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基训发展路径分析
2022-11-04诸葛绪龙
诸葛绪龙
(临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山东临沂 276000)
中国古典舞基训,作为古典舞教学体系的一门核心课程,集聚着传统戏曲、中华武术、西方芭蕾等多重元素,在不断地创新推进中发展着,成为培养中国舞蹈表演人才的重要训练方法的课程。尤其伴随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古典舞基训不断发展,在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之路上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中国古典舞的由来
在我国众多的舞蹈艺术中,古典舞逐步成为当代人对中国传统民族舞蹈文化再创造的重要艺术形式。中国古典舞学科创建于五十年代,基础是戏曲舞蹈,在其基础上形成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舞蹈种类。戏曲家欧阳予先生最早提出“中国古典舞”一词,他认为中国舞蹈演员需练好戏曲的基本功,在这之余将戏曲中的舞蹈元素分离出来,进行展示,这就促使新舞种——中国古典舞的诞生。
明清时期,戏曲艺术是茶楼欣赏者们的最为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当时的戏曲表演中内涵了丰富的舞蹈元素,戏曲演员在一场场人山人海的演出中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古典舞正是提炼了戏曲中潜在的舞蹈元素,从而在众多的舞蹈艺术中暂放异彩,成为一种活体的传承。
二、中国古典舞基训的基本要素
(一)中国古典舞基训的结构
在中国古典舞基训的结构编排中,共有把上部分、中间部分、跳跃部分和辅助练习几个部分,其中柔韧性被视为首要考虑要素。随着舞蹈艺术的有序发展,舞者需要深入探索出高效的方法,从多重维度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对于学生,更需要结合自身的身体素质展开身韵训练,练就优美的舞姿,增强自身身体的韵律感。对于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编排好教学任务,分层教学,开展个性化的审美训练,强化舞蹈风格。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教材方面从基本能力、基本技术、综合运用三个层次改进。其中,基本能力主要指对身体各部位的控制能力,包括头部、手指、肩膀、腰部、髋关节、腿部这些部位的柔软度,还包括身体的重心移动和舞姿的稳定性。基本技术,指的是各身体部位所应用的单一技术、技巧,譬如脚踝的力量应用技巧、单一的律动要素、舞者自身的弹跳能力。综合运用,指的是舞者在进行古典舞基训的同时结合手眼身法步展现出综合型的手臂动作,以相对完整的姿态将古典舞的唯美呈现出来。
另外,对于教师在教授古典舞的教材中,应按照依次推进的原则,在其基本功训练的课堂上应重视把控地面动作部分、把杆部分以及中间部分,纵向练习,从基础做起,实现从单一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实现整体性的基本功训练。
再则,在古典舞教学方法上不能继续沿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法,教师需要进行示范式教学,对基本功练习难点部分应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对动作在脑海中进行不断的梳理和归纳总结。但需注意的是,课堂基训内容的安排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理念,深化学生对中国古典舞文化的认识和审美意识,让学生更能对教材中的基本功知识点内化于完整的动作展示出来。与此同时,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之时,要遵循由简到繁的训练原则,分层次增加古典舞基本功练习的难度,并重视辅助训练的增加,如增添像单一弹跳练习、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基础性的辅助动作,助力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为学生自己编创古典舞动作的综合技能打下基础。此外,教师在灵活教学之余,要重视有针对性的教学,融入戏曲和武术元素,教授一些形神劲律的舞蹈内容,推进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路线,综合讲授节奏型的基本把控和根据音乐旋律调控动作的发力点,科学依照学生的柔韧度和基本功素质来推进科学的基训方法,从而让学生的古典舞基本功更加扎实。
(二)训练能力
在古典舞基训的过程中,对芭蕾舞练习方法借鉴的方面偏多,对我国民族性元素的渗透较少,对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主要倾向于力度的把控、舞蹈动作练习时地跳、转、翻的能力。需要教师重视学生在自身各关节和肌肉群的合理运动,纠正其以正确优美的舞姿来展示古典舞,还需要教师提前规划好练习动作的路线、发力点,让学生时刻结合自身的舞蹈功底来练习动作,比如,在练习跳跃动作时要巧借蹲的力量,趁着反作用力,凭借自身的弹跳力,来呈现高难度的跳跃动作,让整个肢体动作在空中停留一定的时间,让整个动作的完成度更轻松些,让其展示出来的古典舞动作的更具感染力、更富表现力。
此外,力量训练被作为中国古典舞集训中的重点部分,力量训练的核心要素是将肢体肌肉、关节部位合理应用,充分配合舞姿和身体重心的移动过程,将其功能性和展示力度充分发挥,系统科学地开展对力量练习的组织活动。同时须重视的是,教师要灵活把控中国古典舞基训的动作速度,提升自身的灵活性,从寸感、节奏的把控、力度的掌控等多个方面着手展开对基本功力量的训练,从整体上提升学生舞蹈基本功的力量素养,让学生在练习时能够给人一种满意的视觉效果,控制力度上游刃有余。
(三)身韵训练
中国古典舞的精神风貌来自起身韵的展示,换言之,中国古典舞身韵是中国古典舞艺术的灵魂所在。身韵训练要旨是“形神兼备,韵律感强”,给欣赏者以足够的视觉美感。教师若想要使得中国古典舞基训进一步发展,首先要重视的则是让学生多注重动作外观的体态,练习动作间的衔接性,做到含蓄、刚劲、柔韧的动作风格。在古典舞基训的过程中要坚持身韵动静结合的训练方法,起范儿是由静到动,展示姿态时由动到静,同时学生须融入自身的情感态度,让整个舞蹈基训的过程充溢着情感基调,更具有表演的感染力。
首先,先让学生多练习古典舞中具有“拧、倾、圆、曲”等特点的动作,从头到脚的各个肢体部位着手进行练习,反复训练之后才能将古典舞的舞蹈美感和独有的线条美展示出来。鉴于身韵包涵八大基本动律要素——“提、沉、冲、靠、含、腆、横移、旁提”,练习时要注重以气息带动身体,松弛有度,做到舒而不缓,呈现出身体的律动感。之所以要重视对身韵训练的强化,是因为身韵一方面可以增加古典舞的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还能为古典舞的舞台所呈现的含蓄之美锦上添花。为了将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性充分凸显出来,需要练习者综合应用好“手、眼、步、身、心”的协调机理,在动作的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要讲究“破其形,扬其身”的训练宗旨,做到动静相宜,线中有点,点点相接。对于古典舞教师更需要重视的方向是就身韵教学中的具体方法着手创新,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古典舞的融合理念,在不断摸索中提升教学的最终效果。
三、中国古典舞基训具体的发展路径
(一)积极借鉴不同舞种的训练方法与元素
一是对现代舞中的元素进行借鉴。我国古典舞的基训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既有教学效果又具备教学质量的重要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积极将现代舞的动作元素纳入进来,积极引导学生可以对多种训练方式进行灵活熟练地掌握,让学生形体上、技巧与技术上以及神韵上都有较大的提升。一方面,可以借鉴现代舞中对肌肉的训练动作与方法,现代舞的训练中涉及的肌肉训练方式与古典舞不一样,在平时基训中应当将现代舞对肌肉的训练方法进行充分的吸收与借鉴,让学生的肌肉能力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与进步。另一方面,与古典舞不同,现代舞在平时的训练中比较注重对于学生呼吸的训练,在古典舞的基训中加入呼吸方式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在演绎古典舞的时候更具有韵律感,让身韵更具有呼吸感。此外,还可以借鉴现代舞中的松弛的技巧与特点,让学生的瞬间爆发力更强,将自己的技巧发挥出来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受伤。
二是积极将现代舞与其他舞种进行融合。敢于打破舞种之间的壁垒,积极将现代舞的元素纳入古典舞的舞蹈编排与日常基训之中。著名的舞剧《香巴拉》的编导就是敢于打破舞蹈壁垒,才成就了优秀舞剧。在编导的大胆尝试与创新下,该舞剧吸收了藏族舞、行为艺术元素、现代舞以及土风舞的相关元素,并在表现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在舞蹈领域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又如,在古典舞的基训中可以将古典舞元素与京剧元素、现代舞元素等进行结合,让学生不断接触新颖的舞蹈动作与表现形式,学会在平时的古典舞基训中使用多元的训练方式与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在专业领域中不断地完善自我。
(二)在古典舞音乐形式上进行积极探索
音乐与舞蹈的良好结合可以起到相互促进与相互完善的作用。合适的背景音乐可以让舞蹈演绎得更加完美,对于舞蹈来说是锦上添花的存在。对于中国古典舞的基训课来说,其对伴奏音乐的要求就更加的严格,悠扬动听、悦耳婉转的旋律可以和舞蹈的肢体动作完整的融合在一起,这在中国古典舞基训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中国古典舞基训的实际情况来看,古典舞的伴奏音乐在旋律的曲调以及音乐的风格上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从伴奏的乐器来看,基本上是以钢琴为主。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在基训课堂中的积极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以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并增添课堂气氛。
一是在音乐风格的改变上进行探索与尝试。合理的音乐旋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某些动作,实现平时训练的目的。在音乐素材的选择上,可以将我国的民歌进行改编,这类音乐的调式特点与旋律和中国古典舞的适配度较高,可以在基训课堂中进行尝试。比如民歌中的《南泥湾》《浏阳河》以及《茉莉花的》等作品被广泛地应用在古典舞的配乐之中,作为音乐的素材。还可以采取低吟古典诗词的方式为古典舞进行配乐,让古诗词的神韵与意境之美与古典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诗词为舞蹈更好地服务;除了采用民歌与古诗词之外,还可以借鉴古装、武侠剧等影视作品的主题曲或者插曲、片尾曲等作为古典舞的音乐素材,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古典舞的很多动作、舞姿或者身段与武术密切相关,比如扫堂腿、扑步等都可以在古典舞中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在基训课中选择伴奏音乐的时候就可以使用这些作品的音乐,让舞蹈动作在音乐的伴奏下更加的契合作品的主题;从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特点来看,古典舞的身韵与我国传统的戏曲身韵相似,是从戏曲的身段逐渐演化而来的,教师的古典舞的基训课堂可以将京剧、越剧、昆曲等剧种的音乐元素与旋律作为伴奏的音乐素材,让整个舞蹈动作看起来的更具有韵味。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应当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训练。对于刚入门的学生,教师应当选择一些简单易懂并且传播范围比较广的音乐伴奏素材,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主;对于学习借助一段时间的学生,教师应当注重对他们技巧的培养,选择艺术变现力强、能够将民族舞风格展现出来的音乐作为伴奏素材,培养学生实现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的和谐完整;对于基本功掌握比较成熟的学生,教师应当积极指导他们进行完整的舞蹈演绎。在音乐素材的选择上,应当更加的灵活与多变,及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调整,实现舞蹈中有音乐、音乐中蕴含舞蹈的理想效果,体现基训课堂的作用。
二是在伴奏的乐器上进行探索。从实践来看,中国古典舞的伴奏乐器主要是以钢琴为主,在基训教室的设置上也与西方的芭蕾舞相似。不管是在旋律上还是在分割上都与古典的韵味与含义不是十分的贴切。这样就启发我们可以在伴奏乐器上选择具有中国古典韵味的传统乐器,更好地为基训质量的提高服务。二胡是我国传统乐器的代表,它不仅可以将绵绵的思绪表现出来,还可以营造静谧、韵味十足的意境;竹笛也可以将清脆的音质表现出来;琵琶的演绎则更加的柔美与舒缓,有种旖旎的美感与韵味。以琵琶为例,著名的乐曲《琵琶语》为听众营造了舒缓、安静祥和、婉转悠扬的音乐意境,与古典舞基训中的蹲起、用腰、控制等动作的节奏比较符合;《欢沁》这一作品的主题旋律是比较欢快的、活泼快节奏的,与古典舞基训中的擦地动作、弹腿与踢腿动作以及跳跃等动作比较契合,可以作为训练的伴奏音乐素材。从基训课堂的教学来看,古典舞基训课堂的教室内无法做到乐器交响效果的呈现,而单一的乐器伴奏会让背景音乐显得有些单薄,缺乏层次感与递进感。因此,教师在古典舞的基训中可以选择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进行伴奏开展教学,尽可能选择合适的伴奏素材,让音乐与舞蹈的契合度不断提高,更加快速、有效地实现基训质量的提高。
(三)在古典舞的剧情设定上进行探索
在古典舞基训中加入剧情的设定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特定的动作并增强自己的舞台表现力。一是以单一的动作为主体进行情境的设定。例如古典舞基训中的单腿踢动作,在训练的时候可以将其与诸葛孔明在谋划战事的剧情相结合。用腿部的动作表现主人公踱步的情景,上肢表现主人公剑指远方的动作,对当时记得情景进行模拟再现;还可以将行进踢腿动作与武松打虎的动作相结合,借助强有力的踢腿动作展现武松在景阳冈尽管遇见猛虎也无所畏惧、迎难而上的勇敢精神,体现主人公的精气神。二是对整体剧情动作进行剧情设定。在古典舞中的基训中使用介入人物、神话演绎、拟人修辞等手法进行剧情的设定,让一个主题贯穿基训课堂的整个流程,可以将左右的动作都训练到,逐渐形成主题式的基训体系。这样不仅让学生的基本功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还让学生的艺术表现力逐渐增强,让古典舞的生命力、表现力与艺术感染力更强。
结语
曾经,优秀的前辈与专家学者在学习借鉴舞蹈特点与发展规律的同时对我国民间的舞蹈、传统戏曲、武术动作、西方芭蕾舞元素进行充分的分析解读与借鉴,将其发展成了具备民族特点、艺术特色、紧随时代发展前沿的中国古典舞体系,为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程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今,信息化时代催生了互联网与媒体时代的来临,也对古典舞基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与可能,我们应当充分把握住今天的时代背景,秉持持续发展的态度为古典舞基训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未来,古典舞的广大后备军还会延续我们今天的成就,在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中国古典舞的未来必定是在发展与探索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充实与提升,让中国古典舞的基训发展水平实现质的飞跃与进步,实现我们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崭新高度,树立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