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 421例儿童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结果分析

2022-11-05蔡建兴李岩李德法朱敏李秀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17期
关键词:干酪特异性阳性率

蔡建兴李岩李德法朱敏李秀娟

近年来,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1]。常见的过敏反应有2 种类型:一是速发型过敏反应,通过IgE 介导;二是迟发型过敏反应,由IgG 介导。食物不耐受主要是由IgG 介导的免疫反应。食物不耐受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2]认为食物进入机体后,当机体缺乏相应酶时,食物未能被完全消化,在肠道内会被识别为外来物质,促使肥大细胞活化,胃肠功能及动力发生改变,引起免疫反应。食物不耐受的影响因素有:地域、饮食习惯、性别和年龄等。因此,了解本地区儿童食物不耐受情况及其与发生疾病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分析2021 年9 月—2022 年5 月1 421 例来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就诊儿童血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 抗体水平,探究本地区儿童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 抗体情况及与年龄段、性别等因素的关系,希望给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回顾性分析2021 年9 月—2022 年5 月1 421 例来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儿童,检测的21 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 抗体。A 组合:鳕鱼、鸡蛋、牛奶、牛肉、对虾、大豆、小麦;B 组合:大蒜、肉桂、洋葱、红辣椒、酵母、白软干酪、芝麻;C 组合:龙虾、三文鱼、沙丁鱼、带鱼、草鱼、扇贝、蛤蜊。1 421 例参与A 组合检测,其中有611 例参与A、B、C 组合检测。年龄4 月~14 岁,其中男童790 例,女童631 例,男女比例1.26 ∶1。按年龄分组:婴儿期:4 月~1 岁,幼儿期:>1 ~3 岁,学龄前期:>3 ~6 岁,学龄期:>6 ~14 岁。选取3 种常见疾病组:荨麻疹125 例,特异性皮炎349 例,湿疹222 例。

1.2 仪器与试剂

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 抗体检测试剂盒(北京斯德润),XD236 自动蛋白印迹仪(上海迅达)。

1.3 方法

操作步骤严格按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1)在抗原膜条的孵育槽内加1.5 mL 样本(样本与稀释液稀释比例为1 ∶100),室温轻摇孵育30 min;(2)加清洗缓冲液到槽内,室温轻摇孵育5 min,洗涤2次;(3)加稀释后的酶结合物(碱性磷酸酶标记羊抗人IgG)到槽内,室温轻摇孵育30 min,洗涤2 次;(4)加入酶偶联的底物,待发生显色反应后,在反应区观察显色效果;(5)测定反应产物的吸光光度值,用扫描仪读取数据,根据吸光度值计算IgG 抗体浓度。将结果判读为阴性和阳性:<50 U/mL 为阴性(-),≥50 U/mL 为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数据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儿童21 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 抗体阳性率情况

本研究1 421 例儿童中,有1 395 例IgG 抗体阳性,阳性率为98.2%。从高到低依次为:牛奶 [95.8%(1 362/1 421)]、白软干酪 [86.7%(530/611)]、鸡蛋 [79.7%(1 133/1 421)]、大豆[72.8%(1 035/1 421)]、大蒜 [70.0%(428/611)]、肉桂 [69.6%(425/611)]、小麦[69.1%(982/1 421)]、洋葱 [55.6%(340/611)]、鳕鱼 [47.9%(681/1 421)]、牛肉 [46.2%(657/1 421)]、红辣椒 [37.2%(227/611)]、蛤蜊 [32.1%(196/611)]、龙虾 [29.8%(182/611)]、对虾 [25.3%(360/1 421)]、沙丁鱼 [24.4%(149/611)]、带鱼 [21.9%(134/611)]、草鱼 [19.1%(117/611)]、三文鱼 [16.9%(103/611)]、酵母 [4.1%(25/611)]、芝麻 [3.6%(22/611)]、扇贝 [3.6%(22/611)],见图1。

图1 儿童21 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 抗体阳性率情况

2.2 不同年龄段儿童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 抗体阳性率分析

分析不同年龄段阳性率发现,在4个年龄段之间洋葱和扇贝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的食物是牛肉;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食物是肉桂、红辣椒、酵母、芝麻、三文鱼、沙丁鱼和带鱼;幼儿期阳性率较高的食物是白软干酪和龙虾;学龄前期阳性率较高的食物是鳕鱼、鸡蛋、牛奶、大豆、小麦、大蒜和草鱼。牛奶、白软干酪和大豆是婴儿期阳性率较高前3 种;牛奶、鸡蛋和小麦是幼儿期阳性率较高前3 种;鸡蛋、牛奶和大蒜是学龄前期阳性率较高前3 种;鸡蛋、牛奶和白软干酪是学龄期阳性率较高前3 种,表1、表2 和表3。

表1 A 组合不同年龄段儿童食物不耐受阳性率比较 [例(%)]

表2 B 组合不同年龄段儿童食物不耐受阳性率比较 [例(%)]

表3 C 组合不同年龄段儿童食物不耐受阳性率比较 [例(%)]

2.3 不同性别间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 抗体阳性率比较

从总体阳性率看,女童阳性率为98.7%(623/631),男童阳性率为98.5%(778/790),女童略高于男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05)。单独分析男童、女童间每一种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男童沙丁鱼阳性率 [28.0%(94/336)]略高于女童阳性率 [20.0%(55/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P<0.05)。其余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图2 不同性别间儿童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 抗体阳性率情况

2.4 3 种常见疾病组儿童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 抗体阳性率分析

分析3 种常见疾病组间阳性率有无差异,发现鳕鱼、鸡蛋、牛肉、对虾、大豆、小麦、大蒜和白软干酪在3 种常见疾病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在3 种常见疾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荨麻疹组阳性率较高前3位是牛奶、鸡蛋和小麦,特异性皮炎组阳性率较高前3位是牛奶、鸡蛋和白软干酪,湿疹组阳性率较高前3位是牛奶、白软干酪和肉桂,见图3。

图3 3 种常见疾病组儿童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 抗体阳性率情况

3 讨论

食物不耐受是由IgG 介导的免疫反应,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食物种类繁多,食物不耐受与很多因素有关[3]。IgG与抗体结合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在体内的免疫复合物会引起炎性浸润以及局部的红肿,发生IgG 介导的免疫反应[2]。IgG 抗体的效应活性在多个水平上受到调节,包括IgG亚类、Fc 聚糖的修饰以及Ⅰ型和II 型Fcγ 受体(Fc segment receptor,FcγR)在效应细胞上的分布[4]。FcγR 受体主要表达于免疫细胞膜上,分为FcγRI、FcγR Ⅱ和FcγR Ⅲ3 类,参与激活或关闭效应细胞IgG 受体有FcrR Ⅰ、FcrR Ⅱ,其中FcrR Ⅱ B 可以抑制以及激活经典导路。IgG 受体RI 和低亲和力IgG 受体FcrR Ⅱ,可以影响效应细胞的激活。

有学者研究表明,儿童食物不耐受会影响机体各个系统,目前关注度较高的临床症状有:支气管哮喘、湿疹、肠炎和肺炎等,对儿童健康发育成长造成影响[5-6]。

本研究发现,1 421 例儿童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 抗体阳性率为98.2%,与国内相关报道相近[7-8],其中阳性率较高的是:牛奶(95.8%)、白软干酪(86.7%)、鸡蛋(79.7%),与国内的报道[7-8]有差异,可能和检测的食物种类不一样有关系,其他学者分析14 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 抗体检测情况,而本研究分析21 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 抗体检测情况。牛奶、白软干酪和鸡蛋的蛋白质含量高,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且可能因儿童机体发育还不够完善,易引发免疫反应,出现食物不耐受。

对不同年龄段儿童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分析发现,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 抗体阳性率在4个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卢山等[9]报道接近,提示年龄可能是影响食物不耐受的重要因素。肉桂、红辣椒、酵母、芝麻、三文鱼、沙丁鱼和带鱼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白软干酪和龙虾是幼儿期阳性率最高,鳕鱼、鸡蛋、牛奶、大豆、小麦、大蒜和草鱼阳性率为学龄前期最高。可能与随着年龄增长在日常饮食中接触到的食物种类越来越多有关系。而牛肉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可能由于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功能逐步完善,机体逐渐产生免疫耐受[10-12]。家长可以先带儿童到医院检测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 抗体等,评估儿童食物不耐受情况,再考虑婴幼儿辅食添加方案,以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如发现有食物不耐受的情况,定期随访,动态监测,有针对性地调整饮食方案。

本研究结果显示,女童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 抗体阳性率略高于男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可能不是影响食物不耐受的主要因素,与国内学者的报道[13]一致。除了男童沙丁鱼阳性率(28.0%)略高于女童阳性率(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独立分析3 种常见疾病组间IgG 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鳕鱼、鸡蛋、牛肉、对虾、大豆、小麦、大蒜和白软干酪在不同疾病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荨麻疹组阳性率较高前3 位是牛奶、鸡蛋和小麦,特异性皮炎组阳性率较高前3 位是牛奶、鸡蛋和白软干酪,湿疹组阳性率较高前3 位是牛奶、白软干酪和肉桂,与张健等[13]的报道有差异,可能和检测的食物种类不一样有关系,其他学者分析14 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 抗体检测情况,而本研究分析21 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 抗体检测情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更加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发育,注意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通过检测儿童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 抗体,可以了解儿童食物不耐受的情况,有效预防过敏性疾病发生。本地区属于东部沿海地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到水产品,儿童发生海鲜类食物不耐受的概率高于内陆地区,临床医生可依据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并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给予特异性免疫治疗或中西医治疗[14-15]。

综上所述,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 抗体检测完善了单纯性IgE 和IgG 抗体检测,可以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规避易过敏食物,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帮助临床诊治,以期为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 抗体检测后期相关标准制定提供借鉴参考。

猜你喜欢

干酪特异性阳性率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采集部位及送检模式对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的分析*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老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地衣芽孢杆菌D3.11凝乳酶对切达干酪质地特性的影响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2019年中国干酪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干酪进口逐渐实现国产替代
干酪粉用切达干酪快速成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