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小学校园足球活动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2-11-04梁慧勇

体育师友 2022年2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政足球

梁慧勇

(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李溪小学,广东 广州 510800)

1 前言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我国教育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格局、新方向,其提法最早见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三全育人”区别于以往高等学校单纯的通过一门、一节思政课程进行思政教育,而是所有学科、所有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活化、常态化、全面化,开创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格局。 “三全育人”虽然发端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但是同样适用于中小学德育工作。2017年8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强调要“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说明中小学德育工作同样需要 “三全育人”。此外,小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基,小学德育工作的成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成效有着重要影响。

小学校园足球活动作为以足球运动为载体的小学教育活动,本质上具有德育属性,并且能够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体育运动实践之中,做到“知行合一”,具有先天的德育优势。可以说,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即是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路径,也是小学德育教育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小学校园足球活动的思政教育价值并未被完全挖掘,尚缺乏实现“三全育人”的有效路径。因此,本文将以“三全育人”为研究视角,探索小学校园足球活动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旨在推动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实现“三全育人”,促进校园足球活动发展。

2 小学校园足球活动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

校园足球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育方面本身具备独特的功能与价值。随着时代发展以及学生身心需求的变化等,校园足球活动需要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与价值,如此方能在多方面实现自身价值。

2.1 开发小学校园足球活动的德育功能

1917年4月,毛主席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章《体育之研究》,文中提到: “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可见,体育是德育的重要载体,而小学校园足球活动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德育功能,在教学、训练、竞赛等方面有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例如,比赛、训练中的团队配合能够培养青少年儿童团结协作能力与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比赛中遵守竞赛规则、在训练中遵守团队纪律能够促进青少年、儿童形成遵守社会规范的意识;中国足球的发展历史能够激发青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怀等等。然而,传统的学校体育教育以身体练习为主,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再加上“三全育人”、“课程思政”的概念尚未全面普及推广,导致体育与德育相割裂,小学校园足球活动的德育功能缺位,难以实现其德育价值。因此,将小学校园足球活动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探寻二者的融合路径,对挖掘小学校园足球活动的德育价值、开发其德育功能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2.2 推动思政教育工作新格局的构建

思政教育是我国贯穿大中小学的教育活动。思政教育与思政课程不同,思政课程单指思想政治课程,而思政教育则是所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包含了思政课程。在小学教育中,传统的思政教育多是依靠思政课程(品德课、道德与法治课等)以及社会实践来完成,但是由于教学时间与空间有限、教学内容较为枯燥等导致思政教育的成效一般,使得传统的思政教育陷入“孤岛化困境”。而“三全育人”的提出与应用超越了传统意义上思政课程的概念,将语文、数学、体育等所有科目的课程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形成“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各个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一方面扩大了思政教育的时间、空间范畴,另一方面在思政教育内容上以各学科教学内容为载体,内容灵活丰富,解决了传统思政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构建了思政教育的新格局。在此背景之下,小学校园足球活动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无疑符合思政教育“三全育人”的诉求,能够使德育与体育同向同行,打造德育、体育育人“共同体”,推动思政教育新格局的构建。

2.3 满足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发展的内在需求

我国教育事业长期以来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其中德育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均是放在首位,如此也说明德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在信息技术时代的冲击下,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无法满足青少年日益变化的思想道德品质发展的需求。随着时代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正对各阶段青少年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互联网+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等教学模式为大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提供极大便利。但是,互联网技术同时也为教育事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由于青少年自制能力与辨别能力较差,极易受到互联网上各类不良信息等的诱惑,导致其道德标准扭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受到影响。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由于心理发育特点,是思想道德品质发展的关键时期,甚至直接决定着未来青少年思想品德与道德意识的发展。倘若小学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不足,无疑会对青少年、儿童未来发展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校园足球活动具备内生的德育属性,是进行德育的良好载体,能够使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沉浸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景之中,做到思政教育的“知行合一”,这也使得通过校园足球活动进行思政教育能够实现思政教育成效的长期性,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内化于少年儿童的日常行为之中。因此,小学校园足球活动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有利于形成长效的思政教育成效,能够满足现实背景下青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品质发展的内在需求。

3 小学校园足球活动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

从教育的宏观角度出发, “三全育人”是所有教育阶段的所有学科、教师在学生发展全过程的育人。而在校园足球活动的语境下,小学校园足球活动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应当在校园足球活动范畴之中,从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个方面着手,从教师、学生两个层面探索融合路径。

3.1 全员育人:推动小学教师全员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思政教育工作

“全员育人”主张教育师资的全部力量投入到育人工作之中。在小学校园足球活动中,所有足球教师、教练、辅导老师以及相关管理者等都应当参与到小学校园足球活动的思政教育过程。因此,各类校园足球定点小学、特色小学应当鼓励与校园足球相关的教师等教育工作者参与到校园足球活动之中,以校园足球活动为载体开展思政教育。首先,对所有与校园足球有关的教育工作者开展培训教育,转变其教育观念,提高其思政教育能力,使指向增强学生体质的校园足球教育教学活动转变为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教学活动,将校园足球活动的德育功能与价值充分融合到校园足球各项活动之中。其次,学校应当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鼓励与足球相关的各类教育工作者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思政教育,如将参与情况纳入部门年底绩效考核,每年开展相关评比活动等。

与此同时,可以在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层面鼓励非体育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参与校园足球活动,通过语文、数学、品德科目教师参与校园足球活动来扩大校园足球活动思政教育的成效。这一举措有两方面的意义。首先,校园足球活动既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又作为思政教育的良好载体,能够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足球活动之中,相比于单纯的思政课程有一定优势。非体育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参与校园足球活动,将其作为开展思政教育的手段,能够提高思政教育的成效,符合“三全育人”背景下思政教育的诉求。另一方面,非体育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参与校园足球活动还能够促进小学校园足球活动的普及。2015年7月,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指出“校园足球活动存在普及面不广等问题,并鼓励有足球特长的其他学科教师和志愿人员担任兼职足球教师,强调要优化青少年校园足球舆论环境,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校园足球发展的良好氛围”。因此,非体育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参与小学校园足球活动既能够推动“三全育人”思政教育新格局的建设,加速小学校园足球活动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还能够促进校园足球活动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2 全过程育人:制定实施小学各学段校园足球活动思政教育计划

“全过程育人”强调的是育人的时段,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时段,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学1-6年级依据课程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分为三个学段,其中1-2年级为低学段(第一学段)、3-4年级为中学段(第二学段)、5-6年级为高学段(第三学段)。不同学段的学生因身心发育特点不同,其思政教育内容、形式与教育方法也有所区别。因此,小学校园足球活动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应根据各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制定并实施与各学段、各年级相适应的思政教育计划,包括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思政教育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等等。同时,各年级与年级之间、学段与学段之间的校园足球活动思政教育计划不能脱节,而是应当相互衔接,自然而然的自下向上过渡,构建出完善的以校园足球活动为载体的思政教育体系。但是应当注意小学校园足球活动与思政教育融合过程中二者的关系,倘若将二者的融合比喻为做菜,那么思政教育便是盐,盐溶于食材之中却不能过量,而是应当根据校园足球活动的内容适当融入思政元素与思政教育内容,否则会变成完全的思政课程,既不利于校园足球活动的发展,更不利于思政教育成效的达成。

3.3 全方位育人:以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内容为基础全面开展思政教育

“全方位育人”强调的是育人的领域,内含着“全员”参与的现实要求与“全程育人”育人的客观需求。相比于“全程育人”对青少年、儿童成长发展在纵向时间维度的关注, “全方位育人”的重点则在于横向空间范畴的全面育人。小学校园足球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训练、竞赛、锻炼等,其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应当以此为基础,进行全方位思政教育。例如,在教学与训练课的热身阶段融入红色体育文化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校园足球活动相关竞赛前激励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培养其良好的精神品质;在日常足球锻炼中教育学生要遵守规则,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等等。

除了小学校园足球活动的基本内容之外,可以构建校内校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助力小学校园足球活动思政教育的“全方位育人”。首先,校内校外相结合是指将学校教师、教育工作者与家长、社会力量协作。如由社会力量举办各类足球赛、足球文化节等足球活动,邀请小学生参与,在活动中由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各类道德品质等,而家长则是在学生日常生活中需要不断引导学生在足球锻炼等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其次,线上线下相结合是指开设线上教育课程或教育活动,并与线下教育相衔接。在“学习通”平台等将与足球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建立起线上课程,课程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要求学生自己或在家长引导下完成线上课程任务。

4 结语

小学校园足球活动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全员、全程、全方位并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彼此衔接。如“全方位育人”需要教师、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力量的协作, “全程育人”中又包含了全方位育人的内容,三者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却有彼此相容之处。在“大思政”教育的新格局之下,小学校园足球活动需要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实现 “三全育人”。如此才能满足青少年、儿童日益变化的身心健康发展需求,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潮流之中站稳脚跟。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思政足球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