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描与现代中国画人物画的变化

2022-11-06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汪荣强

国画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人物画素描中国画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汪荣强

从现代中国画人物画发展的脉络看,由于西方素描观察与表现方法的引入,学习现代中国画人物画,现代人物写生成为画家练就高超的人物造型能力的有效途径,由此而引发了中国画人物画造型与创作实践的改变,也逐渐形成了现代中国画人物画造型语言的基调和创作的基本样式。20世纪30年代,徐悲鸿按西方造型艺术的标准提出了画人物画的新七法:“一、位置得宜。二、比例正确。三、黑白分明。四、动作天然。五、轻重和谐。六、性格毕现。七、传神阿堵。”的确,按此法要求训练人物造型能力,学习中国画人物画变得有法可依,且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可以见到成效。在整个时代潮流的助推下,西方素描教学法在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中逐步得到普及。时至今日,就学习中国画人物画而言,一般都是从研习素描开始,随着习画者人物造型能力的提高而逐渐步入画中国画人物画这一行当。虽然20世纪60年代,关于学习素描造型与传统造型方法的优劣问题有一些争论,但素描在学习现代中国画人物画中所起的作用及重要性已得到当时学界普遍认可。在今天的高等美术院校,素描已成为现代中国画人物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学习现代中国画人物画的主要途径。在这种大的背景下,现代中国画人物画在其自然发展的过程中,虽然画家还秉承传统中国画人物画的笔墨理趣,但现代中国画人物画的学习方法、构成形式及造型审美与传统中国画人物画相较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传统人物画的学习,一般以师徒相授、转益多师为主要途径,在经验实践中由浅入深学习各种技法,日积月累,融众家之法为己用,逐渐形成自己的面貌;各自又根据对前人技法不同的理解加以拓展提升,渐次形成特征更加鲜明的个人及一个地域的风格流派。传统人物画(至少到明代以前)创作还缺少对人写生(现代一般意义的写生方法)的环节,表现人物形象多程式化、类型化、脸谱化,加之学习是以师承关系进行的,因而传统人物画绘画史上有许多代表性风格。例如古代画史就有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记载,形象地描述吴道子和曹仲达表现人物衣服的绘画风格。传统人物画的学习有时也要根据习画者个人理解与想象才能达到某种高度。如今我们阅读画论中关于古代人物画大师作品的描述,与观看传世的实物差距很大,有些也只能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画论中多谈画家作品的艺术品格和画家个人高超的技术水准,论及学习方法较少。例如张彦远论吴道子用笔:“国朝吴道玄,古今独步,前不见顾陆,后不见来者,授笔法于张旭,此又知书画用笔同矣。张既号书颠,吴宜为画圣,神假天造,英灵不穷。众皆密于盻际,我则离披其点画;众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弯弧挺刃,植柱构梁,不假界笔直尺。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当有口诀,人莫得知……”虽然从绘画的形质判断有法可依,但这也只是具体技法,而体悟某家某派的宏伟风格,真正实施起来相当困难。就像我们所说的宋画,实际上,宋画作为一个概念只存在我们的想象中,具体学习起来便觉得虚无缥缈,无据可循,这也正是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一大难点,却也是一大特点。将个人实践积累的经验,形成类似创作谈的文字,后来者再以前人之论加入自己的主观诠释形成更深奥的理论条款,这便是中国古代画论的主要内容。例如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形”“神”问题,要用语言表述起来相当困难,只有将不同的作品放在一起才可“意会”其中的妙理所在。还有一些是描述画人像具体方法的,如蒋骥《传神秘要》之“起手诀”中就这样表述具体技法:“传神起手先打眶格,初学用笔,须极轻淡。次学用目力,以极准为度。学用目力,即画鼻与鼻准及定两眼角等处也。两点不可高低,两空地须极匀,逐一画上,由鼻准画至两鬓发际,全在目力有准。”我想这种画人像的方法,今天很少有人寻其画理。这些论述只是当时人物画家的一种个人经验之谈,或许是当时人们所用“写生人像”的具体方法,但此法与现在人物画家造型方法相较,无论是观察方法还是表现方法都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可想而知,古代学习人物画是有一定难度的。而自从西方素描教学引入,采用西画教学的方法,使得一般人通过学校里一套科学方法的训练,在短期内就能画出人物画作品,使原有学习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现代中国画人物画大家,无不是用西方的学习模式,通过写生、创作,再写生、再创造最终成就了自己的艺术。而他们的入道法门,毫无例外是通过素描训练打下人物造型的坚实写实基础的,即使未入美术学校,也大都是通过素描训练步入中国画人物画创作艺术殿堂的。因此,现代中国画人物画学习方法与传统人物画师徒相授的学习方法相较,我们现在学习中国画人物画变得相对简单了。按照一定的学习路径,通过学习素描,可以对人写生,训练人物造型,再借助透视学原理训练构图,如此一路下来,学习中国画人物画不再是异常困难的事情;同时也为造就中国画人物画家提供了可以预见的最大可能性。这也是传统人物画的学习方法与现代中国画人物画学习方法的根本区别。

西方古典绘画的创作与习作是有区别的。对人物、动物、风景等自然物象的写生,称之为“习作”,把习作得来的画稿经过画家根据对主题的认识加以合理的安排,最终形成构图、绘制成作品,称为创作。西方画家借助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及视觉心理学等科学,按素描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逐渐形成西方古典人物画构成方法。而中国传统人物画的构成形式,在古代画论中鲜有系统理论,谓之为“经营位置”“置陈布势”,有时传统中国画的构成与造型可以视为一体。中国画以笔墨形成形质的格局,有时构图理论中包含造型原理,造型原理中又有构成法则,难以分得清楚。两宋以后,构图、造型、题款、押印混融一体,与西方人物画相较,中国传统人物画的构图空间处理相对自由得多,是不符合科学的视觉方法的,图式特征多为长卷或立轴形式。人物画上的人物形象和什物道具具体可感,而环境背景虚幻简约,因而,中国传统人物画构成原理与造型理法有时可以混为一体,其理法依据,大都分散于各种具体技法的论述之中。自从素描作为现代中国画人物画造型训练逐渐被画界认可以后,中国画人物画的构成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代中国画人物画家借助科学的造型方法,可以像西方绘画一样,既能以素描写生方法把人物肖像画得入木三分、与真人逼似,也能用素描的构成原理,用透视的方法绘制巨幅的真实场景,表现各类题材情节,绘制人物众多、场面宏阔的主题性创作。现代中国画人物画的创作原则与传统人物画创作方法已经不是同一个层面的问题,就像黄胄先生所说:“谈到中国画的笔墨、技法,诸如用线、用笔、用墨、用色等,我有这样的体会: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不认真深入生活是绝不会有出息的。”的确,现实生活是现代中国画创作表现的主要内容。因而,现代中国画人物画创作构成形式,不是像传统人物画那样立轴手卷的简单构成形式,大部分借鉴西画的原理,采用科学的视觉方法,还原了生活的本来面目,由传统人物画的意象构成空间转化成真实可感的现实空间。我们从近现代代表性人物画作品可以得到印证,如早期徐悲鸿的《愚公移山》、蒋兆和的《流民图》,虽然图式是长卷,但其内在的构成已是采用素描造型方法,使得画面的构成与主题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时代的需要,中国画人物画采用中西融合的方法,特别是“浙派”的兴起,使得中国画人物画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现代中国画人物画与传统人物画相较,笔墨语言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构成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黄胄的《洪荒风雪》、方增先的《说红书》、李震坚的《井冈山斗争》等,无论是尺幅还是构成形式都与传统人物画不可相提并论。因而,现代中国画人物画可视为在素描引导下而产生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的绘画类别。由于西方素描的观察和表现方法引入,现代中国画人物画构成形式由原来传统人物画的简单程式逐渐变得丰富多样,无论是画面的人物组合还是画面的空间设计都是如此。这或许是现代中国画人物画较之传统人物画最明显的变化。

中国传统人物画发展到明清之际已呈式微态势。及近现代,传统人物画更形成一种僵化的模式,人物画家寥若晨星,只有晚清的任伯年借用西方的写生基础,使传统人物画有了一些试探性的进步。随着西方素描的引入,中国画人物画家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使原有的“意象”造型方法逐渐向写实的道路上转变,中国画人物画的发展才有大跨度的进步。不可否认,中国传统人物画“意象”造型原理,是中国画特有的描写物象的方法,虽历代画家对“意象”概念论述可谓详尽,但就人物画的造型语言理论,很难自成系统。“意象”理论都散见于古代画家具体技法实践的随笔之中。正如刘国辉先生所说:“历史的缺陷是明显的,我们有明确而高明的‘意象’造型观,然后没有创造这高明‘意象’的艺术规律的把握和技术上的保证(没有自己系统的、严谨的造型学科,解剖学、透视学等),这样必然造成形象贫乏、概念化,致使‘形走神失’。”其实早在20世纪初,西洋的学子回国后,就感受到了传统中国人物画造型的薄弱,徐悲鸿在《人物画之改良》一文中指出:“夫写人不准的法度,指少一节,臂腿如直角,身不能转使,头不能仰回侧视,手不能向画面而伸。无论童子,一笑就老,无论少艾,攒眉即丑,半面不可见眼角尖,跳舞强藏美人足,此上不改正,不求进,尚成何学。”上述描述传统中国画人物画的造型缺陷,是因为缺乏科学观察方法的支撑,传统中国画人物画造型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差距甚远,这也是当时学习西方绘画的画家经过严格的素描训练后对中国传统人物画造型的直观感觉,简而言之,就是传统中国画人物造型不科学。随着素描的引入和在中国美术学科的广泛推广,中国画人物画的造型语言较之传统人物画大有改观。从20世纪初到现在,中国画人物画的发展成为最突出的画种之一。由于个人和群体诠释西方素描的方法有所不同,进而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如徐蒋体系、浙派,也出现了一些中国画人物画的大家,如徐悲鸿、蒋兆和、黄胄、周思聪、王子武、刘文西等,但是,他们的成就都应归功于对素描的训练、精通西方素描的造型功夫。学习素描,使得中国画人物画家在一种异样环境中体验造型原理,中国画人物画“意象”造型法则逐渐被科学的“写实”造型方法所取代。虽然意象造型的概念还在中国画人物画家中经常提及,但在实际中国画人物画创作中,“写实”人物造型已成为现代中国画人物画主要造型语言样式,原有的中国画人物画的造型审美习惯,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写实人物造型成为中国画人物画创作的主流,传统“意象”造型特征已退居到次要位置。

经过许多中国人物画家近一个多世纪的探索,通过中西融合的方法,引入西方素描写实绘画的技巧,在技术层面上解决了现代中国画画人物的造型与构成等诸多问题。因而,现代中国画人物画家一般都以研习素描为门径。虽然有些人物画家也提及中国传统人物画的意象造型原理,但多是按西方素描的视觉方法来评价传统理法。现如今,不管是中国画人物画的实践者还是观赏者,都把能否如实地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作为评判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把能否创作出宏阔现实场景的中国画人物画作品作为衡量创作者能力的具体体现。现代中国画人物画创作,无论工写,画家一出手便是在素描理法引导下的观察与表现,这可以视为中国传统人物与现代中国画人物画相区分的一个最直观的特征,也是中国传统人物画与现代中国画人物画审美上最明显的差异。

[1]《徐悲鸿美术文集》第169页,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第24页。

[3]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504页。

[4]黄胄,《生活 创作 技巧》,《中国画人物技法》,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版,第96页。

[5]刘国辉,《水墨人物探》,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26页。

[6]《徐悲鸿美术文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第15页。

猜你喜欢

人物画素描中国画
多彩链接(中国画)
关东风(中国画128cm×68cm 2022年)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由“象”达“意”——唐代人物画设色方式探究
武汉素描
素描
书画名人汇
跟踪导练(一)4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