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文学剧本的“构思”

2022-11-07蒋亚敏

剧影月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题旨构思戏剧

■蒋亚敏

随着戏剧事业的繁荣发展,从事戏剧文学创作的青年人也越来越多。戏剧文学剧本创作既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心灵煎熬过程。不管是任务性质的创作,还是自我灵感生发的创作,其首先面对的就是剧本的“构思”问题。所谓“构思”,即是思考剧本的题旨、人物、结构、细节等,思考如何构筑一部较为完整的舞台叙事画面。

文学剧本的创作,即是一种“创造活动”,也可以说是一种充满着痛苦与欢乐精神生产活动。心灵的畅想是自由的,也是不受约束的,而创造的过程和创作的人物形象却是要遵循一定的创作规律。文学剧本创作中的心灵自由,指的是剧作者可以不受物理事实的羁绊,超越现实的自然状态与规模。而生活逻辑,就是生活的内在规律,自然的发展趋势。文学剧本创作的想象,正是越过上述界限,通向生活的内在规律,同时,也要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律进行构思与提炼。

一、题旨的构思

文学剧本的题旨,也就是文学作品中所要揭示或包含的主题思想。我国历代文学家都重视作品的主题,重视创作过程中主题思想的提炼。提炼的过程就是构思的过程。古代文论家们认为,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像“统帅”一样重要,更是一部作品中的灵魂。剧作者应当以“立意为宗”,把“立意”作为创作的根本,哪怕是自然景物,“寓意则灵”。如果是写悲剧,所有的“风花雪夜”都要带有悲剧情感色彩;如果是写喜剧,所有的“灯火阑珊”都应该是欢腾喜悦的。正因为如此,剧作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只要主题确立了,就可以展开了、深化了。在创作的艺术规律中,所谓“立主脑”,就是立“主题思想”。而“立意”、“立主脑”,是剧作者在创作前,首先要进行艺术构思的心理活动过程。比如写一个抗疫题材,既可以写歌颂的,反映广大医护工作者的奉献精神;也可以写批判的,揭露官僚主义或形式主义的不作为现象。然而,不同的写法选择,也是“立意”不同的表现方式。这个构思过程是艰难的、痛苦的,同时也是必须要选择的。一旦题旨的“立意”确定了,整个创作思路和创作手法,都必须要服从题旨的方向发展。

一般来说,戏剧文学作品是有题旨的。剧作者进行剧本创作,总有对生活的认识、判断和评价,总有理想和追求。作品的题旨,是剧作者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生活,并反复思量和开掘的结果,是激发剧作者的创作热情,引起创作冲动的主要因素,这常常是剧作者对生活的独特发现。老文化部部长王蒙说得好,“作家创作时,需要翻来覆去地想,到底在你要写的题材上,你有什么话,有些什么意见,有些什么忠告或者警告,感叹或者疑惑需要告诉读者或者观众。是不是真的肺腑之言,是不是真的对人有益,是不是像有什么事需要告诉自己的亲人那样迫不及待,这就是通常称作主题思想的东西。”剧作者在构思和创作过程中,没有深思熟虑,没有对生活的认真思考,就难以形成题旨,就会影响作品的思想意义。剧作者常常要面对错综复杂的生活长期咀嚼,才能提炼出自己的一点理解,一种思想、一份诗意、一星哲理。正是这一点,构思好一部作品的题旨,便是架构好一部作品的灵魂。

二、人物的构思

“文学是人学”,这句出自高尔基的名言,如今已经像常识一样为众人所接受。文学的根本任务是写人,这也是被大家所公认的真理。文学作品,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总是要写人的,因为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和主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人,文学艺术也就无法存在了。正是从这个意义我们可以断言,剧作家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对剧中人物架构的构思上。

写人物,就是要写人物的悲欢、人物的命运,这是戏剧创作唯一的道路。构思剧中的人物,要从某一个具体人物或者某些具体人物出发,来展开一部作品的戏剧故事。对剧中人物的悲欢、人物的命运的构思与提炼,可以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归纳出一些基本的要点。比如:一是剧作者要了解这个人物的意义;二是剧作者要受到这个人物的感动;三是这个人物的意义与的感动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这三点肯定了,那么这个人物或者这些人物要放到戏剧情境中去。

当剧作者将某一个人物确立为剧中主人公后,接下来剧作者就要为这个人物的命运作一番反反复复的构思与提炼。剧作者要在脑子里面描绘出这个主人公的命运曲线,确定这条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社会背景和生活环境、矛盾原因和冲突幅度等等。当剧作者已基本构思好剧情的发展趋势,那么剧中的人物才会变得真实可信。构思人物形象,就像是十月怀胎一样,只有在剧作者的脑子里形成了、成熟了、历历在目了,才能一朝分娩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

剧中不仅是主人公,所有的人物形象,都有悲欢、都有命运。人物的不同命运,总是和人物的不同性格紧密相连。在命运的曲线上,人物性格就像是一个光点或色块,醒目地、不间断地跳跃着、延展着。

在构思人物形象时,一是要注重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增强人物性格的新鲜感和独特感;二是要努力揭示人物复杂的、多侧面的思想感情,以增强人物的立体感;三是要观察原型,提炼原型,在观察中提炼,为提炼而观察;四是要忠实事物本来面貌,避免人为地在人物身上拔高或神化;五是要在推进情节向纵深发展的时候,尊重人物性格的合理性发展。

三、结构的构思

剧作者在构思好一部剧的题旨和故事情节之后,铺开稿纸,或是打开电脑,准备下笔或敲击键盘之前,需要构思的便是整部剧的结构问题。

戏剧结构是人物行动的戏剧性组织。其中包括人物设置、人物相互间的关系、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行动、中心事件、矛盾的起因、发展、变化,直至矛盾的解决。要做到人物的行动、情节的安排与剧作者的题旨立意和谐统一,结构的完整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大戏剧家李渔主张“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意思是说,动笔之前进行充分酝酿,一旦构思成熟了,写起来也就快了。古人作诗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体会,这也说明要经过深思熟虑,长时间的巧妙构思,方能写出好的作品。

构思一部作品的时候,还应该多读一些经典作品,多看一些优秀的戏剧舞台作品,学习并借鉴一些成功的作品总是会对自己的构思产生影响和价值,比如:戏不新颖,不会引人入胜;戏无情节,不会感动观众;戏不惊奇,不会抓住观众;戏不合逻辑,不会说服观众。在构思戏剧结构时,应当认真思考这些结构方面的要素。

四、细节的构思

细节,即是一部作品中的生命细胞。无数个细节汇集在一台戏中,成了整个作品的神经血脉、五脏六腑的组成部分。因此,剧作者在创作前,构思每场戏的剧情细节、人物动作细节、矛盾冲突细节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一出戏里,有的细节能够描绘出具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比如《红楼梦》里的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的不同经历和境遇,起到了点题的作用;有的细节能够推进剧情矛盾的冲突和发展,比如淮剧《小镇》中的悬赏告示,则引起全镇人的心灵拷问和全镇精神文明建设的动荡风波;而有些好的细节,往往能够起到“一石三鸟”的戏剧效果,比如经典作品《雷雨》,因为周萍跟四凤的暗恋与偷情,揭开了一个大家庭30 年的秘密,在三天的时间里,导致了整个家庭的完全毁灭,也预示着一个旧世界的毁灭。

细节的构思也是一个精细的过程,在创作整部剧之前,首先应该写一个故事大纲,然后再写分场大纲。在写分场大纲的时候,就要构思细节的安排,比如按照故事情节的推进与发展,剧中的人物是怎么出场的,出场的动因是什么,矛盾的起因是什么,解决矛盾的偶然事件是什么,以及剧中的核心场景是什么,典型环境是什么,贯穿道具是什么,灯光色调是什么,服装搭配是什么,音乐的主旋律是什么,甚至于主要演员唱念做打的演技发挥点是什么,等等。

所有的构思或许都很理想,但成败的关键仍在于细节。巴尔扎克说过:“小说在细节上不是真实的话,它就毫无足取了。”契诃夫对细节描写有更为严格的看法,他批评不真实的细节描写是“虚伪”。戏剧作品在情节设置上,尽管有许多虚构的成分,但是,艺术中的生活虽来源于现实生活,却一定要高于现实生活。生活中的真实与艺术中的真实必须相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塑造好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所谓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就是让观众一定要相信,戏剧作品中所反映出的人和事是真实可信的,不管是现实的还是浪漫的,不管是现代的还是古代的,不管是人间的还是神话的,都会让他们感受到身临其间,与剧中的人物同欢同喜同悲同乐,与剧中所发生的事件息息相关。

猜你喜欢

题旨构思戏剧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优化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摘抄”在作文教学中的妙用
博物馆书画展览设计研究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