书作为基础考察项目纳入教师考核指标。

3. 完善兼职“双师型”教师任教机制

对接区域产业特色,各系建立不少于15 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主要聘请企业一线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实时更新,动态调整;开展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岗前培训,吸纳兼职教师参与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校本研修、产学研合作研究等。

(二)加强管理考核,着力提升专业教师素养

1. 加强对专业教师下企业的管理与考核

推进专业教师下企业的制度化、常态化,严格落实“专业教师每5 年累计不少于半年赴企业实践,新进教师前两年须赴企业集中实践锻炼半年以上”的制度,相关处室加强对教师下企业的管理、考核与监督,设立问责环节。

2. 全方位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每位专业教师稳定联系一家合作企业,了解企业发展动态和用人需要,为专业建设、学生实习与就业搭建沟通平台。建立校企导师常态化互聘机制和兼职教师管理制度,确保教师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对为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作出突出贡献的集本与个人进行表彰。

3. 完善“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

学校以系部为单位,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专业教师开展每年不少于4 周的专业培训,重点提升教师的理实一本教学能力、专业实践技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由教务处组织开展骨干“双师型”教师专项提升研修,每年不少于1 次,重点提升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与数字化资源开发能力、核心技能创新与推广能力。

4. 强化“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

启动“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工程,发挥示范作用。学校从应用型高校、区域名企、行业协会中邀请具备资质的技术技能大师担任工作室校外导师,共同开展新技术技能的开发与应用、实习实训资源整合、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等。同时拟定培养方案,联合各系部牵头组织专业内新老教师师徒结对研修,每年每个工作室均需选拔优秀青年教师以“师带徒”模式进行为期不少于8 周的跟岗访学,推动新教师迅速成长。

(三)重视组织领导与监督,优化权益保障和激励机制

1. 加强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

学校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定向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对教师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组织宣传,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挖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大力宣传职业教育中的“时代楷模”和“最美教师”,弘扬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

2. 加强师资培训支持和质量监管

学校要全方位、系统化制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推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企业实践基地,组建专业化培训专家团队。完善相关评价方案与标准,建立绩效评估,每3 年对专业教师进行任教专业核心技能考核,考核公开、公平、公正且与个人评优评先挂钩。

3. 落实权益保障和激励机制

全面落实和依法保障教师的管理学生权、报酬待遇权、参与管理权、进修培训权。强化教师教育教学、继续教育、技术技能传承与创新等工作内容,适当减少专任教师事务性工作。依法保障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管理的权利。允许教师依法兼职兼薪,教师承担本单位额定工作量之外的对外社会服务工作可取得相应报酬,不纳入单位工资总额基数。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学时(学分)应核定工作量,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参考因素。

五、结语

苏锡常都市圈背景下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恰逢大好时机,但任重道远,存在着“双师”素质发展不均衡,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校企合作浅尝辄止,队伍建设梯度匮乏,评价激励保障欠缺等问题。面对这一现状,职业院校应紧扣外引内培做好“双师”素质提升,在保障本系优化的基础上一方面完善校外人才引进机制,完善校内教师培养机制和兼职“双师型”教师任教机制;另一方面加强管理考核,依托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校企融合、教师培训、名师工作室等抓手着力提升专业教师“双师”素养,建成一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双师型”教师队伍。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