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儿童创意戏剧游戏的实践探索

2022-11-04福建省三明市高砂中心幼儿园

华夏教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戏剧情感游戏

福建省三明市高砂中心幼儿园 龚 敏

法国思想家卢梭最早提出戏剧教育的理论基础,在戏剧实践中学习。我国戏剧历史悠久,艺术形式多种多样,但戏剧和教育的融通却在新世纪初期才刚刚起步。关于幼儿戏剧学前教育的研究,最早由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副教授张金梅开始,并在有关幼儿园开展幼儿园戏剧教育的实践活动。

幼儿创意戏剧是建立在自由开放的情境基础上,以幼儿即兴的对话、动作、默剧等方式开展,从角色扮演中想象、反省、观察和体验,获得成长经验。创意戏剧不同于成人追求演出效果的表演,而是非正式的、自主的戏剧活动,强调幼儿的参与,并且戏剧活动的设计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因此创意戏剧教育可以归结为“幼儿积极参与、以健康成长为中心”的主要特点。

一、创意戏剧的要素分析

戏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融合了多种艺术的表现手段。当前幼儿园创意戏剧课程已在全国范围内较为广泛地开展。好的创意戏剧有着其必备要素,从这些要素切入,有助于更透彻地了解创意戏剧,从而更好开展创意戏剧活动。

(一)剧本故事

剧本的选择是创意戏剧工作的开端,任何戏剧的构建都需要一个优秀的故事蓝本。“创意戏剧”中的文本故事更要具备吸引力,以激发幼儿的天性和想象力,并通过故事中的悬念和转折牢牢吸引幼儿。结合我园近几年开展的绘本课题研究,大多数剧本可从幼儿熟悉、喜欢的绘本故事中选取,如《老鼠嫁女》《小红母鸡的面包》《傻鹅皮杜尼》等,这些故事本身具备可表演性。如《傻鹅皮杜尼》的故事充满童趣,母鸡、大白鹅等角色个性鲜明,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审美趣味。

(二)环境创设

这里的环境创设主要包括了场景的造型艺术,孩子们的装饰物、场地的布景和服装道具等。在创意戏剧中实物道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激发孩子们想象力,引起孩子们的表演欲望,发挥儿童的潜能。在《老鼠嫁女》的戏剧故事中,传统的古代婚俗常用道具如轿子、红盖头、灯笼、唢呐、剪纸等,还让孩子们能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表演的氛围,促进孩子们对戏剧表演的兴趣与积极性。

(三)背景音乐

音乐是一种声音符号,是反映思想和情感的重要载体。在创意戏剧中,音乐能够让孩子们沉醉于某个角色,并激发想象力,刺激孩子们的表演潜能,带给孩子们愉快的戏剧体验。对创意戏剧中的小演员们来说,音乐也有助于减轻复杂的台词负担,以音乐游戏、舞蹈、肢体的律动表现故事,还能让孩子们体会表演的节奏把握,音乐本身的节奏转换也能对幼儿起到提醒作用。在《七只兔子魔法彩虹糖中》中加入音乐,可以提高表演的趣味、观赏性与完整性,如《小兔的Party》《兔子跳铃铛》《雨中漫步》等,这些音乐都符合这个戏剧故事的特点。其中,《兔子跳铃铛》是由D大调卡农曲改编,其中一顿一跳的旋律正符合了兔子蹦蹦跳跳的特点;《雨中漫步》是一首纯旋律的钢琴曲,音乐柔美又舒缓,仿佛漫步在一个柔软的空间里,与最后一幕中小兔子与妈妈深情相拥的画面相得益彰。

(四)角色选择

角色的展现是戏剧的主体,幼儿时期的表演大部分都是以简单的模仿为主,语言次之,而对角色的情感把握往往很难有深刻的表现,所以幼儿也经常选择自己喜欢的、有经验的角色进行表演。

在创意戏剧《嘻哈农场:咔嗒,咔嗒,哞》中,有很多不同的动物角色,其中各个角色的人数不尽相同。例如,小鸡8只,小羊5只,而猪只有2只,这样的角色安排,是按照幼儿个人的意愿选择。教师让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不是为了方便指导幼儿均等分配角色,而是通过个人的意愿获得角色,让孩子们在表演中更能投入情感,表现得更加自然。

在确定角色之前,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当有多人竞争同一角色时,可以采取轮流表演的方式,如在《老鼠娶亲》中,班上有3位幼儿想当“老鼠新娘”这一角色,那么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场次的演出,让3名幼儿轮流参演,巧妙解决这一问题。幼儿通过努力展示,积极争取自己心怡的角色,也能彰显出其积极向上的品质。

二、创意戏剧活动实践

(一)让幼儿和教师积极参与

创意戏剧活动的开展,是为了让幼儿能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绘本中的一些经典故事都可以作为创意戏剧的主体,并从中挖掘情感,形成创意戏剧的剧本资源,将文学作品表现为一出生动的戏剧演出。

例如,《划圈儿的小小鸭》《三只小猪》这些故事中,狐狸、大灰狼这样的角色本身不受到小孩子的欢迎,很多孩子在表演中比较抵触。那么,教师可以自己先生动形象地扮演这些角色,让幼儿感受这些角色本身具有的独特趣味,从而提高表演这些角色的积极性。

再如《丑小鸭》中,教师只需改编剧本,并及引导幼儿。在对剧本的创新过程中,教师应基于原著展开,如适当弱化丑小鸭受到排挤的剧情,加入一些关爱丑小鸭的内容,建立多维度的开放情境,融入歌舞、童话剧、故事表演等要素,让孩子成为创造的主人。

(二)基于游戏的自我展现

儿童戏剧是一种能够让孩子自主表现的游戏,并不是传统戏剧中一板一眼、整齐划一的动作,是孩子们的一种自我创作。因此在创意戏剧活动中,应以“冲突、矛盾、高潮”为主线,以“参与、愉悦、成长”为主旨,以“和音乐一起玩”为游戏思路,以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角度,建构表演框架。从内容上看,儿童戏剧是幼儿的游戏活动,在形式上也具备游戏的特点,应给幼儿带来愉快的体验。

如《小红母鸡的面包》中可以串联《烤面包》《磨面粉》等歌舞游戏,利用多样化的道具,支持孩子们自主、轻松地游戏,在剧本、游戏情节、游戏音乐和游戏规则的支持下,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自己的情感,也可以让教师和幼儿共享戏剧表演的愉悦。

(三)幼儿参与个性化的台词创编

在前文环境创设中曾提到要利用个性化的道具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这同样适用于台词展现,在创编台词时,可以让孩子们自主参与,让孩子们自由、自信地展示创编的台词。

幼儿参与台词创编,首先要让孩子们了解故事中角色的个性特点,然后让孩子们在尝试扮演的过程中,去体会角色特征,教师只在其中起启发性的引导作用。例如,《三只小猪》中让幼儿思考“如果你是老三,你会怎么介绍自己呢?”并给出一些关键词让孩子们去联想,如造房子的建筑师、砖头房子等。孩子们在参与过程中,不仅丰富了角色的语言和词汇量,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孩子们通过真实的参与,获得多方面的成长体验。

(四)幼儿创意戏剧中家长的角色

戏剧活动中的两个重要参与者是观众与演员。家长可以一同参与到幼儿的戏剧表演中,在《你真好》这一绘本剧中有恐龙妈妈与恐龙宝宝两个角色,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邀请一名幼儿的妈妈与孩子共同表演。有了妈妈的参与,幼儿面对的不再是陌生的“恐龙妈妈”,有利于孩子在表演中放松自己,情感流露也更加真实,这对孩子们提升“表演性”大有裨益。

创意戏剧中的观众角色往往被家长忽视。在实践中也不难发现,部分孩子平时在非正式舞台上都是大方自信的,表演比较随意,但也容易忽视一些细节,而在正式的舞台上,有了舞台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感与庄严感,孩子们会为了获得肯定而努力,但也可能会因为害怕和紧张而产生负面情绪。因此,家长要学会当好“观众”,欣赏孩子们的表演,给予孩子们鼓励。

而教师在其中的角色定位比具体教学方法更值得思考。戏剧是孩子们的游戏, 教师在其中承担着支架的作用,基于建构主义和以幼儿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教师需要适当地引导幼儿创造,引导幼儿参与道具制作、台词创编,激发幼儿兴趣,并基于幼儿表现进行评价,因此教师是“玩伴支持者和学习经验的架构者”。

戏剧既是艺术的存在形式,也是一种表演形式,是一种综合的、立体的、多面的、注重过程性的艺术。有听觉上的感触,更有直观的动作与表情、情感的表现。模仿、扮演和幻想是儿童与生俱来的能力,在戏剧虚构的情境中,儿童的身体、大脑、情感同时受到触动,也在其人格发展、情感培养、思维创造等方面起着促进作用。创意戏剧活动让孩子们在戏剧中学会表达、创作,感受戏剧的艺术魅力,因此创意戏剧活动的教育不仅要走向幼儿园童话剧表演的舞台,更要融入幼儿们的生活中,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戏剧情感游戏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情感
台上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