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心理训练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
2022-11-05王晓菲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王晓菲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演奏心理是演奏者面对紧急情况、问题情境、真实演奏环境等所呈现的心理状态、心理调适能力。从高校钢琴演奏教学可以发现,部分学生演奏基础扎实、审美素养及文化素养较高,对钢琴作品有着自己的理解与审美感悟,但在钢琴表演时便会出现怯场、畏惧、焦虑不安等现象,究其根本在于学生缺乏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应对与解决问题的心理素质、心理调适能力。对于音乐专业学生而言,其未来会从事音乐创作、表演等相关领域的工作,缺乏演奏心理素质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发展,而且会缩小其职业发展空间。因此,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有必要把握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多措并举,以训练学生演奏心理,为学生健康发展、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一、演奏心理训练概述
演奏心理是演奏者在演奏准备阶段、演奏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倾向、心理状态,是演奏者正常发挥乃至超常发挥的心理基础与必备条件。
(一)钢琴演奏心理构成要素
钢琴演奏心理由审美情感结构、音乐表现力两大支点构成。其中审美情感结构具有稳定性、具体性特征,源于演奏者对钢琴作品的深入、细致分析,对钢琴音乐的审美感知、审美理解。演奏者在演奏实践前研读曲谱、把握好作品的情感与情绪色彩,与作曲家产生心灵交互,理解并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复杂且深刻的情感,可以让演奏者积累与凝练审美体验、感受;音乐表演力是指在审美情感结构的驱动下对钢琴音乐的天然表现欲望,以钢琴之声表情达意的固有能力,在钢琴演奏中融入自身审美追求及主观意志的心理态度。演奏者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二度创作,以更加契合时代审美语境的音乐处理方式,并克服种种外界因素对演奏效果的影响,以进行音乐表现。
(二)钢琴演奏心理影响因素
就高校学生而言,影响其钢琴演奏心理因素如下:1.钢琴演奏兴趣。如果学生兴趣薄弱,在演奏前没有深入分析作品的情感内涵,那么演奏时也会平淡无奇、情感不足,可见兴趣是影响学生演奏心理的因素之一;2.演奏能力。演奏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是良好演奏心理构成的基础,也是审美情感结构的支撑力量,若学生演奏能力不足,便会导致其出现畏难、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3.自信心。学生对钢琴演奏的自信心不足,便会导致其产生自我认识偏差,在演奏中或是循规蹈矩,或是因紧张出现失误;4.应变能力。钢琴演奏表演中会遭遇诸多突发状况,此时学生能否保持高度注意力,可否以自己娴熟的技巧化解危机,将会影响学生演奏心理状态及稳定性。
二、演奏心理训练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演奏心理是钢琴演奏的心理基础与必备条件,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一)提升学生钢琴演奏实践力的必然选择
钢琴演奏实践力不仅局限于学生高超娴熟的钢琴演奏技巧之上,还包括学生的钢琴音乐表现力、艺术感染力、与受众的交互等。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钢琴表演的需求有所转变,不再片面追求炫技式表演,而是希望能够为其心理与行为提供导向,可以引发其情感共鸣,并产生审美余韵的钢琴表演艺术。演奏心理训练是提升学生演奏心理素质、改善学生演奏心理状态、提高学生演奏心理调适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唯有具备良好的演奏心理,才能够在演奏中喷薄情感、热情高涨、情绪收放自如,在兼顾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中将自身的情感情绪、观念态度、审美追求等巧妙融入到钢琴中,在满足受众多样化审美需求的同时彰显自身的艺术造诣与演奏技艺。因此,加强演奏心理训练是提升学生钢琴演奏实践力的必然选择。.
(二)帮助学生提前适应演奏环境的必要条件
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未来会从事音乐创作、表演等领域的工作,会面临多种多样的钢琴演奏场景与情境。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演奏心理训练,提前适应演奏环境,认识到演奏作品前分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了解到演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逐步掌握应对突发情况、处理自身失误、保持演奏热情张弛有度、维持情感情绪收放自如,并与受众进行情感交互。同时,在演奏心理训练中逐渐找到适合自己心理调适与情绪疏导方法,日常训练中有意识地调控自身心理与演奏表现,可以帮助学生提前适应钢琴演奏的真实环境,提升学生对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并且使学生在演奏实践中保持理性与清醒的头脑。
(三)体现钢琴教学育人价值的必由之路
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钢琴教学不再以钢琴演奏理论知识逐一讲解、钢琴演奏技巧逐项训练为单一目标,而是注重学生审美素养、文化品格、实践能力、创新创造精神等关键能力、核心品格的综合提升。演奏心理训练指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兼顾审美教育、道德教育等,如在训练学生建立自身审美情感结构时,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审美空间,让学生深入作品当中感受其音乐美、情感美、思想美与创新美;再如演奏实践中加强演奏心理训练,使学生学会调适不良心理、疏导负面情绪,让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演奏训练与实践,迁移至学生生活与未来发展中,使学生拥有独立面对困难、敢于尝试解决问题的坚毅品质。可见演奏心理训练是体现钢琴教学育人价值的必由之路。
三、演奏心理训练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基于对钢琴演奏心理构成、影响因素及高校钢琴教学中加强演奏心理训练重要性的分析,建议教师采取以下策略提升学生钢琴演奏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演奏信心,并教授学生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与应变策略。
(一)创设轻松愉悦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可以为学生演奏心理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条件,以良好的氛围调动学生心理功能,深化学生对钢琴作品的情感体验,从心理层面端正学生演奏学习态度、提升学生钢琴音乐认知水平,并使学生放松身心,主动学习,有助于促使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演奏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在实践与训练中提升演奏心理素质。
例如在钢琴演奏理论知识讲解中,教师不宜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主要原因在于灌输式教学侧重于知识点逐一讲解、钢琴演奏技巧逐项训练,制约学生抒发自身情感、宣泄自身情绪的本能欲望,进而压制学生天性,以及对音乐天然的追求心理,最终导致学生情绪低下、心理状态不佳。教师应当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理论知识的难易程度、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特长等,精选教学方式,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如探究式教学法注重学生内心感受与情感体验,教师播放蕴含本节课钢琴演奏理论、艺术观念等的钢琴演奏视频,使学生在欣赏中开启钢琴音乐世界之旅,在品悟中走进演奏者的内心世界,并与之产生心灵交互。观赏结束后,教师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视频内提炼出钢琴演奏技巧、钢琴演奏风格及演奏者的“二度创作”,帮助学生自主建构钢琴演奏理论体系,进一步提升学生钢琴音乐审美素养,激发学生表现自我、以钢琴演奏表情达意的内在动因,从而以具体的审美情感结构、强烈的创作热情构成学生良好的演奏心理,对于提升学生演奏心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度重视演奏基础教学,提升学生演奏能力
演奏能力是影响演奏者演奏心理的关键因素之一。演奏者钢琴演奏基础不牢固、演奏实践能力较为薄弱,演奏中难以灵活应用及组合多项演奏技巧,其在演奏前的心理准备中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紧张压迫、畏难逃避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在钢琴演奏中会因不良心理的作用发生失误,加之演奏者应变处理能力较低,难以通过调整演奏技巧化解失误,这会进一步使学生产生不安感、畏惧感,从而使其陷入消极的心理状态之中。由此可见,扎实的演奏能力是学生演奏心理的支持与基础,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演奏能力培养与提升。
钢琴演奏基本技巧包括音高音准、音色调整、节奏把控等,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结合自身的理解感悟,在钢琴演奏中融入主观意识、意志与审美追求,以此对钢琴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对于高校音乐专业学生而言,掌握钢琴演奏基本技巧较为容易,但在演奏实践中灵活应用演奏技巧绝非易事。教师应当优化钢琴演奏基本技巧、教学方法,将抽象的钢琴演奏理论、笼统复杂的演奏技巧直观化、具象化、形象化,以Flash 动画、虚拟影像等呈现钢琴演奏慢放视频,通过“放大镜” 功能展现不同演奏技巧下的手指触键形式、触键力度等。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回归本源、简化教学,凸显学生钢琴课程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的演奏习惯汲取其中对自身有益、适合自身演奏需求的技巧、指法等。除此之外,积极开展钢琴即兴演奏创作活动,为学生引入激动、兴奋、悲伤等不同的情绪场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所学的知识技能以钢琴之声传递情感情绪,以钢琴之声模拟自然声音等,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钢琴演奏中,形成稳定持续的心理状态,还可以提升学生审美创造能力,为学生心理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做好铺垫。
(三)遵循因材施教基本原则,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自信是演奏者演奏心理的支撑力量,也是演奏者演奏热情的源头活水。部分学生钢琴演奏基础薄弱,演奏技巧应用的灵活性不足,因此在钢琴课程学习与钢琴演奏中自信心薄弱,未能认识到自身的潜能与价值,并且对自身的未来发展持有茫然无措的不良心理。高校钢琴演奏教学应当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差异化、针对性的钢琴教学及演奏心理训练,使学生通过钢琴课程学习在原有的能力水平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达成“跳一跳摘桃子”的学习成效,让学生在钢琴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满足感与自豪感,进而对钢琴演奏、未来发展、适应社会保有强大信心,形成高涨情绪、饱满热情及积极心理。
契合因材施教原则的钢琴演奏教学与演奏心理训练方式为分层教学方法。首先,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沟通关系,消除学生顾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内心想法、演奏实践中的内心感受、钢琴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等,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从学生话语、神态中总结学生的演奏心理问题,按照演奏能力、创新能力、演奏心理素质等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
其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指导与演奏心理训练方式。如C 层次学生演奏基础较好、演奏理论水平较高,但性格内向、不善表达,教师要通过提高学生演奏表现力对其进行演奏心理训练,逐步指导其以多样化形式再现钢琴音乐内容与音乐形象,使其感受到钢琴演奏中的蓬勃动力,消除学生演奏中的拘谨、害羞;再如A 层次学生性格开朗、心理状态良好,但难以保证演奏中的热情张弛有度。针对该层次学生,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受众意识”以加强演奏心理训练,使学生有意识的与“受众”(由教师与同学扮演)进行心灵交互与情感交流,避免演奏中过分激动,使学生在演奏中头脑清醒,情感与情绪收放自如。
最后定期与学生沟通、观察学生钢琴演奏中的表现,经过一段时间后重新对学生演奏心理素质进行评价,以评价结果为依据适当调整学生分层,既可以针对学生个性精准化进行演奏心理训练,又能够兼顾共性,从整体上提高学生演奏心理调适能力。
(四)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具备健康心理
演奏者焦虑不安、紧张等不良心理往往源于初次登上钢琴艺术舞台,不熟悉钢琴演奏环境、未应对过突发情况,不知如何面对受众的赞赏或批评。若想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强化学生演奏心理,便需要为学生创设真实可感、生动形象的钢琴演奏情境,通过对钢琴表演场景的模拟、再现与还原,带给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以此提升学生演奏心理素质。
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助力情境模拟教学法。其一,布置课前任务:分析钢琴作品。设计并向学生发送包含作曲家生平经历、钢琴音乐流派、钢琴音乐艺术评价等在内的微课,制定囊括音乐特点分析、情感情绪分析、核心思想分析在内的预习任务清单,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清扫知识障碍。不仅如此,作品分析是演奏心理的准备阶段,可以让学生深入作品中,与之产生交互,引领学生积累与凝练审美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演奏的热情,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表演欲望。其二,在正式授课时以预习交流为起点,请学生汇报预习成果,分享自己的感受,阐释自己的演奏思维以及拟运用的演奏技巧等。教师对学生的表述进行补充与完善,为学生演奏心理提供“支架”。同时,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演奏令自己感触最深的乐段,教师利用多媒体音频营造情境。如当学生表现突出时,教师可以播放“鼓掌”音频,使学生感受到“受众”的热情及鼓励,并保持平稳心态完成演奏;再如故意制造“孩子哭声”“灯光熄灭”等“事故”,当学生手足无措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音乐情感中,不能因外界因素与环境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通过这种情境化的演奏心理训练,学生会提前适应真实的钢琴音乐表演环境,其演奏心理素质也获得了大幅度提升。
(五)积极运用赏识教育理念,疏导学生不良情绪
赏识教育理念是以赞赏、激励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在钢琴课程学习中,学生会因各种因素与条件的影响产生负面情绪,如钢琴教学枯燥乏味,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在反复的实操训练中学生会因身心疲劳产生抵触情绪;在难以掌握演奏技巧时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等。这些负面情绪长期得不到正确宣泄与排解便会积累在学生心中,当超越学生心理自适应、自调节能力后,便会诱发一系列不良心理,影响到学生对钢琴音乐的审美感受、在演奏中的心理状态以及身心健康。为此,在高校钢琴教学中,若想加强演奏心理训练,便需要在训练中积极运用赏识教育理念,及时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
其一,高度重视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演奏时的行为表现、神态动作等,注重学生对待钢琴课程学习的态度、情感与观念等。当学生出现不良情绪并反映在行动上时,教师要第一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秉承高度的责任感予以学生人文关怀,倾听学生的心理诉求。在与学生沟通时,为消除师生间的疏离感,教师可以以身示教,为学生讲述自己曾经学习钢琴的经历、在钢琴演奏中遇到的困难与突破方法,在班级内激荡榜样力量,使学生产生积极面对困难的勇气。同时,毫不吝啬地赞扬学生每一次小小的进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鼓励与支持,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以此端正其学习态度,使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面对钢琴演奏。
其二,当学生情绪不佳、演奏能力薄弱或经常出错时,教师要以引导启发代替指责不满,宽容与接纳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为学生提供指导与纠错,委婉指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同时,教师能以合作者、协助者等角色参与到学生钢琴演奏过程中,与学生合奏或为学生示范演奏技巧,鼓励学生跳脱固定思维与僵化的演奏形式,在学习借鉴教师演奏方式的同时对作品产生新理解、对演奏采用新技巧,让学生感受到钢琴演奏创作的乐趣,消除学生厌倦、抵触等负面情绪。
(六)大力开展钢琴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钢琴演奏实践活动是学生登上钢琴音乐舞台,在实践内训练自身演奏心理的最佳途径。受制于演奏场地、演奏机会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学生难以获得充足的演奏实践训练,教师需在学校的领导下,依托传统节日、校园文艺表演活动等为学生创造钢琴演奏实践机会。例如中秋节来临之际,钢琴专业、舞蹈专业、声乐演唱专业等可以合作开展“庆中秋”文艺表演活动,请学生跨专业组建表演小组,结合中秋节的特色及传统习俗等自主选择钢琴曲目,创编舞蹈等,在编排训练中体会到钢琴演奏前加强训练、勤奋刻苦的重要性。同时,各专业教师要形成合力,为各个小组的编排表演提供实践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贯通古今、中外探索演奏与表演的新路径、新方法等,将活动的决定权、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潜能与艺术创造力,激发学生诠释与表现音乐的强烈热情,让学生在演奏实践前做好、做足心理准备,产生独特的审美体验感受。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由各小组合作对舞台进行布置、调试灯光的明暗与色彩等,保证舞台布景与钢琴作品、演奏与表演内容等交相辉映,提升文艺表演的艺术感染力,让学生获得成功感与满足感。另外,教师可以拍摄学生的演奏视频,并发布到新媒体平台上,一方面可以展现学生风采,进一步强化学生演奏信心;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接受来自不同群体的意见、建议,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劣势,从而在钢琴演奏实践中保持理性、清醒的头脑,保证主体意识与受众意识的平衡。
四、结语
演奏心理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钢琴演奏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提前适应钢琴艺术表演环境,有利于彰显钢琴教学的育人价值。为此,教师应创设轻松愉悦教学氛围,高度重视演奏基础教学,遵循因材施教基本原则,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方式,积极运用赏识教育理念,并大力开展钢琴实践活动,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钢琴演奏心理素质,为学生当下学习及未来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