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活化教学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

2022-11-04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实验高中陈明巍

华夏教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生物生活化作业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实验高中 陈明巍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是指生物教师以注重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为导向,在课堂上以理论知识为基本架构,配合各种生活化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使学生体验到生物知识的魅力与实用性并且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生命,使课堂充满活力的一种教学形式。本文基于生活化教学就如何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展开探究。

一、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生活化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将生物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熟悉的氛围中学习生物知识,其优势在于:

第一,让学生对生物更感兴趣。实施生活化教学实现了生物知识由抽象向形象的转换,使学生置身于亲切、熟悉的氛围中。即学生在生物课上所接触的都是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场景,这无形中让他们更加亲近生物,认识到生物知识的实用性。

第二,学生更容易理解生物知识。很多学生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法虽然可以让他们在考试中考取高分,但是时间长了容易忘记,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时不知道如何巧妙地运用生活知识去分析,抑制了课程育人价值的发挥。生活化教学将书本上抽象的生物知识与形象生动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调动了高中生的生活经验,这样就能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仅可以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而且可以拓宽其学习深度。

第三,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学习知识是为了用它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对此,运用生活化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让书本上的知识重新回归于生活,更有深度,更加立体,更重要的是,学生不仅形成了深刻的记忆,也学会用它去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做到活学活用。

二、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科学性原则。在生活化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论是选取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要遵循科学性原则,秉承严谨的科学态度,以生物学科知识为基础,不能为了凸显生活性而追求表面热闹。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生物主要研究自然界中生物的活动规律与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众所周知,生物学上的所有知识都是有科学依据的,都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教学形式、内容与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原有认知水平,生活资源具有地域性特征,学生生活经验、成长背景不一样,生物基础以及学习水平不尽相同。

第二,主体性原则。没有凸显学生主体性的课堂,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主体意识。生活化教学模式践行背景下,需要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究其根源,开发与利用生活素材需要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之上,要考虑学生认知特点、学习要求以及接受能力等。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其能动性,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参与活动,感知学习生物的乐趣以及生命的奥秘。

第三,生活性原则。生活化教学的本质就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引导他们构建新知识,所以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生活环境,依据教学需求、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开发适宜的课程资源,构建具有生活气息的生物课堂,使其充满活力、生机,让生物知识从生活中来并有效应用到生活中。

第四,开放性原则。基于开放性原则选择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观察和积累,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如采取经验分享、游戏互动、角色扮演、分组合作等教学手段,使课堂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还可以大胆创新教学地点,除了在教室里教学以外还可以在操场甚至校外等进行教学,让教育真正融入生活,推动高效生物课堂的构建。基于开放性原则布置课后作业。在设计课后作业的时候进行创新,除了布置一些书面作业以外还可以布置具有生活气息的实践类作业、动手类作业,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第五,适度性原则。生活化教学是为了服务教学目标,所以教师不能喧宾夺主,既要避免表面形式的生活化,又要防止过度生活化。例如,某教师在给学生讲解“ATP”知识时,由于课本中涉及萤火虫发光的问题,为了调动学生兴趣,教师以“囊萤映雪”的故事作为素材导入新课,这让学生很感兴趣,教师看学生兴趣很高,顺势对他们进行励志教育,花费了很多时间,导致生物知识的讲解比较匆忙,很多知识甚至一带而过,影响了学生的吸收与消化。所以,教师要认识到生活素材的开发或引进都是为了服务教学的,而不是为了营造表面的热闹与繁华,不能本末倒置。

三、基于生活化教学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一)立足实际开发课程资源,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

第一,利用日常生活事件设计导入。在导入新课知识时,教师可以用日常生活事件作为引子,这样可以给学生亲切感、熟悉感,还能消除他们对新知识的畏惧、抵触心理,从而全身心投入其中,让课堂有一个好的开端。例如,在讲解“细胞中的糖类与脂质”这一课时,教师在上课伊始问学生:“你们吃早餐是选馒头和水还是鸡蛋和牛奶呢?你们当中肯定有人喜欢减肥,很多人为了减肥拒绝吃脂肪类的食物,脂肪真的那么讨厌吗?在剧烈运动后我们都会消耗大量的体力,为了快速补充体能我们可以吃什么食物?”以生活事件为背景提出这一连串的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问题的驱动下,他们回忆自己在进行体育运动后经常吃哪些食物,早餐吃不同食物后的感受等。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引起学生对糖类、脂质等物质的探索兴趣。

第二,利用游戏活动突破教学重难点。对高中生来说,生物知识抽象、微观,理解起来不容易,所以他们学习吃力,兴致不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引进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通过指导学生做游戏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在讲解关于“DNA”的知识时,由于DNA是微观知识,学生看不见也摸不着,学习起来较为吃力,对于DNA分子如何储存遗传信息也不容易理解。为了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DNA分子的特异性是因为碱基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教师可以组织他们做一个小游戏:全班学生手牵手排成一列,一列队伍代表DNA单链上的一个碱基,这个队列中的每个学生则是DNA链上的一个碱基,至于是A、T、C、G中的哪一个则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在学生完成这个游戏活动后,他们发现可以组合成很多种排列方式。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告诉学生,DNA分子链上碱基数量远远超出了班上学生数量。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尤其是生物基础薄弱、认知水平有限的学生,这种形象的教学方法容易让他们理解,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第三,引入社会热点与生活经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引进生活热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以此为落脚点对他们进行生活化教育。例如,在讲解关于“免疫功能缺陷”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以艾滋病为例,引进相关的社会热点,让学生深入、客观地了解艾滋病致病机制,在这个基础上,呼吁学生关注艾滋病并科学掌握预防手段,有效渗透情感价值观教育,提醒学生洁身自爱、拒绝毒品,同时要摒除偏见,给予身边的艾滋病人更多的关爱。将生物知识建立在学生对社会热点与生活经历感受的基础上,既可以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又能加深他们对有关问题的理解与认识,一举多得。

(二)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结构

生物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但是在传统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注重挖掘,致使其价值流失。生活化教育理念下,教师可以利用生物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比如,鼓励他们尝试着用生物知识去解释有关生活现象,以此增强他们活学活用意识。例如,在讲解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有关知识时,笔者在分析完细胞失水与吸水的知识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平时在家里或者在坐车的时候因为无聊会嗑瓜子,还有就是很多人早餐的时候会吃很多腌菜,你们在吃完这些东西后嘴唇与口腔黏膜有什么感觉呢?”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后回答:“感觉嘴巴很干,嘴里非常咸,很想喝水。”笔者继续追问为什么,并且提示学生从书本上寻找答案,结合之前学的知识,学生学会了巧妙运用,从而给出合理的答案:“因为腌菜、瓜子这类食物盐分比较多,进入口腔后,它们的溶液浓度要比我们口腔细胞间组织液浓度高,所以水分的流向是细胞内向细胞外,造成口腔细胞失水,我们由此感到口干舌燥。”笔者肯定他们的答案之后鼓励学生围绕这个原理再列举几个生活例子,有的学生列举了农作物施肥中的“烧苗”现象,有的学生列举了菜农经常朝着菜叶上喷水使其变得硬挺的现象,有的学生列举用韭菜做饺子馅时放盐后会看到有水分渗出的现象等。

通过与生活现象之间的联系,他们不仅深刻地记住并掌握了这些生物知识,而且学以致用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基于生活化教学开展实验,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高中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去建构生物知识体系,并且反映生物难背、难学、难以理解等,而根源在于做实验少。做实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记住生物知识的重要途径。利用实验去探究生物与课程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勤于探究的精神、动手实践能力等。例如,在讲解“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有关知识时,要求学生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的知识,很多同学基本上已经遗忘,所以笔者在讲解这节课知识时仍然将学生带到实验室去做实验,而不是直接去讲或者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的方式代替,因为这样会让学生的印象很浅显。在实验室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接触到实物,笔者再通过“什么是粗准焦螺旋?”“什么是物镜?”“将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应该怎样去操作?”这一系列的问题唤醒其记忆,加深他们对显微镜的认识。又如,在讲解“检测蛋白质、脂质以及糖类”有关知识时,笔者给学生提供了西瓜汁、甘蔗汁、甜菜等材料让他们做还原糖检测实验。

在亲身操作与体会中,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知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布置生活类型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能否学以致用是检测他们学习成效与状态的最佳方式。在传统课后作业设计中,教师通常以发几张试卷或者划几道习题等形式布置作业,学生为了分数而刷题,为了做题而做题,这不利于他们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生活化教育理念下,教师可以布置生活类型的课后作业,包括课外调研活动、资料收集与分析、模型构建等形式的作业,从而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例如,在讲解“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课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模型建构”的作业,让他们课外时间利用模板、橡皮泥等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构建一个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并且告诉他们,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准确性与科学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而外观是否符合审美是其次。通过对这个模型的构建,学生充分体验到生物学习的趣味性,对细胞核的认识也更加准确、深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它让课堂变得富有生活气息,接地气,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对于改善教学质量有明显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树立生活化教育理念,客观去分析它的优势并有意识地将生物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立足实际开发课程资源,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基于生活化教学开展实验,布置生活类型的课后作业等,在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知识结构的同时促使其活学活用。

猜你喜欢

生物生活化作业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第12话 完美生物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生物趣多多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