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阶段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2022-11-04■文/汤

幸福家庭 2022年5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幼小习惯

■文/汤 军

如何做好“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工作,是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良好的习惯是一切能力养成的基础,幼儿园教师应重视幼小衔接阶段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以帮助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本文阐述了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探讨了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方法,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一、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幼儿终身教育的重要环节。《中国教师新百科(幼儿教育卷)》关于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有明确注解:“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机构在教育工作上应做好承续和衔接,帮助幼儿较为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缓解幼儿在过渡期内的种种不适应。”教师对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进行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让幼儿获得全面发展,有助于幼儿减少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正规化、系统化的小学课程教育。

二、幼小衔接阶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幼小衔接的实践中,广大教师已经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但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教育工作存在突击性。部分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幼小衔接阶段的教学时,忽视教学大纲,违背幼儿的成长规律,对幼儿进行学前突击教育,比如对幼儿展开填鸭式教学,把小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简单地搬到幼儿园等。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身心发展规律,导致幼儿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其次,教育工作存在片面性。部分教师对幼小衔接阶段教学内容的理解较为片面,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只关注幼儿学会了几个汉字,会做哪些算术题,而忽视了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过问幼儿的行为习惯,不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最后,教育工作存在表面性。部分教师在幼小衔接阶段的教学工作流于表面化、形式化,如要求幼儿独立活动、背书包入园和回家后完成作业等。而对幼儿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严重不足,如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生活自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

三、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路径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师要着重培养幼儿健康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和学习习惯等,对幼儿在这一阶段出现的不良习惯要及时纠正,以帮助幼儿适应后续小学教育的要求。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幼儿遵守作息时间,养成按时吃饭、独立上卫生间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生活习惯。

(二)设置入学适应期

教师可以在大班的下学期设置入学适应期,并以此作为幼小衔接的重要环节。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室环境的设置上实现与小学环境的衔接,在区角内逐渐减少游戏化材料,增加一些学习用品、书籍等,帮助幼儿实现从游戏活动为主的幼儿园学习渐渐过渡到以课堂和书本学习为主的小学学习。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小学进行参观,让幼儿对小学生的作息规律、教室的课桌摆放以及小学教师的上课方式等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最后,教师应密切关注幼儿的心理动态,满足其发展需要,为幼儿打造宽松、愉悦的环境,让幼儿把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方面有机融合,以实现从幼儿园学习到小学学习的平稳过渡,让校园成为幼儿愉快学习、生活的乐园。

(三)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关注的首要问题。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阶段的教学活动时,要把安全教育融入其中,以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这样,当幼儿进入小学和小伙伴进行自主活动时,即使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也不会做出危险的行为或动作。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帮助幼儿正确识别安全标识;组织幼儿观看交通安全方面的视频,指导幼儿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组织幼儿进行地震、火灾逃生模拟演练;等等。这可以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增强幼儿面对紧急情况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方法

(一)制订科学的目标

教师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优良品质,帮助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首先,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在实践中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其次,教师要着重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和乐观坚毅的品质。

(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在幼小衔接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应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对幼儿因材施教。不同幼儿在经验及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师对此需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要避免对幼儿做横向比较,并尽力为需要帮助的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要多鼓励和肯定,以帮助幼儿实现个性化发展,使他们按照自身的适应速度和适应方式逐渐融入幼小衔接阶段的学习中,为幼儿将来步入小学生活打下基础。

(三)注重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在步入小学之前自理能力普遍较弱,有的幼儿无法做到将自己的物品有序归类。幼儿升入小学后,文具和书本有所增加,上学时携带的物品也会增加。如果幼儿没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很可能会出现书包内一片凌乱、时常丢三落四的情况。为此,教师要着重培养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幼儿进行归纳整理学习用品的比赛等,以帮助幼儿养成归纳整理的好习惯,逐步增强幼儿的自理能力,使幼儿在小学阶段能够有序地学习和生活。

(四)注重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

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得益于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师在组织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进行集体活动时,要加强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教师要引导幼儿专心参加活动,提高幼儿注意力的持久性;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举手发言,提高幼儿的课堂参与度;教师要引导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培养幼儿尊重他人的意识;等等。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主题活动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在幼小衔接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幼儿在小学阶段的学习非常有帮助,能增强幼儿的信心,让幼儿快速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帮助幼儿尽快融入小学的学习生活。

(五)注重对幼儿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体育活动在幼儿的成长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使幼儿保持健康心理,有助于提升幼儿的交际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让幼儿受益终身。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以及神经系统发育,这对幼儿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在幼小衔接阶段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幼儿体育锻炼的习惯,激发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教师可以将传统游戏融入幼儿园体育活动中,以丰富体育活动的内容,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让幼儿体验到传统游戏的乐趣。

教师要科学组织幼儿开展体育活动,如将幼儿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控制在1个小时到1个半小时之间;利用课间集体操时间锻炼幼儿的运动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开展体育游戏活动,如拍球、跳皮筋、跳绳等。体育锻炼能增强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使幼儿的身体素质得到发展。

(六)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避免太过于抽象的知识讲解,这样的课堂难免枯燥,会导致幼儿丧失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方式具有循循善诱、浅显直观的特点,能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并对教师的提问给予积极的回应。因此,教师可以在幼小衔接阶段的教学实践中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向幼儿讲解良好的生活习惯应该如何养成,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自理能力、交际能力,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向幼儿展示危险的行为动作以及可能引发的后果等。

(七)加强家园合作

家庭教育是幼儿学习和人生道路上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好的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学习态度、习惯和行为规范有着积极影响。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工作并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事情,而是需要家园合作,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实现幼儿在幼小衔接阶段的顺利过渡。首先,教师要主动在家园之间建立良性稳定的沟通渠道,以提高家长对幼小衔接阶段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促使家长积极参与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比如,教师可以举办家园共育班会课,向家长传达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并积极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将两者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其次,家长应配合幼儿园开展的幼小衔接活动。比如幼儿园要求幼儿改变作息时间,家长应与之配合,在家中督促幼儿对作息时间加以调整。最后,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比如,在安全习惯养成方面,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在劳动习惯养成方面,家长可以督促幼儿做适量的家务劳动;在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方面,家长可以督促幼儿进行适当的运动、保持健康的坐姿;等等。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桥梁,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幼儿开始一个新阶段的标志。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对幼儿将来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以及幼儿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应重视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要制定科学的目标,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运用启发式教学,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幼小习惯
上课好习惯
浅谈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幼儿午睡良好习惯培养之我见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好习惯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