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边界传播到无边界融合: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广播台的发展策略探析
——以陕西科技大学广播台为例
2022-11-05田龙过
刘 倩 田龙过
(陕西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21)
一、引 言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校报、校园广播台、校园电视台等都受到了网络媒体的冲击,流失了较多受众,影响力日趋下降。在此背景下,各高校纷纷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微博、B站、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设官方账号,开辟网络传播通道。广播作为承载大学生青春记忆的符号,具有独特的媒介特点,因此,高校广播台并不会完全消失于校园全媒体矩阵中。
美国传播学家约书亚 (梅罗维茨在 《消逝的地域》中指出:“电子媒介影响着社会行为,这种影响并不是因为讯息本身的力量,而是因为电子媒介重新组合了人们交往的社会环境,削弱了物理地点与社会地点之间曾经非常密切的联系。”地域空间的限制决定了高校广播台成为有边界的传播媒介,面对有边界传播给高校广播台带来的问题,我们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无边界性,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以更加开放的格局和心态,主动探析高校广播台转型,积极打造新型校园主流媒体,从而促使校园广播台在高校新闻宣传、校园文化建设、思想引领、舆论引导、知识传播、实践育人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有边界传播:高校广播台面临的问题
传统媒体时代,使用室外音柱进行播放的高校广播台具有较为广泛的传播范围,是师生在校园内部获取资讯和休闲娱乐的最佳方式。但随着高校校园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无边界传播不断挤占着高校广播台的传播“领地”,并打破了其原有的优势。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边界的消逝,使大学生接收信息的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逐渐导致了有边界传播的高校广播台处于“不得不播,播了也很少有人听”的尴尬困境。
(一)受关注度低,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下降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2021年9月发布的第48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年龄结构中,20~29岁的网民占比17.4%,在所有年龄段群体中位列第三;6~19岁的网民占比15.7%。这两个年龄段涵盖了大学生群体,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中的网民数量庞大,接受和使用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大学生群体对网络媒体的关注度远超传统媒体,他们更习惯于通过QQ、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软件获取新闻资讯、分享意见、休闲娱乐,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逐渐淡出他们的视线。因此,只能在校园内部进行有边界传播的高校广播台,其受关注度逐渐降低,影响力也越来越小。
(二)互动性差,节目形式缺乏参与性和创新性
高校广播台考虑到播音人员的专业性和播出安全等因素,一般采取录播的方式播出,虽然也有个别高校广播台采用直播的方式,但因技术条件制约,很难实现专业电台的实时互动。因此,高校广播台的传播方式普遍为“你播我听”的单向传播,不能进行实时互动,节目形式缺乏参与性。同时,在单向传播的局限下,高校广播台的节目多借鉴新闻播报、点歌、朗读等传统节目形式,也缺乏一定的创新性。
(三)原创力弱,节目内容不够贴近受众,缺乏吸引力
长期以来,高校广播台在选拔学生播音员、主持人时,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普通话是否标准、声音是否动听上,忽视了应具备的新闻采访、编辑、制作能力,导致高校广播台的“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够、原创力较弱,播出的节目内容与本校师生关联度弱,不够贴近师生的日常生活,缺乏吸引力。
三、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广播台的功能与作用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虽然传统媒体的竞争优势大幅下降,但高校广播台也有着新兴媒体不具备的优势,发挥着其独特的功能与作用。
(一)丰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在校园这个特定空间中,利用好一切可利用的文化资源和渠道。高校广播台能够通过精心的节目设计及内容建构,在潜移默化中打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校园风尚。
(二)壮大主流舆论
高校聚集着思想活跃、善用各种传播手段的大学生群体,高校广播台作为学校的官方媒体,应积极抢占主流舆论阵地,不断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向心力、凝聚力。高校广播台可以将学生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培养打造成学生群体中的意见领袖,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群体的思想、态度和行为,实现主流舆论的引导作用。
(三)搭建实践平台
高校广播台要为广大学生搭建好实践平台,工作人员均可由校内大学生担任,大学生借助校广播台这个平台,既能实践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相关技能,又能提前熟悉媒体行业的运作和管理流程,积累经验,提升个人的媒介素养,为进入专业媒体单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无边界融合: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广播台的发展策略
媒体融合是在“互联网+”的模式下,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传播通道结合在一起,生产出不同形式的细分产品,并利用不同的平台传播给不同的受众,实现各类媒体平台之间的资源共享、集中处理及合作多赢。随着高校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新媒体的无边界传播影响了高校的媒介生态环境,高校广播台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要想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高校广播台就要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探索新的发展策略。当前,社会电台的建构与发展基于自媒体的发布渠道、打造自有新媒体矩阵的转型实践,以及在线音频市场的稳定发展,高校广播台可借鉴社会电台的发展模式,在媒体融合发展中主动作为、积极推进。高校广播台还应立足于创作质量高、吸引力强、满足受众需求的精品,利用自身优势着力打造品牌活动,积极破解有边界传播面临的问题与困境,不断寻求发展突破,努力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校园新型主流媒体,稳固、增强主流舆论的影响力。
(一)基于新闻立台的内容融合:以学校重大活动采访报道为契机,通过常态化打造“广播里的第一新闻现场”,建立融合媒体制播联动机制
在高校搭建全媒体报道平台的大发展趋势下,广播台可与校园新闻网、校园电视台、学校官方新媒体平台等校园官方媒体共建融媒体中心,充分整合资源进行内容共创,建立起高校融合媒体制播联动机制。
在校园融媒体中心工作模式下,高校广播台应坚持新闻立台,通过常态化打造“广播里的第一新闻现场”,生产制作学校重大活动和其他新闻事件的音频产品,为校园新闻网、校园官方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提供优质信息资源,丰富高校全媒体报道平台的产品类型,从而提升自身吸引力、公信力、影响力和传播力。
陕西科技大学广播台围绕宣传思想工作重点和中心工作,以校园内重大活动类的新闻事件为切入点,选派融媒体中心的学生记者团队围绕同一选题进行策划采访,并以现场报道和录音报道的形式进行传播,抢占“第一现场”,增强了校广播台的新闻采编、报道能力。比如:其一,将重大新闻制作成录音报道,在新闻播报类节目中播出,丰富校广播台的节目内容,增加可听性和现场感;其二,对校运动会、迎新会、军训、学校西迁纪念日等重大活动进行现场报道,并在校广播台官方微信公众号、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学校官网等网络媒体平台同步播出。这些兼具原创性、新闻性、时效性的广播节目打破了高校广播台只能进行有边界传播的模式,提升了校园广播台新闻节目的报道质量,也为学校的重大活动留存了有价值的音频资料。
(二)基于内容为王的传播通道融合:有效利用新媒体手段,开展网络音频节目制作和传播,增进节目的互动性及贴近性
新媒体时代下,新的传播技术、传播手段层出不穷,新媒体便捷的传播手段和较高的传播速度,为高校广播台提供了全新的传播模式和路径。喜马拉雅、蜻蜓FM等网络电台的诞生和普及,充分证明了音频节目存在的必要性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网络电台具有和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同样的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优势,较好地弥补了校园广播台有边界传播带来的传播局限。有了传播手段和媒介,高校广播台更应深耕优质内容,抓住无边界传播模式下各媒体平台竞争的核心所在。
陕西科技大学广播台利用网络资源和社会化媒体,开通了喜马拉雅校园电台——“陕西科技大学广播台”,开设了“陕西科技大学广播台”官方微信公众号,搭建了网络广播平台,将线下播出的校园广播节目在其喜马拉雅APP上同步更新,还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线下节目的播出预告和网络回听链接,扩大了线下节目的受众覆盖面,为校园受众收听完整节目提供便利,收获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此外,陕西科技大学广播台着重运用新媒体产品思维,在增进节目的互动性及贴近性上发力,精心策划制作了更加符合新媒体传播特点、满足受众需求的高质量网络广播节目,并通过校广播台的各类网络平台进行推送,形成了校园广播节目“线下+线上”的双轨播出机制。陕西科技大学广播台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优势,开创了多种收听模式,形成了高校广播台的立体传播渠道,进一步扩大了受众的覆盖面,提高了传播效率。
以陕西科技大学广播台网络音频节目中的代表为例,《音乐治疗室》为一档晚间推送的心理类节目,主持人选读匿名听众在微信公众号的留言,帮助听众解除心灵困惑、拂去烦恼迷茫,并借鉴心理治疗中的音乐疗法,选取合适的音乐进行播放。节目中,主持人以温暖、励志的话语开导、鼓励受困扰的大学生听众,舒缓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达到了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嗷馒”与“偏贱”》是一档新闻评论类的周更节目,主持人对近一周的新闻热点进行盘点,从中选取一个广受大学生关注的事件或社会现象,对其展开评论。两位主持人在节目中以犀利的话语、鲜明的态度驳斥大学生错误的观点倾向,分析并传播科学、健康的主流意识。这些线上的音频节目进一步细分了大学生受众群体,节目的内容、形式与线下校园广播台的节目相比,更具针对性、有效性、互动性及贴近性。
(三)基于品牌战略的运营机制融合:着力打造品牌活动,扩大高校广播台的传播力、影响力
媒体融合的发展模式下,“内容为王”进一步彰显了其在整个传播流程中的核心地位,促使新媒体平台不断生产高质量的内容,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个性化品牌。新媒体的兴衰往往决定于其是否拥有足够的优质信息资源、是否拥有高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新媒体人才、是否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和营销力。高校广播台虽然没有社会媒体所面临的营利压力,但它却有着更重要的使命和责任:高校广播台要以打造“广播台”品牌作为战略目标,以无边界传播理念引导运营,通过运营机制融合突破有边界传播的局限,加强线上线下的市场融合;扩大目标受众的数量,加强与受众的互动,拓展学生家长等潜在受众;校园内外要进行合作融合,搭建大学生、高校与市民、社会沟通交流的渠道和平台,传播大学生群体和高校的声音,更好地发挥高校广播台在新媒体时代的功能与作用,扩大高校广播台在校园内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提高“高校广播台”的品牌价值,还可以通过着力打造一系列品牌活动来实现,比如:在人力资源方面,可充分利用高校广播台庞大的学生队伍;在活动形式方面,可采用“配音”“演讲”等与广播有关联的形式;在活动内容方面,可以将活动中采集的声音素材精心制作成广播节目,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播出,使活动内容成为高校广播台节目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一来,高校广播台就能够吸引大批潜在受众,彰显其校园主流媒体的地位,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陕西科技大学广播台举办的品牌活动包括配音大赛、“新潮说”演讲活动、“我想对你说&时间胶囊”声音征集活动等。在“新潮说”演讲活动中,校广播台主持人从广播中“走出来”、从校园中“走出去”,分别在西安市的地铁口,以及钟楼、鼓楼、回民街、陕西历史博物馆等标志性景点,通过演说的形式,向广大市民、游客积极弘扬“西迁精神”和传承陕西科技大学“三创两迁”大学精神,介绍陕西科技大学中国轻工业博物馆等有思想、有价值的内容。在“我想对你说&时间胶囊”声音征集活动中,陕西科技大学广播台征集了大量师生向老师、父母、同学、朋友、恋人等对象的真情告白语音,以及学生们在学期初送给学期末的自己的一句话,并将这些声音素材精心制作成广播节目,在线上线下各平台播出,传播了陕西科技大学全体师生的声音,讲述了真挚的校园故事。
五、结 语
高校广播台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在大学校园中是必不可少的“声音景观”。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高校广播台应充分运用无边界融合思路,借鉴社会电台的转型发展经验,深度吸收在线音频平台的用户,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出击,打破高校广播台的有界传播桎梏。从有边界传播到无边界传播的发展过程中,高校广播台既能为广大师生留下值得欣赏和记忆的校园声音,又能融入网络新传播渠道中,实现跨边界传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引领下的青春声音进入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