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民间音乐在幼儿声乐教育中的渗透见解分析

2022-11-05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3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声乐

回 薇

(山西长治学院,山西 长治 046000)

引言

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典型代表,对于当代人来讲,民族音乐属于一种既古老又新颖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是音乐和文学的有机结合,也是各个时期人们生活状态与情感状态的一种真实表现。在当前我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环境下,民族民间音乐也开始渗透到幼儿声乐教育过程当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在由于声乐教学当中的应用优势,并保证幼儿对于民族民间音乐元素的充分理解,教师还需要加强教育工作实践,以多元化方法促进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在幼儿声乐教育中的渗透,通过民族民间音乐加强对幼儿传统文化的熏陶。

一、 幼儿声乐教育中渗透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的重要意义

结合近年来我国各地幼儿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声乐教育工作中渗透民族民间音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感

民族民间音乐的形成和发展可以看成是社会发展过程的一个真实的映照,在当前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民族民间音乐这门传统音乐艺术不断受到新音乐思潮以及西方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致使越来越多的传统音乐艺术不断发生变化和流失。从幼儿音乐教育阶段开始即渗透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有利于实现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艺术的传承,同时对于幼儿进行音乐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也具有一定的促进性作用。同时,民族民间音乐有着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在幼儿声乐教育中进行民族民间音乐元素的渗透可以使幼儿更加深入的感受到艺术审美所带来的愉悦感,这种美悦作用对于陶冶幼儿的性情、荡涤幼儿的心灵有着积极的作用。此外,民族民间音乐使广大劳动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内情感与思想的直接体现,并且刻画出来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带给幼儿一定的启迪,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历史形成初步的认识,并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起到教育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其初步形成一定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二)为幼儿音乐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在幼儿声乐教学中,通过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的渗透可以更好地引导幼儿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认识和欣赏。由于年龄特点的原因,幼儿阶段的声乐教育主要目的在于美育,并并非歌唱技巧等一些比较复杂的知识。幼儿对于我国民族发展并没有过了解,而在声乐教育中渗透民族民间音乐可以更加有效地引导其发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所在。我国多数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据欧旋律简单而优美的特点,在幼儿声乐学习中便于其掌握作品的旋律,并通过音乐的意境对其中所蕴含的内在美与外在美进行深刻的体会、除此之外,民族民间音乐所包含的内涵具有明显的丰富性特点,可以帮助幼儿加深其对于祖国文化历史的了解,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民族自豪感,同时也为幼儿音乐与文化素养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二、幼儿声乐教育中渗透民族民间音乐的必要性

在幼儿声乐教学过程中以民族民间音乐的演唱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幼儿的声乐知识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声乐知识的学习难度。就当前幼儿声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课程体系中设置了较多的课时用在声乐教学方面,但是仍有部分幼儿对于声乐的学习缺乏足够的热情。而在幼儿声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可以实现声乐教学内容的丰富和补充,有助于吸引更多幼儿对声乐学习产生兴趣。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包含很多中音乐风格,地方戏曲、各地各民族的民歌更是争奇斗艳,而不同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无论是在旋律、文化内涵还是情感体现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性,这些都能够成为幼儿声乐教学中取之不尽的教学素材。幼儿阶段的声乐教学通常是以小组或者班集体的方式来进行的,而教学曲目的选取范围也仅限于教材,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根本无法接触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艺术。对此,教师如果能够在合理安排声乐教学工作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幼儿学生的学习现状与实际学习能力等,为其选择一些篇幅相对较短、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则能够使幼儿获得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学习这些民族传统声乐作品的发声等特点,同时,幼儿还可以在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全新的歌唱情感与状态。

三、幼儿声乐教育中渗透民族民间音乐的方法

我国虽然已经在很早就将声乐教学纳入幼儿教学工作体系当中,但是对于民族民间音乐元素的渗透还处于初步的尝试阶段,因此,教师还需要结合当前幼儿声乐教学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实际特点等,采取多元化的手段来实现幼儿声乐教育与民族民间音乐的融合。从当前幼儿声乐教育工作目标来看,想要培养幼儿学的音乐素养,那么教师不但要具备一定的歌唱技巧,同时还需要具备足够的能够对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展开分析,并以音乐语言将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直观地表现出来。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教会幼儿怎样去理解和热爱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这样将音乐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歌唱时的一个眼神、表情或者是动作、对歌曲风格的理解和掌握都直接影响和作用于幼儿。由此可见,在幼儿声乐教学中,教师对于幼儿的学习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而做好民族民间音乐方法的有效应用。

(一)以民族民间音乐促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与传承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具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而每一部民族民间音乐作品都与特定时期内的人民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民族民间音乐即为一面镜子,能够直观地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位阶层、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生活环境下的人民生活情况充分展现出来,同时也能够反应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例如,反映年轻人在旧社会为争取爱情自由冲破封建枷锁的歌曲《兰花花》,歌词文学水平很高,用音乐作为武器,对“吃人的礼教”进行控诉和冲击,学生可以通过这首民歌体会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再如民歌《打花巴掌》,这是一首典型的北京儿歌,说的是在北京生活的孩子从小就爱玩打花巴掌的游戏。作品反映的都是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和民俗,像“正月十五闹花灯”这种北京古老习俗已延续了几百年;歌词分别对北京的名胜古迹、小吃名菜等都进行了描述,每段歌词都包含着人们对北京的深情和热爱。在学习这部分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的时候,教师不但可以向幼儿明确歌曲的风格与旋律特点,同时还可以引导其掌握作品当中所体现的不同地区及民族的风土人情等人文主义情怀,帮助幼儿加强知识的积累,并在歌唱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的了解。值得注意的是,在渗透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选择一些儿童民歌作品,这样的作品更易于幼儿学生所接受。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文化中,儿童民歌并未引起人们较大的关注,但是,在多年以前,很多孩子所受到的美育都是从爷爷奶奶口中哼唱的《摇篮曲》《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这样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开始的。还有一些极具启蒙教育功能的作品,如《数蛤蟆》等,这一类民族民间儿童音乐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可爱而充满活力,在作品的学习过程中,幼儿不但可以掌握歌曲的唱法及旋律特点,同时还可以了解青蛙的主要特点,包括 “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通过作品内容的学习而学会识数,了解青蛙的叫声是怎样的等等。音乐给歌词穿上了华丽的外衣,跳跃的节奏,音调宛如一幅画面。在幼儿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抓住民歌作品中的闪光点来促幼儿的声乐学习,在掌握基础歌唱方法的同时引导幼儿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与相关知识的积累,强化其文化思想内涵,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以民族民间音乐促进幼儿音乐表现力的形成

1.以民族民间音乐促进幼儿咬字、吐字能力的形成

我国幼儿声乐教育虽然并未将专业的歌唱技巧纳入教学工作内容中,但是吐字与咬字均为幼儿声乐教学的重要部分,这是由于在歌唱过程中幼儿的咬字和吐字是音乐表现的一种主要途径,声乐原本就是通过乐曲与语言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在传统的幼儿声乐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主张以美声的唱法进行向幼儿教授歌曲的唱法,而对幼儿歌唱过程中的咬字和吐字不够重视,知识部分幼儿在歌唱过程中吐字不清,且气息比较浅,听起来就像是嘴里含着东西一样。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民族民间音乐来加强对由于歌唱中吐字和咬字技巧的练习,包括 “字头、字腹、字尾”等,也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片段对其中的咬字方法进行借鉴,以此对幼儿进行歌唱训练,引导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在歌唱中 “咬字、咬韵”的特点,并逐步掌握正确的咬字和吐字方法,如此,幼儿在歌曲演唱中就会显得更加字正腔圆。

2.以民族民间音乐提高幼儿形体表演能力

在幼儿声乐教学中,形体表演能力是音乐表现力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就目前来看,相对于对歌唱技巧的训练,形体的表演可以说是幼儿声乐教学当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正如人们在幼儿的歌唱表演中的表现,往往会有一些幼儿在舞台上的时候目光呆滞、肢体动作也比较僵硬,甚至还有一些幼儿干脆直接就直直的站立在舞台中央而不做任何动作。还有一些幼儿,即便具有一定的表现欲,可是却不懂得在表演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和台下的观众交流,形体动作不自然。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注意对幼儿形体表演能力的训练。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形成源自于广大劳动人民的实际生活,具有浓浓的生活色彩,所以作品具有较强的表现力。据此,教师可以为幼儿选择一些合适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进行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将对幼儿表演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将《采茶歌》这一浙江民歌作品作为教学素材,在歌唱教学中,首先引导幼儿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作品进行赏析,然后由教师进行概括总结,使幼儿掌握该作品主要刻画了浙江茶农采茶时的劳作场景以及茶农丰收的无限喜悦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配合一些简单的歌曲内容动作或者对应的舞蹈动作等,将歌曲中的一些代表性内容通过肢体动作直观地表现出来,而在表演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和鼓励幼儿对教师的动作进行模仿,借此来感受茶农的辛勤劳作以及获得丰收的喜悦,也可以掌握一些茶农采茶的经典动作,例如“采茶好比凤点头”、“采茶好比鱼跃网”等,并通过反复练习来帮助幼儿强化舞台形体表演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也可以使幼儿的歌唱状态更加放松。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就目前我国教育工作发展的新形势之下,在幼儿声乐教育工作中渗透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教育改革与传统文化传统的必要途径。教师应结合幼儿声乐教学实际情况采取多元方式促进声乐教学与民族民间音乐的有机结合,将民族民间音乐的声乐教学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满足幼儿声乐学习需求,并为幼儿声乐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声乐
“校团”协同背景下推进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音乐作品赏析模式研究
论音乐作品分析对钢琴演奏的重要性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浅析民族民间音乐的当代意义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贵州5年内将打造1000所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