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产儿视网膜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探讨

2022-11-05刘冬杰宣勤董淑玥李永富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17期
关键词:胎龄早产儿视网膜

刘冬杰 宣勤 董淑玥 李永富

早产儿视网膜出血是早产儿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早产儿致盲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近年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存活率随之上升,使得早产儿视网膜出血也愈发常见[1]。虽然本病对早产儿身体健康有较大危害,但仍能通过积极规范的治疗及时纠正,从而防止出现更加严重的视损害。早发现、早治疗是科学干预的关键,由于临床在早产儿视网膜出血早期诊断筛查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缺陷,有必要进一步规范诊断筛查体系,完善临床诊疗系统,尽早发现早产儿视网膜出血的高危患儿并实施治疗[2]。本次研究自2019 年4 月—2021 年3 月,在入住苏州科技城医院新生儿科治疗的早产儿中抽选160 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临床资料分析将患儿分为观察组(视网膜出血)与对照组(视网膜未出血),根据两组早产儿资料对比结果筛选总结容易诱发视网膜出血的危险因素,从而为临床筛查、预防及治疗提供借鉴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 年4 月—2021 年3 月在苏州科技城医院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的160 例早产儿。纳入标准:(1)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胎龄≤34 周,出生体质量<2 000 g ;(2)单胎妊娠;(3)临床资料完整真实;(4)按时完成眼底筛查。排除标准:(1)合并先天性畸形;(2)眼部结构异常;(3)家长拒绝接受眼底筛查或不配合者;(4)在外院出生且出生情况不明。160 例早产儿中男性有87 例,女性有73 例,胎龄25 ~34 周,平均(32.67±1.80)周,出生体质量732 ~1 834 g,平均体质量(1 632.08±94.53)g。所有早产儿家长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本次研究完全知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将符合上述纳入、排除标准的160 例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收集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姓名、出生日期、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家长姓名、联系方式等。(2)早产儿出生时的评估情况:Apgar 评分、羊膜早破情况、羊水胎粪污染情况等。(3)出生后治疗情况:有无新生儿疾病(如早产儿贫血、肺炎、酸中毒、先天性心脏病等)及具体治疗情况(氧疗、输血等治疗方案)。(4)产妇情况:产妇合并症,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

1.2.2 筛查方法 所有早产儿均接受视眼底筛查,检查前需向家长告知并获得家长知情同意,检查前1 h 禁食,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生产厂家:邯郸康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926,规格:5 mL)滴双眼,每次滴眼间隔15 min,待瞳孔散大后使用眼底数码相机进行检查,取多个方向的视网膜成像,将眼底成像照片传输给眼科医生,由2 名眼科医生同时进行分析诊断,评估患儿视网膜病变部位、病变程度等。检查期间需要做好早产儿生命体征监测,注意观察患儿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各项指标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做好抢救准备。

1.2.3 分组方法 根据160 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检查结果进行分组,将视网膜出血早产儿归入至观察组,将无视网膜出血早产儿纳入至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数据录入SPSS 20.0 统计学软件中,计量资料均用(±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均用n(%)表示,组间进行χ2检验,对视网膜出血早产儿及无视网膜出血早产儿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实施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早产儿视网膜出血临床诊断情况

本次研究抽选的160 例早产儿经过眼底筛查,有37 例诊断为视网膜出血(观察组),均为双眼病变,其余123 例均未发现视网膜出血情况(对照组),眼底检查无异常。

2.2 两组早产儿临床资料对比

两组早产儿临床资料对比,观察组早产儿胎龄更小,出生体质量更轻,Apgar 评分更低,早产儿接受氧疗率及红细胞输注率均更高,合并贫血及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占比更高,产妇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压者占比均更高,两组上述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剖宫产率、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及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临床资料对比

表1 (续)

2.3 早产儿视网膜出血Logistic 多因素回归结果分析

对视网膜出血早产儿与无视网膜出血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早产儿胎龄、出生体质量、红细胞输注以及早产儿合并高胆红素血症为早产儿视网膜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早产儿视网膜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最早于1942 年发现,研究人员发现早产儿出生后晶状体可见白色瘢痕性纤维组织,根据后续的病理研究将其命名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出血已成为目前儿童致盲的首要原因,同时也是国际社会上公认的需要重点筛查的新生儿眼底疾病之一[3-4]。随着我国新生儿疾病筛查及监护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生儿视网膜出血逐渐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早期筛查检出率也有所提高,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早产儿由于身体各项机能发育不健全,与足月新生儿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是视网膜出血的高危群体,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高龄产妇逐渐增多,受此影响早产儿出生率也随之升高,各种新生儿眼底疾病严重危害着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及身体健康[5]。早产儿视网膜出血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弱视、白内障、青光眼甚至失明等严重后果,从而大大降低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由于早产儿视网膜出血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因此临床不易察觉,容易造成误诊、漏诊的情况,从而延误治疗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对于本病需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对高危患儿加强筛查和监护管理[6-7]。当前阶段,我国临床上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对象主要集中在存在以下情况的新生儿,即:胎龄不足34 周或出生体质量不足2 000 g 的早产儿;存在严重疾病或有吸氧史[8]。同时还规定不同胎龄的早产儿首次眼底检查不同,出生胎龄27周以下的早产儿首次眼底检查时间为31 周,28 周者为32周,随着胎龄的增加首次眼底检查时间也往后推移。总之,早产儿视网膜出血是儿童致盲的首要原因,对早产儿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都有严重不良影响,只有系统了解早产儿视网膜出血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总结相关危险因素,才能为早发现、早治疗提供更加完善的理论依据,让更多的早产儿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从而提高早产儿健康管理水平[9]。

早产儿视网膜出血的影响因素众多,但普遍认为低体质量、早产是发病的根本原因,同时早产儿分娩方式以及出生后的吸氧方式、机械通气、肺炎等都可能成为致病因素。本次研究结果表明,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早产儿胎龄、出生体质量、红细胞输注以及早产儿合并高胆红血症为早产儿视网膜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下面文章将对相关因素的具体影响表现及作用机制进行阐述分析。(1)胎龄与出生体质量:胎龄小是造成早产儿视网膜出血的根本原因,胎龄小则胎儿的各个身体器官都未发育成熟,尤其是视网膜发育不健全,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的早产儿其视网膜成熟度也就越低,因此出现视网膜出血的风险也就越高[10]。(2)接受氧疗与输红细胞:氧疗与输红细胞均是救治早产儿的重要手段,由于早产儿的呼吸系统发育不健全,在出生后需要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内接受辅助吸氧及输血治疗,但由于早产儿在出生后其视网膜发育暂停,尚未成熟的血管会对氧气出现不良反应,而且氧疗时间越长则早产儿的脉络膜血氧分压也就越高,视网膜血管发生闭塞、收缩的情况也就越严重,进而诱发视网膜病变出血。此外,吸氧还会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产生抑制作用,导致早产儿病情恶化,输红细胞时早产儿血氧浓度明显升高,血氧分压异常波动会加剧视网膜病变,因此在氧疗及输血治疗时需要严格把握治疗指征,治疗开始后时刻关注早产儿血氧浓度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波动,保持动脉血氧分压稳定。同时也要做到合理治疗,严格控制吸氧次数,减少不必要的吸氧及输血治疗,将小胎龄、低出生体质量儿作为重点监测管理对象[11-12]。(3)早产儿并发症:贫血是早产儿的常见疾病,也是导致视网膜出血的重要疾病因素,贫血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视网膜结构产生影响,一方面贫血会直接导致视网膜氧供降低,另一方面输血等贫血治疗方法会引起氧供波动,最终促进视网膜病变进展。在缺氧状态下氧代谢产物会对早产儿视网膜造成不良损害,而早产儿的抗氧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不良损害的能力低,更易出现视网膜病变[13]。高胆红素血症也是早产儿的常见疾病,虽然本次研究中两组早产儿的高胆红素血症占比不同,但有关资料[14-16]显示高胆红素血症并不是早产儿视网膜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具体影响仍需更多的样本量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4)母体合并症:母体自身存在的妊娠期合并症也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的孕妇其血压、血糖波动异常,早产风险增加,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造成负面影响,从而也影响到胎儿的视网膜发育情况[17]。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胎龄小、出生体质量低、接受氧疗与输血治疗、贫血及产妇有相关妊娠合并症的早产儿都有极大的几率出现视网膜病变,对于存在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的早产儿视为重点管理对象并加强筛查[18]。

综上所述,早产儿视网膜出血是早产儿的常见疾病,与早产儿胎龄、出生体质量、红细胞输注及早产儿合并胆红素血症等因素相关,在临床中针对危险因素需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加强临床观察,规范治疗,避免长时间吸氧及反复输血,对高危病例加强筛查和管理,有效控制患儿病情发展,防止对视力发育造成不良情况,降低失明风险。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妊娠期保健管理工作,加大早产儿视网膜出血的宣传力度,让广大产妇认识到眼底筛查的重要性,及时发现不良疾病从而为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胎龄早产儿视网膜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如何防治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2型糖尿病脑灌注及糖尿病视网膜氧张量的相关性
宫内生长异常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及相关关系对新生儿ICD-10编码影响
早产儿出院后如何护理才正确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78例小于胎龄儿的临床特点分析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视网膜脱离能治好吗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与出生体重及胎龄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