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体教融合”模式 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以小篮球运动进校园为例

2022-11-04李治艳

少年体育训练 2022年4期
关键词:体教融合体教篮球运动

窦 紫,李治艳

(1.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2. 甘肃省保育院,甘肃 兰州 730030)

儿童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承载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振兴。而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以升学率作为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偏执评价指标,严重背离了学校作为培养国家未来接班人的神圣职责和使命担当,也偏离了我党的教育方针。2020年4月27日,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具有重大意义,会议强调各级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新理念,强调体育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2020年9月21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对我国学校教育和体育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为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明确了方向和路径,并要求各级教育和体育部门必须联合行动起来,发挥和融合各自的优势,重视和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担负起历史的使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国家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 体教融合的历史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着极其险恶的外部国际环境,为了被国际社会广泛承认和尊重,以及彰显一个新兴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价值,对外体育交流成为一个有力的突破口。竞技体育作为对外展示国家形象的舞台,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举全国之力”办体育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体育竞技人才,并通过体育竞赛在国际体育竞技舞台上书写着中国人的荣耀,激发着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弘扬着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虽然这种体制下的我国竞技体育蓬勃发展,但弊端也显而易见,导致这代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缺失,体育与教育出现了明显的脱节,“体教分离”让这代人缺失了人生成长阶段中最为重要的文化教育。

20世纪80年代初期,各行业人事分配制度的变革,导致大量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陷入困境,面对大量退役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所带来的再就业门槛压力,“体教结合”或“教体结合”应运而生。此举虽取得一定成效,但都存在教育与体育割裂的现象,即教育与体育各自为政,主要是由于体育与教育部门行政职能不同、工作重点和目标诉求不同,“体教结合”或“教体结合”貌合神离已经渐渐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并暴露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进入21世纪,在固有的思想观念中,教育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但事实上体育、美育等在现行教育环节中被弱化,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以应试教育的唯分数论、唯升学论评价学校的政绩和学生的优良。学生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之下,学校、学生、家长疲于招架,学生体质健康质量逐年下降也成为必然。学生体质状况的严重下滑带来的不仅是健康问题,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和学习成效,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学生未来成长和身心健康,学生体质健康堪忧以及连锁所附带的其他问题已成为当今重大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我国各层级专业体育学校由于自身文化教学质量不高和过于专业的单一体育训练,使这些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出路不被看好,学生和学生家长深受其扰,专业体育学校招生难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拥有最大量学生资源的教育部门体育教育被弱化,学生体质逐年下降,可能潜在的优秀体育苗子被忽视和耽误;而另一方面体育部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被闲置甚至浪费。鉴于此,政府需整合教育和体育资源,使得两大系统融合顺理成章。

让体育回归教育,发挥体育部门专业优势,让全体学生充分享受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和健康,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文化学习,培养学生崇高的人生观、塑造良好的品行,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体教融合模式将优质的体育资源服务于学校体育教育,可不断丰富和提高学校体育教学水平。与此同时,校园竞技体育不但作为校园体育的最高表现形式,更是学校有效教育的一种积极手段,既可以带动校园体育水平整体提高,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体育后备人才的挖掘,将这种机制融入学校教育培养体系,能及时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有较高文化素养和有较强运动能力的、发展全面的新一代运动员,并肩负起为国争光的宏伟目标。因此,不难理解国家适时出台“体教融合”新政就是在国家一盘棋的基础上融合各自资源优势,改变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封闭状态,依据学校教育对人的全面培养目标,对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进行根本性变革,以期最大限度地达到各自的工作目标。

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是有其自身规律的,竞技体育项目人才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早期发现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学生并对其进行合理的、科学化的运动训练就有可能将一棵好的体育苗子培养和打造成为杰出的运动员,为国争光。而目前各级专业运动学校招生困难、招生质量不高、产出率逐年走低,使人们对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感到深深的焦虑。如何发现和挖掘优秀的体育苗子,各级学校就成为最为广阔的大田。《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就如何实施“体教融合”提出了“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操作路径。在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总体教育目标基础上,挖掘竞技体育新人和完善学校体育教育2个方面达成共识并形成合力,在合作发展基础上最终实现双方互利双赢。

对现阶段“体教融合”的理解,不是一种简单形式上的业务上融合,而是应该促进培养人的目标诉求和责任担当的高度契合,要本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站位和使命践行。各部门首先应进行理念变革,要从思想融合、目标融合、资源融合、措施融合等多个维度共谋发展。

2 以体教融合为指向,在小学开展小篮球运动项目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小篮球项目是中国篮协重点推广的少年儿童社会体育项目。自2017年11月中国小篮球联赛启动以来,小篮球联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迅速并获得认可。实施“小篮球”发展计划,目的是通过制定符合12岁及以下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竞赛标准,让小篮球运动走进校园、进入课堂,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普及推广小篮球运动,吸引更多的少年儿童参与到篮球运动中,让他们在篮球运动中体验快乐和挫折,学习到团结、拼搏等优良品质,形成完善的人格。

2.1 在小学开展小篮球运动的有利依据和意义

小学生阶段是学生认知世界、感知世界的重要年龄阶段,也是形成体育意识的敏感年龄阶段,在此阶段适时地开展符合该年龄阶段的体育项目,不仅能使他们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快乐,也能通过运动增强其体质健康。

由中国篮球协会发起和推出的中国小篮球运动,主要是面对在校的6~12岁适龄儿童进行的体育运动项目。为了使这项球类运动项目适合小学生参与,中国篮球协会颁布了《小篮球竞赛规则》,使这项运动对场地、器材、比赛时间、参与人数等的要求变得简单可行,同时对《小篮球竞赛规则》的重新修订也使之前大小篮球运动开展标准变得更加清晰明确,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按照统一标准开展。新规则的颁布使这项运动更加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修改相关细则,这项运动更符合儿童的运动习惯。相对于其他一些体育运动项目,小篮球运动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着与众不同的优势,小篮球运动的价值和功能贴合成人篮球运动的一切表征,除了有明显的健身功能外,小学生在小篮球运动中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如比赛规则(秩序)、场上配合(团队)、合理战术(智慧)、双方对抗(勇敢)、比赛输球(挫折)、运动训练(坚持)、持球突破(勇气)等,这对小学生建立人生观及价值观的正向形成有着积极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积极开展小篮球运动有着很高的育人、育体价值,其运动成效显著。与此同时,小篮球运动进校园促进了小学生篮球启蒙教育,让体育运动的种子在小学生心中萌芽,为培养小学生未来良好的运动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强调,让在校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教学模式。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将小篮球运动引进小学校园,可从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课外活动充实、运动训练强化、体育竞赛规范、运动防护到位,全方位联动使小篮球运动在小学校园有计划、有质量、有保障地有序发展。

2.2 拓展师资资源,满足“体教融合”需求

体育教育既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国家体育发展的基础,只有夯实基础,才能为中国竞技体育挖掘和输送源源不竭的后备体育人才。与此同时,学校高水平体育竞技训练和竞赛又能很好地起到引领和带动校园体育运动开展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作用。因此,如何贯彻“体教融合”新政,打造“一校一品”战略,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对学生学习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除了落实现行政策导向外,学校师资人才的培养和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要落到实处。学校要重视人才和尊重人才,给其充分释放才能的空间,只有专业知识过硬的师资队伍,才能有保障地提升教学与训练质量,并为小学生今后体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日后体育人才可持续发展开创一个好的局面。

有研究显示,目前小学体育教育师资专业能力不强、数量不足、项目分布不均衡是影响学校小篮球运动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开展小篮球教学活动时,学校和体育教师都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体育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要有意识、有步骤、有计划地通过外出培训和在岗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此同时,学校在现有师资不足、力量不强的情况下,要积极吸收和融合体育部门专业篮球教练充实到学校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一线,一方面可以补充目前学校普遍体育教师资源不足、能力不强的困境,另一方面也能充分发挥体育部门专业篮球教练的执教理念和实践经验作用,最大限度地提升学校小篮球教学水平和运动训练质量,将学校小篮球运动的学与练、训与赛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校小篮球运动教学、训练和竞赛成效。另外,通过这种“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模式可以很好地提升学校专职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

2.3 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段,如何营造好的校园体育氛围,选择适合于他们的运动项目,培养他们热爱体育的热情就尤为关键,这对其参与体育活动、热爱体育事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学校体育活动大致分为体育教学、校园课外体育活动、学校运动队训练和校代表队参加竞赛等环节,因此,在小篮球活动进校园,首先学校要整合优化现有的教学资源,合理科学地制定各年级阶段小篮球教学课纲,使小篮球运动学习从简单到复杂、从小学生整体一般掌握到个别能力突出,合理精选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方法,使小篮球课堂教学生动有趣。由于小篮球运动涉及技术动作较多,在小篮球技术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做到稳步扎实地整体推进。学校和体育专业部门在业务上要积极沟通,要结合各自工作特点,找好切合点并形成发展合力,把小篮球这项运动规划好、组织好、开展好、实施好。

2.4 小篮球竞赛平台一体化设计

体育竞赛作为体育运动最突出、最强烈的表现形式,为体育运动增添着无尽的活力。通过小篮球竞赛可以使小学生充分展示他们对这项运动最为朴实的感情,体验前所未有的激情,可以说校园体育竞赛是校园内最为华彩的乐章。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提出现行体育教育要瞄准“教会、勤练、常赛”的体育教学模式推进,激发和带动校园体育工作整体跃进。

校园小篮球竞赛平台一体化设计要做到科学、合理、有序。小篮球竞赛可灵活应用,如在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等场景实时跟进,这样既可以检验课堂教学和运动训练效果,使小学生在运动竞赛的实践中灵活应用所学技战术,同时也能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教学和运动训练气氛。当然在组织小篮球运动竞赛,要在平日里的教学中告知和普及小篮球运动规则,使小学生在有序和可控的场景中释放运动能量,这就要求教师要学懂弄清小篮球竞赛规则,在小篮球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时灌输和培养规则意识。此外,在条件成熟时期可以借助体育系统裁判资源进入校园,在校园内组织和开展校内小篮球班级赛、年级赛。组织学校最强各U系列年龄组代表队积极训练备战,积极参与本区域中国小篮球城市联赛分区赛活动,通过参赛交流使小球员在更为广阔的平台上展示少年风采和学校风貌。

2.5 设计处理突发事件预案,提升体教融合竞赛安全

校园安全一直以来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素质教育需求下,学校加大了小学生室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小学生在密闭的校园内从事各项体育活动并呈现出运动项目多样化,以期顺应小学生对多样化运动形式的需求。然而,大多数学校现存运动场地不充足、活动范围规划不完善、运动器材数量有限等问题,降低了部分课程和项目运作能效。因此,在现有教学资源内,要积极拓展教学空间,改善教学环境,加强小学校园教育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结合现有教学资源,合理规划班级分批分次活动形式,做到场地器材最优化利用。此外,在体育活动中,教师是小学生安全第一责任人,要全程进行运动指导和运动监控,严查运动安全隐患,避免和减少小学生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针对校园运动场潜在的风险问题,要设计完整的应急预案,全面保障小学生运动安全。

小篮球运动的娱乐性强、身体对抗足、团队配合要求高、攻守转换快,且不同身体条件都能够在小篮球运动中找到自己适合的场上位置,因此,小篮球运动特别适合小学生参与。相对于其他一些体育项目,小篮球运动属于身体对抗类项目,运动中存在一些伤害事故隐患,因此,在小学开展小篮球运动时,应加强课前指导、课中监督、课后点评来强化小学生的小篮球运动安全意识,并通过篮球竞赛规则教育、规范技术动作、全面筑牢小学生运动安全思想。在小篮球课程前期,充分落实好课前热身准备、课中合理运动量控制以及课后积极身体恢复整理等流程。体育教师还应具备对运动场上突发受伤事件的及时处理能力,做到第一时间能及时施救和治疗,防止伤情进一步恶化。

学校是小学生安全的第一监护人,领导要高度重视校园体育活动的安全防范,安全措施要从宏观把控到具体落实,学校应阶段性开展体育安全教育工作。学校可借助校园广播、宣传栏、学校官网等媒体,针对小篮球运动开展安全运动教育宣传工作,利用真实发生的运动事故案例,提升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在课外活动、运动队训练和小篮球竞赛时存在着较大安全隐患,教师更要有责任担当,同时告知小学生要遵守课外体育活动纪律,不做超出自身运动能力的动作,不做不符合竞赛规则容易导致对方受伤的“坏动作”,只鼓励在规则尺度内的积极对抗,杜绝可能导致受伤的危险动作和行为,对可能出现的受伤事故苗头,体育教师要及时制止并严格规范,必要时要给予严厉批评和教育。当然,从小学生进入校园接触小篮球运动时,就要使其养成正确和规范的攻防技术动作,以减少由于不规范的技术动作造成的不必要运动损伤。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形成运动安全意识,保障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营建有序的教学环境,助力运动安全发展。加强对小篮球器材日常检修,对小篮球活动场地环境维护,学校校医室人员对小学生受伤应急处理能力的强化都应在小学生体育运动全域安全的考量范围之内,必要时可邀请体育部门运动医学专业医生来校进行业务培训,只有校园各级人员安全意识常有、规章制度落实、实施方案明确,才能确保小学生在安全有序的校园环境中充分体验“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的童年时光。

3 结 语

少年强则国强。儿童的体质健康决定着国家未来的昌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是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的共同职责。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传达出强烈的为学生课业减负和学习压力,同时各级部门要改变以往对学校唯分数论、唯升学论的评价体系,重新审视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路径,重视体育、美育教育对儿童塑造健康体质和高尚情操的深刻影响力。在健康中国和全民运动的时代浪潮中,要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不再成为一句口号,更应该成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让儿童在幸福的童年时期体验小篮球运动带给他们无尽的快乐,使其在运动中促进健康、在运动中磨炼意志、在运动中陶冶情操、在运动中学会成长,使他们未来真正成为国之栋梁。

猜你喜欢

体教融合体教篮球运动
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对接:方式、困境及策略
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
青少年篮球运动推广与发展路径研究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地域特征视角下黑龙江省“体教融合”的政策指引与推进路径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究
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难点分析
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