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中快乐互动游戏教学的开展方法
2022-11-04■文/杨青
■文/杨 青
教育小游戏是幼儿园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在集体游戏中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提高思考能力。但是,如果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设计得不合理,反而会让游戏成为幼儿的负担,影响教学质量,不利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教师要想使游戏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需要基于幼儿学习和成长的需求,合理设计游戏内容和游戏形式,这样才能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基于此,笔者深入探究了幼儿园教学中快乐互动游戏教学的开展方法,以供参考。
一、幼儿园游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幼儿园游戏教学应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满足幼儿成长和发展的需求。具体来说,首先,教师要遵循安全性原则。幼儿的身心发育不完善,对于自己行为的认识不足,难以有效判断行动的风险性。为此,在游戏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游戏,将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其次,教师要遵循互动性原则。锻炼幼儿良好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是幼儿园的教学重点之一。教师在设置游戏时要为幼儿创设可互动的环境,在游戏过程中注重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让幼儿能在快乐互动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习得知识和经验。最后,教师要遵循趣味性原则。幼儿的注意力易分散,教师的游戏教学应着力营造充满乐趣的氛围,从而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其中,让幼儿在愉悦的状态下习得知识。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幼儿的性格和喜好,然后据此设计相应的游戏,满足幼儿内心的需求。由此可见,在游戏教学中,教师要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注意游戏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健康成长,真正地让游戏发挥育人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二、幼儿园教学中快乐互动游戏教学面临的难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名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此方针指导下,幼儿园教育开始重视游戏教学,这有助于游戏教育模式的应用和完善,为幼儿的成长提供良性帮助。但笔者经查阅资料和实践发现,一些幼儿园的游戏教学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游戏的设计未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游戏活动的设计工作主要由教师来完成。一些教师在创设活动时未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对幼儿的游戏体验感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他们教师认为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知识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忽视了游戏的娱乐性和幼儿自身的需求。
(二)游戏的设计较单一,难以激发幼儿的兴趣
一些教师秉持着以渗透知识为主的教育观念,选择的游戏内容难度较低,游戏中的互动环节较少。幼儿在游戏中互动性不高,因而降低了参与的积极性。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未能及时调整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导致游戏的趣味性不足,难以激发幼儿的兴趣。
(三)游戏的自由度不够,幼儿的参与不够深入
在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给予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有限,游戏的设计和流程的推进都由教师掌握,这种情况可能会限制幼儿的创造力。
(四)未做好游戏的反思和总结工作
在一些游戏结束后,教师未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缺乏对游戏的深入思考,这不利于教学模式的完善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幼儿园教学中快乐互动游戏教学的开展方法
教师开展快乐互动游戏教学时要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制订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案,全方位提升游戏活动的质量。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法来开展游戏教学。
(一)师幼快乐互动,突出幼儿的主体性
一些游戏活动开展效果不佳的原因在于教师是游戏活动的完全主导者,幼儿只能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游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主体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师幼快乐互动的氛围,让教师成为幼儿的陪伴者和支持者,进一步突出幼儿的主体性,以此更好地提升游戏活动的开展质量。
例如,在“小青蛙搬家”的互动游戏中,教师可以先让幼儿自由分组,然后问幼儿:“谁愿意当青蛙妈妈?谁愿意做青蛙宝宝呢?”幼儿争先恐后地回答道:“我当青蛙妈妈。”“我当青蛙宝宝。”确定好角色后,教师再提问:“青蛙是怎么走路的呢?”此时,教师可引导幼儿按照拟定好的路线进行蹦跳运动,并且不断加速,最后返回原点。接着,教师又说:“请青蛙妈妈将小家具(玩具)放在宝宝的背上,让宝宝们把它们运到对面的新家,一位青蛙宝宝将家具运到目的地后,另一位青蛙宝宝才能开始搬运。”
游戏结束后,教师顺势倒下后说:“哎呀,青蛙妈妈搬家太累了,谁来照顾我啊。”这时候“青蛙宝宝”纷纷上前,有的说:“我给青蛙妈妈做饭。”有的说:“我帮青蛙妈妈捏捏腿。”有的说:“我来搬完剩下的家具。”“青蛙妈妈”休息好后便为“青蛙宝宝”拿来饼干、蛋糕和牛奶等食物,说道:“宝宝们辛苦了,妈妈给你们做了好吃的,我们一起来吃吧。”就这样,在师幼的快乐互动下,整个游戏的氛围十分和谐,幼儿乐在其中。
(二)灵活调整游戏,提高幼儿的专注力
幼儿的年龄尚小,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持续走神的情况。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了疲乏、困倦等情况时,如果教师强制性要求幼儿继续参加游戏,可能会影响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中随机应变地调整游戏内容、形式或规则,让幼儿能全程在舒适、快乐的状态下参与游戏。
例如,教师设置了互动游戏“开火车”。教师可担任列车长,在游戏开始前让每名幼儿选择一个地名,作为自己的目的地,并自由设计火车票。教师可以假设出发地为北京,游戏开始后,教师说道:“由北京开往南京的列车就要出发了,有谁要上车?”这时,手持南京车票的幼儿跟在教师身后,同教师一起继续游戏。接着教师又说道:“由南京开往上海的列车就要出发了,有谁要上车?”一个幼儿因为反应不及时而没有上车,难过地哭了起来。此时,教师可以随机应变地改变游戏规则,询问幼儿:“错过了车怎么办,我们大家有什么办法吗?”有个幼儿说:“我来帮他赶上火车,我有汽车”,说着搬来了一把小凳子并推着凳子前进。这时候老师说:“好,我们在下一站等你们,你们开车来追我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红绿灯。”于是,错过车的幼儿在小伙伴的帮助下成功追上了火车。整个游戏得以顺利开展。
又比如,小强在“开火车”过程中,不认真完成游戏任务,把代表火车车厢的椅子放倒了。此时,教师先不急着批评该幼儿,而是换一种做法,可以乘势喊道:“不好啦,火车翻倒了,大家快保护自己。”幼儿有的趴在了地上,有的抱住了头,有的紧紧抓住火车车厢。此时,不认真完成游戏的小强见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要怕,我来保护你们,我开火车很厉害的。”他边说边将象征火车的椅子扶正。火车恢复了正常,大家都很开心,整个游戏在快乐的氛围中结束。
(三)巧妙设计留白,让幼儿找到游戏互动的兴趣点
在游戏的设计和推进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幼儿更多自我发挥的空间,通过巧妙留白,让幼儿能够自主探寻游戏中的兴趣点,进而投入其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必设限,可以让幼儿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通过给予适当引导,让幼儿快乐自在地进行游戏,并在游戏中彼此交流。
例如,一些幼儿园会开展搭积木的游戏。教师可以独出心裁,选择以奶粉罐替代积木来开展搭建游戏。教师将使用过的奶粉罐加以整理后投放进建构区,让幼儿在整个搭建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兴趣进行随意组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自行分组,或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互帮互助进行搭建游戏。有的幼儿喜欢把一个个奶粉罐垒高,并与其他幼儿比谁垒得高,教师要引导幼儿思考怎么样才能将奶粉罐垒得又高又安全。有的幼儿选择间隔一段距离放置一个倒置的奶粉罐,然后找来木板搭在上面,这样一座简单的小桥就出现了。第一次搭建的小桥晃晃悠悠很不稳固,教师便引导幼儿思考怎样让小桥变得更稳固。有的幼儿建议可以在桥底再摆一排奶粉罐,有的幼儿表示可以为小桥加上护栏。教师引导幼儿动手实践,将这些想法进行落实。大家一起进行实操并互相帮助,最终找到了最佳的解决方案。有的幼儿突发奇想,想要用奶粉罐搭建一个三层小楼。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动手,有的摆放奶粉罐,有的搭放木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楼房搭建完成。幼儿在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收获了喜悦感和成就感,提高了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并在良好的互动中学会了沟通和协作,自身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也得以提高。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这其中离不开游戏这种重要的教学手段的辅助。在游戏的设计和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重视幼儿的体验感,提升游戏互动的效果,设计符合幼儿兴趣的游戏内容,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获得发展,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