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母语童谣歌曲发展探究

2022-11-05万珊珊广东文艺职业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艺术评鉴 2022年15期
关键词:落雨童谣旋律

万珊珊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一般包括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泛指现在的华南地区。本文所指的岭南童谣主要特指广东地区的童谣。

众所周知,广东有三大民系:广府、客家、潮汕。岭南童谣正是随着这三大民系的文化繁衍而生,产生了广府童谣、客家童谣、潮汕童谣,这些童谣使用当地方言演唱,各具特色。一代代岭南人跟随着父辈们念着童谣、唱着童谣长大成人,这些童谣也跟着一代代的岭南人不断流传、传唱,从家乡传唱到世界各地。随着社会的变革、历史的进步,这些口头性的非物质文化面临逐渐消失的困境,新一代青年对童谣的了解越来越少,我们要积极保护这些传统文化。本文从三大童谣里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来分析民间童谣的现在以及将来的发展之路。

地方童谣一般具有当地符号标志性特征,其内容反映一个时代的变迁,一个地区人民的生活面貌、地理风貌、自然特征、民俗风情、传统文化等,虽然都是一些短小、市井的口水歌,但这些口水歌往往影响人的一生。如同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所说:“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童谣就像故乡的明月,照耀孩子长大成人,走向远方。

一、广府童谣歌曲

广府童谣歌曲流传最广泛的当属《落雨大》《月光光》,这两首作品也深得各界音乐人士的喜爱,曾被多次改编为歌曲、合唱曲,被人们广泛传唱。20 世纪80 年代后期,我国著名童声合唱指挥大师赖广益先生将《落雨大》由最初曲调悠长的、中速稍慢的劳动号子改编为节奏轻快、活泼的儿童嬉戏场景,歌词加入“啦啦啦”衬词,使得整首童谣充满童声童气。

赖广益改编了《落雨大》,其主题旋律从20 世纪90 年代起一直到现在都被广泛应用到各种《落雨大》合唱改编中,成为《落雨大》合唱谱的固定曲调,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旋律,其中很多合唱改编者不乏广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他们改编后的《落雨大》风格呈现多元化,有说唱形式、山歌形式、童谣串烧等多种风格,充分体现了歌曲创作百花齐放的特点。20 世纪90 年代著名音乐人颂今在歌词里面加入“轰隆”“哗啦啦”“哗啦哗啦”“滴答”“淅沥淅沥”等衬词,更加形象地展示了落雨的场景。

在各个学校合唱队的曲目选择中,《落雨大》这首母语童谣歌曲出镜率是最高的,孩子们不仅仅把童谣欢快的旋律和节奏表现出来,还通过肢体语言把落雨的过程和场景表现出来。如顺德北滘中学合唱团、北滘镇少儿合唱团、顺德必达少儿合唱团、广州少儿广播合唱团、羊城儿童合唱团、肇庆市童声合唱团等通过搓手、击掌、口技、跺脚等肢体语言模仿风声、雨点、水滴、电闪雷鸣等场景,增强了视觉效果,让人耳目一新,受到观众的喜欢。

广府童谣另外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是 《月光光》,这首歌曲历史年代与《落雨大》大致相似,都属于明末清初的西关童谣。广州、佛山、顺德等地方的《月光光》版本近40 个,有“摘槟榔”“照羊城”“心慌慌”“照地堂”“秀才郎”“照四方”等。今天常听常唱的版本是“照地堂”虾仔摇篮版,歌词通常可见两个版本。

《月光光》版本一: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睡落床/听朝阿爸要捕鱼虾咯/阿嬷织网要织到天光啊/虾仔你快高长大咯/划艇撒网就更在行。

《月光光》版本二: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睡落床/听朝阿妈要赶插秧啰/阿爷睇牛去上山岗啊/虾仔你快高长大咯/帮手阿爷去睇牛羊。

《月光光》也被改编为多个版本的独唱和合唱,虽经过多人多次改编,但基本保持了原有的旋律。同《落雨大》相比,很少有人在合唱表演和比赛中选择《月光光》,其关键的原因在于作品没能形成很好的社会效果,这与创作技法有关,有些难度较大的作品不适合儿童。

20 世纪80 年代起,香港童谣之父韦然先生致力于粤语童谣的歌曲改编,改编了大量的粤语童谣,将原童谣的词配上旋律,继而谱成曲,在当时的香港引起不小的轰动,唱片大卖。随着时代的变革与更新,特别进入21 世纪后,许多童谣歌曲应运而生,特别是2001 年香港系列电影《麦兜故事》上映后,粤语童谣歌曲有了质的飞跃,从《春风亲吻我像蛋挞》《麦兜与鸡》《请你唱歌吧》到《煲仔饭啊》《春田花花幼稚园》等耳熟能详的歌曲,均出自香港作曲家何崇志之手,这些童谣歌曲的诞生掀起了一阵粤语童谣歌曲学习新高潮。自2013 年起,广州市多个城区开始举办多种多样的童谣节,并开始探索童谣融入幼儿园、中小学课程教学。其中不少知名粤曲被改编填词,成为新版童谣,比如著名粤曲《彩云追月》,歌词被东山区培正小学的学生们改编成朗朗上口的现代版童谣:

《彩云追月》东山区培正小学版:

明月究竟在哪方/白昼自潜藏/夜晚露毫茫/“月光光”唱颂世界上/我听妈妈讲/少先队的光/夜色中依旧能绽放/我的广州/浓郁广府/情怀依旧真醉心/相传不分远近/童谣永传颂/首首感动/再哼一遍入歌韵。

填词改编后的《彩云追月》,其音乐风格更加贴近现代,如:说唱;其内容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如:少先队、广州情怀等内容。改编后的版本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除了旧曲改词新唱、旧词填曲新唱外,还有许多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新童谣,如《个个听到狗仔叫》《小小幼稚园》《世界真细小》《爸爸的笑容》等,这些童谣的歌词内容完全贴近小朋友的生活,歌曲旋律多采用欢快、积极向上的节奏,给人十足的童真。但是,这些新时代的童谣相对于经典的老童谣《落雨大》《月光光》《鸡公仔》《凼凼转》等流传的广度和深度都是不够的,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社会的宣传、推广及关注度不够,学校教育推广度不够等等。

二、客家童谣歌曲

客家童谣作为客家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有100多年的历史。客家童谣是客家文化的印记,无论是广东、江西、广西还是台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客家人都能随口哼唱。客家童谣以客家方言演唱,反映了客家人民的生活习俗,按功能分类,有游戏歌、摇篮歌、问答歌、谜语歌等,同其他童谣一样,以口水文字为载体,通俗易懂,贴近儿童生活。

《月光光》是客家童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客家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有多个版本,如:《月光光,树头背》《月光光,得人爱》《月光光,岭子背》《月光光,秀才娘》《月光光,秀才郎》《月光光,月娃娃》等。每个版本的词都会配上不同的旋律,这些看似简单短小的儿歌,却涵盖了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饮食、建筑等各种传统文化都在童谣中展示,是各种传统文化的浓缩画面。《月光光,秀才郎》是使用最广泛的版本,其旋律悠扬明朗,节奏感十足,具有典型的儿歌风格,同时展示了客家地域特点及民俗风情:

《月光光,秀才郎》

月光光 秀才郎/骑白马 过莲塘/莲塘背 种韭菜/韭菜花 结亲家/亲家门前一口塘/养个鲤嘛八尺长/长诶拿来煮酒食/短诶拿来讨新娘。

另一首流传广泛的《月光光》是由润心作词作曲的,创作于20 世纪80 年代,盛行于海内外客家群体的一首思乡曲,整首歌曲一共分为五个乐句,分三段演唱,曲调以羽调六声音阶为主,加入变宫音色彩,第二段和第三段之间加入客家话独白,柔和婉转的语调凸显出客家韵味。整首歌曲用客家话演唱,其特有的语音语调让整首歌曲旋律显得更为流畅和优美。歌曲从歌词到旋律无不流露出浓浓的乡愁,透出古朴的岭南气息,让人如临其境,回味无穷。

《月光光》(润心词曲):

八月(呀)十五(呀)月光光/阿妈(哎)同厓(唉)拜(呀)拜月光/阿妈问厓一声,故乡在哪方啊/月光(呀)月光光,你照(呀)照四方/请你讲厓知呀,哪里系厓嘅故乡?

八月(呀)十五(呀)月光光/阿妈(哎)同厓(唉)拜(呀)拜月光/阿妈就讲厓知呀,故乡就在唐山啊/月光(呀)月光光,你照(呀)照四方/阿妈就讲厓知(呀),唐山系厓嘅故乡?

八月(呀)十五(呀)月光光/阿妈(哎)同厓(唉)拜(呀)拜月光/阿妈就讲厓知呀,故乡就在唐山啊/月光(呀)月光光,你照(呀)照四方/阿妈就讲厓知(呀),唐山系厓嘅故乡,唐山系厓嘅故乡。

客家三宝之一的陈善宝是广东文艺职业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的优秀校友,一直致力于客家山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积极投身于客家山歌及童谣的歌曲创作,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演唱自己家乡的歌曲,对客家童谣的传承起了积极的保护和推动作用。他的《排排坐唱山歌》《客家山歌特出名》(客家三宝)、《中国》《我爱客家》《月光照莲塘》 等歌曲在客家儿童中传唱,引起不小的反响,这些歌曲曲调欢快,老少皆宜,受到大众的喜欢。像陈善宝这样积极宣传客家文化的人还有很多,如余耀南、饶建玲、汤明哲、何穗生等,广东的深圳、惠州、梅州等多个地方都有客家山歌童谣进校园的传统,在校园中成立山歌队,将客家童谣与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相结合,让客家文化得到传承,让孩子们在童谣中了解、传递客家人崇重教、耕读传家的客家精神,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客家文化的传承人。

随着人民对物质文化要求不断提高,社会对于物质文化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广东省第五届客家新民歌征集活动的优秀作品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歌曲,如《得闲就来涯家料》《昂啰喂》《昂啰喂》《水坝下》等,这些新民歌展示了客家人民美好生活的新图画。其中《水坝下》是以客家山歌元素作为旋律基础进行创作的一首客家童谣歌曲,由郑荣新作词作曲,歌曲以孩童的视角描绘了客家人的日常生活,展现出客家人勤劳善良,教育孩子知恩孝顺、好学上进的品格,助力新时代“家风建设”。

《水坝下》:

水坝下,有人家/喂鱼塘,唔走假/日日割草,唔嫌苦哦/就想年节,村里收鲤嘛/水坝下,有人家/仔女勤,冇花假/都话读书,做好人哦/绿豆哩来,绿豆青呐/轻轻着鞋落书厅/落去书厅睇本好书来,书哩有崖嘅世界/都话读书做好人哦,左邻右舍,话有好阿姐。

《客家细妹采茶歌》也是常见的客家童谣歌曲,有多个旋律版本,其中著名音乐人吴颂今也为其谱曲,其旋律多为欢快、明朗,节奏律动强,有一种活泼、快乐的氛围。

不难看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到客家山歌新民歌、新童谣的创作中,好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出来,对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和助力作用,同时也呼吁音乐教育工作者能多多选用这些优秀民歌,让孩子们能更多地接触本土文化的精髓,保护好本民族的文化,传承母语文化。

三、潮汕童谣歌曲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前进,那些口口相传的童谣正在濒临失传,潮汕童谣也不例外。《保贺阿公吃百岁》《洗澡歌》《雨落落》《天顶一粒星》 这些比较有名、流传较广的童谣对于现在的孩子已经很陌生了,更何况一些不知名的童谣,已经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一些童谣被改编成歌曲能够流传久远一些,所以,对童谣进行歌曲改编和创作,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本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例如潮州童谣《天顶一粒星》,被改编成歌曲后,有儿童说唱版、独唱版、合唱版等多种形式的音乐,通过现代化的旋律、节奏把童谣唱出来,从而增强童谣的乐趣,加深孩子对童谣的印象,对童谣的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这首合唱作品由潮州爱乐合唱团演唱,在苏严惠老师的精心培育下,潮州市成立了潮州爱乐合唱团,也是通过潮语合唱,让孩子们传承母语文化和传统文化,用潮童和声传唱母语童谣,是对民族文化最好的继承和发扬。

《天顶一粒星》(传统版)

天顶一粒星(天上一颗星)/地下开书斋(地上开学堂)/书斋门,未曾开/阿奴哭欲食油堆(小孩子要吃油粿)/油堆未曾浮(油粿还没有炸好)/阿奴哭欲偷牵牛/牛未醒,阿奴哭欲掠草蜢(小孩子想要抓蚱蜢)/草蜢卜卜跳,阿奴气到嘴翘翘。

《天顶一粒星》(合唱版)

井边种瓜/小巷花棚/花下是时乜人家/花下是什么人家/好像是个旧书斋/一副字写着风清月白/清奇骨骼/我看着过肖在止块企起许一位斯文个先生(我看着很像在这里住的那一位斯文的先生)/伊教我唱过(他教我唱过)/天顶一粒星/伊念个唐诗宋词/我此在还粗略会背(我现在还粗略会背)/伊方我个青果(他给我的青果)/我岂细无变掰(我太小无法掰)/我愈更妍伊内许撮书册(我更喜欢他家那些书册)/摆挂只杯(摆几只杯)/煮一壶茶/听个是箫弦琵琶(听的是箫弦琵琶)/记得曲目有过多(记得曲目有很多)/一副画圈着淡彩仕女(一副画勾勒淡彩仕女)/披领薄纱(披件薄纱)/我看着过肖掂掂来觅伊许一位笑笑个姐姐(我看着很像经常来找他那一位爱笑的姐姐)/伊教我唱过/天顶一粒星/伊念个唐诗宋词/我此在还粗略会背/伊方我个青果(他给我的青果)/我岂细无变掰(我太小无法掰)/我愈更妍伊内……(我更喜欢他家……)/等到我晓去借书册(等到我懂得借书册)/伊早住拢出外……去做番客(他早就都出外……)去做番客。

从以上两个版本的童谣可以看出,现代创作版增加了歌曲的故事情节,更具生动性和趣味性。除以上两个版本外,《天顶一粒星》还被改成通俗歌曲,可见,童谣出现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表演形式越来越丰富,这些现状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最初始的童谣文字版读起来平仄相间,韵味十足,朗朗上口,运用了押韵的修辞手法,即便是懵懵懂懂的孩子也能在短时间内很快记住,这就是童谣的魅力。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生活中,朗读童谣似乎像是一片净土,她滋润着人的心田,给人一片安谧恬静的沃土,别说是孩子,就是成人都能被带入安静、甜美的童年梦境。随着社会的进步,当言语不足以表达人们的情感时,歌以咏志,为童谣的词配上合适的旋律,在有节奏、有音高、有歌词的表演中,更能展示出童谣的民俗性、风俗感。所以,我们在基础教育的美育中选择母语童谣歌曲作为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同样是潮州方言的童声合唱曲——《正月大闹热》是一首创新创编的方言童谣合唱,曾在第11 届世界合唱比赛中获得非常好的评价,充满童真的旋律和歌词,配上富有动感的潮州锣鼓,加上孩子们稚嫩可爱的说唱,构成了一幅喜迎新春的热闹画面,展现了潮汕地区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欣欣向荣的繁华盛世。

《正月大闹热》:

冬节到年边/家家挲甜圆/唱一首甜甜的小夜曲/准备着欢欢喜喜小团圆/廿三年角近/家家在筅尘/奏一首欢快的圆舞曲/准备着高高兴兴送灶神/迎春大团圆/家家过大年/老稚大小围炉坐/欢声笑语红包瀍/潮人最重是团圆/赚有赚无拢总回家过大年/廿四送神上天去述职/拜伊甜圆共瓜册/尊老惜小人人都呵啰/廿七廿八办年货/挨砻舂米做甜粿/刣鹅刣鸡割猪肉/欢欢喜喜把年过/高铁动车挤到人杂杂/高速路顶塞到车瀍瀍/孥囝欢喜到哔卟跳/老伯老姆笑到面皱皱。

以上歌词是《正月大闹热》的其中一段,里面展示了潮州人过大年的风情习俗、生活方式,道出了人们过新年的传统风俗和节目,通过童谣歌曲让孩子们在欢快的歌声和表演中把传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下一代对家乡的民俗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这种民情风俗通过歌唱的形式表现出来,更生动、更形象,也更具趣味性。

又如现代创作童谣歌曲《潮汕特产歌》,将民俗活动、当地美食小吃等通过歌曲表达出来,如猪头粽、狮头鹅、芳菜脯、普宁老豆酱、鲜薄壳等。通过语言、美食展示,潮汕特点一览无遗,孩子们在演唱的时候也特别开心。《潮州八景好风流》展示了潮汕著名文化建筑广济桥、牌坊街等,凸显了潮州古城的美韵,呈现了浓浓的潮汕乡音。

对比广府童谣和客家童谣,潮汕童谣在歌曲创编方面比前两者会相对弱一些,歌曲改编和新编的数量都是偏少的,知名度也相对较弱。所以,潮汕地区童谣还很多可开发和创作空间,可以融入潮汕美食、民俗、建筑、地理风貌等各种因素到歌曲创作中,并加大推广力度,让这座历史名城焕发耀眼光辉。

四、结语

从上述广府童谣、客家童谣、潮汕童谣歌曲的发展现状不难看出,童谣不再单纯停留于念白的状态,旋律从单声部逐渐向多声部转变和发展,风格也由传统音乐向现代的流行多元素转变,并综合爵士、戏曲、古典音乐、说唱等多种风格元素,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的完美融合。其中合唱形式是推进童谣发展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特别对于基础美育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不断致力于发展童谣合唱,推动合唱新作品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不断推陈出新,紧跟时代。

无论是广府童谣、客家童谣还是潮汕童谣,这些都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一个地区文化和风俗的真实反映,继承童谣就是继承地方民俗文化,继承地方记忆性、特征性符号,继承一个时代的印记,这对发展整个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磨灭的作用,尤其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保存和发扬我们民族的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清楚地看到目前以及将来的国际形势,丢什么也不能丢本,忘什么也不能忘根,月是故乡明。

猜你喜欢

落雨童谣旋律
快乐童谣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给你的信
落雨大
记得
7月,盛夏的旋律
落雨季节
大地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