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评三分”工作法激发老气田增产新活力
2022-11-03罗元宏宋冰倩
□ 罗元宏 宋冰倩
重庆气矿原开江作业区作为连续3年气田综合递减率为负,要持续推进老井挖潜及新井增产,必须思考如何以“提质增效”为主导,不断降低运行及维护成本,保证天然气产量“颗粒归仓”。
一、探索与实践
作业区从设备运行评估、管理机制、新工艺运用等方面深入攻关,探索推行设备“三评三分”工作法,减小井站综合功能冗余率,优化现有工艺流程及运行制度,加大老井挖潜稳产力度,确保产量“颗粒归仓”,使老气田焕发新活力。
(一)精心开展“三评”,筑好优简化基础
作业区所辖站场功能齐全,在天然气集输处理中起着重要作用。现由于部分气田天然气产量降低,气田综合递减率增加,通过全覆盖现场办公、设备启停数据对比、设备优化效果预测、优化后风险评估,制定出“三评”工作流程,即:“评工艺”“评效益”“评风险”,“量身制定”每座场站的优化简化目标,做到风险不漏项、工艺最优化。
1. 评工艺。作业区所辖场站在气井产能初期,为保证气井充分发挥产能,场站配置有水套炉进行管线保温,分离器对天然气进行气液分离,汇管对多个气井来气进行综合集输,脱硫塔对天然气进行净化以供给装置及当地、站内人员生活。通过对气井生产状况、水套炉停用后管线冻堵情况、管线内水含量、气田水成分、井筒气液混合流态、站场内工艺流程、站场人员值守要求进行全方位评估,确保保温、分离、汇气、脱硫工艺后不会影响气井生产及地面集输。
2. 评效益。针对“评工艺”所确定的需优化工艺,对该工艺优化后效益进行“接力”评估,人工维护保养、工艺运行所需耗材、水电气进行“成本”评估,求效益评价算好“清楚账”,将拆除的各类设备设施成本“明码标价”,使得提质提效合理化、降本增效透明化。经评估,每台容量1.5吨脱硫剂的脱硫塔优化后,能够节约更换脱硫剂、设备保养及防腐成本3.6万元/年,每台停用分离器拆除后,能够节约设备保养及防腐、附属阀门及设施维修成本0.3万元/年。
3. 评风险。主评估小组在工艺上允许,效益上合理的基础上,分三步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改造前,再次进行现场办公,针对优化前后流程进行对比,严格落实材料材质,消除使用材料材质与实际需求不符带来的安全风险;开展现场编制JSA及作业许可办理,充分识别作业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与施工单位对现场施工作业工序进行提前梳理,充分消除施工过程中临时修改方案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力保施工安全平稳完成;改造中,坚持与属地人员、施工单位进行施工人员核查、能量隔离落实、安全措施保障、气体置换及检测、施工过程监督,项目负责人根据施工进度进行全过程汇报,及时与上下游场站进行沟通,QHSE办公室牵头对施工现场进行现场督导,确保各项安全控制措施精确落实;改造后,优化简化评估小组将与属地班组进行共同监控,形成新工艺“质保服务”,保证场站在新工艺流程下能够安全平稳运行。
(二)严格落实“三分”,保障优简化实施
评估是基础,执行是保障。作业区在“三评”工作结束后,快速转换至“三分”模式,通过“责任分层”“执行分步”“成效分级”进行项目执行及回顾。大力推进旧设备淘汰与流程再造,切实打破常规管理模式和传统观念束缚,着力开创层层履职、靠实作为、细致严谨的良好工作格局,把干部员工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打好提质增效攻坚战上来。
1.“责任分层”。管理责任层层落实、业绩压力层层传递,上下联动、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共同体是让工作落地的有力抓手。由领导带队,生产办负责人为副组长,作业区各办公室对应岗位人员、井站站长及班组长为组员,形成一线班组-技术人员-领导干部层次结构分明、全员覆盖的树状组织架构。在优简化工作开展的前中后期,优化简化小组将全时段覆盖该工作,保证工作推进过程中不留死角,效果达到最优。
2.“执行分步”。实际工作执行过程中,按顺序分为前期准备、现场施工、后期监控、经验总结。前期准备,认真落实材料准备及施工力量组织,完善作业许可及现场风险管控措施;现场施工,严格按照方案进行风险管控和施工进度把握;后期监控,在设备设施优化拆除后,持续对站场运行情况和气井产能变化进行监控,防止由于站场功能简化带来的运行事故;经验总结,作业区开展了动态分析劳动竞赛,作业区技术员将优化简化纳入劳动竞赛中,认真分析施工前后变化,总结优简化经验,在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能为优化简化工作的继续打好基础。
3.“成效分级”。根据现场评估结果,依照各场站优化简化工作量各有不同,制定相应的等级,按照工作量及改造后带来的收益进行分级分类,组织技术人员及井站一线人员进行分类学习,按工作量由小到大的改造过程及成效与一线井站人员进行交流,从小改造明确作业区持续推进资产轻量化的目标,从大简化知悉上级提质增效的坚决态度。改造后的各座场站,自身就成为了提质增效的宣传栏。
二、取得成效
通过“三评三分”工作模式的深入实践,让一批低压、低产、低效井重新焕发生机,气田提质增效取得良好效果。优化简化工作执行以来,作业区共拆除汇管3座、分离器4座、脱硫塔7座、阀门50余只、管线200余米,优化了站场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气田采收率。
(一)减轻站场负担,完成设备“瘦身”
根据地层压力、渗透率、管网情况、地面工艺设备的现状,对站场工艺设备进行“把脉问诊、对症下药”,通过实施“三评三分”工作模式对井站设备设施进行优化简化,为站场设备“瘦身”,为生产运行“减负”。
(二)转换工作思维,靠拢最优工艺
从最初的工艺复杂到现在的流程最优,不仅仅靠的是现场施工作业的“刀光剑影”,更是各级员工思维的转变。从看到复杂工艺的充实感到最简流程的清爽感,员工的思维正在不断向最优最简靠拢。专门开展了动态分析劳动竞赛,鼓励员工在各项工作中,对工作中的各种现象加以分析,不断总结,在提升自己的同时让工作更上一层台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工作小组不断接收到井站一线员工所提的合理化建议,一线员工用最真实的工作经验和最直观的感受不断推动着此项工作的进行,真正做到全员参与提质增效,全员共创提质增效。
(三)轻量井站资产,彰显提质增效
在疫情不断影响下,提质增效是作业区工作的主旋律,秉持着“一切成本皆可降”及“安全才是最大的效益”的态度,认真研判每一项工作的合理性,细致全面抓好安全受控,采取效存量,控增量的隐患管理措施进行各项工作管控,并结合气矿“两个现场”管理相关要求制度,带动全体员工利用属地熟悉的优势,持续开展小改小革、尝试摸索,将“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精神付诸实践,收获成果。自井站资产轻量化以来,已将脱硫剂每次更换成本从8700元/吨降低为5300元/吨,节约因水套炉、高位水箱使用所消耗的自来水12吨,运行维护、防锈刷漆成本节约了5万元/年,提质增效效果明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动力。
三、收获启示
(一)安全推进是优化简化关键词
安全才是最大的效益。在优化简化工作推进过程过程中,存在着涉及场站多、气量调配紧张、施工力量不足、改造工作量大等问题。时间紧、任务重,安全风险大大增加。作业区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安排多岗位人员共同协作,防止因为人员疲劳带来的风险;施工现场配备多名属地监督,把控各处风险不留死角,严格执行作业许可制度,进行工作前安全分析并制定相应控制措施,提升施工作业风险管控。正确使用各类电气设施,强化设备操作安全、含硫设备管线防腐蚀管理,切实加强现场操作。加强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并开展了中心站停用设备串压应急演练,保障项目推进安全平稳进行。
(二)删繁就简是提质增效主旋律
设备最优带来效率最高。已结束改造的部分场站,根据属地人员及作业区技术人员情况跟踪后发现,场站运行平稳,工艺简化后流程简洁,出现紧急情况后能够快速找准解决办法。效率提升不能靠各种功能的堆砌,质量保障不能靠复杂的工序,简洁的工艺也能撬动气田蓬勃发展的杠杆,有力支撑气田稳产和效益开发。
(三)文化创新是高质量发展推动力
坚持走文化创新之路,将创新作为引领老气田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在着力狠抓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应用的同时淘汰旧工艺、过时技术,将继续深入实施站场设备资产优化简化工作,仔细研判各类设备设施的真实使用情况,淘汰高耗低效设备,进一步提升老区挖潜稳产效果,打赢提质增效攻坚战和效益实现保卫战,奋力推动资产管理文化发展,为西南油气田公司上产500亿、奋斗800亿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