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2022-11-04福建省福州教育研究院林端清
福建省福州教育研究院 林端清
一般来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提高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保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一)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阶段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对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大部分初中学生也存在“三分钟热度”的问题。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根据其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优化和调整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这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三)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强化,对新一代初中学生的能力与思维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只有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让学生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满足社会与企业的深度需求,为学生今后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较为陈旧
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仍然较为陈旧,没有针对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教育手段和方案进行有效转变,仍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也对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具有不利影响。不少学生受教师的影响,很难从实际学习过程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较为低下,也很难实现对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
(二)教材内容较为单一
由于现阶段的教材内容大多以文字与图片为载体,其内容形式较为单一,学生难以通过教材内容培养创新意识,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听课积极性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另外,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也在不断压缩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时,教师只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课程讲授速度,无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听课能力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创新意识培养陷入困境。
(三)对学生的差异化理解不透彻
受成长环境、生活阅历、知识基础等方面的影响,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各有不同,其思维方式与创新意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道德与法治课程讲授过程中,一些教师难以根据学生制订出具备可行性的、差异化的创新意识培养方案,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而难以将其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结合,既阻碍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育。
(四)评价标准较为粗放
初中学生身心发育尚不健全,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标准不仅能够鼓励学生进一步提高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还能在评价体系的激励之下有效锻炼创新意识,实现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而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讲授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较为粗放,一些地区仍然沿用“一考定输赢”的单一评价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影响,师生关系不和谐,不利于对初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育,也不利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创新意识培养的措施
(一)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
要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育效果,首先就要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应当冲破应试教育理念束缚,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育模式进行优化,使学生能够加深对道德与法治课程课本中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更深层面的培养。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延伸和探索,依托初中学生求知欲较强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创新手段实现对理论知识的有效拓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法律保障生活”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实际情况,布置课前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对法律的定义以及法律的各项特征进行预习,提升学生对法律的认知程度,为课程讲授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做好了铺垫。
(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改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重要手段。传统初中课堂由于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的影响,师生关系较为紧张,课堂氛围较为压抑,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师生关系进行有效改善,不断优化课堂氛围,拉近师生距离,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听课情况具备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使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例如:在学习“我与集体共成长”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学生中开展“你画我猜”“传话筒”等小游戏,使学生能够在游戏中感受集体的力量和意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向课堂中注入活力,提供动力,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堂效率。
(三)引入新式教学手段
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的听课兴趣,阻碍了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进度,不利于实现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入新式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可以依托多媒体技术与信息化技术,采用多种信息载体进行多方位的展示,提升学生的听课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跟随多媒体素材的思路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促进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四)推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相较于其他科目,道德与法治课程和生活的关联程度更高,这为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实践基础。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进一步推动道德与法治实践课程建设,实现“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让学生真正意识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有效创新。例如:在学习“遵守规则”一课时,学校可以与交管部门合作,开展交通志愿者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在校园附近的路口参与交通劝导工作,让他们切实体会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意义,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加便捷、新颖的交通劝导模式,提高劝导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构建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构建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与听课质量,还能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与学习观念,保障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应当摒弃“唯成绩论”的评价理念,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综合学生课堂表现、实践活动、创新思维、笔试成绩等方面,设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标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保障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对初中学生的全方位培养。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不仅能有效落实课程标准,还能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相关教师应当依托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改善课堂氛围、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推动实践验证、完善评价标准等方面促进对学生创新意识的锻炼,使道德与法治课程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