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会“十六字”标准 加快“创一流”步伐

2022-11-08秘洪伟

企业文明 2022年7期
关键词:一流世界企业

文/秘洪伟

2022 年2 月28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对“世界一流企业”作出了明确界定,提出了“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十六字”标准,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指明了方向。

把握“十六字”标准的特征内涵

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十六字”标准的提出,回答了在新时代中国企业打造什么样的世界一流企业,如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选择什么标准作为世界一流企业的根本遵循,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现更好发展明确了目标指引。

,就是坚持“质量第一”,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存在的基本意义是为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的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应立足这一根本,打造高附加值、有差异化、有核心竞争力的“拳头产品”“看家技术”,让自身在特定行业或业务领域拥有明显优势的市场份额,甚至能影响或主导行业标准。这是企业的硬实力,也是发展的硬道理,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基本要求和出发点。

,就是坚持“品牌意识”,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美誉度,提高顾客粘性,积累、放大品牌效应。一流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标志,是高品质的象征,更是高附加值的重要载体。品牌就是生产力,是赢得世界市场的重要资源。坚持高标准追求,企业应在环境治理、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方面积极作为,打造较高的国际知名度、社会美誉度、员工忠诚度,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形成较强的品牌影响力,成为世界经济市场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就是坚持“创新驱动”,拥有大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能力,并持续在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突破。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也是世界一流企业区别于一般企业的最重要标志。破解“卡脖子”难题,将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关键就要靠科技创新,建立先进的企业创新体系、体制机制和一流的研发队伍,集中力量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就是坚持“效率优先”,加快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强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不断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形成一批以内涵型发展引领质量效益提升的领军企业。推进国资国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现代治理模式,不是照搬西方的治理,而是体现中国制度优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个性的治理,是具有中国智慧、中国魅力、中国活力并拥有中国话语权的治理新模式。

努力打造“六个一流”

在“十六字”标准的指引下,企业需深刻领会和切实践行党中央对国有企业发展提出的要求,以“六个一流”为奋斗目标,争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践行者、示范者和贡献者。

战略事关企业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党中央积极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作为央企,要发挥表率作用,以高质量发展为战略引领,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有力支撑国家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国有企业要发挥经济功能,创造市场价值,更好为党和人民服务。2021 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3 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4 万亿元,净利润1.8 万亿元,以创纪录的效益增长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起到了稳定器、压舱石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保持稳中向好、全球领先构筑了有效支撑。作为央企,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聚焦“两利四率”“两增一控三提高”要求,坚持市场导向,切实增强提质增效措施的精准性、有效性,增收拓市“广开源”、降本增效“深挖潜”、优化配置“增活力”、创建精品“提品质”、强身健体“抗风险”。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开放合作是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逻辑,国际经济联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例如: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指数》数据统计,除我国以外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均发电装机0.4 千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4%;人均用电量1892 千瓦时,是世界平均水平的61%,能源增长空间大;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对电力需求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俄罗斯、东欧等国家正在推行老化设备升级换代,这些地方都存在着大量投资、并购机会。作为央企要服务于国家战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加快国际化经营发展,把国际业务打造成为企业经营新的增长点。

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有企业要勇挑重担、敢打头阵,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现代产业链的“链长”。近年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取得重要进展,涌现出天问一号、深海一号、华龙一号、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等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但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比较缺乏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作为央企要强化科技创新国家队作用,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落实各项创新支持政策,完善“军令状”制度和“揭榜挂帅”等机制,系统推进科技创新激励保障机制建设,同时,加大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为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提供人才支撑。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作为央企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抓好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把准关键环节,持续发力攻坚。明确党委(党组)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正确处理党委(党组)和董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的关系,坚持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工作部署,扎实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深化世界一流企业创建示范行动,组织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充分释放创一流动力活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品牌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也是展示企业形象的名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创立和发展“中国品牌”,强调“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始终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奋力拼搏、勇挑重担,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建立了卓越功勋,同时也孕育锻造了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一系列国有企业先进精神。作为央企要赓续红色基因,注重文化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品牌形象,持续打造和扩大品牌影响力,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强劲动力。

猜你喜欢

一流世界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关注一流学科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