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2-11-04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空港小学

华夏教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交流数学课堂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空港小学 孙 倩

从整体上来看,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丰富课堂形式,提升教学活跃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得到了较大的激发,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及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作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开展问题讨论或以小组游戏等,完成课堂任务。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小组合作学习来说,通过研究合作及商量对策,能够有效突破小组合作遇到的难题,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完成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及背景

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具体的表现形式之一,并且在小学中高年级课堂中尤其有效。小组合作学习以班级授课为基础,借助教学中的多种因素融合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并将小组成绩作为教学评价的标准,从而让学生共同完成目标与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活动,也是一种教育观念,在我国的教学历史中并不少见,我国最早的合作学习观念出自《学记》,如“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倡导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切磋、交流,从而提升学习的效率。在西方,则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昆体良的学派指出了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学中收获知识,还能在与其他学生交流中获得知识。在18世纪初,合作学习首先在英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将合作学习法引进课堂,至此在西方国家占据教育的主流位置,所以合作学习无论从历史或者现实教学实践来说都具有一定的意义的。

二、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小组的意识,失去合作价值

教师缺乏小组合作意识,是失去教学合作价值的关键来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充分地认识到合作的本质,将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单纯的教学形式,无法整合高效的教学模式,也无法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同时,部分数学课堂中的数学问题没有讨论的价值,教师没有有的放矢的考量,就让学生投入合作学习中,千篇一律地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不仅无法达到提高学生水平的效果,还会让学生无所适从,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而部分课堂中还有问题需要讨论,教师却只在课堂中采取单一的讲述方式,或让学生们简单地进行讨论,从而得不到问题的准确答案。这种合作模式虽然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让学生带着极大的热情进行讨论与学习,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并不能真正地参与学习和探讨,让合作学习成了形式主义。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不仅会降低教学的效率,还会极大地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小组活动形式化严重,缺乏实质合作学习

小组活动形式化是当前小学中高年级小组课堂活动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课堂实际教学来看,小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探讨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可以根据所思所想充分交流。合理地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固然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如果不能有效地运用小组交流模式,就会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课堂小组教学过程中,在小组探讨环节只是让优秀的学生来交流,那么其余学生只能作为听众,无法独立思考或发表自己的见解,导致小组探讨成了优秀学生的舞台,这样会让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只是小组学习中的陪衬,从而打击了学生们的自信心与积极性。长期处于这种学习模式下,不仅无法发挥教学的效果,实现学生们的整体提升,还会让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出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并不如普通讲述式教学的好,严重浪费了学生们有效的学习时间与精力,让学生错过实质学习提高机会。

(三)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课堂指导

学习目的不明确是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效果降低的关键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根据学生的认知与年龄特点开展小组合作指导,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们合作的要求,高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并不十分明确,尤其是对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学生普遍具有自我认知能力、探究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如果高估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一味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就会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失去小组合作的意义。

三、小学中高年级的特点分析

(一)心理特点

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自我意识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对自己的大部分行为都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开始喜欢尝试从人际关系、个性品质及自我价值等方面来描述自己的形象。相较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其自我掌控能力、心理调节能力都有所提升,并保持着低年级状态的好奇感与探究欲。对此,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教学中要充分尊重此阶段学生的特点,并采取生动、有趣的方式,从而提升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二)学习特点

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往往不再对教师的要求“唯命是从”,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对单一的说教形式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并且注意力很难集中在学习中。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负担明显加重,学习难度有所提升。同时,此时的学生可以实现相互帮助、倾诉秘密以及相互分享,有了一定的友谊稳固性,团体意识也逐渐加强。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巩固班级学生的友谊,提升班级交流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从而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四、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教师提升小组意识,挖掘小组合作价值

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与教师在小组交流中的参与度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学生在合作学习期间,教师也要充分融入到学生小组,通过交流、提问来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这样教师能够充分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做出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可以成功地完成学习目标。比如,对于不明晰合作任务与步骤的小组,教师要及时做出调整,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指导小组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学习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课程时,教师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调动所有学生的兴趣,融入学生小组,协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首先提问:“同学们,你们经常搭积木对吗?现在老师用3块积木搭了一个形状,同学们对照课本中的三个角度来观察一下积木的形状吧。”然后将学生分为3-6个小组,每组3-6人,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合理分配分析、表达、画图、质疑等任务,并将相关任务分配给每个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各司其职,从而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主动性,教师可以随机抽取1-3个小组帮助学生分析、探究课程知识,为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打下基础。

(二)加深小组探索融合,提升实质性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推进的一种学习方法,如果能把加强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结合起来,将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对研究的问题有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团体合作学习中才能更自然地表达观点,通过智慧的碰撞,得出的结论才能更加完善。

例如,在学习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探索,提升学生交流契合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们用小组合作游戏的方式来完成学习目标,教师首先提问:“同学们,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很多研究都是从观察开始的哦,下面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路线来看一看,仔细观察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有变化。将其中一个形状变形时,哪里产生了变化?”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平行四边形变化的动图,并将学生们分为2-4组,要求每组派出1个学生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及如何回答问题,然后要求学生依次补充答案内容,逐渐丰富、完善答案。通过学生们逐步地完善答案,可以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在完善答案后,要及时地进行总结,通过这种游戏式的方法,让学生接龙,从而提升小组合作效果。

(三)明确小组合作目标,开展教学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还要有科学的小组评价。教师要将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变为对小组的评价,并将个人成绩归纳在小组的总分中,用小组的整体成绩作为学生的评价基础,构建群体间的竞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比的认识”课程时,要有清晰的小组合作目标,在目标的指导以及教师的评价下,帮助学生完成合作学习。这节课目标在于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并熟知比表示两个数相除,能够表示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产生新的量。同时,教师还要明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辨析比赛中比分与数学中的比的区别。针对此,教师可以展开小组合作活动。在课程初期,教师出示一张“成绩统计单”,然后要求学生自由分组,并探讨交流“成绩统计单与比的关系”,小组交流完后,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交流完了吗?现在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介绍比的不同部分称呼,还有在成绩单中怎样称呼?”在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补充,帮助学生实现查漏补缺。然后将学生分为4-8组,要求每组学生分别派出一名代表,说出一个生活中关于比的例子,并说出比在例子里的意思,如:“在一个班级中,男生总数为27人,女生总数为25人,那么男女比例为27:25。”教师要及时做出评价,并顺着学生所举的例子进行补充,如:“这位同学回答得太好了,全面地说出了比的含义,但是老师觉得这个回答还能再提升一下,比如,加入‘男生是女生比例的27/25,还有女生是男生比例的25/27’,同学们看一看,这样是不是就更全面了?”在评价中,教师站在积极、正面的角度上帮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通过肯定学生、完善评价、做出举例的方式,帮助学生完善自己并实现自我提升。在教师评价后,要指导学生将自己小组回答的答案进行一一补充,从而加深对知识的了解,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四)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在小组学习期间,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动探究,充分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及知识,提升学习效果。但是结合目前教学现状来看,有一些教师未能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所以没有扮演好课堂中的参与者角色,主要表现在学生合作学习期间遇到疑问,教师没有及时做出指导。还有部分教师忽视了交流互动,有的小组在合作学习期间会出现无休止的聊天交流,但是所谈论的内容逐渐脱离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却没有意识适时介入指导的重要性,让合作学习的效果不理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想要提升合作交流的效果,就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发挥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青岛版五年级下册课程“圆”时,教师要在课堂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注重应用预习方法来提升教学效果。首先在课前为学生录制5-10分钟的短视频,将“圆”的课程知识简单地在视频中进行讲解,然后要求学生将圆规带到课堂中,在教学时将学生分为3-6组,并要求小组成员通过调节圆规,将圆规调整成不同的规格,按照大小不等的规律套成一个圆形,然后对比圆的大小和面积。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圆的面积与哪些元素有关?套在里面的圆面积大,还是套在外面的圆面积大?”要求学生再次做出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课前视频的观看,学生们能够简单地认识圆的概念、面积等多种知识,但是对知识不能有深入的认知。通过小组探讨交流,可以充分地认识到圆的各种知识元素,并利用已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自主探究能力。

五、结语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自身具有一定的特点,如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也拥有好奇心。所以,对于高年级小学生来讲,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替代单调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效率。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分明确中高年级的特点,通过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开展科学评价等方面,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提升数学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交流数学课堂
如此交流,太暖!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