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镇静在超声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2022-11-05黄桂娟伍家彬冉鑫周述芝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利多卡因丙泊酚苏醒

黄桂娟,伍家彬,冉鑫,周述芝

(1.川北医学院,四川 南充 637100;2.雅安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四川 雅安 625000)

超声胃镜检查的广泛开展为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1]。目前,超声胃镜检查多选择丙泊酚联合阿片类药物静脉镇静。但超声胃镜检查时间较长,大剂量使用丙泊酚容易导致呼吸循环抑制,且注射痛发生率较高。有研究[2-5]表明,静脉使用利多卡因可以安全有效地减轻炎症反应与围手术期内脏痛,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丙泊酚及阿片类药物消耗,并加速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本研究旨在探索静脉使用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镇静在超声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0年7月行超声胃镜检查的患者62例,年龄28~64岁,平均(53.16±8.08)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1.00~30.0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级至Ⅲ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丙泊酚+利多卡因组(L 组)与丙泊酚+生理盐水组(P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通过雅安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所有患者均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禁食8 h,禁饮2 h。建立静脉通道,鼻导管吸氧(氧流量4 L/min),监测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pO2)。L组先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0 mg/kg,然后以1.0 mg/(kg·h)持续泵注。P 组以相同方式接受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给予丙泊酚1.5 mg/kg和舒芬太尼0.1 μg/kg,直到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scale,MOAA/S)评分≤3分(MOAA/S评分标准:5 分:用正常语调呼唤姓名反应灵敏;4 分:用正常语调呼唤姓名反应迟钝;3分:大声呼喊或反复呼喊姓名才有反应;2分:对轻微的推动或振动有反应;1 分:在斜方肌部位挤压时对疼痛刺激有反应;0 分:对疼痛刺激无反应),开始胃镜进镜操作。如果MOAA/S>3 分或尝试内镜进镜失败,术中根据检查进度、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患者体动反应,每次追加丙泊酚0.5 mg/kg。检查过程中,如HR<50 次/min,静脉给予阿托品0.2~0.3 mg;收缩压低于术前80%或90 mmHg时,静脉使用间羟胺;SpO2<90%时用面罩辅助通气。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T1)、诱导后(T2)、胃镜插入时(T3)、退镜时(T4)的HR、MAP和SpO2。记录两组患者丙泊酚诱导剂量、追加剂量、总量、完全苏醒时间(检查结束至轻拍唤醒,能自报姓名或生日,无定向力障碍)、低血压(收缩压低于术前80%或90 mmHg)、心动过缓(HR<50 次/min)、低氧血症(SpO2<90%,时间>10 s)、恶心呕吐、丙泊酚注射痛、呛咳、术后咽喉部疼痛和腹痛等并发症发生率及内镜医师满意度(A=非常满意;B=满意;C=不满意;D=非常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生命体征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T2、T3和T4时点的HR 较T1时点减慢,MAP 较T1时点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各时点HR、MAP 和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生命体征变化比较 (±s)Table 2 Comparison of vital signs changes at various times poi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表2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生命体征变化比较 (±s)Table 2 Comparison of vital signs changes at various times poi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注:†与T1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HR/(次/min)L组(n=31)P组(n=31)t值P值MAP/mmHg L组(n=31)P组(n=31)t值P值SpO2/%L组(n=31)P组(n=31)t值P值T1 T2 T3 T4 75.42±8.56 75.04±9.02 0.71 0.889 70.52±7.64†67.57±6.53†0.44 0.197 72.90±10.23†74.14±10.63†0.38 0.703 73.30±8.48†69.04±9.33†0.80 0.085 96.28±11.95 95.28±11.83 0.27 0.787 85.90±9.91†82.14±10.40†1.19 0.237 79.47±10.78†76.52±12.30†0.82 0.413 86.90±11.04†86.14±8.99†0.24 0.808 98.00±1.34 96.90±2.11 2.00 0.053 98.38±1.07 97.85±1.49 0.11 0.199 98.42±1.20 97.66±1.68 1.68 0.100 97.52±1.74 96.57±2.31 1.50 0.140

2.2 两组患者丙泊酚用量及苏醒时间比较

L 组和P 组丙泊酚诱导剂量、追加剂量、总量及平均用量分别为(100.08±14.69)和(118.07±27.35)mg、(73.54±36.34)和(127.52±92.24)mg、(166.04±27.17) 和(244.30±95.05) mg、(5.86±2.67)和(7.44±1.80)mg/(kg·h),L 组明显少于P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完全苏醒时间明显短于P组[(3.24±1.04)和(4.76±0.99)min],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丙泊酚用量及完全苏醒时间比较 (±s)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dosage of propofol and complete recovery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表3 两组患者丙泊酚用量及完全苏醒时间比较 (±s)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dosage of propofol and complete recovery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

组别L组(n=31)P组(n=31)t值P值丙泊酚诱导剂量/mg 100.08±14.69 118.07±27.35 2.54 0.016丙泊酚追加剂量/mg 73.54±36.34 127.52±92.24 2.49 0.019丙泊酚总量/mg 166.04±27.17 244.30±95.05 3.62 0.001平均丙泊酚用量/[mg/(kg·h)]5.86±2.67 7.44±1.80 2.24 0.030完全苏醒时间/min 3.24±1.04 4.76±0.99 4.84 0.000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L组低血压、低氧血症、丙泊酚注射痛和呛咳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 组(P<0.05)。其中,L 组2 例发生低血压,P 组8 例发生低血压,均使用间羟胺后改善;L 组1 例发生低氧血症,使用托下颌后改善,P组8例发生低氧血症,均在托下颌无效后使用面罩辅助通气改善;L 组4 例发生呛咳,P 组12 例发生呛咳,均通过追加丙泊酚加深镇静。两组患者心动过缓、咽喉部疼痛和腹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恶心呕吐发生。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Table 4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2.4 两组内镜医师满意度比较

L 组内镜医师满意度明显较P 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内镜医师满意度比较 例(%)Table 5 Comparison of endoscopist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3 讨论

利多卡因通过作用于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来减少炎性细胞因子释放,防止痛觉过敏和中枢敏感化,进而减少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的使用[6]。丙泊酚因起效迅速和恢复快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无痛内镜检查中,但其呼吸与循环抑制以及注射痛等发生率也相对较高。FORSTER等[7]研究表明,静脉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镇静用于无痛胃肠镜中,可增加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从而改善通气,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有研究[8-10]表明,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的剂量为1.0~2.5 mg/kg,丙泊酚用量随利多卡因剂量增加而减少,两者存在剂量-效应关系,静脉使用利多卡因用于术后镇痛时,应注意利多卡因的不良反应及其最佳使用剂量。本研究选择静脉推注利多卡因,诱导剂量为1.0 mg/kg,维持剂量为1.0 mg/(kg·h),结果发现:在超声胃镜检查中静脉推注利多卡因,可有效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本研究使用的1.0 mg/kg利多卡因与LIU等[11]使用的1.5 mg/kg利多卡因研究结果相似,表明:1.0 mg/kg利多卡因用于无痛内镜检查,不仅有效,而且更加安全。

另外,本研究还发现,诱导后两组患者血压都降低,分析原因为:利多卡因的扩血管作用抵消了丙泊酚用量减少带来的循环稳定;也可能与无痛超声胃镜检查患者禁食禁饮时间较长以及门诊患者术前补液不充分有关。静脉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麻醉,可降低术中低血压、低氧血症、丙泊酚注射痛与呛咳发生率,患者苏醒快,内镜医师满意度高,这与文献[11-16]报道一致。

丙泊酚在静脉使用时所产生的注射痛,是主要的不良反应之一,注射痛的产生,可能与血管的粗细程度有关,血管较细者疼痛发生率相对较高[17]。JALOTA等[18]对177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系统回顾,结果表明:使用直径较大的手部静脉,可有效减轻丙泊酚产生的注射痛。SCOTT等[19]指出,注射速度也是引起丙泊酚注射痛的因素之一,慢速注射比快速注射会引起更多的疼痛。本研究表明:静脉使用利多卡因进行预处理,可有效减轻丙泊酚所引起的注射痛,这一结果与EUASOBHON等[20]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本研究定义MOAA/S ≤3 分为镇静目标,与文献[11,16]定义的镇静目标MOAA/S ≤1 分或2 分有差异。由此可见,使用MOAA/S来判断患者的镇静深度过于主观。如果将脑电双频指数作为监测麻醉镇静深度的客观指标,可能更加具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静脉推注利多卡因可有效减少超声胃镜检查中丙泊酚用量,缩短苏醒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内镜医师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利多卡因丙泊酚苏醒
丙泊酚减低EZH2对miR-34a抑制效应与肠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变化的研究
利多卡因通过miR-146b-5p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植物人也能苏醒
利多卡因在围术期的研究进展及机制
利多卡因抑制ERK信号通路激活降低甲状腺癌细胞TPC-1的增殖能力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绿野仙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