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物保护建筑修缮设计与其艺术价值的融合

2022-11-04夏婧瑶

大众文艺 2022年20期
关键词:古建筑文物保护融合

夏婧瑶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 200000)

主题词:文物保护建筑;修缮设计;艺术价值;融合

建筑,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人文艺术品,是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的展现,也是判定当下时代的审美产物。文物保护建筑作为在历史中遗留的,是具有一定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的建筑物。文物保护建筑是不可复制的艺术品,需要进行保护并加以利用,延续建筑本身的寿命,使文物建筑的社会化效益最大化。

一、文物保护建筑修缮设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古建筑是人类重要的遗产,是人类发展的印记,是地域文化、城市文化的主要标志,古建筑因年代久远而积淀了深厚的历史、艺术、美学的价值。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古建筑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物保护古建筑可以用天籁之音的诗词、美轮美奂的画卷、富丽堂皇的格局来形容。古建筑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它融合了天然用料、建筑工艺、美术绘画、雕刻雕塑等为一体的造型艺术,深入其中就会产生美的享受。

文物保护古建筑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立体造型、装饰装修;园林景观艺术;雕像、壁画等造型艺术和不同年代的主题、特有工艺等。这些具体的展现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从而愉悦心情。文物保护古建筑凭借天然材料,巧夺天工,抒发情怀;运用有限的空间展现无限的造型美,运用不同的立体空间变化表达人们的审美需求;如果了解古建筑的历史、艺术,会发现建筑整体及单体就像错落起伏的音符,时而激昂、时而婉转,仿佛身临其境。

从以上几方面可以看出:文物保护古建筑充分表现了具有强烈时代感的绘画、音乐、雕刻艺术,有的至今仍在被使用、借鉴,成为创新发展现代艺术不可或缺的基础。因此,文物保护建筑修缮融合历史艺术与现代技艺,对古建筑重放艺术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影响文物保护建筑修缮设计的两点因素

(一)文物现状

就文物建筑来说,在历史和文化的演变中,建筑本身也在随之演变。这些演变,可能来自材料的腐朽或损坏、因使用对象的不同而发生的改变、不同时期不同的使用方向的一些综合的呈现。

对于我国现留存的大多数文物建筑来说,木结构是通用的建筑体系,无论是作为主要的建筑结构,或是局部结构支撑,是一个很普遍的建筑方法,也符合历史实际发展水平。木结构的应用,带来的是取材易、保存难的现象。这个材料本身容易受到自然侵害和人为破坏,导致结构性损伤。如何“实施恰当的保护技术”,成了修缮设计的一大难点。

因使用对象的不同而发生的改变和不同时期不同的使用方向在建筑本身上的改变,对于修缮设计的挑战在于如何正确地定义和应用“不改变原状”“最低限度干预原则”。建筑一直在顺应时代的发展,文物上存在复杂的历史信息累积的过程,建筑现状和其始建状态存在较大的出入,这考验设计对于信息的收集、考证、评估。

(二)资料缺失

档案资料是文物保护建筑修缮设计的重要依据,其中包括:工程建设、使用、改造的全过程形成的文字、影音、图纸等各种资料。档案作为历史的真实记录,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是考证修缮设计“真实性”的凭证。在历史的作用下,档案的管理存在着一定的断档或缺失,如果对于历史资料考证不到位,可能会给建筑修缮带来毁灭性的破坏而造成严重的损失。

三、文物保护建筑修缮的设计策略

在文物保护建筑修缮中,设计作为修缮的指导方向,应遵循基本原则,同时,还要尊重历史,保持其本来面貌。

(一)文物保护建筑修缮设计的基本原则

文物保护建筑修缮设计应建立在最小干预的原则下,从尊重建筑在各时期演变历史信息,慎重确定保护、保留、恢复内容出发,执行国家及省市各项工程建设规定,坚持“不改变原状”“真实性”“最低限度干预原则”“实施恰当的保护技术”“可逆性”等原则,进行综合性保护与利用的设计。

(二)历史档案调查

文物保护建筑的历史档案是修缮设计的重要依据,应采取多种档案收集方式,比如:发布社会公告、口述、生活背景照片、地方日志都可以作为设计参考依据,严谨分析,大胆求证。从细节出发,高度结合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人文风俗,历史史料,借鉴考古学、历史学的研究成果,最终复原文物保护建筑的原始设计、建造、技艺。

(三)文物保护建筑的勘察报告

文保建筑本身就是科学与美学的结合,有效的利用科学的手法,对文物建筑的现状进行全面的排摸,建立文物建筑的档案资料,对文物状态进行评估。根据文物保护建筑勘察报告的内容,明确建筑基本信息、历史沿革、重点保护部位、结构体系、建筑结构图纸符合与测绘、建筑损伤情况等,让修缮设计有依据。

(四)建筑修缮中同步考证

文物保护建筑修缮设计需要全过程参与,应该按照项目实际现场情况随时做出调整。在建筑修缮时,通过拆除累积的装饰物,例如拆除外墙水泥砂浆粉刷层,可以将原有门洞、窗洞位置暴露出来。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工艺水平和审美特征,这些过去的维修改造,只有在拆除表层装饰物后,才能真实地反映出维修改造的年代信息。建筑材料的演变过程,就体现在原有的清水砖墙与80年代产出的红砖的存在的明显差异上。建筑修缮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思考求证,才能体现修缮设计的“真实性”原则。

(五)考虑整体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文物保护建筑修缮设计不能局限于建筑本体,应结合周边环境,做到与周边环境融合展现历史风貌。与周边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协调,才能达到建筑与景观和谐的效果,成为一个整体,使人文与环境和谐发展。

(六)长远效应

文物保护建筑作为公共资源,在其保存较好、修缮复原的前提下,被开发成博物馆、旅游区等,使其产生传播更广的历史、文化、社会价值。因此,在修缮设计中应考虑到文物利用、日常管理、社会公众参与等长远效应。

四、文物保护建筑修缮设计与其艺术价值的融合

文物保护修缮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日常维护保养、局部受损修缮,以及在整体结构受损严重情况下的抢救性修缮等。由于古建筑与现代建筑存在着设计理念不同、建筑材料不同、设计方式不同,因此,在修缮设计时必须与其艺术价值进行融合。

(一)古建筑的艺术价值

1.建筑空间体现传统文化思想

传统文化思想在古建筑的体现是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的思想,是先人智慧的结晶,延续至今的太极拳就是以柔克刚、刚柔相济思想的最好运用。而中国木制古建筑在抗震防震的方法上借用了这种思想,更体现了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唯物主义思想。为了使墙倒屋不塌采用了柔性框架结构,广泛应用在基础、斗栱、榫卯的建造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在建筑物布局中,采用中轴对称设计,中间设计最大,其次是两侧的次间、梢间。中国先人非常睿智地运用取之于自然、就地取材的办法,把木材、石头等作为结构主材,通过长期的积淀、发展,最终形成了历史最悠久、使用时间最长、建造工艺水平极高的柔性框架体系。

2.建筑造型体现天人合一思想

古建筑一般由人们的住宅演变而来,外形基本都是以“人”字形表现出来,就是人们日常看到的人字形屋顶。在这些建筑中,屋顶是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高低、大小有区别,但总体来说,都很统一,即为人们日常看到的“大屋顶”。

古建筑主要以木结构为主,建筑物的梁、板、柱等都是由木头制作而成,可以实现就地取材,正所谓: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

另外,古建筑也能体现出中国当时的阶级制度,不同阶级所使用的建筑各有不同,最具代表性是群体房屋的组合,就好比皇家园林,它讲究的是建筑物与大自然的有效搭配,也就是人们日常说的因地制宜。

3.建筑风格体现艺术形象之美

中国古建筑在世界上形成了独特的建筑体系,各地区的建筑的不同特点,充分展现了结构之美、形象之美。

青砖、粉墙、黛瓦:青色的砖,雪白的墙,青黑色的瓦,多出现在江南的民居,青砖、粉墙、黛瓦组合在一起,形成既朴素又典雅的风格,也是江南古建筑的一大特色。

坡屋顶:传统古建筑凝结了古人的智慧与巧妙的构思,每一处的设计都是相当巧妙的。从屋顶的设计就可以看出来,古建筑大都采用坡屋顶结构,造型精巧、别致。

飞檐:飞檐翘角,曲栏回廊,是中国古建筑的灵魂!高轩临碧渚,飞檐迥架空。余花攒镂槛,残柳散雕栊。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的屋顶转角处。

马头墙:中赣派建筑、徽派建筑的山墙顶部,设计成酷似马头的形状,被称为“马头墙”。这种高低错落,黑白相应的马头墙,给人一种即显大气又层次分明的韵律美。

庭院:庭院是伴随中国古建筑而来的,在封闭的院落中,装载着人们的喜怒哀乐,这种既能拥有私密空间,又能感受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古代最为普遍的传统生活方式。

朱红色大门:朱红色,又称中国红,由不透明朱砂制成的颜色。古建筑的一大特色就是大门颜色采用朱红色,这样可能会显得整个建筑更加威严庄重。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平面的系统。

4.建筑装饰体现工匠精心之作

中国古代建筑的彩绘和雕饰的运用,体现了装饰的丰富多彩。

彩绘:彩绘在建筑物的装饰中起到标志、防腐、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其中,因为油漆中含有铜,能够起到防潮湿、防风化、防虫蚁的作用。彩画多用在内外檐的梁枋、斗拱、柱头上面,因其绘制精细,色彩斑斓,平添几分美感。

雕饰: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砖雕、石雕、金属雕刻、镂空花窗等建筑饰物。古建筑围墙大多高而厚重,给人以压迫感,因此,在围墙上又常用镂空雕刻作为装饰,图案往往是一些具有特殊含义的形状,既是一种对宅子的美好寓意的表现,又是一种特别的祝福形式。古建筑雕饰处处蕴含着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

(二)文物保护建筑的修缮设计与其艺术价值的融合

文物保护建筑修缮,不是修古建筑本身,而是修文化、修艺术。文物保护建筑如何承载文化最合适,就采取什么方式修缮,而且要带着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尊重去设计、去修缮、去融合,根据文物保护建筑的需要,实现整旧如新、整旧如旧、整旧如残。

1.文物保护建筑修缮勘察与其艺术价值的融合

文物保护建筑修缮勘察是指对建筑的形制、环境、保存状态以及具体的损伤、腐朽等进行测绘、探查、检测,做出准确的成果、分析和评估。

在整体上进行融合:通过测绘查明文物建筑的现状及保存状态,为修缮设计提供基本依据。测绘成果包括文物建筑的总平面图、各单独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测绘图。根据测绘成果分析整体上的变化情况,给出准确的成果。

在局部上进行融合:通过无损检测技术探查,查明建筑结构是否存在形变、失稳、破坏的情况,如果存在,则记录形变、下沉、倾斜及破坏的程度;查明建筑构件的糟朽、断裂情况;屋顶的渗漏位置、渗漏量,摸清其与降雨量、排水量的关系;查明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损坏程度和原因;查明历史维修情况,由于修缮不当所导致的伤害等。细节决定成败,在探查中不放过任何疑点、难点,做到内外情况全部掌握清楚。

在评估上进行融合:利用科技手段对建筑安全性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测试评估。包括工程及水文地质的勘察,选材用料的试验分析、监测环境等。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修缮后的利用、使用以及完美展现。

2.文物保护建筑修缮工艺与其艺术价值地融合

在木制建筑修缮上的融合:在木结构出现倾斜、扭转、拔榫时,采用打楔拨正法,使其原件复位;当木构架发生劈裂、糟朽严重时,采用普通嵌补,外用扁钢包裹加固;当木梁人墙支撑端发生糟朽、虫蛀等损坏时,采取夹接法加固。

在内外墙体修缮上的融合:在内墙有裂缝、空鼓时,采取钢筋网水泥砂浆加固。当外墙出现空鼓、酥松、裂缝较为严重,存在安全问题时,采取拆除重砌;当外墙开裂、松散、空鼓不是很严重时,采取灌浆加固;当墙体稳定性与强度不够时,采用混凝土扶壁法加固。

在基础支撑修缮上的融合:当基础出现沉降或破碎时,可采用分段掏修法;当台基发生松动、移位、开裂、风化时,采用整体修复法;当台基内的地坪出现破碎、剥落、高低不平时,采用剔凿修补,严重时整体重做。

3.文物保护建筑修缮选材与其艺术价值的融合

在碳纤维用法上的融合:碳纤维具有高强度、耐腐蚀、耐热高、抗冲击、变形小、可塑性等优势。当木构件出现小裂缝、需要嵌补、剔补时,应用碳纤维与结构胶进行加固。

在新化学法加固的融合:对于糟朽、虫蛀面积较大的构件,在能加固、不必更换的情况下,可以不落架进行大修。由于化学灌浆液流动性好、黏度低,可采用新的化学灌浆工艺进行加固。

在新构件选材上的融合:当木构件严重腐朽、虫蛀、烧损、开裂,而不能采用修补加固方法时,需要更换新构件。选用的木材,必须具有耐腐朽、抗风化、贴合性好等优点,仅靠人工选材,很难达到修缮的要求。因此,需要借助科技手段对木材进行综合评价,以实现最好的修缮。

结语

综上所述,文物保护建筑是先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先人创造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有力证据,在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建造艺术,已成为中华民族建筑史的一颗明珠。一个时代赋予一个时代的责任和使命,为了能够做好文物保护建筑修缮,首先必须尊重和了解所修缮建筑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第二,必须坚持文物保护建筑修缮设计的基本原则,这是底线、不可逾越。第三,在进行修缮设计时,要充分融合先人的设计理念、设计方式、选材用料、建造工艺,通过修缮,确保文物保护建筑重放璀璨的艺术光芒。

猜你喜欢

古建筑文物保护融合
传统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与恢复研究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古建筑文物现代防火保护的有效措施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破次元
融椅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