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理念下学校内部多主体有效协作探究

2022-11-04北京市古城中学

华夏教师 2022年8期
关键词:协作以人为本主体

北京市古城中学 赵 伟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关注人的主体地位,认为教育应当为人的发展服务。这也是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学校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整体,要实现有效运转,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就需要在科学分工的基础上,保证学校内部各主体间的高效协同合作,形成合力,团结进取,营造平等和谐、教学相长的教育教学氛围,使人的发展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

一、理论基础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马克思还指出:“人不是抽象地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他认为,社会发展根本上是人的发展,“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这些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学说的始源,反映了人的本质和发展渠道,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之一。

学校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发展,学校的有序运作和可持续性发展就是以人为核心开展的管理活动。除了充分重视学生和教师的作用外,还需要调动起各教研组、年级组、学生会、学校各行政部门、后勤部门等多主体的积极性,激发出各主体的潜能,使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学校管理中,营造一个具有良好协作氛围的创新型网络组织环境。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学校中的各主体间也不是相互封闭与割裂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把学校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主体管理,这些主体也同时互为客体,在动态协作中互相转化效能,共同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各主体间因其各自独有的属性和边界,如要达成有效的协同合作关系,就需要进行主体间的关系管理。有效的组织关系管理能够降低协作过程中的风险与冲突,促进参与方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信息沟通。

学校内部多主体有效协作也可以运用协同学相关理论予以指导和完善。协同学是一种复杂系统理论,它的创始人是赫尔曼·哈肯(H.Haken),研究的是一种复杂的、非平衡的开放系统,该理论主要研究当系统内部与外界环境进行资源、信息的交互时,内部子系统要如何协同才能形成有序的结构。协同学理论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种用统一观点去处理复杂系统的概念和方法。通过此理论,我们可以把学校内部各个主体理解为学校系统内部的子系统,通过子系统间的有效协同合作,形成一种新的、超越单独个体作用的、聚合性的整体效能。这种整体性的效能是单个个体所不具备的,通过调试子系统间的协作模式,可以形成不同的整合效应,使学校能够更好地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以人为本”理念下学校内部各主体间有效协作的意义

(一)达成内部主体间的有效协作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外显过程

学校的各项管理都有人参与其中,人是构成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而人又是学校大系统内各个子系统的组成部分,所以学校内部子系统主体间的协作需要“以人为本”的理念引领。同时,有效的多主体协作也建立在各主体间关系管理的基础之上,良性高效的协同合作状态能体现一所学校整体的管理境界,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与学校管理深度融合的外在表现。

(二)推进学校各部门间工作的无缝隙化和高效能化,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学校各主体作为子系统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其间的边界易使各主体间因各自工作任务的不同而产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其中,校长室作为学校行政的决策指挥机构,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总务工作的领导、加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积极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学校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教务处作为学校教育机构的教学管理机构,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传达到位,全面做好教学改革工作。行政部门在日常办公中要从“人”的角度出发,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后勤保障部要切实考虑广大师生实际需求,关心师生生活,为学校一切活动的开展提供充分的保障,真正将“以人为本”有效落实。同时,各主体之间还需要互帮互助,确保信息畅通,共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各主体有效协作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减少彼此间的摩擦与误解,有效避免在实际工作中线性、割裂、点状等简单思维引发的各种问题,有利于达成共识,形成无缝隙化的协作机制,形成有机合力,实现高效能化的运转,更好地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以多主体有效协作共同促进学校为社会孵化人才。

(三)有利于各主体中人的自身价值的实现

马斯洛认为人的内在需要是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排列的,分为生理的、安全的、爱与归属的、尊重的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构成了人的行为动机,当较低一层的需要得到适当满足后,较高一层的需求就会显现出来,成为主导人核心观念的重要力量。马克思认为,人的价值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这也是人的价值区别于物的价值的根本特点,对人类来说,这种自身关系具体表现为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他人、个体对自身的关系等。“以人为本”的学校各个主体间的有效协作,有利于多个子系统的链接,促进主体成员主动参与,加强与其他主体的交流合作,各主体不仅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自身所了解到的信息展现出来,同时还需要与其他主体之间保持信息互通,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多角度出发进行考虑,形成多渠道的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并在协作中逐层实现自己的内在需求,促进人的多方面的价值的实现。

(四)有利于整合学校资源,完善学校校本管理,推动学校特色化发展

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都是人,因此,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以人为本”的多主体协作立足于学校办学历史与学校自身实际,具有符合学校自身个性的特征。在学校重视主体人的发展的同时,各主体也能参与到学校的相关决策中,整合优化学校的课程设置、资源分配、人事安排、财政预算等方面的校本管理,促进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创新,使学校特色文化内涵不断丰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教师的专业提升,促使学校成员业务能力的提高,推动学校“以人为本”的特色化发展。

三、“以人为本”的学校内部主体有效协作策略

(一)制定适切性的制度,实现主体间的权责匹配

制度是一切活动的重要保障,在校园管理中,内部主体间有效协作有赖于学校整体性的顶层设计以及随学校发展不断完善的制度规范与保障。同时,在有效协作中需要确切厘清主体间的边界,实现学校各主体间权责的恰当匹配,细化权责共享制度,使每个主体的权利和责任都有所保障。另外,还需要各主体平等互信,充分交流与沟通,增强各主体对政策及规则的执行能力,使各主体能够和谐有效地参与协作。

(二)提升理论学习水平,深度理解、把握学生发展与学校发展的规律与特性

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学校教职工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学习能力,深入理解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规律与特性,明晰协同合作的重要意义。教师是学校管理重要的主体,其本身不仅是学校重要的管理主体和对象,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实施者和引导者,而学校教学活动质量也反映着学校的管理水平。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必须重视对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要主动挖掘内在潜力,以研究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研究的深入,形成“困境挑战—研究解决—新的挑战—再深入研究问题”的良性循环模式,使学校形成和谐乐学的研究环境与平等、民主的组织氛围。提倡“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思想,鼓励从协作中不断发现、学习他人身上的闪光点,鼓励教师间互促互进、提倡师生间教学相长,从而使学校逐渐发展成学习型、研究型的学校,以促进学校中主体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

(三)促使不同主体对学校发展及学校文化形成共识,激发内生协作动力

学校管理与发展绝非领导管理者的任务,它与校园内每个人息息相关,需要学校各主体共同努力,相互协作。只有学校各主体中的每个人都真正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才能把学校的意志内化成个人的意志,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并且在共同的价值引领下对学校的全面发展形成共识,自我激发出与其他主体合作的内生动力。与此同时,学校应大力加强不同主体间的团队建设,营造人性化的教育教学氛围,促进主体间关系的融洽,鼓励彼此间加强沟通、增进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消除不必要的隔膜,共同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例如:在传统认知中,学生见到教师会感到害怕,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是唯恐避之不及。因此,教师需要学会放下威严的教师形象,在生活中走近学生,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心理,构建民主平等、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其他主体也同样,需要共同构建和谐校园,要明确自己手中的职权是为师生服务的,真正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理念,让学校内的“人”能怀以轻松愉悦、积极主动的心情学习与工作,进而在原有基础上不断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逐渐形成特色化的“以人为本”的主体协作促发展的局面。

(四)形成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鼓励主体间与主体自身的创新协作发展

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将激励理解为激发人的动机,使人充分发挥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学校如何实现主体间的有效协作推动学校发展,有赖于对人和各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学校应对各主体与主体内个人的进步给予各种形式的正面表彰与鼓励。对学生来说,需要学校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平台,鼓励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并给予学生展示的舞台,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对教师来说,学校要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其加强专业技能的提升与拓展,为其疏通渠道寻找智力支持,积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在教学中,各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平等,其存在的价值都十分重要,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的作用都是同等的。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互相迁移各自学科特点进行融合与创新,与学校特色发展相结合,不断发现契合点,贴合教与学的实际,丰富学校特色发展的内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选择。对学校行政管理人员,需要鼓励其培养主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深入思考自身工作与学校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对自身所在部门与其他学校主体之间的协作关系的理解。学校还应针对各主体特点制定配套的、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大力提倡各主体间创新的协作发展模式。

(五)完善评价体系,建构长效协作机制

对一个人或一个主体的科学合理评价是对其自身努力成果的极大认可,也是对人的主体性劳动成果的尊重。学校需要针对不同主体间协作的成效,完善评价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多主体间合作的习惯和不断改进的发展模式。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必须保持客观、公正,既要重视最终结果,又要分析其协作过程;既要肯定不同主体协作取得的优秀成绩,也要通过评价发现不足,对不足之处进行全面分析,有效解决、避免问题,并在后期工作中进行改善,从而促进学校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促进人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通过完善评价体系,构建长效协作机制,将“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深入落实,推动学校管理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实现学校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了人的重要性,人既是个人,也是组织中的一个元素。学校既是育人的基地,也是实现各主体自身全面发展与价值实现的平台。学校的稳定运转与办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作为学校子系统的各主体的协调一致与共同合作。鉴于此,我们应当加强关于“以人为本”的学校各主体有效协作的进一步研究,以提高学校整体办学能力,推动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协作以人为本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创新协作的四个阶段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粤桂扶贫协作成效显著 天等脱贫号角铿锵嘹亮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方春明在2018年粤桂扶贫协作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摘录)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协作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