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水画中的地域自然因素表现浅析

2022-11-06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王丹丹天津大学工笔重彩研究所副教授曹铁娃

国画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山石山体笔墨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王丹丹 天津大学工笔重彩研究所副教授/ 曹铁娃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曹铁铮

一、源于地域自然环境的山水画题材

我国传统山水画起源于人们对真山真水的崇拜,山水画的题材来源于画家生活和经历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于山体、水系、季节变化题材的表现,不同画家的表达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

多山的地理环境下,山水画题材中对于山体景观的描绘较多。范宽出生于陕西华原,曾在终南山、太华山等山中隐居多年,其作品题材来源于生长环境中多山的地理空间。四壁陡立、顶部平坦的山体视觉特征,棱角分明、石质粗糙的面貌,是范宽《溪山行旅图》的山体与山顶景观的来源。太行山呈现高山深谷、大起大落的空间景观,是由于古老地块的断裂抬升和山体常年受流水侵蚀之故。荆浩久居太行山中,大山大水的作品源于对北方山川壮美的长期观察与感知。

南方江浙一带水系发达,山水画中侧重对水的表现,围绕洞庭湖和湘江水系资源的作品在山水画题材中占很大比例,并形成典型的地域文化意象。潇湘是典型的南方丘陵地貌,江流交汇、湖面开阔是其重要特征。董源《潇湘图》水面占据整幅画面的一半,以水造势,构成整个画面舒展开阔的空间关系,对山石起伏则以墨点的疏密浓淡表现。横平取势、阔水远山的表达也成为潇湘山水的风格样式和符号语言,米友仁《潇湘奇观图》简约的山树景致,与大片烟云构成黑白分明、疏密有致的对比,成为象征性的绘画符号,承载着地域文化情感。

季节变化在山水画题材中占有很大比例。最能表现季节变化的山水画题材是树木,秋冬北方植被多不见树叶只见枝干,是荒寒冷寂的意境,南方山水画家笔下的秋景树木则依旧郁郁葱葱。地域植被的季节差异,源于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生长的树木多为落叶阔叶林,江南地区植被是常绿阔叶林。不同地域的季节表现也有差异,以雪景山水为例,范宽《雪景寒林图》主体为群峰雪霁,雪景与寒林组合,足见北方冬日干燥与寒风凛冽。夏圭《雪堂客话图》画江南寒江雪景,山村房舍被白雪覆盖,但近处树木仍树叶茂密,是冬日飘雪中的生机。

从地域角度看山水画题材的表现,基于地形地貌、山水资源、气候植被等因素构成了一种绘画传统,是地域自然因素和艺术取向的同一性。而对于同种题材的不同表现也是源于真实的地域自然环境空间的影响。

二、地域自然环境对山水画笔墨的影响

笔墨是山水画的基本语言,画家在观察、感悟自然基础上积累和创造了丰富的笔墨表现技法。山水画的笔墨语言,是画家对各自熟悉的自然景物形象的概括和提炼,以皴法语言表现不同山体特征,以用墨体现不同气候条件,可见山水画以笔墨塑造的景物形象,是以地域自然为依据的。

皴法源于地域自然环境的山石形态结构,皴法的变化也始终保持着与自然物象的联系,如“卷云皴”表现遭到侵蚀的杂乱的片岩,“牛毛皴”表现浑圆的剥落的火成岩,“披麻皴”表现由于冰川作用或常年侵蚀形成的山坡。不同地域的山石特征,对应不同的皴法表现。

关陕一带的黄土高原,黄土堆积且质地疏松,短时暴雨冲刷后,留下参差、凹凸不平的痕迹,是范宽《溪山行旅图》中“雨点皴”的自然依据。李唐南渡前所作《万壑松风图》,用小斧劈皴表现棱角分明的坚硬岩石,对山石肌理的细致刻画是基于干燥通透的自然气候。董源《潇湘图》以松弛而有游动轨迹的“披麻皴”,表现土石肥厚、山形起伏的松软质感。米芾迁居江苏镇江后,受地域自然启发创造“米点皴”,墨点浓淡相间,表现山体在水雾中迷蒙的景象,米友仁《潇湘奇观图》用紧密排列的横向点状笔触,点染出润泽的江南山水。从山水画中的皴法,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地域山石形态及自然空间的特征。

地域温湿度的气候差异直接影响山水画笔墨风格,主要体现在用墨变化。表现空气干燥的地域自然物象时,墨线清晰且为浓墨干墨。北方山水画家多骨法用笔,如范宽《溪山行旅图》树木以勾线描绘,山石的纹理清晰,碎石棱角分明。空气湿润的地区,远山隐于烟云之中,表现其中山水物象多用湿墨淡墨。梁楷在浙江钱塘所绘《柳溪卧笛图》注重水墨的渗化,远山清淡,充分体现了此地山水湿润的特征。李唐《清溪渔隐图》突出江南云雾弥漫,大面积的淡墨与留白给人以愉快轻盈之感。

同时气候湿润的地区,由于纸或绢上的水分较多,客观限制了画面中不能使用细笔皴擦、层层积墨的方法,宜用快速自由的笔墨晕染。空气干燥的地区,水墨到纸上会快速蒸发,适宜用细笔皴法和积墨法。笔墨源于画家的内心感悟,也源于对自然的深刻认识和体会,不同的地域自然在山水画中有不同的笔墨呈现。

三、地域自然环境对山水空间及元素的影响

山水规模阔大,山水画空间结构和山水元素,都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内在逻辑进行布局。山水画整体的空间表现与山石、树木、云水等元素的刻画,其形成与发展都直接受地域自然环境影响。

山水画中的空间表现,有山和水两个维度,山体的高度、水面的阔度分别确定画面纵向空间和横向空间。关陕一带高山深谷地貌的空间表现为高远,如陕西范宽《雪景寒林图》和山东李成的《晴峦萧寺图》用立轴、大画幅的竖向全景构图,充分表现秦陇地带山体高大雄壮的景象和崇高壮丽的美感。江浙一带高山阔水的空间表现为深远,如王蒙《夏山隐居图》和戴进《春山积翠图》以深远法营造江南景致,群峰林立而水面宽阔迂回,山水并重的画面格局纵深感加强,更觉意境深远。江浙、湖湘一带平原丘陵的空间表现为平远,如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取势平缓开阔的江流和延绵的远山,平远法表现大比例的水面,形成整个画面舒展的空间关系,更充分地展现出江南地理面貌的开阔感。

山水画中的元素刻画同样以自然为依据。山石画法依据地域自然地貌和岩石形质特征而形成,地域自然因素不同,山石画法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刻画的山石形态,石质浑厚,表面粗糙,是坚硬的石灰岩在物理侵蚀作用下产生细碎裂痕的表现,夏圭的《溪山清远图》中巨大而光滑的石屏呈现,是浙江天目山一带巨石屏障样貌的实景映照。

山水画中的树木描绘受自然气候影响。干燥寒冷气候下的树木刻画细致,李成的《读碑窠石图》和郭熙的《早春图》均刻画枯木,体现其苍劲挺拔,形成蟹爪树的典型图式,这是北方常见的古槐树的真实写照。气候湿润的环境中,植被繁茂,画家表现树时直接用湿笔点缀成林,如燕文贵《秋山萧寺图》所描绘,基于浙江湖州自然景观,秋山萧寺中,树木依旧郁郁葱葱。

山水画中的云水随景而生,体现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差异,还反映出自然气象的变化。郭熙《早春图》以水墨渲染和渴笔干擦法结合画云,从山石底部逐渐虚入,表现出北方气候的干涩。高克恭《春山晴雨图》云的勾线柔淡苍润,显得清新温润。北方山水画中的水多是山中泉瀑,范宽《溪山行旅图》和李成《晴峦萧寺图》以留白法画瀑布,山体与飞瀑的黑白对比,衬出瀑水的迅猛和山坳的深幽。江南则多宽阔水面,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以淡墨大面积烘染,表现水面开阔、云水迷茫的景致,江南地理环境和气候使画家更侧重山水润泽的营造。

四、结语

地域自然因素在山水画题材、笔墨、空间元素中均有体现。山水画的题材来源于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的画家对于同样题材的表达也体现出地域差异,笔墨是画家们对地域自然景象的能动反映,山水画整体的空间表现与山石、树木、云水等元素的刻画,其形成与发展都直接受地域自然因素影响。山水画家面向自然,概括性地提取自然物象,布局画面节奏,很大程度是地域自然环境的反映。当代新山水新画卷的创作实践,可从中汲取观察提取和构思营造的灵感,以笔墨抒写天地自然与内心情感的丰富面貌。

猜你喜欢

山石山体笔墨
山行
对山体滑坡的成因分析与治理
山行
黄山石潭现唯美壮观云海
道宣解石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