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衣未解再跨鞍
——2022年我国三大石油央企领导干部会议侧记
2022-11-03田野
□ 文/田野
2022年,时间已经过半,随着油价回升、市场需求回暖,三大石油央企上半年均取得骄人业绩,交出一份亮眼的“年中成绩单”。
7月27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同日召开2022年领导干部会议。中国石油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在其题为《坚持依法合规治企和强化管理,为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强保障》的主题报告指出,集团公司党组把坚持依法合规治企列为公司“四大兴企方略”之一,强调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止于至善的事情,专题部署并持续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强调,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更加自觉扛好职责使命,以再立新功、再创佳绩的实际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8月1日,中国海油2022年领导干部会议开幕。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在其题为《牢记殷切嘱托,勇担时代使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主题报告中强调指出,今年上半年,集团公司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加快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重要指示精神和连线“深海一号”生产平台重要指示精神宣贯落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生产经营、改革创新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着眼大局大势抓攻坚促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和海洋石油工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地缘动荡、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之际,极其艰难的2022年上半年,我国石油央企的强劲表现成为黯淡市场背景下一抹亮色!
从难点下手,于痛点突破。从2021年起,中国石油全面启动组织体系优化调整,构建四大业务板块,纵深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统筹推进人才强企工程落地实施……一系列开创性攻坚、一批批历史性突破、一个个标志性成果见证着能源大船劈波斩浪,奋勇向前。奏低碳主旋律,咏绿色畅想曲。中国石化将创新作为公司第一战略,把绿色低碳纳入公司战略体系,推动形成以能源资源为基础,以洁净油品、现代化工为两翼,以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为重要增长极的“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全力擘画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中国海油坚持“1534”总体发展思路,以实施“三大工程、一个行动”为主轴主线,以建设“四个中心”为重要抓手,以争当建设海洋强国排头兵为奋斗目标,加快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建设步伐,奋力谱写中国海油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击鼓催征,奋楫扬帆—推动法治企业建设和企业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石油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朝着建设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企业梦想,石油人昂首阔步、一往无前。
领航定向,破浪前行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时代考题已经列出,石油央企答卷正在写就。
2022年,中国石油从一系列“改变”开始。以创新之“势”,顺时代之“变”,划定“两个阶段、各三步走”战略路径,每5年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立足长远抓当前、善谋全局抓重点,加强总体谋划,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体系,加大制度“立改废”和制度执行力度,把依法合规治企和强化管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以推进。确定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制定新能源新业务发展规划,明确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推进“六大基地”“五大工程”绿色产业布局、将新能源业务纳入主营业务发展、明确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油气热电氢”的实质内涵……
站在新起点上,中国石化将锚定“建设成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企业愿景不动摇,更加突出“综合性”特色优势,更加突出“能源公司”产业特征,按照“两个阶段、各三步走”战略路径,脚踏实地、砥砺前行,以能源、化工作为主营方向,做好战略布局和业务结构优化,在发展好传统业务的同时,不断开发和高效利用页岩气、地热、生物能等新兴能源,研制开发化工新材料,滚石上山,以忠诚担当挺起油气安全的脊梁,用苦干实干夯实油气“压舱石”,靠持续创新闯出一片新天地。
在擘画未来蓝图中,中国海油秉承“碧海丹心、能源报国”理念,启动实施“三大工程”“四个中心”建设,主动把握新机遇,努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绿色低碳发展,在全面建成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创造海洋石油事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个个高瞻远瞩的宏伟擘画,蕴含着超凡的战略智慧;一次次穿越时空的实施路径,引领石油央企不断向高质量发展疾进。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2022年石油央企工作会议,深化改革“四梁八柱”拔地而起,转型发展大格局、大思路焕然而生。
蓝图既定,持贵有恒。一张蓝图绘到底,石油央企努力做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奋力谱写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新篇章。
风至自灵动,策高当行远。放眼全球,“双碳”战略为新时代石油央企提供了产业实践,是新时期挺进世界一流的自觉践行。
创新图强,科技强企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在这个时代要求创新,发展需要创新,形势逼迫创新的大背景下,面对创新发展这个始终如一、关系国家能源安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重大战略问题,我国石油央企在各自的2022年工作会议上都作出了积极回应。
—“能源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戴厚良指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特别是国有重要能源骨干企业,要勇挑重担、敢打头阵,勇当各自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创新型企业,努力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目前仍存在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还不够突出、企业研发投入不及发达国家、企业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不及高校院所、在国家科技创新平台设置和项目立项上企业参与度相对较低且话语权较小、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除等问题。”马永生建议,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创新联合体、实体型创新联盟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快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鼓励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积极顺应能源转型大势,在聚焦油气主业基础上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努力打造主业突出、产业结构布局合理、一体化协同效应充分发挥的产业链集群。”汪东进表示,必须在追求创新发展中积聚前行动力,始终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勇闯“无人区”、敢啃“硬骨头”,掌握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推动公司核心能力建设跻身国际一流水平。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如何补短板、破瓶颈、解难题,考验着技术工作者智慧和担当。
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地质认识和技术创新助推超深层油气重大发现、多功能一体化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实现国产化替代、超大型地震处理解释一体化系统GeoEast实现升级换代、iPreSeis复杂构造成像和定量储层预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百万吨级乙烷裂解制乙烯成套技术工业应用成功……在戈壁沙漠,中国石油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方寸实验室里青丝变成白发;大中空容器聚乙烯等专用催化剂应用助力聚乙烯新产品开发、新型茂金属催化剂生产医用人工关节等聚烯烃材料取得新突破、催化裂解生产低碳烯烃工艺及催化剂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在装置厂房,中国石化科技工作者“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极地条件下超大型LNG(液化天然气)核心工艺模块建造技术、南海高温高压钻完井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渤海湾盆地深层大型整装凝析气田勘探理论技术与重大发现……在海洋钻井平台,中国海油科技工作者寝苫枕块、奋楫笃行,推动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用40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海洋石油工业上百年历程。
……一项项自主创造、一项项国之重器,令无数石油人热血沸腾,也成为石油央企迈向科技强企征程中一个个闪亮的路标。
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石油央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环节“动刀子”,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出大成果、作大贡献,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从历史大视野来认识,从石油石化工业史、企业科技创新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增强创新自信,不讲条件、敢打硬仗、锐意创新,以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牵引,自觉在新型创新体制中找准定位,对内聚集力量开展协同攻关,对外强强联合深化合作,加快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守正合规,强化管理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在地缘冲突叠加世纪疫情下,国内外形势变幻莫测,全球能源行业云谲波诡,各种风险挑战日益严峻。作为石油央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营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成为必然,推进全面依法治企、法治兴企、法治强企已成共识。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石油走过的历程,可以得出一条规律性认识:企业什么时候循法度、守规矩、强管理,改革发展就能平稳健康顺利;反之就要走弯路,甚至摔跟头。”戴厚良表示,2020年以来,中国石油立足长远抓当前、善谋全局抓重点,加强总体谋划,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体系,加大制度“立改废”和制度执行力度,强化依法合规管理,明确精益管理导向,注重文化引领,把依法合规治企和强化管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以推进。
2022年是进入我国合规管理元年(2018年)启动以后的第4年,国企、央企及大型民企集团的合规管理建设已逐渐步入成熟期。相当多国企、央企正加大推动合规管理体系在本企业内的运行,把企业法治作为稳健发展的有力武器。合规管理正是企业法治实施体系的核心组成,而法治运行所蕴含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机制,也正是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所应包含的关键内容。
中国石化统一思想、凝心聚力,锚定打造法律、合规、风控、内控、制度五位一体法治工作格局,高质量全方位推进合规管理体系建设。为深化企业法治合规文化建设,中国石化以学习贯彻2021版《中国石化诚信合规管理手册》为主要内容,于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月10日,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合规学习和承诺活动,马永生及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带头签署合规承诺。活动期间,共计40万余名干部员工参与线上学习并完成承诺,基本实现管理人员全员承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石油央企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法律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作为一家国际化能源公司,中国海油业务遍及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将成为企业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和重要软实力。中国海油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到2020年底建成既对标国际先进,又符合行业特点和企业愿景且具有海油特色的合规管理体系,全力打造依法合规、诚信经营、治理完善的法治央企,为公司践行走出去战略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
推动法治实施体系在企业内运行,即依规治企,首先要明确企业应遵守和执行哪些“规”。这里所述的“规”,与合规管理所指的“规”,基本同义。它主要由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行业监管政策,商业道德规范,以及企业自愿遵守的承诺规则等组成。在国企、央企,很显然,还包括党规、党纪。这些“规”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法律规定,不遵守会带来一定的法律后果。另一类是虽不具强制力,但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负面影响的规范、规则。后者在一定情况下,对企业品牌和声誉来说,有时甚至更为致命。因此,企业推行依法治企,对两类“规”都要遵守,都要重视。
瞄准新业态,领跑碳时代
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就是低碳时代。它将不可避免地给人类社会带来三个方面的重大转变。一是经济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实现多大发展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运用何种方式发展,未来的发展必须使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二是企业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变。曾经为企业创造效益的“三高一低”产出模式,必然被高科技、高环保、高成长、低排放的新型产出方式所替代。所以,企业必须成为维护环境的主体,低碳经济是企业通向未来的必由之路。三是消费方式的重大转变。企业既是全社会推行低碳消费方式的“瓶颈”,也是“桥梁”。“瓶颈”是指企业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大户,“桥梁”是指企业也是低碳消费产品的提供主体,是联系低碳生产性消费和低碳非生产性消费的桥梁。
低碳发展是企业发展题中应有之义,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关乎生态环境保护的底色,也关乎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这种背景下,积极参与森林碳汇交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向脱碳化、高端化延伸、开发可再生能源市场,成为了石油央企多元化选择。
2020年11月11日,中国石油首个碳中和林—大庆油田马鞍山碳中和林揭牌。这是中国石油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森林碳汇业务迈出的重要一步。2021年1月,中国石油首次把“绿色低碳”纳入发展战略,明确“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并提出力争2025年左右实现“碳达峰”,2050年左右实现“近零”排放。与此同时,集团公司上游16家油气田企业全部成立新能源相关专业部门,因地制宜开拓新能源业务,加强油气与新能源新产业融合发展。
氢能被业界称为清洁能源终极形态。在“碳中和”背景下,探索氢能发展新业态,无疑已经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作为三大石油央企之一,中国石化第一个宣布将以净零排放为终极目标,力争比国家承诺提前10年实现碳中和。同时,中国石化提出“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大力发展新能源业务,“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1000座加氢站,打造“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加快从传统油品销售向“油气氢电非”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的战略布局。
从世界屋脊到广袤平原,可再生能源发展展现出勃勃生机。在金沙江上,世界第二大的白鹤滩水电站累计生产清洁电能突破300亿千瓦时,不断提升我国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在浙江温岭,全国首座潮光互补型光伏电站已投入运行。我国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也已拉开大幕,目前第一批约1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已开工超过9500万千瓦。“十四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将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将实现翻倍。
经过多年实践,中国海油形成了海上天然气、陆地非常规气、海外LNG资源和国内新能源协同发展的低碳业务布局,以及具有海油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在“稳油”基础上,中国海油把加快天然气发展作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和主攻方向,持续打造绿色低碳转型新动能。
我国拥有1.8万千米大陆海岸线,海上风能资源丰富,更适合大规模开发建设海上风电场。当前,我国海上风电项目总投资约1.6万亿元,未来将形成多个千亿级别产业集群。因而,再次发展海上风电,中国海油面临全新的市场机遇。在诸多清洁能源种类中,海上风电,是与作为中国最大海上油气生产运营商的中国海油契合度最高的领域。其丰富的海上工程资源和生产作业经验,均可以应用到海上风电领域。
征衣未解再跨鞍,接续奋斗谱新篇。从提前10年实现“气超油”、加速推进“氢车上路”到全面启动碳中和规划,石油央企锚定碳中和时代,与14亿人息息相关的未来能源发展蓝图变得愈发清晰。